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過了多久,一陣刺骨的冷風把我從昏迷中喚醒。我打了一個冷戰,隨後艱難地睜開了眼——眼前是無盡的蒼穹以及蒼穹之上的點點繁星,而耳邊則是山穀中迴蕩著的、千年不變的空靈之聲。


    我緩緩地直起了身,緊接著我感到某種東西在胸口翻滾,翻得我噁心異常。我禁不住打了個噴嚏,旋而噴出了許多黑色液體,待液體噴出後,我頓時感受到了深夜山穀中空氣的清新。


    吳麗麗躺在我身邊不遠處,一動不動。我艱難地爬向了她,使勁推了推她的身體,可毫無反應。我驚恐萬分地把手指放在她的鼻孔處,仔細判斷了許久,才隱約感覺到了一絲熱氣。


    萬幸,她沒有死。


    我掙紮著站起身來,四下望了望——在這個仿佛被世界遺忘的山路上,一攤被燒盡的汽車殘骸散落四周,而在這片殘骸中,躺著一個命懸一線的女人,女人身邊,站著我這個孤獨無助的男人。


    “救命啊……”


    我使出了全身所有的力氣朝未知的遠方吼去,而遠方給我的唯一迴應則是一遍又一遍的“救命”。在這片矗立了千萬年的群山中,一個曾經自命不凡的生命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悲傷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孤獨和痛苦亦然。此時我必須迅速想辦法離開這個地方,如果繼續待下去的話,吳麗麗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可我能去哪兒呢?


    我看了看下山的路,那條路直插向一片黑暗之中;而我身後剛才駛過的那條上山的路,則有一個莫名而巨大的危險隱藏在別墅中。寧可嚐試未知的黑暗,也不選擇已知的危險——於是,我背起吳麗麗朝山下走去。


    常聽人說,死人和喝醉酒的人身體最重,我以前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體驗,而今天背上昏迷的吳麗麗則讓我相信了這句話。平日看上去不到一百斤的她此時仿佛有千斤的分量,每走一步都讓我雙腿發軟、上氣不接下氣。漫長而不知終點在何方的路在我腳下延伸,雖然心中有無限的孤獨和恐懼,可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停地走、不停地走,直到生機出現,抑或直到死亡。


    上山容易下山難。盤旋而下的山路崎嶇坎坷,我可憐的雙腿在山穀的風中哆哆嗦嗦,很多次險些因為失去重心而跌倒。原本一分鍾就能走出的距離我竟花去了十倍百倍的時間,時間和空間在這令人崩潰的情形下似乎改變了原本的形態,我二十多年來所熟悉的時空此時此刻扭曲變形,讓我仿若處於了某種奇怪的世界之中。


    不知過了多久,也不知中途休息了多少次。在我再次背起吳麗麗抬頭向前的時候,我竟意外地發現在不遠處的山坡上,隱約有著一戶人家——天無絕人之路,活下去的希望登時湧上了我的全身。


    我使出了最後的一絲力氣,玩命地沖向了那隱約可見的希望。


    重重地拍了幾下門後,我昏倒了。


    第十九章


    再次醒來的時候,我發現自己躺在一張破舊的土炕上,吳麗麗依然閉著眼、氣若遊絲地躺在我身邊。我直起身來,四下看去——這是一個狹小而破舊的屋子,屋內的陳設與北方農村貧苦家庭的陳設一樣簡陋。如果沒有頭頂的電燈,我一定會誤以為這間簡陋到極致的屋子不是現代社會的產物。


    “有人嗎?”


    我起身下了炕,客氣地問道。


    沒有人答應。


    我推門而出,門外就是昨晚看不到盡頭的群山,隻是因著陽光的緣故,群山沒有了昨晚的可怖。我定睛看了看這個房子的輪廓:與其說這是個房子,不如說是個哨所,因為它實在太小、太可憐。我朝前走了幾步,接著明媚的陽光向遠處望去,目力所及的範圍內我依稀看見了山下若隱若現的村莊和遠處模糊的城市。雖然眼睛能看到這些,但我知道,如果要走起來,可並非一天兩天的事。


    就在我四處觀望時,不遠處的一個山坡上,一個遲緩的身影正慢慢向我靠近。我立刻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警惕地注視著這個越來越清晰的身影。


    身影來到我的麵前,是個六十多歲的老人。


    “醒了?”老人和藹地沖我微笑了一下,一嘴黃的發黑的牙齒勉強擠出了幹癟的嘴唇。


    “嗯……謝謝您!”看到救命恩人,我心裏充滿了溫暖,如果可以的話,我真想衝上去抱住他好好大哭一場,把這一晚上的辛酸與憂懼通通宣洩出來。


    “年輕人啊……”老人仿佛責備般自言自語了一下,然後坐在了門口的小凳子上,拿出菸袋開始抽菸,而眼睛則眯成一條線,溫和地看著我。


    “大爺,我……我……您……您怎麽自己住在這兒啊?”被他看得有些發毛的我實在沒法繼續尷尬下去,隻好挖空心思憋出了這麽一句,同時我好奇地看了看他胸前掛著的望遠鏡。


    “守山的。”老人指了指望遠鏡,然後從背後的綠色背包中拿出了步話機,接著吧嗒吧嗒地抽了兩口煙,“天太幹,容易著火。”


    原來如此。我記得以前看過一個紀錄片,講的就是守山人。他們長年累月住在山頂,每天的工作就是用望遠鏡四處查看,一旦發現火情就立刻通知下去,好與火魔爭分奪秒地搶奪時間。他們往往一住就是半個月,靠著少之又少的食物和水孤獨地生活。可這樣一批離群索居、居功至偉的幕後英雄,卻常常被世人遺忘,似乎他們永遠不曾存活在這個世上——世人隻在乎人前的風光,卻無視人後的奉獻。對默默奉獻者的無視,是我們這個浮躁社會身上的膿瘡。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國的封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裴魁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裴魁山並收藏天國的封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