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郭璞的卦象應驗
穿到晉朝我成了卜筮大師 作者:作者漂流者954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桓溫報仇後不久,溫嶠和庾亮張羅著給桓溫與南康公主完婚。因皇上還小不懂得婚喪嫁娶的事宜。隻能聽從舅父庾亮的安排。
南康公主的父皇和母後都不在人世。又趕上戰後國庫空虛,南康公主的婚禮一切從簡。果然如桓彝所說的,公主嫁過來還是得桓家養活著。
好在桓溫在庾翼的推薦下除了駙馬都尉這一職,另外還有薪水拿著,才不至於坐吃山空。
桓溫的幾個兄弟和老母親都和他們一起生活在公主府邸。南康公主的公主府還是先皇在世的時候給蓋好的。桓家宣城的房子也在戰亂時被叛軍掠奪燒殺成為廢墟。
要不是南康公主的陪嫁,桓溫基本就是白手起家。
桓溫與南康公主完婚後,拜駙馬都尉,襲爵萬寧男,遷琅邪太守,累遷徐州刺史。從這之後桓溫又在此基礎上把桓家又發展壯大起來。爵位也從男爵上升到侯爵。
桓彝的意識海裏隻看到這些,至於這之後桓溫的官逐漸做大,以至於欲望膨脹到一定的程度。
繼王敦之後,又一個駙馬都尉奪權的地步,桓溫的故事也夠寫一本書了,這裏隻介紹這些。
這些都是桓彝所不能預料到的。可是這些事卻在郭璞的卦象裏麵早已經預料得知。
還記得嗎?當年郭璞迴老家暨陽丁憂後,迴到京城裏先去皇宮麵見皇上。
當時皇上去了蕪湖微服私訪,沒在宮裏。是皇後接待的郭璞。
皇後看見郭璞來宮裏,知道郭璞的卦象準確率非常高。閑來無事要求郭璞給當時還是太子的司馬衍卜上一卦。
郭璞本不想給那麽小的孩子卜卦。無奈皇後的要求不能忤逆,隻好勉為其難給司馬衍卜上一卦。
卦辭是:“君非無嗣,兄弟代禪好。有人姓李,兒專征戰,譬如車軸脫在一麵,爾來爾來,河內大縣,賴子之薨,延我之國,痛子之隕,皇運之暮。”
當時的皇後看到卦辭一知半解。又不敢讓旁人知道太子的前程。那可是泄露天機的事。最重要的是怕改變了太子的命運。哪知二十年後此卦果真應驗。
此卦應驗還得從頭說起。
那一年王導用自己的兒子從皇宮裏,蘇俊的掌控下換出來小皇帝。就是晉成帝司馬衍。結果自己的兒子被蘇俊腰斬了。
從此小皇上把王導當作父親一般親近。他們投奔石頭城溫嶠之後,溫嶠和庾亮聯合陶侃一起在半年的時間裏,將叛軍首領蘇俊斬首後,那些跟著蘇俊的叛軍四分五散。平叛最終圓滿成功。之後一起返迴京城。
王導,溫嶠繼續輔佐司馬衍主持朝政。
迴到京城已經是八月底。這個季節令王導想起來那個與他“共天下”的布衣之交元帝來。元帝就是這個季節薨逝的。說來也巧,晉明帝也是這個季節薨逝的。
這一天早朝上王導上奏:“皇上,隻聽平民每年都在先人的忌日祭祖。皇家也要祭拜先皇。這個月正好是先皇的忌日。不妨每年的這個月都祭拜先皇。既是緬懷先祖,又祈禱先祖的庇佑,還祈求後代的昌盛。此法一舉多得。不知皇上可有此意?”
皇上采納了王導的建議,下詔:“文武百官,自今日起,每年都在這個季節拜祭山陵。”
文武百官也都認為都是先皇給朝廷創下的基業。才能讓這江山曆經磨難又迴到皇上的手中。百官也得到福蔭。
安頓好了就去祭奠山陵。拜祭的路上都虔心拜祭。每前進一步,都虔誠跪拜,不勝哀戚。一路上非常壯觀。
要知道,華夏自古以來一直到漢朝,魏,西晉群臣從來沒有拜祭過山陵的。從東晉成帝以後每一年,當朝的皇帝都在這個季節拜祭山陵的這個傳統習慣,就是從王導開始的。
後來皇族拜祭山陵定在九月九重陽節。皇家的這個習俗一直延續到清朝末期。
鹹康五年,王導薨逝。享年六十四歲。康帝在朝堂上舉哀三日。以先皇的規格厚葬了王導並給予最高的評價。皇上遣大鴻臚寺住持督辦喪事。
卻說庾亮在平叛蘇俊後,非常自責,與皇上請辭要歸隱山林。皇上沒批準。庾亮自請鎮守蕪湖。
王導去世後的第二年庾亮也在悔恨中薨逝了。享年五十二歲。
庾亮的弟弟庾冰接替了庾亮在朝中的職位。在342年。司馬衍從五歲起在位17年,顛沛流離中落下驚悚的毛病。在22歲的這一年突然身體不適。一病不起死在宮中。
古代皇帝早早就大婚。當時有皇後還有皇子,也有嬪妃和三宮六院。皇子公主都有。
如果讓皇子繼位,輔政大權就會旁落到皇子的母舅家族那邊。庾冰怕自己手中的大權旁落。他就聯合大臣集體上奏,強烈要求二十歲的司馬嶽繼位。仍然支持自己的外甥做皇帝。
要知道,虞文君還有另外一個兒子司馬嶽。所以庾冰為了讓自己的外甥做皇帝,他還擁有輔政大權。就把司馬嶽推上了皇座。
司馬嶽繼位還年號為“建元”
這就是郭璞在20年前就預測到的。就是卦辭提到的“君非無嗣,兄弟代禪。”可見郭璞的預測有多神奇。
更有甚者一下卦辭提到的“有人姓李,兒子征戰,譬如車軸脫在一麵。”
兒者,子也。李去子木存。車去軸為亙。合成桓字也。
又稱“爾來爾來,河內大縣。”爾來,謂自爾己來,為元始,元子也。河內大縣,當時河內大縣叫溫縣。也就是現在的溫州。
所以這句話映射的就是桓溫。桓溫字元子。
還有卦辭是:“賴子之薨延我之國。痛子之隕皇運之暮。”
這句話的二子,是指元子,道子。當時會暨有個王道子。在康帝司馬嶽在位時起兵謀反。亂國之子。他死了以後晉朝開始衰敗。桓溫誌在篡權,最後雖然沒有成功卻死了。
可見郭璞的預測本領在當時有多精準。不知道桓彝知道這些後有何感想。幸虧兩個人都是在這些事情發生之前離開了那個時空。
當郭璞在史料記載中查閱出來這些的時候,她也為之震驚。她不知道,還有一個卦辭有沒有應驗,明天還要去圖書館查驗。
南康公主的父皇和母後都不在人世。又趕上戰後國庫空虛,南康公主的婚禮一切從簡。果然如桓彝所說的,公主嫁過來還是得桓家養活著。
好在桓溫在庾翼的推薦下除了駙馬都尉這一職,另外還有薪水拿著,才不至於坐吃山空。
桓溫的幾個兄弟和老母親都和他們一起生活在公主府邸。南康公主的公主府還是先皇在世的時候給蓋好的。桓家宣城的房子也在戰亂時被叛軍掠奪燒殺成為廢墟。
要不是南康公主的陪嫁,桓溫基本就是白手起家。
桓溫與南康公主完婚後,拜駙馬都尉,襲爵萬寧男,遷琅邪太守,累遷徐州刺史。從這之後桓溫又在此基礎上把桓家又發展壯大起來。爵位也從男爵上升到侯爵。
桓彝的意識海裏隻看到這些,至於這之後桓溫的官逐漸做大,以至於欲望膨脹到一定的程度。
繼王敦之後,又一個駙馬都尉奪權的地步,桓溫的故事也夠寫一本書了,這裏隻介紹這些。
這些都是桓彝所不能預料到的。可是這些事卻在郭璞的卦象裏麵早已經預料得知。
還記得嗎?當年郭璞迴老家暨陽丁憂後,迴到京城裏先去皇宮麵見皇上。
當時皇上去了蕪湖微服私訪,沒在宮裏。是皇後接待的郭璞。
皇後看見郭璞來宮裏,知道郭璞的卦象準確率非常高。閑來無事要求郭璞給當時還是太子的司馬衍卜上一卦。
郭璞本不想給那麽小的孩子卜卦。無奈皇後的要求不能忤逆,隻好勉為其難給司馬衍卜上一卦。
卦辭是:“君非無嗣,兄弟代禪好。有人姓李,兒專征戰,譬如車軸脫在一麵,爾來爾來,河內大縣,賴子之薨,延我之國,痛子之隕,皇運之暮。”
當時的皇後看到卦辭一知半解。又不敢讓旁人知道太子的前程。那可是泄露天機的事。最重要的是怕改變了太子的命運。哪知二十年後此卦果真應驗。
此卦應驗還得從頭說起。
那一年王導用自己的兒子從皇宮裏,蘇俊的掌控下換出來小皇帝。就是晉成帝司馬衍。結果自己的兒子被蘇俊腰斬了。
從此小皇上把王導當作父親一般親近。他們投奔石頭城溫嶠之後,溫嶠和庾亮聯合陶侃一起在半年的時間裏,將叛軍首領蘇俊斬首後,那些跟著蘇俊的叛軍四分五散。平叛最終圓滿成功。之後一起返迴京城。
王導,溫嶠繼續輔佐司馬衍主持朝政。
迴到京城已經是八月底。這個季節令王導想起來那個與他“共天下”的布衣之交元帝來。元帝就是這個季節薨逝的。說來也巧,晉明帝也是這個季節薨逝的。
這一天早朝上王導上奏:“皇上,隻聽平民每年都在先人的忌日祭祖。皇家也要祭拜先皇。這個月正好是先皇的忌日。不妨每年的這個月都祭拜先皇。既是緬懷先祖,又祈禱先祖的庇佑,還祈求後代的昌盛。此法一舉多得。不知皇上可有此意?”
皇上采納了王導的建議,下詔:“文武百官,自今日起,每年都在這個季節拜祭山陵。”
文武百官也都認為都是先皇給朝廷創下的基業。才能讓這江山曆經磨難又迴到皇上的手中。百官也得到福蔭。
安頓好了就去祭奠山陵。拜祭的路上都虔心拜祭。每前進一步,都虔誠跪拜,不勝哀戚。一路上非常壯觀。
要知道,華夏自古以來一直到漢朝,魏,西晉群臣從來沒有拜祭過山陵的。從東晉成帝以後每一年,當朝的皇帝都在這個季節拜祭山陵的這個傳統習慣,就是從王導開始的。
後來皇族拜祭山陵定在九月九重陽節。皇家的這個習俗一直延續到清朝末期。
鹹康五年,王導薨逝。享年六十四歲。康帝在朝堂上舉哀三日。以先皇的規格厚葬了王導並給予最高的評價。皇上遣大鴻臚寺住持督辦喪事。
卻說庾亮在平叛蘇俊後,非常自責,與皇上請辭要歸隱山林。皇上沒批準。庾亮自請鎮守蕪湖。
王導去世後的第二年庾亮也在悔恨中薨逝了。享年五十二歲。
庾亮的弟弟庾冰接替了庾亮在朝中的職位。在342年。司馬衍從五歲起在位17年,顛沛流離中落下驚悚的毛病。在22歲的這一年突然身體不適。一病不起死在宮中。
古代皇帝早早就大婚。當時有皇後還有皇子,也有嬪妃和三宮六院。皇子公主都有。
如果讓皇子繼位,輔政大權就會旁落到皇子的母舅家族那邊。庾冰怕自己手中的大權旁落。他就聯合大臣集體上奏,強烈要求二十歲的司馬嶽繼位。仍然支持自己的外甥做皇帝。
要知道,虞文君還有另外一個兒子司馬嶽。所以庾冰為了讓自己的外甥做皇帝,他還擁有輔政大權。就把司馬嶽推上了皇座。
司馬嶽繼位還年號為“建元”
這就是郭璞在20年前就預測到的。就是卦辭提到的“君非無嗣,兄弟代禪。”可見郭璞的預測有多神奇。
更有甚者一下卦辭提到的“有人姓李,兒子征戰,譬如車軸脫在一麵。”
兒者,子也。李去子木存。車去軸為亙。合成桓字也。
又稱“爾來爾來,河內大縣。”爾來,謂自爾己來,為元始,元子也。河內大縣,當時河內大縣叫溫縣。也就是現在的溫州。
所以這句話映射的就是桓溫。桓溫字元子。
還有卦辭是:“賴子之薨延我之國。痛子之隕皇運之暮。”
這句話的二子,是指元子,道子。當時會暨有個王道子。在康帝司馬嶽在位時起兵謀反。亂國之子。他死了以後晉朝開始衰敗。桓溫誌在篡權,最後雖然沒有成功卻死了。
可見郭璞的預測本領在當時有多精準。不知道桓彝知道這些後有何感想。幸虧兩個人都是在這些事情發生之前離開了那個時空。
當郭璞在史料記載中查閱出來這些的時候,她也為之震驚。她不知道,還有一個卦辭有沒有應驗,明天還要去圖書館查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