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想象中的飛碟中心位置一般都是隆起的球形區域,正常來說都是作為人員活動的空間存在的,而七殺號戰列艦不同,它中心區域的直徑大約1km的球形區域卻是整個飛船的動力模塊,四組反物質引擎。
自從反物質引擎在皇家一號上試車成功,這種可以提供巨大能量的引擎模塊就立刻引起了點燃了整個引擎組的極大熱情。
在太空中,隻有能量才是一切的王道,不管是速度、攻擊還是防禦這一切都離不開能量的供應。
最初製約星艦發展的最關鍵性問題就是引擎模塊,最佳的引擎燃料藍晶是星艦最完美的燃料,高能量密度,不需要轉換就可以直接使用的能量,這些都讓藍晶成為星艦的最佳搭檔。
正所謂成也藍晶,敗也藍晶。
這種天然的能量礦的出現給傳統能源產業帶來了沉重的一擊,包括核能研究,反物質研究在內的多種新能源的研究直接就被放棄了。
有了藍晶礦,誰還需要這些尚未有頭緒的新能源呢?
直到藍晶的產量開始日漸下滑,每年開采出來的藍晶僅僅隻能保證軍隊的日常消耗時,核能、反物質能的研究工作這才被重啟。
可是新能源的研究也僅僅隻是重啟而已,研究進度上不但沒有任何的進展,反而因為多年的擱置,研究進度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退迴!
這是因為藍晶出現後迅速奠定了它在人類社會中能源霸主的地位,所有的工廠都在生產為了適配藍晶能源的終端設備,傳統的電子設備很快被擠出了現有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學校裏的課程也進行了修改,藍晶能源成為主流的課程,而類似於核能這樣的課程被排成了選修課,供學生們自由選擇學習。
社會環境、就業、學校這三者本就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當年聯盟初立,社會上急缺財會類人才,不少的企業都給財會專業的人才開出了非常豐厚的工資待遇,這也使得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大學的財會專業成為一個熱門專業,人人都想著學成畢業後可以找一份財會工作,整日西裝筆挺出入高檔寫字樓,享受著普通人羨慕的目光,成為其他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再後來,智能機器人民用化,整個智能機器人行業受到了資本的追捧,和當年財會缺人的情況一樣,社會上緊缺智能機器人行業的人才,學校裏智能機器人專業立馬就變的火爆異常,甚至這個專業的分數線要遠遠超過本校的錄取分數線也不是特別稀奇的事情。
說了這麽多大家其實也能看明白了,不管是核能也好,反物質能也罷,當它們褪去人類未來能源的希望這層光環後,立馬就變成了無人問津的專業。
在後期,藍晶產量已經嚴重製約人類發展的時候,有少部分目光長遠的人開始選擇核能,反物質能這樣的冷門專業進行學習,前期藍晶產量充足的時候,這兩個專業的學生還不如體育專業的多,誰放著藍晶這個熱門專業不選,去選已經過時了的專業呢?
正因為如此,當聯盟開始對民用藍晶進行限製,核能成為民用能源不二的選擇時,許多科研機構這才愕然發現,他們根本找不到從事核能研究工作的科研人才。
科研機構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招到的人才還是出於其他原因選修了核能專業,這些人對於核能的研究十分有限,最多也就是勉勉強強把核能項目給重啟了,但是要想讓項目有什麽進度,依靠這些人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反物質就更不用說了,當年核能多多少少還有些研究成果,搞出來不少實際應用的項目,不管怎麽說還屬於那種拿來就能用的範疇,可反物質呢?當年搞的就是理論研究,現在雖說設備什麽的比當年先進不少,可這麽多年下來,除了成功收集了一些反物質外,其他的研究基本上就沒什麽動靜。
整個聯盟內,也就是唐氏集團下屬的唐氏實驗室從一開始就注重核能、反物質能的研究工作。唐錦對這兩個項目抱有很大的期許,基本上主要是這兩個項目提出的資金需求,唐錦總是在第一時間批複,從來沒有因為項目一直沒能拿出什麽研究成果削減過經費。
正是因為唐錦這種不計迴報的支持,實驗室在經過長時間的理論積累後,終於做出了第一代反物質引擎並安裝在了皇家一號上。
反物質引擎之所以會被唐氏實驗室重視,除去作為總裁唐錦的莫名支持外,最根本的一點就是目前隻有單位反物質釋放出來的能量可以超越相同單位的藍晶!
反物質有多少?這麽說吧,宇宙中有多少正物質就有多少反物質!反物質的儲量比核燃料的儲量要大了不知道多少倍,可以一直使用到宇宙毀滅的那一天!
能量密度高,儲量還近似於無限,在藍晶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就有科學家預言,反物質將是這個宇宙內的終極能源。
當然了,反物質也有它的缺點,比如目前來說提取的難度還比較大,不易保存等,不過反物質最大的一個缺點還是它在與正物質相互湮滅時所釋放的能量太過巨大。
1克反物質湮滅釋放出來的能量足夠一個小型城市全年的消耗,如此驚人的能量釋放也意味著反物質可怕的破壞力,這東西一旦落入不法之徒的手裏,那絕對是一場誰也不願意看到的災難!
說遠了,我們迴到七殺號戰列艦的身上。
正因為反物質引擎的成功應用,馬哲杞才敢放心大膽的設計如此規模的戰列艦,要知道西方軍區目前公開服役的戰列艦自由女神號也不過是艘2km長的傳統星艦而已。
對於星艦而言,相同的加速度下質量越大的星艦所需要的能量就越多。
同樣因為體積的增加,維持星艦運轉的基礎能量消耗就越多。
如果沒有可以釋放大量能量的動力模塊支持,龐大的星艦可以說就是太空中的廢鐵。
中心區域直徑1km的球形動力模塊中應用了最新一代的空間壓縮技術,內部實際的空間與外部空間的比值達到了驚人的100:1,這也意味著整個動力模塊的內部空間是一個直徑為100km的球形區域。
這個區域的最外圍是上百萬個反物質捕捉器,它們可以捕捉宇宙空間中正常出現的反物質粒子。
雖然科學家已經在理論上證實反物質的儲量和正物質相當,但是現有的科技手段還不能做到從宇宙空間中直接提取反物質,隻能通過捕捉遊離在宇宙空間內的反物質粒子來收集反物質。
正常情況下,在宇宙環境中能捕捉到的反物質極其有限,但是由於恆星表麵劇烈的恆星活動,在恆星附近的區域內卻大量存在反物質,在馬哲杞的團隊設想中,七殺號戰列艦的“加油”行為是在靠近恆星的區域內完成的。
在非常接近恆星的位置上,上百萬個反物質捕捉器可以迅速捕捉反物質完成七殺號戰列艦的加油過程,同時為了最大程度利用上恆星的能量,整個七殺號戰列艦的外層裝甲的中間都刻上了熱電轉化符文,這些符文一方麵可以將來自恆星的熱量轉化為電能儲存起來,同時也保證了七殺號戰列艦不至於被恆星的高溫給汽化了。
反物質捕捉器的身後就是一圈用特種材料製作而成的反物質儲存裝置,在這個裝置的內部,在上千萬個磁場發生器共同的作用下形成了一個環形的強磁場,被捕捉進來的反物質會被牢牢地約束在這個強磁場中儲存起來,按照設計,這個儲存環裏最多可以儲存十萬噸的反物質,用來儲存這些反物質所消耗的電量就抵得上一個小型聚變核電站滿負荷的發電量。
在反物質儲存環的內側是整整一百條輸送管道連接著中心區域內的100個反物質反應堆,通過對管道內磁場的調節來控製進入反應堆的反物質數量。
自從反物質引擎在皇家一號上試車成功,這種可以提供巨大能量的引擎模塊就立刻引起了點燃了整個引擎組的極大熱情。
在太空中,隻有能量才是一切的王道,不管是速度、攻擊還是防禦這一切都離不開能量的供應。
最初製約星艦發展的最關鍵性問題就是引擎模塊,最佳的引擎燃料藍晶是星艦最完美的燃料,高能量密度,不需要轉換就可以直接使用的能量,這些都讓藍晶成為星艦的最佳搭檔。
正所謂成也藍晶,敗也藍晶。
這種天然的能量礦的出現給傳統能源產業帶來了沉重的一擊,包括核能研究,反物質研究在內的多種新能源的研究直接就被放棄了。
有了藍晶礦,誰還需要這些尚未有頭緒的新能源呢?
直到藍晶的產量開始日漸下滑,每年開采出來的藍晶僅僅隻能保證軍隊的日常消耗時,核能、反物質能的研究工作這才被重啟。
可是新能源的研究也僅僅隻是重啟而已,研究進度上不但沒有任何的進展,反而因為多年的擱置,研究進度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退迴!
這是因為藍晶出現後迅速奠定了它在人類社會中能源霸主的地位,所有的工廠都在生產為了適配藍晶能源的終端設備,傳統的電子設備很快被擠出了現有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學校裏的課程也進行了修改,藍晶能源成為主流的課程,而類似於核能這樣的課程被排成了選修課,供學生們自由選擇學習。
社會環境、就業、學校這三者本就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當年聯盟初立,社會上急缺財會類人才,不少的企業都給財會專業的人才開出了非常豐厚的工資待遇,這也使得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大學的財會專業成為一個熱門專業,人人都想著學成畢業後可以找一份財會工作,整日西裝筆挺出入高檔寫字樓,享受著普通人羨慕的目光,成為其他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再後來,智能機器人民用化,整個智能機器人行業受到了資本的追捧,和當年財會缺人的情況一樣,社會上緊缺智能機器人行業的人才,學校裏智能機器人專業立馬就變的火爆異常,甚至這個專業的分數線要遠遠超過本校的錄取分數線也不是特別稀奇的事情。
說了這麽多大家其實也能看明白了,不管是核能也好,反物質能也罷,當它們褪去人類未來能源的希望這層光環後,立馬就變成了無人問津的專業。
在後期,藍晶產量已經嚴重製約人類發展的時候,有少部分目光長遠的人開始選擇核能,反物質能這樣的冷門專業進行學習,前期藍晶產量充足的時候,這兩個專業的學生還不如體育專業的多,誰放著藍晶這個熱門專業不選,去選已經過時了的專業呢?
正因為如此,當聯盟開始對民用藍晶進行限製,核能成為民用能源不二的選擇時,許多科研機構這才愕然發現,他們根本找不到從事核能研究工作的科研人才。
科研機構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招到的人才還是出於其他原因選修了核能專業,這些人對於核能的研究十分有限,最多也就是勉勉強強把核能項目給重啟了,但是要想讓項目有什麽進度,依靠這些人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反物質就更不用說了,當年核能多多少少還有些研究成果,搞出來不少實際應用的項目,不管怎麽說還屬於那種拿來就能用的範疇,可反物質呢?當年搞的就是理論研究,現在雖說設備什麽的比當年先進不少,可這麽多年下來,除了成功收集了一些反物質外,其他的研究基本上就沒什麽動靜。
整個聯盟內,也就是唐氏集團下屬的唐氏實驗室從一開始就注重核能、反物質能的研究工作。唐錦對這兩個項目抱有很大的期許,基本上主要是這兩個項目提出的資金需求,唐錦總是在第一時間批複,從來沒有因為項目一直沒能拿出什麽研究成果削減過經費。
正是因為唐錦這種不計迴報的支持,實驗室在經過長時間的理論積累後,終於做出了第一代反物質引擎並安裝在了皇家一號上。
反物質引擎之所以會被唐氏實驗室重視,除去作為總裁唐錦的莫名支持外,最根本的一點就是目前隻有單位反物質釋放出來的能量可以超越相同單位的藍晶!
反物質有多少?這麽說吧,宇宙中有多少正物質就有多少反物質!反物質的儲量比核燃料的儲量要大了不知道多少倍,可以一直使用到宇宙毀滅的那一天!
能量密度高,儲量還近似於無限,在藍晶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就有科學家預言,反物質將是這個宇宙內的終極能源。
當然了,反物質也有它的缺點,比如目前來說提取的難度還比較大,不易保存等,不過反物質最大的一個缺點還是它在與正物質相互湮滅時所釋放的能量太過巨大。
1克反物質湮滅釋放出來的能量足夠一個小型城市全年的消耗,如此驚人的能量釋放也意味著反物質可怕的破壞力,這東西一旦落入不法之徒的手裏,那絕對是一場誰也不願意看到的災難!
說遠了,我們迴到七殺號戰列艦的身上。
正因為反物質引擎的成功應用,馬哲杞才敢放心大膽的設計如此規模的戰列艦,要知道西方軍區目前公開服役的戰列艦自由女神號也不過是艘2km長的傳統星艦而已。
對於星艦而言,相同的加速度下質量越大的星艦所需要的能量就越多。
同樣因為體積的增加,維持星艦運轉的基礎能量消耗就越多。
如果沒有可以釋放大量能量的動力模塊支持,龐大的星艦可以說就是太空中的廢鐵。
中心區域直徑1km的球形動力模塊中應用了最新一代的空間壓縮技術,內部實際的空間與外部空間的比值達到了驚人的100:1,這也意味著整個動力模塊的內部空間是一個直徑為100km的球形區域。
這個區域的最外圍是上百萬個反物質捕捉器,它們可以捕捉宇宙空間中正常出現的反物質粒子。
雖然科學家已經在理論上證實反物質的儲量和正物質相當,但是現有的科技手段還不能做到從宇宙空間中直接提取反物質,隻能通過捕捉遊離在宇宙空間內的反物質粒子來收集反物質。
正常情況下,在宇宙環境中能捕捉到的反物質極其有限,但是由於恆星表麵劇烈的恆星活動,在恆星附近的區域內卻大量存在反物質,在馬哲杞的團隊設想中,七殺號戰列艦的“加油”行為是在靠近恆星的區域內完成的。
在非常接近恆星的位置上,上百萬個反物質捕捉器可以迅速捕捉反物質完成七殺號戰列艦的加油過程,同時為了最大程度利用上恆星的能量,整個七殺號戰列艦的外層裝甲的中間都刻上了熱電轉化符文,這些符文一方麵可以將來自恆星的熱量轉化為電能儲存起來,同時也保證了七殺號戰列艦不至於被恆星的高溫給汽化了。
反物質捕捉器的身後就是一圈用特種材料製作而成的反物質儲存裝置,在這個裝置的內部,在上千萬個磁場發生器共同的作用下形成了一個環形的強磁場,被捕捉進來的反物質會被牢牢地約束在這個強磁場中儲存起來,按照設計,這個儲存環裏最多可以儲存十萬噸的反物質,用來儲存這些反物質所消耗的電量就抵得上一個小型聚變核電站滿負荷的發電量。
在反物質儲存環的內側是整整一百條輸送管道連接著中心區域內的100個反物質反應堆,通過對管道內磁場的調節來控製進入反應堆的反物質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