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水塘麵積看似不大,裏麵存的水分確實還不少呢,七八個人用水桶接連灌水倒出,到中午之前,才算勉強將水完全提出,隻是,結果卻差強人意,這些沙塵中的水含量很大,無論把底部清理得多幹淨,再等十幾分鍾、一時片刻,總能積蓄不少殘存在沙中的水分,多弄幾次,就已經把所有人都弄得筋疲力盡。


    嶽觀潮放下水桶,站在沙坑邊吐槽道:「不是,我們是挖了個水簾洞嘛,這跟個無底洞一樣,怎麽都清理不幹淨?這些水都是哪兒來的?怎麽越剩越多?」


    宋思媛也覺得當前的情況有些棘手,仔細看了眼沙坑裏不斷滲出的水,說道:「沙地就是這樣的,部分沙地出現幹燥情況,是因為他們留存的水已經全部下滲到地下河去。」


    她頓了頓,似乎已經明白水塘形成的原因,繼續解釋:「我們所看到的水塘能夠蓄水,當然可以解釋為沙層下的岩層堵住了地下河道的縫隙,這裏經曆疾風驟雨之後,多餘的雨水本該是通過地下河排出去,由於某些岩層堵住了地下河的縫隙,也就把水全部留存在沙層中,當沙層中的含水量不斷增大又無法排泄時,就隻能被疏散到其他的沙土之中……」


    沙土本身顆粒鬆散,被水浸潤之後會粘在一起,這也使得部分沙土的體積不斷壓縮,當壓縮到某些程度時,那些被水浸潤的沙土再也無法承受壓力,在重力的壓迫下不斷坍塌,形成這種倒鬥型的沙坑。


    有道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時候由於沙坑的地勢較低,很多滲進沙土中的水就會隨著高低地勢,匯入已經坍塌成倒鬥型沙坑的水塘,直到把水塘完全填滿,才會達成平衡,不再朝水塘裏滲水。


    說到這裏,宋思媛眼前一亮:「我想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西岸才形成了幹濕雜糅的沙坑水塘,到了這裏,我想你們也明白了。」


    沙坑附近的沙土能保持幹燥,一方麵是因為他們和地下河連通,可以把多餘的水排泄入地下河,另一方麵也是因為他們附近有沙坑,多餘的水會在高低落差下落入水塘,周圍的沙土也會因為朝水坑內滲水,不斷變得幹燥,等再被高熱蒸發,除了水塘之外,其餘表層沙層當然也就徹底恢複幹燥。


    從這一點來說,他們見到的水塘隻是結果,隻要水塘中的水位降低,那麽位於高處的水還是會落入水塘中,這就好像河邊的土坑,你隻要把土坑挖下去,過一段時間,它就會自動滲出水。


    這種情況是因為土坑距離河道實在是太近了,土壤中含滿了水分,眼前的沙坑也是這種狀態。


    她最後說道:「單靠我們去提水,什麽時候也提不幹淨,直接挖坑吧,隻要能向下挖出岩層,就能查看情況。」


    無奈,嶽觀潮他們隻能跳下水塘,拿起工兵鎬不斷挖掘濕潤沙土。


    含水的沙子,比普通沙土要重不少,在挖沙過程中,每挖下一鐵鍬,都能感覺到水從沙土中滲出來,不過一時片刻,積水就已經來到膝蓋以上,還需要不斷地用水桶提出下滲的水,讓水迴歸到腳腕的地方,才能繼續挖掘。


    就這麽一直提水挖沙,挖到地下五六米,他們這才從濕潤沙土中開始挖出碎石。


    哢嗒,嶽觀潮拿起鐵鍬鏟進泥沙,觸感不再是濕潤下陷,好像是碰到了什麽硬物,鐵鍬碰撞異物,響起咯噔一聲。


    他察覺到鐵鍬之下有硬物,掄起胳膊不斷挖掘上麵的泥土,最終開始挖出很多細碎石頭,等這些細碎石頭也挖幹淨,底下的大石頭開始清晰可見。


    到了這個地步,已經算是挖到了沙土之下的岩層,這一點也恰好符合宋思媛的推論——地質災害堆砌了不少石頭,在千年風沙侵蝕中,它們全部都被埋到了沙層之下。


    他們出現的時代位於唐朝末期,距離現在也就才過一兩千年,


    當然也就沒有風化多少,隻被埋藏在沙漠淺層,如果是那些已經經曆成千上萬年風沙侵蝕的岩層,挖掘千米百米,也未必能找到影子。


    不管這些岩層石都是什麽,經曆千難萬難至少是有成果了。


    嶽觀潮他們把大部分顆粒大的石頭挖出來放入水桶,沿著水塘的斜坡走上沙岸,等他們把石頭倒出來,宋思媛也拿出他們從紅白山找到的石頭,一桶水澆上石頭,外層裹脅的大量泥沙全部被衝幹淨,石頭的本來麵貌也被眾人清晰看到。


    這些水塘之中的石頭,顏色多為灰黑或者土黃,表麵有風沙侵蝕的痕跡,斷麵中還有不少類似金屬點紋的東西,就好像是石頭中夾雜了不少金屬粉末、水晶顆粒、雜亂色石,在太陽光之下微微閃光。


    同時,宋思媛也注意起他們從紅白山拿出的石頭。


    這些石頭的材質,和沙坑之下的石頭如出一轍,不管是石頭的顏色質地還是堅硬度或是脈絡,都和沙水塘之下的石頭差不多,再加上斷麵也有顆粒狀的金屬暗紋和雜色,那就更確定他們屬於同一種岩層的類型。


    意識到這一點,宋思媛心中的猜測已然成真,語氣興奮說道:「我們所看到的紅白神山的岩層材質,應該類似於砂岩、沉積岩、石灰華、水成岩、白雲岩,其中類似於玻璃粉末和雜色石的東西,大概是紅白山上隱藏的玉脈,而金屬顆粒粉末則是山體中存在的金屬礦石。」


    「除此以外,岩層之中應該還有著不少瑪瑙石,蛋白石,雞血石,譙石以及白雲石玉料等原石原礦。」


    「你是說,紅白山上也有昆侖山的玉石玉料?」


    奎尼生長於和田綠洲,知道昆侖玉脈都分布在哪裏,多是沿著喀喇昆侖山和喀什河分布,再不然就是沿著阿爾金山脈,乍一聽宋思媛說紅白山中也有玉脈,臉色既好奇也驚訝。


    好奇,是因為紅白山位於沙漠之中,距離昆侖山實在太遙遠,應該算不上昆侖山的偏峰側山,可以說是完全不搭界。驚訝,是因為紅白山身處沙漠之中,山體上的土壤基本上被侵蝕幹淨,大部分山體都***著岩層的原始本色,這種貧瘠的山,不太可能有昆侖玉石原料。


    宋思媛點點頭,她知道眾人好奇的點在哪裏,解釋道:「我以前剛聽到紅白神山的介紹時,也很好奇這座山出現在沙漠中幾千年,為什麽還不會被風沙侵蝕掉?哪怕山上的所有泥土都已經完全消失,依然能堅挺在沙漠,千年的風沙似乎對他不起作用。」.


    「要麽,說明這座山真的有神力,可以抵禦風沙侵蝕。要麽就說明山岩的材質很硬實,不容易遭受水土侵蝕。」


    她停頓片刻,語氣恢複嚴肅:「從我們找到的石頭材質來看,我想應該屬於後者,這與紅白山的地質形成有關……」


    將時間拉迴到遠古時代,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地質拉扯,引起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得塔裏木盆地西南部分隆起又斷裂,在地質活動的擠壓之下,形成了如今的紅白神山。


    這座山應該是藏在盆地之下的,如果不是地質運動的話,不會出現在地麵之上,整個山峰的板塊和昆侖山同屬於一個板塊,其實算是同一種地質岩層,隻是他們身處沙漠之中,周圍又全是沙土,完全不同的表層地質,掩蓋了真正的岩層狀態,這才讓他們覺得,紅白山跟昆侖山風馬牛不相及。


    那麽,再說迴來,他們發現的水塘碎石,和紅白山洞窟中的碎石材質一樣,這就證明了宋思媛的猜測!


    在千年前,唐末時期,紅白山附近確實發生過地質災害,這種地質災害的結果,是紅白山靠近和田河附近的一段山體斷裂坍塌,地動山搖之下,岩層不斷傾倒在和田河西岸沙漠,在沙土之上形成了亂石灘。


    也是這部分亂石,堵住了地下河的通道


    ,又被千年來的沙土覆蓋,由此形成了西岸的平地沙丘,隻有在雨水過量的情況下,才會出現水塘積水的現象,他們剛才挖出的碎石,就是當年紅白山斷裂時,產生的碎裂石頭。


    如果是這樣的話,也就能解釋紅白山東麓為什麽如此陡峭,就好像是山體碰到了什麽無法逾越的屏障,在和田河支流附近戛然而止。


    這是因為千年前這裏的岩層曾經發生過斷裂,看整個西岸的情況來推論,山體的斷裂幾乎已經達到了地震災難的級別,以至於山體碎裂產生的碎石頭,將西岸將近十裏的沙地完全掩蓋起來。


    「哪怕是證明了沙坑裏的碎石和紅白山的材質一樣,我們又去哪尋找沙海王城?」


    嶽觀潮疑惑起來,眯起眼睛問道。


    宋思媛眼神流轉光芒,手指朝下說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沙海王城是被埋在了岩層之下。」


    epzww3366xs80wxxsxs</p>


    yjxs3jwx8pzwxiaohongshu</p>


    kanshubahmxswtbiquhe</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詭聞實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漆奧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漆奧嶠並收藏民國詭聞實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