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教授也在其間?”


    “對,因為阿瑟教授不但是一位出色的語言學家,曾經更是一位出色的數學家!”


    這與我在盤龍穀別墅中的調查不謀而合!


    “所以我認為,既然阿瑟教授曾服務於英國戰略情報局,那麽關於符號的線索無論是他主動說出還是被動被查出,英國戰略情報局都脫不了幹係。別忘了,他寓所的大火是一樁無頭懸案。”孫林說到此處時,停頓了一下,“一場火災——無論是意外還是人為,都會或多或少查出一些線索,但能夠將一場火災製造得毫無痕跡,這絕非一般人所為……”


    真相漸漸變得清晰起來——關於符號秘密的渠道隻有兩條:西克教授和阿瑟教授。既然我是西克教授這一渠道的繼承人,那另外的人一定是通過阿瑟教授這一渠道獲知的線索;既然阿瑟教授這一渠道在我之前就開啟了,那麽他的研究成果必定已經流傳出來;既然阿瑟教授曾服務於英國戰略情報局,而西方情報機構在符號一事上又有種種可疑反常的行為,那阿瑟教授的研究成果基本可以肯定被西方情報機構掌握!


    “難道掌握另外渠道的人是英國戰略情報局?”果真如此的話,那我們就遇到了一個可怕而強大的對手。


    孫林不再說話了,而是退迴到椅子前,背對我沉思著。過了一會兒,他拿起筆在紙上寫著什麽,握筆的那隻手明顯抽搐了一下。


    我不知道孫林寫了些什麽,也不知道他在盤算什麽,我隻知道局勢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超出我們的想像了。我沒有打斷孫林的沉思,而是迴過頭靜靜地看著林吉賢的遺像,滿腦子全是關於他和林菲關係的各種猜想。


    如果林菲知道符號的事情,或者知道符號意味著什麽,那她為什麽不告訴我?為什麽她看上去似乎是個毫不相關的局外人?她跟林吉賢到底是什麽關係?關於符號,她到底知道多少?


    沉默持續著。


    不知過了多久,外麵突然傳來了開門聲。我連忙慌張地迴頭看著孫林,孫林顯然也聽到了開門聲,但他沒有絲毫驚訝。


    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走了進來。他看了我一眼,點頭示意了一下,然後直奔孫林而去——他手裏拿著幾盤錄像帶。


    “這是丁教授死亡前一天所有的行蹤。”那人把錄像帶交給了孫林,孫林將帶子逐一放進了錄像機中,接著一組組的畫麵在監控器上呈現了出來。我連忙走上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看了起來。


    第一幅畫麵是學校辦公樓前的探頭拍攝的,隻見丁教授急匆匆地走出了辦公樓;第二幅畫麵是學校大門口的探頭拍攝的,顯示丁教授打了一輛計程車;接下來的一組畫麵是各個路口的交通攝像頭拍攝的這輛計程車的行蹤,隻見這輛車從四通橋駛上了三環,一路向東駛去;最後一個畫麵是四惠橋的攝像頭拍攝的,隻見這輛車駛離四惠橋後駛上了輔路,沿著通惠河的方向朝東駛去。


    丁教授去了通惠河!


    孫林看完最後一幅畫麵,看向了我。我倆對視了一眼,瞬間達成了共識——林吉賢失蹤那日所見之人正是丁教授。


    “好,辛苦你了。”孫林對那人表示了感謝,然後把剛才寫了很多東西的紙遞給了那人,“讓第三組盯一下這些人最近的動靜。”


    那人看了一眼紙,點了點頭,轉身準備離開。就在他準備離開的時候,他在投影幕前停了下來,仔細地盯著林吉賢的遺像。


    我和孫林對他的舉動都有些驚訝。就在我因為不解想詢問的時候,孫林示意我安靜。


    “這是我們的圖像分析員。”孫林輕聲地說道,然後示意我等待。


    “頭兒,這照片有問題。”幾分鍾之後,圖像分析員望向了孫林。


    “說來聽聽。”孫林馬上走向了投影幕,表情異常嚴肅。


    “你注意看他眼角、鼻翼下方、臉頰兩側和嘴角的皺紋。正常老人的這些皺紋應該是由內向外、由深變淺呈扇狀擴散,可這張臉上的皺紋分布不符合這些特點。”


    根據圖像分析員的提示,我朝這些部分看了過去。經過仔細辨認,我漸漸發現了他所說的這些異常之處——照片中林吉賢的皺紋的確不符合正常規律,看上去像是人為處理過一樣。


    “這照片被人動過手腳!”圖像分析員說完這話後快速來到一台儀器前,將那台儀器和投影儀連接到了一起,然後迅速關掉了屋內所有的燈。


    屋內瞬間暗了下來,此時林吉賢的遺像上由內到外顯現出不同層次的光紋,那些光紋按照光的七種色彩有規律地向外擴散著,看上去像是一幅波普藝術照。


    “正常照片的光譜不可能這麽有規律!”圖像分析員嘀咕了一聲,開始在儀器前操作起來。隨著他一步步的操作,照片上的光紋依次減少,林吉賢的五官也變得越來越模糊,當這些光紋全部消失之後,一張完全不同的新麵孔出現在了投影幕上!


    “這是樓蘭女屍的復原圖!”我失聲叫了出來。


    第三十三章


    樓蘭古國位於現在新疆的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處於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地處早已幹涸的孔雀河流域,是一個已經消亡了的古代小國。樓蘭國雖小,但曾在西域歷史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因為它曾是絲綢之路的一個樞紐,是中西方貿易的重要中心。樓蘭國年代久遠,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但中原文獻中對它最早的記述是在西漢《史記》中。司馬遷在《史記》中曾記載:“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據隨後的其他史料記載,西漢中期,樓蘭人口有一萬四千多人,不但有整齊的街道、雄壯的佛寺,而且商旅雲集,熱鬧非凡。按理說這麽一個一萬多人的小國本不足以引起中原王朝的重視,但它位於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因此成為了西漢和匈奴反覆爭奪的戰略要衝。樓蘭在兩國數十年的爭奪戰中多次易手,一直到了漢昭帝時期,中原王朝才正式將其納入自己的引文圖,將樓蘭國改名為鄯善國,設置了官吏、駐紮了軍隊。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國的封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裴魁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裴魁山並收藏天國的封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