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真菌在太空內生存的時間雖說極短,但是刃蟲本身為寄生真菌提供了繁殖的物質基礎,高能激光則為寄生真菌提供了繁殖的能量基礎,在短暫的存活期內寄生真菌的繁殖速度還是非常快的,往往能夠以刃蟲為基礎爆出輻射範圍相當廣的一片菌絲。
這些菌絲一旦接觸到周圍的刃蟲立刻就會引發連鎖反應引爆接觸到的刃蟲,在一陣讓人眼花繚亂的刃蟲爆炸中,百餘顆導彈被成功攔截的不足10%,超過九成的導彈依舊朝著飛龍群快速射了過去。
這種自帶激光武器的導彈是武器研發中心最近兩年新上線的導彈,最主要的應用場景就是對付蟲族的空中單位,高能激光對於吞噬者的劇毒粘液也有著很好的作用,多枚導彈所組成的激光陣列可以攔截掉一部分劇毒粘液。
另外導彈在擊中目標前是可以手動提前引爆的,對於大規模的刃蟲和劇毒粘液導彈也可以提前通過提前引爆在超遠距離對刃蟲和劇毒粘液進行消耗,足夠多的導彈是可以保證艦隊不受刃蟲和劇毒粘液的威脅。
所以這款導彈雖然有對地打擊的能力,可是艦載環境下還是多用於空對空作戰。
唯一不足的地方在於導彈自身所攜帶的能源有限,當使用激光武器攔截後能源消耗的速度非常快會陷入引擎停機的尷尬境地。
不過在太空環境下即便是引擎停機了,導彈依然能夠保持足夠的速度繼續運動,隻是缺少能源的情況下導彈的航向將變成固定航線無法進行修正。
此刻對刃蟲進行攔截的導彈就處於喪失動力係統的狀況下,不過好在飛群已經近在咫尺,修不修正航線影響不大。
飛龍群自然不太可能幹看著這麽一堆危險的導彈射到自己的中間,信息共享下它們已經知道人類的武器是能夠對它們造成巨大傷害的了。
很快,最前排剛剛噴射過刃蟲的飛龍拍打著翅膀散開,後麵的飛龍尾部彎到頭顱的下方又是一輪集中噴射。
這一次導彈沒有辦法用激光攔截刃蟲了。
眼看大批的刃蟲飛射而來,護衛艦內的士兵對前排導彈下達了定向自爆的指令。
為了增加導彈在空中的穿透力,導彈內部填充的是高能火藥,在壓縮氧氣的支撐下,火藥能夠在1秒內燃燒完畢形成強大的壓力將外壁夾縫中的彈片拋射出去。
使用火藥的好處是導彈內部可以通過爆炸調節實現單一方向的壓力釋放,這樣做雖說會浪費掉一部分的彈片,但是增加了導彈爆炸的穿透力。
現在打頭的十幾顆導彈麵向前方刃蟲群進行了定向爆炸,數不清的彈片在漆黑的太空中無聲無息地射向了刃蟲群。
強大的壓力賦予彈片極高的初速度密集地射向刃蟲群,這個速度下的普通彈片就已經足以打破刃蟲的鱗片摧毀刃蟲了就不要說刻畫了破魔印的彈片。
對魔化生物有著加成傷害的彈片像是切黃油一般將刃蟲從中切開後去勢不減又接連切開好幾隻刃蟲直到自身的動能消耗得差不多了才卡在最後一隻刃蟲的體內成為寄生真菌的口糧。
幾乎在瞬間來襲的刃蟲中爆發了大量的菌絲,彈片、爆炸的能量、導彈的殘骸以及連騷反應下菌絲以一種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迅速蔓延,僅僅十幾顆導彈的代價竟然成功攔截了第二批近乎全部的刃蟲,餘下沒有被波及的刃蟲也不在導彈群行進的路線上對導彈群沒有任何的威脅。
【這……其實不需要在導彈上安裝激光武器?】
偵察機將遠處戰場上發生的一切如實地播放在大屏幕上,七殺號的指揮大廳內陷入了詭異的沉默,年輕的參謀抱著夾板站在黑紗月的身旁喃喃自語。
導彈上安裝攔截激光武器的設想源自於某個士兵,和安妮當時一門心思想要研究防禦刃蟲的方案不同,這位士兵的主張恰好是另一個極端,他認為最好的防禦就是主動進攻將刃蟲消滅在飛行的路上將是最完美的防禦。
他的設想就是采用移動式的激光武器對刃蟲進行攔截,在刃蟲的飛行過程中提前引爆刃蟲,從而達到對目標的保護目的。
這本就是聯盟一直以來采用的防禦手段,這種做法的確是能夠保護既定的目標,可是同樣也會讓攔截區域下方本不該受到刃蟲攻擊的區域慘遭毒手。
這也是安妮堅持要無傷攔截刃蟲的根本原因之一。
當時這位士兵將自己的構想發到軍方內網上的時候幾乎立刻收到了一大堆的嘲笑,先不說這個想法就是在聯盟先行的防禦策略上做了一點點的修改,就是想法本身也存在很大的問題。
眾所周知激光武器是一個耗能大戶,高能激光武器組件連同能源供應放在一起無論如何也無法做到小型化,這麽一大坨的東西光是飛上天都有夠費勁的了,還想要做到靈活的機動性?
沒有機動性還談什麽攔截刃蟲呢?
然而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武器研發中心卻從士兵的想法中獲得了靈感製造出適合太空環境下的導彈。
導彈在太空中飛行不會收到重力的影響,這也就是說導彈無需付出能量應對重力,導彈發動機所攜帶的燃料完全可以供應微型激光武器,而且即便是能量耗盡,太空環境下導彈依然可以保持勻速運動繼續駛向目標。
為此那位士兵還獲得了武器研發中心當年頒發了創意設想獎。
帝國為了鼓勵士兵們積極參與到武器裝備、戰略戰術等方麵的改進聯合武器研發中心在軍中設立了多個獎項,一旦士兵的建議被采納就能夠獲得豐厚的獎勵。
有些士兵的提議隻是具備可行性,就比如剛剛那位士兵對刃蟲攔截的提議,他可能並沒有仔細計算過激光武器的耗能問題,也沒有想過動手設計出模型,可能就是單純的在內網上的一句口嗨,可是武器研發中心從中看到了某種可行性,那麽士兵就會獲得對應的獎勵。
無論是軍方還是武器研發中心都沒有想過要否認士兵的功勞,正是這樣的環境使得帝國軍中士兵對於在內網上提出各種各樣的建議始終保持著極大的熱情。
這些菌絲一旦接觸到周圍的刃蟲立刻就會引發連鎖反應引爆接觸到的刃蟲,在一陣讓人眼花繚亂的刃蟲爆炸中,百餘顆導彈被成功攔截的不足10%,超過九成的導彈依舊朝著飛龍群快速射了過去。
這種自帶激光武器的導彈是武器研發中心最近兩年新上線的導彈,最主要的應用場景就是對付蟲族的空中單位,高能激光對於吞噬者的劇毒粘液也有著很好的作用,多枚導彈所組成的激光陣列可以攔截掉一部分劇毒粘液。
另外導彈在擊中目標前是可以手動提前引爆的,對於大規模的刃蟲和劇毒粘液導彈也可以提前通過提前引爆在超遠距離對刃蟲和劇毒粘液進行消耗,足夠多的導彈是可以保證艦隊不受刃蟲和劇毒粘液的威脅。
所以這款導彈雖然有對地打擊的能力,可是艦載環境下還是多用於空對空作戰。
唯一不足的地方在於導彈自身所攜帶的能源有限,當使用激光武器攔截後能源消耗的速度非常快會陷入引擎停機的尷尬境地。
不過在太空環境下即便是引擎停機了,導彈依然能夠保持足夠的速度繼續運動,隻是缺少能源的情況下導彈的航向將變成固定航線無法進行修正。
此刻對刃蟲進行攔截的導彈就處於喪失動力係統的狀況下,不過好在飛群已經近在咫尺,修不修正航線影響不大。
飛龍群自然不太可能幹看著這麽一堆危險的導彈射到自己的中間,信息共享下它們已經知道人類的武器是能夠對它們造成巨大傷害的了。
很快,最前排剛剛噴射過刃蟲的飛龍拍打著翅膀散開,後麵的飛龍尾部彎到頭顱的下方又是一輪集中噴射。
這一次導彈沒有辦法用激光攔截刃蟲了。
眼看大批的刃蟲飛射而來,護衛艦內的士兵對前排導彈下達了定向自爆的指令。
為了增加導彈在空中的穿透力,導彈內部填充的是高能火藥,在壓縮氧氣的支撐下,火藥能夠在1秒內燃燒完畢形成強大的壓力將外壁夾縫中的彈片拋射出去。
使用火藥的好處是導彈內部可以通過爆炸調節實現單一方向的壓力釋放,這樣做雖說會浪費掉一部分的彈片,但是增加了導彈爆炸的穿透力。
現在打頭的十幾顆導彈麵向前方刃蟲群進行了定向爆炸,數不清的彈片在漆黑的太空中無聲無息地射向了刃蟲群。
強大的壓力賦予彈片極高的初速度密集地射向刃蟲群,這個速度下的普通彈片就已經足以打破刃蟲的鱗片摧毀刃蟲了就不要說刻畫了破魔印的彈片。
對魔化生物有著加成傷害的彈片像是切黃油一般將刃蟲從中切開後去勢不減又接連切開好幾隻刃蟲直到自身的動能消耗得差不多了才卡在最後一隻刃蟲的體內成為寄生真菌的口糧。
幾乎在瞬間來襲的刃蟲中爆發了大量的菌絲,彈片、爆炸的能量、導彈的殘骸以及連騷反應下菌絲以一種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迅速蔓延,僅僅十幾顆導彈的代價竟然成功攔截了第二批近乎全部的刃蟲,餘下沒有被波及的刃蟲也不在導彈群行進的路線上對導彈群沒有任何的威脅。
【這……其實不需要在導彈上安裝激光武器?】
偵察機將遠處戰場上發生的一切如實地播放在大屏幕上,七殺號的指揮大廳內陷入了詭異的沉默,年輕的參謀抱著夾板站在黑紗月的身旁喃喃自語。
導彈上安裝攔截激光武器的設想源自於某個士兵,和安妮當時一門心思想要研究防禦刃蟲的方案不同,這位士兵的主張恰好是另一個極端,他認為最好的防禦就是主動進攻將刃蟲消滅在飛行的路上將是最完美的防禦。
他的設想就是采用移動式的激光武器對刃蟲進行攔截,在刃蟲的飛行過程中提前引爆刃蟲,從而達到對目標的保護目的。
這本就是聯盟一直以來采用的防禦手段,這種做法的確是能夠保護既定的目標,可是同樣也會讓攔截區域下方本不該受到刃蟲攻擊的區域慘遭毒手。
這也是安妮堅持要無傷攔截刃蟲的根本原因之一。
當時這位士兵將自己的構想發到軍方內網上的時候幾乎立刻收到了一大堆的嘲笑,先不說這個想法就是在聯盟先行的防禦策略上做了一點點的修改,就是想法本身也存在很大的問題。
眾所周知激光武器是一個耗能大戶,高能激光武器組件連同能源供應放在一起無論如何也無法做到小型化,這麽一大坨的東西光是飛上天都有夠費勁的了,還想要做到靈活的機動性?
沒有機動性還談什麽攔截刃蟲呢?
然而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武器研發中心卻從士兵的想法中獲得了靈感製造出適合太空環境下的導彈。
導彈在太空中飛行不會收到重力的影響,這也就是說導彈無需付出能量應對重力,導彈發動機所攜帶的燃料完全可以供應微型激光武器,而且即便是能量耗盡,太空環境下導彈依然可以保持勻速運動繼續駛向目標。
為此那位士兵還獲得了武器研發中心當年頒發了創意設想獎。
帝國為了鼓勵士兵們積極參與到武器裝備、戰略戰術等方麵的改進聯合武器研發中心在軍中設立了多個獎項,一旦士兵的建議被采納就能夠獲得豐厚的獎勵。
有些士兵的提議隻是具備可行性,就比如剛剛那位士兵對刃蟲攔截的提議,他可能並沒有仔細計算過激光武器的耗能問題,也沒有想過動手設計出模型,可能就是單純的在內網上的一句口嗨,可是武器研發中心從中看到了某種可行性,那麽士兵就會獲得對應的獎勵。
無論是軍方還是武器研發中心都沒有想過要否認士兵的功勞,正是這樣的環境使得帝國軍中士兵對於在內網上提出各種各樣的建議始終保持著極大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