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吾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4
穿到晉朝我成了卜筮大師 作者:作者漂流者954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個人在一個大牢裏的兩端被放了出來。他們在牢獄的門口相遇。
周凱放棄朝中中書令,投奔戴若思,做了護軍將軍一起平定王敦叛軍,哪知被王敦所敗。王師敗績拚死搏鬥後重傷成了叛軍的俘虜。
兩個老臣都已過半百。近日的傷勢過重,雖醫治一個月卻還是虛弱不堪。
披散著的花白長發遮蓋了臉。花白胡須遮擋著發青的嘴唇。兩雙青筋暴流的手握在一起雙淚長流。
“還好與伯仁一起上路老夫不會寂寞了。與伯仁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上天厚愛我戴某可以與伯仁同年同月同日死。值了。”
戴若思透過鐐銬的手抓著周凱不放。
周凱也很是驚喜。臨別居然還能見上一麵實屬不易。
其實兩個人太清楚了。這一麵將是此生最後一麵了。對於兩個人來說何足珍貴。
“快走別磨蹭了。”
旁邊的一個兵吏不耐煩地催促著。拿起長戟就要上前去刺。牢頭張瀟看見了過來勸解。
“這位軍爺,他們想見說說話無妨。”
其他的兵吏看見兩個老將軍傷重如此,也心生惻隱之心。忠良誰不敬畏,誰讓自己站錯了隊伍進了叛軍隊伍?
他們都知道拿長戟的兵吏是王敦的死黨。誰也不敢多說什麽。隻好勸道:“不要”
“戴將軍,周將軍,路有些遠還是路上邊走邊說吧!”
張瀟有心跟著去看看,無奈那個兵吏不讓。在交接好手續之後隻好迴到大牢裏麵關好大門。
待押送這一波人走了以後,張瀟換上常服緊隨其後。看看他們到底要把兩位將軍押到哪裏去。
看見他們押著二人順序大街直奔西門而去。出了城門有一箭之地的距離,一處太廟迎風而立。再往前走就是一堆亂石灘。再往前就是義莊了。
張瀟一看什麽都明白了。這是要送他們上路了。一隊押送的兵吏有二十多人。張瀟看看到前麵的亂石灘能否借著地形的優勢解救二人。
不管有沒有把握救下來他都決心要試一試。
被押送的人有的很慢。腿上的傷很嚴重,雖然經過治療大有好轉。可是傷筋動骨一百天才能有所改變。
誰也沒有防備周凱走到太廟跟前突然大聲地說道:“天地先帝之靈:賊臣王敦傾覆社稷,枉殺忠臣,淩虐天下,神袛有靈,當速殺敦。無令縱毒,以傾王室。”
他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地間先帝如果有靈的話請聽我說,叛賊王敦傾覆社稷,濫殺無辜。戕害忠臣。淩虐天下百姓。如果供奉的神袛有靈的話,應該迅速地將王敦殺掉。不能讓他荼毒生靈,不能讓他把朝廷傾覆了。”
一開始還以為他在唱歌。那個拿著長戟的兵吏越聽越不對勁。沒等他說完就拿起長戟衝他的嘴上紮去。
聲音戛然而止。隻見鮮血從他的嘴裏流出來,一直流到腳上。
再看周凱的麵部表情依然沒變。麵容行止自若。仿佛剛才那一長戟刺的不是他一樣。
張瀟看著流下了熱淚。旁邊的路人看見了都流下了熱淚。戴若思上前拉住他的胳膊。想與伯仁說上一句話。
可是伯仁自己說不出話來了。不等到亂石灘。那幾個兵吏將二人同時害死。
當時他們隻有五十四歲。
張瀟沒能救下兩位將軍很是自責。等那些兵吏都走了以後,過來掩埋了兩位忠臣的屍體。讓他們入土為安就是張瀟能為他們做的最後的幫助。
張瀟流著淚說到這裏已經泣不成聲了。
石頭城的西門外的亂石灘。一堆隆起的石堆前一塊無字的墓碑。
幾個人站在墓碑前。他們來看看這個忠義之士。桓彝在墓碑前點燃了兩盞長明燈。
長明燈在黑暗中燃起微弱的光亮。在漫漫長夜中像螢火蟲一樣渺小。
卻說朝廷這邊。王敦在朝廷小人得誌。他命王導重新迴到司徒這個高位上。
他自己做揚州牧。迴到武昌遙控朝廷。四麵八方送來的人才都歸於王敦的門下。
各國送來的貢品都送到王敦的府中。各部官員的任職都是王敦說了算。此時王氏強盛到極致。大有問鼎天下的想法。
皇上的身體每愈況下。太子替皇上監國。
王敦看出來太子比他老子聰明不好把控。幾次與司徒導提出來要改立太子。
都被王導給駁迴了。他埋怨王導說:“不從吾言,幾致覆族。”
他說的是:“你不聽我的話,幾乎造成王氏滅族。”
好在王導依然執著正義。王敦才不能奪取江山。
這之後的一日,王導在禦書房整理那些奏折。分門別類的把皇上自己不看的奏折統計出來。
有關軍事戰報的,法律監督,還有關於救災抗旱的。分別保存起來存檔。
他一份一份地檢驗。一份一份地閱讀。在那些眾多的奏折中,大多是他在家稱病不上朝的時候遞上來的。因此也就讀的慢一些。
有許多折子是要求皇上做出決定,殺掉王氏一族的建議。更有甚者還說讓皇上流放王氏一族的。
他越看越心驚。如果當時皇上采納了劉隗的建議,自己的王氏一族怕是自己不複存在了。
司徒導這樣想著還是從心裏慶幸皇帝沒有聽信那些人的建議。對自己還是信任有加的。不禁心生感恩皇帝的心情。
他看見天已近晌午了。讀完最後一個奏折就要歇息了。他拿起最後一個奏折打開第一頁看見了一個醒目的名字:“中書令周凱字伯仁上奏…”
司徒導讀著讀著不禁淚如雨下。手不停地顫抖起來。
他幾乎站立不穩,讀著旁邊的書架勉強冷靜下來。
他迅速地到東奏折尋找周凱送來的。在尚書省這些奏折中找到周凱五份奏折。
每一份都是列舉自己是如何力排眾議支持皇帝的事跡材料。每一份都是在解救自己,解救王氏一族的至極言論。
再看看日期。這些奏折的日期正是自己帶領王氏子孫跪在午門外負荊請罪的日子。
隻有這一個人是在救自己。而且是連續上奏五天。內容沒有重複一句話,卻句句都在為自己爭得一線生機。
王導讀著讀著捧著奏折,捧起奏折放在心口上大哭流涕。
突然的哭聲引來了四周的目光。他們不知這個位極人臣的司徒導怎麽也會有傷心的事?
周凱放棄朝中中書令,投奔戴若思,做了護軍將軍一起平定王敦叛軍,哪知被王敦所敗。王師敗績拚死搏鬥後重傷成了叛軍的俘虜。
兩個老臣都已過半百。近日的傷勢過重,雖醫治一個月卻還是虛弱不堪。
披散著的花白長發遮蓋了臉。花白胡須遮擋著發青的嘴唇。兩雙青筋暴流的手握在一起雙淚長流。
“還好與伯仁一起上路老夫不會寂寞了。與伯仁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上天厚愛我戴某可以與伯仁同年同月同日死。值了。”
戴若思透過鐐銬的手抓著周凱不放。
周凱也很是驚喜。臨別居然還能見上一麵實屬不易。
其實兩個人太清楚了。這一麵將是此生最後一麵了。對於兩個人來說何足珍貴。
“快走別磨蹭了。”
旁邊的一個兵吏不耐煩地催促著。拿起長戟就要上前去刺。牢頭張瀟看見了過來勸解。
“這位軍爺,他們想見說說話無妨。”
其他的兵吏看見兩個老將軍傷重如此,也心生惻隱之心。忠良誰不敬畏,誰讓自己站錯了隊伍進了叛軍隊伍?
他們都知道拿長戟的兵吏是王敦的死黨。誰也不敢多說什麽。隻好勸道:“不要”
“戴將軍,周將軍,路有些遠還是路上邊走邊說吧!”
張瀟有心跟著去看看,無奈那個兵吏不讓。在交接好手續之後隻好迴到大牢裏麵關好大門。
待押送這一波人走了以後,張瀟換上常服緊隨其後。看看他們到底要把兩位將軍押到哪裏去。
看見他們押著二人順序大街直奔西門而去。出了城門有一箭之地的距離,一處太廟迎風而立。再往前走就是一堆亂石灘。再往前就是義莊了。
張瀟一看什麽都明白了。這是要送他們上路了。一隊押送的兵吏有二十多人。張瀟看看到前麵的亂石灘能否借著地形的優勢解救二人。
不管有沒有把握救下來他都決心要試一試。
被押送的人有的很慢。腿上的傷很嚴重,雖然經過治療大有好轉。可是傷筋動骨一百天才能有所改變。
誰也沒有防備周凱走到太廟跟前突然大聲地說道:“天地先帝之靈:賊臣王敦傾覆社稷,枉殺忠臣,淩虐天下,神袛有靈,當速殺敦。無令縱毒,以傾王室。”
他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地間先帝如果有靈的話請聽我說,叛賊王敦傾覆社稷,濫殺無辜。戕害忠臣。淩虐天下百姓。如果供奉的神袛有靈的話,應該迅速地將王敦殺掉。不能讓他荼毒生靈,不能讓他把朝廷傾覆了。”
一開始還以為他在唱歌。那個拿著長戟的兵吏越聽越不對勁。沒等他說完就拿起長戟衝他的嘴上紮去。
聲音戛然而止。隻見鮮血從他的嘴裏流出來,一直流到腳上。
再看周凱的麵部表情依然沒變。麵容行止自若。仿佛剛才那一長戟刺的不是他一樣。
張瀟看著流下了熱淚。旁邊的路人看見了都流下了熱淚。戴若思上前拉住他的胳膊。想與伯仁說上一句話。
可是伯仁自己說不出話來了。不等到亂石灘。那幾個兵吏將二人同時害死。
當時他們隻有五十四歲。
張瀟沒能救下兩位將軍很是自責。等那些兵吏都走了以後,過來掩埋了兩位忠臣的屍體。讓他們入土為安就是張瀟能為他們做的最後的幫助。
張瀟流著淚說到這裏已經泣不成聲了。
石頭城的西門外的亂石灘。一堆隆起的石堆前一塊無字的墓碑。
幾個人站在墓碑前。他們來看看這個忠義之士。桓彝在墓碑前點燃了兩盞長明燈。
長明燈在黑暗中燃起微弱的光亮。在漫漫長夜中像螢火蟲一樣渺小。
卻說朝廷這邊。王敦在朝廷小人得誌。他命王導重新迴到司徒這個高位上。
他自己做揚州牧。迴到武昌遙控朝廷。四麵八方送來的人才都歸於王敦的門下。
各國送來的貢品都送到王敦的府中。各部官員的任職都是王敦說了算。此時王氏強盛到極致。大有問鼎天下的想法。
皇上的身體每愈況下。太子替皇上監國。
王敦看出來太子比他老子聰明不好把控。幾次與司徒導提出來要改立太子。
都被王導給駁迴了。他埋怨王導說:“不從吾言,幾致覆族。”
他說的是:“你不聽我的話,幾乎造成王氏滅族。”
好在王導依然執著正義。王敦才不能奪取江山。
這之後的一日,王導在禦書房整理那些奏折。分門別類的把皇上自己不看的奏折統計出來。
有關軍事戰報的,法律監督,還有關於救災抗旱的。分別保存起來存檔。
他一份一份地檢驗。一份一份地閱讀。在那些眾多的奏折中,大多是他在家稱病不上朝的時候遞上來的。因此也就讀的慢一些。
有許多折子是要求皇上做出決定,殺掉王氏一族的建議。更有甚者還說讓皇上流放王氏一族的。
他越看越心驚。如果當時皇上采納了劉隗的建議,自己的王氏一族怕是自己不複存在了。
司徒導這樣想著還是從心裏慶幸皇帝沒有聽信那些人的建議。對自己還是信任有加的。不禁心生感恩皇帝的心情。
他看見天已近晌午了。讀完最後一個奏折就要歇息了。他拿起最後一個奏折打開第一頁看見了一個醒目的名字:“中書令周凱字伯仁上奏…”
司徒導讀著讀著不禁淚如雨下。手不停地顫抖起來。
他幾乎站立不穩,讀著旁邊的書架勉強冷靜下來。
他迅速地到東奏折尋找周凱送來的。在尚書省這些奏折中找到周凱五份奏折。
每一份都是列舉自己是如何力排眾議支持皇帝的事跡材料。每一份都是在解救自己,解救王氏一族的至極言論。
再看看日期。這些奏折的日期正是自己帶領王氏子孫跪在午門外負荊請罪的日子。
隻有這一個人是在救自己。而且是連續上奏五天。內容沒有重複一句話,卻句句都在為自己爭得一線生機。
王導讀著讀著捧著奏折,捧起奏折放在心口上大哭流涕。
突然的哭聲引來了四周的目光。他們不知這個位極人臣的司徒導怎麽也會有傷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