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邊形的綜合控製大樓內,李乾和將軍們以及大量的機器人都在忙碌,對一顆紅巨星進行收取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從到達這個軌道位置開始到現在已經2個小時了,現在依然還收取紅巨星的前期準備階段。
隕星釋放了大約個飛碟對紅巨星進行各種數據的收集,這些數據為後麵的收取提供各種參數。
有意思的是李乾這才發現這些名義上和偵察無人機功能相近的飛碟實際上卻是可以可以進行攻擊的武裝飛碟,有著十分不俗的攻擊力,算是隕星自身的重要防禦手段。
隕星本身雖是超級武器,可它的威力隻是體現在高能伽馬射線的釋放上,對於大型目標有著極強的攻擊能力,可是如果麵對戰艦和機群的攻擊並沒有什麽太多的防禦手段,通過高能伽馬射線的掃射是隕星唯一的輸出手段。
李乾一直考慮需要給隕星配上防禦部隊增強其近防能力,不過從晶石板的出現就會發現隕星在設計上就沒有考慮到在地表層駐防部隊,動不動就是山崩地裂的操作很難讓部隊在隕星的地麵進行駐紮,或許今後摸清楚隕星的所有功能後找到那麽幾處不會受到隕星自身活動波及的區域再考慮常駐部隊的安排。
現在最靠譜的或許就是安排艦隊隨行護航,就像是古時候人類軍事曆史的航母編隊一樣,讓艦隊來護衛隕星的安全。
不過想要實現這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截止到目前為止伊甸帝國的遠征行動還沒有帶迴任何的收益,單憑李乾個人財力的支撐隻能勉強維持現有艦隊的消耗,再造新的艦隊李乾也是有心無力。
當然了,這裏指的是經濟上的收益,如果將隕星算進去,那麽伊甸帝國簡直是賺大發了好麽。
這就像一個人因緣巧合獲得了一艘巨大的輪船,你說一艘輪船值多少錢?就算是報廢的輪船當廢品賣掉對於普通人家而言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了吧?可是前提是你得賣掉,如果不賣,這玩意再值錢也就是隻是值錢,不能當錢用。
對於紅巨星的勘測工作整整持續了4個小時,到最後一架飛碟返迴隕星後整個勘測的前期準備工作正式結束。
隕星的表麵又是一陣地動山搖數不清的裝置從地層下方伸出遙指向現在占據了半邊天空的紅巨星。
這裏可以看到這些剛剛伸出的裝置是在黑色晶板的外圍,其占據的麵積相當於100個黑色晶板的總麵積,基本上隕星的朝著紅巨星的這一麵完全被這些裝置所占據。
隨著李乾按下主控製屏幕上的確認鍵,一種無形的能量從這些裝置中被釋放出去作用於遠處的紅巨星。
這又是一種人類未知的能量,在隕星內部控製室的麵板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能量正在作用於紅巨星,剛才由飛碟測繪生成的紅巨星體積參數正在迅速變小,盡管這個減少的速度是非常的可觀,可是在龐大的基數麵前這個速度還是顯得很渺小。
不管怎麽說,紅巨星已經在事實上開始被壓縮,這點來自旗艦上精密掃描設備也進行了確認。
可是整個伊甸帝國的艦隊都沒有檢測到隕星發出的能量波動,這不是說能量波動不存在,而是這種能量並非是人類已知的能量不在監測範圍內自然也就不存在波動。
隕星上也帶有智控係統,隻是有著不可思議科技水平的外星文明在智能控製方麵卻沒有人類發展得好,隕星的智控ai相當呆板,像是早期人類開發的ai水平。
隕星的智控ai就是以隕星來命名的,在對紅巨星的收取啟動之後,隕星就根據數據變化給出了預估時間,對於紅巨星的收取工作預估時間大約在8個月左右。
整個收取的過程越往後將會越明顯,當最後紅巨星被徹底收入隕星內部的時候,隕星將替代紅巨星成為整個星係的質量中心。
收取的過程是枯燥的,前期除了中央控製麵板上的數字變化和下方收取進度條的變化外,肉眼幾乎看不出收取的效果。
趁著這段時間李乾和將軍們也安排機器人對整個綜合區域和部分能夠深入的功能區進行探索學習,防止日後因為各種原因造成隕星的故障後他們有能力對其進行功能修複。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很骨感。
畢竟是領先人類科技不知道多少代的產品,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來說根本研究不透隕星內的各種工作原理,伊甸帝國能夠做到的僅僅隻是按照建模時的尺寸對於某些零部件進行1:1的仿製。
而且因為材料的限製仿製零件注定是不能完全發揮出原裝件的性能,至於會產生什麽影響那還要等零件更換之後才能知道。
某種程度上來說隕星其實和易雪製造出來的很多東西一樣在這個世界上具備不可複製性……
4個月後。
此時的紅巨星相較於最初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目視其體積隻有原本的三分之二大小,其內部的能量活動和對外的能量釋放並沒有因為體積的減小而發生什麽明顯的變化,但是具體到星係內的其他行星上變化其實還是蠻大的。
首先紅巨星體積被壓縮後還保持了原本能量釋放,這就使得紅巨星的能量釋放更加集中,距離紅巨星近一些的單位,比如隕星單位麵積所接收到的能量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可是星係邊緣的星球所能夠接收到的能量就要降低不少。
單位麵積獲取能量強度的增加讓黑晶陣列可以為隕星提供更多的能量,這部分能量亦可以加速整個紅巨星的收取過程。
6個月後,紅巨星的體積已經減少到普通氣態行星的大小,由於單位體積下能量釋放強度的提升此時的紅巨星看起來像是一顆生機勃勃的小恆星,一點都沒有走到暮年的樣子。不過也因為紅巨星釋放能量體積的減少,光熱輻射的範圍也大幅降低,整個星係的能量分布出現明顯的兩極分化。
靠近紅巨星的行星表麵被輻射加熱開始融化,而邊緣的行星表麵則因為沒有足夠的能量而陷入無盡地寒冷。
隕星釋放了大約個飛碟對紅巨星進行各種數據的收集,這些數據為後麵的收取提供各種參數。
有意思的是李乾這才發現這些名義上和偵察無人機功能相近的飛碟實際上卻是可以可以進行攻擊的武裝飛碟,有著十分不俗的攻擊力,算是隕星自身的重要防禦手段。
隕星本身雖是超級武器,可它的威力隻是體現在高能伽馬射線的釋放上,對於大型目標有著極強的攻擊能力,可是如果麵對戰艦和機群的攻擊並沒有什麽太多的防禦手段,通過高能伽馬射線的掃射是隕星唯一的輸出手段。
李乾一直考慮需要給隕星配上防禦部隊增強其近防能力,不過從晶石板的出現就會發現隕星在設計上就沒有考慮到在地表層駐防部隊,動不動就是山崩地裂的操作很難讓部隊在隕星的地麵進行駐紮,或許今後摸清楚隕星的所有功能後找到那麽幾處不會受到隕星自身活動波及的區域再考慮常駐部隊的安排。
現在最靠譜的或許就是安排艦隊隨行護航,就像是古時候人類軍事曆史的航母編隊一樣,讓艦隊來護衛隕星的安全。
不過想要實現這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截止到目前為止伊甸帝國的遠征行動還沒有帶迴任何的收益,單憑李乾個人財力的支撐隻能勉強維持現有艦隊的消耗,再造新的艦隊李乾也是有心無力。
當然了,這裏指的是經濟上的收益,如果將隕星算進去,那麽伊甸帝國簡直是賺大發了好麽。
這就像一個人因緣巧合獲得了一艘巨大的輪船,你說一艘輪船值多少錢?就算是報廢的輪船當廢品賣掉對於普通人家而言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了吧?可是前提是你得賣掉,如果不賣,這玩意再值錢也就是隻是值錢,不能當錢用。
對於紅巨星的勘測工作整整持續了4個小時,到最後一架飛碟返迴隕星後整個勘測的前期準備工作正式結束。
隕星的表麵又是一陣地動山搖數不清的裝置從地層下方伸出遙指向現在占據了半邊天空的紅巨星。
這裏可以看到這些剛剛伸出的裝置是在黑色晶板的外圍,其占據的麵積相當於100個黑色晶板的總麵積,基本上隕星的朝著紅巨星的這一麵完全被這些裝置所占據。
隨著李乾按下主控製屏幕上的確認鍵,一種無形的能量從這些裝置中被釋放出去作用於遠處的紅巨星。
這又是一種人類未知的能量,在隕星內部控製室的麵板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能量正在作用於紅巨星,剛才由飛碟測繪生成的紅巨星體積參數正在迅速變小,盡管這個減少的速度是非常的可觀,可是在龐大的基數麵前這個速度還是顯得很渺小。
不管怎麽說,紅巨星已經在事實上開始被壓縮,這點來自旗艦上精密掃描設備也進行了確認。
可是整個伊甸帝國的艦隊都沒有檢測到隕星發出的能量波動,這不是說能量波動不存在,而是這種能量並非是人類已知的能量不在監測範圍內自然也就不存在波動。
隕星上也帶有智控係統,隻是有著不可思議科技水平的外星文明在智能控製方麵卻沒有人類發展得好,隕星的智控ai相當呆板,像是早期人類開發的ai水平。
隕星的智控ai就是以隕星來命名的,在對紅巨星的收取啟動之後,隕星就根據數據變化給出了預估時間,對於紅巨星的收取工作預估時間大約在8個月左右。
整個收取的過程越往後將會越明顯,當最後紅巨星被徹底收入隕星內部的時候,隕星將替代紅巨星成為整個星係的質量中心。
收取的過程是枯燥的,前期除了中央控製麵板上的數字變化和下方收取進度條的變化外,肉眼幾乎看不出收取的效果。
趁著這段時間李乾和將軍們也安排機器人對整個綜合區域和部分能夠深入的功能區進行探索學習,防止日後因為各種原因造成隕星的故障後他們有能力對其進行功能修複。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很骨感。
畢竟是領先人類科技不知道多少代的產品,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來說根本研究不透隕星內的各種工作原理,伊甸帝國能夠做到的僅僅隻是按照建模時的尺寸對於某些零部件進行1:1的仿製。
而且因為材料的限製仿製零件注定是不能完全發揮出原裝件的性能,至於會產生什麽影響那還要等零件更換之後才能知道。
某種程度上來說隕星其實和易雪製造出來的很多東西一樣在這個世界上具備不可複製性……
4個月後。
此時的紅巨星相較於最初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目視其體積隻有原本的三分之二大小,其內部的能量活動和對外的能量釋放並沒有因為體積的減小而發生什麽明顯的變化,但是具體到星係內的其他行星上變化其實還是蠻大的。
首先紅巨星體積被壓縮後還保持了原本能量釋放,這就使得紅巨星的能量釋放更加集中,距離紅巨星近一些的單位,比如隕星單位麵積所接收到的能量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可是星係邊緣的星球所能夠接收到的能量就要降低不少。
單位麵積獲取能量強度的增加讓黑晶陣列可以為隕星提供更多的能量,這部分能量亦可以加速整個紅巨星的收取過程。
6個月後,紅巨星的體積已經減少到普通氣態行星的大小,由於單位體積下能量釋放強度的提升此時的紅巨星看起來像是一顆生機勃勃的小恆星,一點都沒有走到暮年的樣子。不過也因為紅巨星釋放能量體積的減少,光熱輻射的範圍也大幅降低,整個星係的能量分布出現明顯的兩極分化。
靠近紅巨星的行星表麵被輻射加熱開始融化,而邊緣的行星表麵則因為沒有足夠的能量而陷入無盡地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