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恆星是不會無緣無故熄滅的。
恆星要麽是平安走到自己的終點,要麽是因為意外中途毀滅。
像太陽係中的太陽 ,當它內部的氫全部耗盡之時,外層會膨脹形成一顆紅巨星。
在紅巨星階段太陽的表麵溫度在降低亮度卻有所提升,所以處於這一階段的恆星會有一個亮度明顯增加的過程。
太陽在紅巨星階段大約會維持10億年的時間。
然後它會拋出外層形成行星狀星雲,內核將成為一顆由碳和氧組成的白矮星。
白矮星的內部雖然不再有核聚變活動,自身不再擁有能量來源所以它會釋放熱量並逐漸冷卻。但是由於白矮星形成時的溫度實在是太高了,這個冷卻過程將非常漫長。
目前已知宇宙的年齡大約在137億年,宇宙中最老的白矮星依然可以輻射出數千k的溫度,暫時沒有轉變為黑矮星的存在。
8到10太陽質量以及以上的恆星在最後的階段會出現一次超新星爆炸,爆炸後遺留星核的質量決定恆星最終會形成中子星還是黑洞。
中子星是一顆全部由中子構成的星球,是宇宙中除黑洞以外密度最大的天體,向外輻射x射線、γ射線和可見光。
黑洞目前來說則是恆星演化的終極產物,具有不可思議的密度和引力,沒有物質能擺脫它的強大引力,包括光線。在它附近,今天的所有物理定律都顯得不適用了。
單從伽利略的觀測結果上來看,如果那個星係內的恆星正好處於紅巨星演化的最後階段倒是有可能突然之間發生改變。
但是不說紅巨星明顯大於一般主序星的體積(現代天文觀測中還從未有過把紅巨星誤判為主序星的例子),但就說紅巨星的演化結果也是一顆能夠觀測到的白矮星就不符合伽利略的觀測結果。
另外一點就是主序星演變為紅巨星的過程中體積會大幅膨脹,這也僅僅隻是會影響到距離主序星比較近的行星。比如太陽如果變成了紅巨星,它的軌道也就是到地球軌道附近而已,絕對不會因此摧毀整個太陽係的。在宇宙中,太陽係的規模屬於偏小的,就不要更大的恆星係了。
超新星爆炸就更不要提了,那是宇宙中最為燦爛的煙花,這種爆炸都極其明亮,過程中所突發的電磁輻射經常能夠照亮其所在的整個星係,並可能持續幾周至幾個月才會逐漸衰減。
由此可以看到伽利略的觀測不符合恆星正常自然演化的結果,那有沒有可能是其他因素導致的呢?
【宇宙中能夠在瞬間摧毀一個恆星係的現象無非是被黑洞吞噬或者是被附近恆星係發生的超新星爆炸所波及。】
公玉永言自己就把另外一種情況給否定了。
恆星熄滅消失後,恆星係是處於解體的狀態,這就不符合被黑洞捕捉的結果,在黑洞的強大引力下恆星係內的行星是沒有機會擺脫引力實現自由的。
另外在伽利略的觀測中那附近並沒有發現黑洞的存在,黑洞在吞噬物質的時候會釋放強大的x射線,這也是黑洞會被發現的重要特點,然而伽利略並沒有在那一處區域發現符合黑洞特點的x射線。
當然了,不可能是黑洞吞噬的證據還有很多,所以公玉永言才可以一下子判定恆星係的消失和黑洞沒有關聯。
超新星爆炸也不用說了,這玩意的結果雖說在理論上是完全有能力做到幹淨利落地抹除一個恆星係,但是並沒有與觀測到附近有超新星爆炸的活動!
【你們說有沒有可能那個星係中也有智慧文明的存在,他們擁有可怕的武器能夠在瞬間毀滅一個星係?】
這麽大腦洞的提問不用說肯定是來自於資深小說迷紀柔。
在一眾大佬嚴肅的科學討論中,紀柔的腦洞顯得有些過於隨意和不嚴謹,但是陳三水依然認真的進行了迴答:【 不排除有這個可能。不過紀院長所說的可能性從證據支持上來說還不如空間破碎多呢。】
如果沒有自然現象的可能,不考慮外星係高級文明的存在,空間破碎可能是唯一能夠解釋伽利略觀測結果的學術理論了。
可惜的是,人類文明並未直接觀測過空間破碎現象,即使是在實驗室環境下也沒有觀察到這種現象的出現。
【這個問題不用討論了,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們,空間破碎是存在的。】
上首的易陽在大家的討論告一段落的時候摸著鼻子略有些尷尬地說。
怎麽不能肯定呢?
他本人是親身經曆過的好吧。
隻是這事實在不好和大家說……
皇帝陛下親自開口並為事件做了定性,所有人都閉上了嘴巴。
隻是像公玉永言這樣的科學家心裏多多少少存在點不服氣,就算是皇帝陛下也不能單憑一張嘴來定義科學理論吧?
不過和公玉永言不同,一直認為易陽在空間學科上造詣頗高的陳三水對於易陽的說法深信不疑,甚至暗下決心準備好好研究研究空間破碎理論,說不定以此可以讓人類的空間科學再上一層樓呢。
突然出來的討論讓易陽給終止了,陳三水又繼續講述起自己的計劃。
把傳送門組件傳送到目標星域隻是第一步,有了組件後還需要能源才能啟動傳送門,所以第二步是將燃料傳送到目標星域。
陳三水打算使用的燃料是固態氫,其實這裏使用金屬氫的效果會更好,隻是帝國現階段並沒有合成金屬氫的能力,所以隻能退而求其次使用固態氫。
固態氫雖然在物理上是固體形態,分子結構也單一符合傳送的條件,但是相較於金屬而言,固態氫分子依然太過活躍無法直接進行傳送隻能通過大鵬的空間倉進行周轉傳送。
主體部件、能源都齊了之後下一步就是激活啟動傳送門。
這裏就要提到另外一個技術,也是天琴星係第二顆星球被攻打下來之後易陽從係統那裏獲得的獎勵:低溫啟動聚變反應技術。
恆星要麽是平安走到自己的終點,要麽是因為意外中途毀滅。
像太陽係中的太陽 ,當它內部的氫全部耗盡之時,外層會膨脹形成一顆紅巨星。
在紅巨星階段太陽的表麵溫度在降低亮度卻有所提升,所以處於這一階段的恆星會有一個亮度明顯增加的過程。
太陽在紅巨星階段大約會維持10億年的時間。
然後它會拋出外層形成行星狀星雲,內核將成為一顆由碳和氧組成的白矮星。
白矮星的內部雖然不再有核聚變活動,自身不再擁有能量來源所以它會釋放熱量並逐漸冷卻。但是由於白矮星形成時的溫度實在是太高了,這個冷卻過程將非常漫長。
目前已知宇宙的年齡大約在137億年,宇宙中最老的白矮星依然可以輻射出數千k的溫度,暫時沒有轉變為黑矮星的存在。
8到10太陽質量以及以上的恆星在最後的階段會出現一次超新星爆炸,爆炸後遺留星核的質量決定恆星最終會形成中子星還是黑洞。
中子星是一顆全部由中子構成的星球,是宇宙中除黑洞以外密度最大的天體,向外輻射x射線、γ射線和可見光。
黑洞目前來說則是恆星演化的終極產物,具有不可思議的密度和引力,沒有物質能擺脫它的強大引力,包括光線。在它附近,今天的所有物理定律都顯得不適用了。
單從伽利略的觀測結果上來看,如果那個星係內的恆星正好處於紅巨星演化的最後階段倒是有可能突然之間發生改變。
但是不說紅巨星明顯大於一般主序星的體積(現代天文觀測中還從未有過把紅巨星誤判為主序星的例子),但就說紅巨星的演化結果也是一顆能夠觀測到的白矮星就不符合伽利略的觀測結果。
另外一點就是主序星演變為紅巨星的過程中體積會大幅膨脹,這也僅僅隻是會影響到距離主序星比較近的行星。比如太陽如果變成了紅巨星,它的軌道也就是到地球軌道附近而已,絕對不會因此摧毀整個太陽係的。在宇宙中,太陽係的規模屬於偏小的,就不要更大的恆星係了。
超新星爆炸就更不要提了,那是宇宙中最為燦爛的煙花,這種爆炸都極其明亮,過程中所突發的電磁輻射經常能夠照亮其所在的整個星係,並可能持續幾周至幾個月才會逐漸衰減。
由此可以看到伽利略的觀測不符合恆星正常自然演化的結果,那有沒有可能是其他因素導致的呢?
【宇宙中能夠在瞬間摧毀一個恆星係的現象無非是被黑洞吞噬或者是被附近恆星係發生的超新星爆炸所波及。】
公玉永言自己就把另外一種情況給否定了。
恆星熄滅消失後,恆星係是處於解體的狀態,這就不符合被黑洞捕捉的結果,在黑洞的強大引力下恆星係內的行星是沒有機會擺脫引力實現自由的。
另外在伽利略的觀測中那附近並沒有發現黑洞的存在,黑洞在吞噬物質的時候會釋放強大的x射線,這也是黑洞會被發現的重要特點,然而伽利略並沒有在那一處區域發現符合黑洞特點的x射線。
當然了,不可能是黑洞吞噬的證據還有很多,所以公玉永言才可以一下子判定恆星係的消失和黑洞沒有關聯。
超新星爆炸也不用說了,這玩意的結果雖說在理論上是完全有能力做到幹淨利落地抹除一個恆星係,但是並沒有與觀測到附近有超新星爆炸的活動!
【你們說有沒有可能那個星係中也有智慧文明的存在,他們擁有可怕的武器能夠在瞬間毀滅一個星係?】
這麽大腦洞的提問不用說肯定是來自於資深小說迷紀柔。
在一眾大佬嚴肅的科學討論中,紀柔的腦洞顯得有些過於隨意和不嚴謹,但是陳三水依然認真的進行了迴答:【 不排除有這個可能。不過紀院長所說的可能性從證據支持上來說還不如空間破碎多呢。】
如果沒有自然現象的可能,不考慮外星係高級文明的存在,空間破碎可能是唯一能夠解釋伽利略觀測結果的學術理論了。
可惜的是,人類文明並未直接觀測過空間破碎現象,即使是在實驗室環境下也沒有觀察到這種現象的出現。
【這個問題不用討論了,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們,空間破碎是存在的。】
上首的易陽在大家的討論告一段落的時候摸著鼻子略有些尷尬地說。
怎麽不能肯定呢?
他本人是親身經曆過的好吧。
隻是這事實在不好和大家說……
皇帝陛下親自開口並為事件做了定性,所有人都閉上了嘴巴。
隻是像公玉永言這樣的科學家心裏多多少少存在點不服氣,就算是皇帝陛下也不能單憑一張嘴來定義科學理論吧?
不過和公玉永言不同,一直認為易陽在空間學科上造詣頗高的陳三水對於易陽的說法深信不疑,甚至暗下決心準備好好研究研究空間破碎理論,說不定以此可以讓人類的空間科學再上一層樓呢。
突然出來的討論讓易陽給終止了,陳三水又繼續講述起自己的計劃。
把傳送門組件傳送到目標星域隻是第一步,有了組件後還需要能源才能啟動傳送門,所以第二步是將燃料傳送到目標星域。
陳三水打算使用的燃料是固態氫,其實這裏使用金屬氫的效果會更好,隻是帝國現階段並沒有合成金屬氫的能力,所以隻能退而求其次使用固態氫。
固態氫雖然在物理上是固體形態,分子結構也單一符合傳送的條件,但是相較於金屬而言,固態氫分子依然太過活躍無法直接進行傳送隻能通過大鵬的空間倉進行周轉傳送。
主體部件、能源都齊了之後下一步就是激活啟動傳送門。
這裏就要提到另外一個技術,也是天琴星係第二顆星球被攻打下來之後易陽從係統那裏獲得的獎勵:低溫啟動聚變反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