嬴政心中又喜又感慨,不容易啊,太不容易了。


    這條三百裏的水渠,征召民夫刑徒等多達三十萬餘人,曆時八年,公輸家墨家大半的精力都放在了這條水渠上,呂不韋親自抓這件事,幾乎傾全國之力而為。


    為了這個工程,八年來死傷人數都高達數千人。


    可即便如此,也足足用了八年的時間,隻比原來提前了兩年。


    可是一切代價都是值得的!


    十餘年前都江堰完工,蜀中成為天府之國,如今鄭國渠完工,一南一北,皆是沃野千裏!


    民以食為天。


    家中有糧,心中不慌。


    糧食才是根本。


    永遠是根本。


    貧瘠的土地變得肥沃,無法耕種的土地,改造的可以耕種,同樣的土地可以多產出四五倍的糧食。


    這就意味著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無論任何時候,一個國家,人口才是根本,更多的人就可以做更多的事,出現人才的概率也會變高。


    同樣更多糧食的產出在短時間內可以讓人都吃飽,畢竟人口的增加還需要時間,但是糧食短時間內數倍的產出增加可以讓更多的人都吃飽,也可以讓統治更加穩定。


    如今的大秦是再無後顧之憂了,再休養生息幾年,好好準備幾年,再多準備一些人才儲備,滅國之戰就可以開始了。


    李冰自修建都江堰以後,也一直在蜀中耕耘,可謂是勞苦功高,此時他也沒閑著,在七年前就上奏請求開鑿一條由蜀中入滇地的道路。


    蜀中與滇地因為交通問題,一直溝通困難,滇地的開發和掌控也是極大的問題。


    若是開通道路,可以以蜀中的鋼鐵絲綢,換取滇地的金銀錫銅,奴隸馬革,對於兩地的貿易,以及滇地的掌控,都是具有戰略意義。


    如今的滇地過於落後,隻要開發過去就可以直接占領,唯一的問題就是沒有路。


    嬴政考慮的更為長遠,大秦的西南地區落後蠻荒,就連通行道路都沒有,這可不是一件好事,為了西南地區的日後發展,同樣為了日後經略東南亞的規劃做好準備,這條路必須要修的。


    無論要多高的成本,這條路也要修出來!


    而且滇地雖然不適合生存,不適合耕種,但是礦產豐富,無論是金屬礦產還是非金屬礦產,都是極為豐富,這是一塊寶地。


    尤其是貴金屬礦,金銀銅,滇地最為豐富。


    帝國一統,想要改變以物易物的情況,進化為貨幣經濟,首先就需要貴金屬貨幣。


    所需要的貴金屬資源是海量的,這就更不能放棄滇地了。


    此時的滇地,環境複雜,民族眾多,全是鬆散落後的小部落,了不起,有那麽一點點的部落聯盟,尚且都處於最原始的奴隸社會,土著甚至比之如今的羌人和匈奴還不如。


    這些人現在也派不上什麽用場,最多也就讓他們幹些苦力活兒了,正是修路的好材料,抓滇奴,修路!


    當然也不是一味的暴力,生意該做還是要做的。


    現在滇地的部落全部處於最原始的奴隸社會,奴隸部落,就喜歡和他們這種落後了好幾個版本的土著做生意。


    甚至都不用自己抓人,拿一些陶瓷,絲綢布匹,鹽巴鐵器,就可以換來大批大批的奴隸。


    嬴政當時便同意李冰修建道路,並且要把道路規劃做的更遠一些,直通東南亞與身毒。


    也不用著急,慢慢修就行,也不用太寬,可以過馬車運物資,通兵卒即可。


    整個滇地,這幾年都是一邊修路一邊沿途設置郡縣、委派官吏,實現了對該地區的有效管理和統治,然後抓土著接著修路。


    願意做生意的就做生意,不願意做生意的,彼汝娘之,給臉不要臉,全抓了修路。


    目前早已經成了良性循環,起碼對大秦來說是良性循環。


    目前滇童(奴隸)在大秦還是挺流行的。


    雖然不想說,但是在特定情況下,盎格魯撒克遜人曾經用過的招數,還怪好用嘞。


    反正對於嬴政來說,現在隻要不在中原文化圈兒,隻要不給寡人繳稅服役的,都不算人。


    別說這些蠻夷土著,哪怕是同為中原文化圈兒的關東六國,雖然算是人,但是不給寡人繳稅服役,寡人都不在乎他們死多少。


    什麽時候真的成了寡人的治下之民,為寡人繳稅服役,那時候才配享有寡人的光輝。


    現在,做好耗材的本分就夠了。


    但是不得不說,如今的滇地,真是狗都不願意去,那環境狗看了都搖頭。


    那破地兒是真難修路啊。


    修的路隻是能通行一輛馬車的寬度,李冰為其取名五尺道。


    即便這麽窄的路,如今足足七年過去了,用了那麽不當人的做法,死的人都沒數了,到現在也不過修了區區四百餘裏。


    這地方地形複雜,多山地、高原和丘陵,地形崎嶇,山巒起伏、溝壑縱橫,開鑿難度極高。????而且氣候多變,類型多樣,且垂直變化明顯,局部地區氣候非常不穩定,旱澇災害時有發生,防不勝防。


    這還沒完,此時的滇地全是原始森林,氣候潮濕炎熱,是實打實的瘴癘橫行之地。


    炎熱潮濕的氣候條件下,滋生著各種各樣病菌和寄生蟲,導致瘧疾、痢疾等疾病流行,以現在的醫療條件,對這些疾病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一旦感染,死亡率極高。


    這破地兒,現在是真不適合生存。


    若非李冰在蜀中生活了二十多年,修路用的也都是巴蜀和滇地的土著,想要做到如今的地步,死的人再翻五倍也不止。


    即便如此,主力也是滇地土著,蜀人都頂不住這惡劣的環境,越靠近西南,越難以生存。


    這四百裏地現在也隻是勉強將滇地納入控製,至於統治收益,目前實在不多,且不說基本沒什麽農業收益,即便是礦物,開采難度也是極高,更難的還有開采後的運輸。


    沒有至少二十年起步的開發,這地方哪怕再怎麽是個寶地,也榨不出油水來。


    至於東南亞零碎小國部落和土著,現在沒有路根本過不去,暫且讓他們安穩幾年吧。


    太遺憾了,不能讓他們早一步感受到大秦教化的光輝。


    對於李冰的忠誠與功勞,嬴政絲毫不吝惜賞賜。


    在基本掌控滇地以後,冊封李冰為成都侯,食邑三千戶。


    賞千金,絲綢五百匹,珍寶一百車。


    並且於都江堰以及五尺道的開鑿之端為李冰刻碑立傳。


    想要下屬忠誠又賣命,那就要賞罰分明!


    錢花出去才叫錢!


    哪怕苦自己,也不能苦手底下賣命的人才。


    李冰萬萬想不到,沒有軍功的自己也能封侯,接旨的時候感動的熱淚盈眶,嗷嚎大哭,隻感覺自己那麽多年辛辛苦苦,一切艱難險阻都是值得的!


    大王萬歲啊!大王是值得為之效死的!哪怕自己死了,也照樣可保家族富貴。


    李冰對於開通五尺道的幹勁更足了,現在真是讓他累死在任上,他也十萬個心甘情願。


    嬴政此舉也是為了告訴天下人,隻要為大秦立功,哪怕不是軍功,依舊可以享有榮華富貴!


    同樣也是再給軍功爵踩了一腳刹車,告訴世人,不是隻有殺戮,軍功,才能獲爵,生產建設也都可以!


    如今天下大局已定,不再需要軍功爵那麽極端的殺戮和戰爭了,倒不是說不重要,而是軍功不再是唯一。


    無論是《呂氏春秋》的序言,還是現在對李冰的獎賞,都是在為軍功爵製踩刹車,同樣告訴所有人,現在已經到了發展階段的百花齊放。


    至於鄭國這邊,嬴政對於鄭國八年來兢兢業業的努力非常滿意。


    自從將鄭國的家屬全部接到鹹陽,鄭國做事也是真的賣命賣力。


    無論當初如何,畢竟立下了蓋世大功。


    這就是人才的重要性啊。


    鄭國迴鹹陽述職的時候,心裏還是有些慌的,他是真怕卸磨殺驢呀。


    雖說這些年在秦國生活下來,也對秦王有了些了解,覺得不至於此,不過心裏該慌還是慌啊,自家全家可都在鹹陽。


    但是嬴政豈是如此心胸狹隘,目光短視之人?


    燕昭王招賢納士,千金買馬骨,嬴政豈會不如燕昭王?


    嬴政專門召集了大朝會,要狠狠地表彰獎賞鄭國。


    這八年下來,原本就不怎麽健壯的鄭國,已經極為黑瘦憔悴,隻看現在的麵貌也能看得出來,這八年來他確實是盡心盡力了,絕對算得上鞠躬盡瘁。


    嬴政當著全大秦文武百官,滿朝勳貴的麵,再一次重申了當年的事情,講明了原委。


    正式免除了鄭國的罪過,並且兌現了承諾,將開鑿的此水渠命名為鄭國渠。


    鄭國剛徹底放下心,鬆了口氣,直接讓他喘不過氣的驚喜就來了。


    嬴政令匠人於涇水入洛水處,為其刻碑立傳。


    冊封鄭國為廣渠侯,食邑兩千戶。


    另賞千金,絲綢五百匹,珍寶百件。


    鹹陽府邸一座,駟馬豪車一架,美人十名,奴仆侍女各二十人。


    擔任大秦治水大夫,掌巡視四方水利之權。


    在宣旨以後,鄭國整個人都傻在了原地,無數人用無比羨慕的眼光看著他。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時明月之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想吃就吃牛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吃就吃牛肉並收藏秦時明月之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