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藉機出海


    近有學者考證建文帝避難泉州開元寺,並在開元寺揚帆出海。據說建文帝從密道逃出後,從南京順著長江來到武昌羅漢寺,羅漢寺的住持達玄和尚接待了他們,並立刻聯繫他的弟子,在泉州開元寺任住持的念海,讓他接應建文帝等人。在泉州逗留片刻之後,建文皇帝擔心行蹤敗露,就離開泉州坐船到海外去了!建文皇帝逃到海外的消息不脛而走,成祖朱棣很不放心,特意派遣鄭和數下西洋,尋找流亡到海外的建文帝。


    但是這種說法缺少史實依據。明永樂年間,東南沿海倭寇猖獗,明政府派了大量禁軍到泉州,開元寺就成了駐紮明軍的軍營,建文帝如果逃到泉州顯然是自投羅網。並且《開元寺誌》中沒有關於念海的任何記載,《泉州府誌》、《晉江縣誌》、《閩書》等所載高僧中,也沒有“念海”的名號。或許出於對當時高壓政治的恐懼,寺院不敢對建文帝有所記載,但對於本寺住持卻不可能沒有記載,既然“念海”住持不存在,那麽建文帝也就不可能到過泉州市開元寺當和尚。而且在嚴厲實行海禁的明朝,建文帝是很難逃亡出海的。建文帝逃亡海外,沒有更多的證據,僅僅是猜測而已。


    江蘇吳縣,幽禁終身


    《文匯報》記者徐作生親自到江蘇吳縣去考察,發現了建文帝出亡時遺留下的一些遺蹟、遺物,並結合文獻資料,認為建文帝當年逃到了離南京並不遠的蘇州,溥洽和尚收留了他,藏於吳縣普濟寺內,不多久姚廣孝歸隱禪寺,在姚廣孝的監護下,建文帝隱藏於穹窿山皇駕庵。明成祖朱棣的密探找到建文之後,成祖不願意背負‘殺侄’的惡名,沒有殺害建文,而是暗中將他繼續幽禁了起來,直到1423年病歿於此,葬於庵後山坡上。這也隻是另一種推測。


    近幾年有人自稱建文帝後人,拿出《讓氏家譜》,稱建文帝通過地道逃離南京,假扮僧道,雲遊各地,後隱居於武昌,死後就葬在武昌洪山。這一說法還有待於進一步的驗證。


    明成祖朱棣為了粉飾奪取帝位的合法性,指使臣下銷毀建文時期的歷史檔案,並明令嚴禁討論此事。因此,對於《明太宗實錄》的記載,難以核實其正確性。後世關於建文帝的記載許多已是傳聞,所以清代學者萬斯同就說:“明代野史之失實,無有如建文遜國一事。”即使到幹隆時,官方正式出版的《明史》,在寫了建文帝焚死之後,又加上可能“由地道出亡”的推測,對於建文帝的下落也是模稜兩可,留給後人的依然是一團迷霧。


    與此同時,燕王朱棣為了擺脫篡位的嫌疑,必須否定建文帝的合法性。朱棣即位以後,就宣布革除建文年號,建文朝隻稱作“革除年間”。把建文四年改稱洪武三十五年,接下來為永樂元年(1403),表示他不是繼承建文帝的帝位,而是直接繼承太祖高皇帝的帝位。在官方實錄的編纂上也如此,《明太祖實錄》接下來就是《明太宗實錄》,中間少了建文帝的實錄,建文一朝的歷史在明代官方歷史記載中隱去不談。並且在明永樂朝官方文獻中,建文帝這位寬厚仁慈的帝王,被描述成一個數典忘祖、荒淫昏聵的人,不但曾親手焚毀朱元璋及馬皇後的遺像,拆毀後宮,大興土木,還經常服食春藥,藥發後身邊數名婦人都不足用,形像極為不堪。成祖朱棣如此歪曲事實,無非是為自己“靖難”奪位尋找合法理由而已。


    朱棣之後,繼位的皇帝中沒有人正式承認建文的四年帝位;此後的正德、萬曆、崇禎年間,雖屢有大臣奏請追諡朱允炆廟號,但一直也沒有實現。直到清幹隆元年(1736),才給了他一個諡號——恭閔惠皇帝,史稱惠帝。——滅十族的方孝孺魯迅先生在《為了忘卻的記念》中為了紀念柔石,曾將他與同鄉台州的寧海方孝孺相提並論,說他有點台州式的硬氣,還有點迂。時至今日,方孝孺仍是人們感嘆的話題。一個曾經輔佐帝王,被世人稱為“殺此人則天下讀書種子絕”的一代才士,卻慘遭滅十族。究竟是什麽原因,讓朱棣如此震怒以至於非要滅他十族呢?


    滅十族的方孝孺


    魯迅先生在《為了忘卻的記念》中為了紀念柔石,曾將他與同鄉台州的寧海方孝孺相提並論,說他有點台州式的硬氣,還有點迂。時至今日,方孝孺仍是人們感嘆的話題。一個曾經輔佐帝王,被世人稱為“殺此人則天下讀書種子絕”的一代才士,卻慘遭滅十族。究竟是什麽原因,讓朱棣如此震怒以至於非要滅他十族呢?


    滅十族


    建文帝在位時,方孝孺已經是名聞天下的第一大儒,學識品德為四海稱頌。他為文縱橫豪放,能與東坡(蘇軾)、龍川(陳亮)相比。據說每撰一文,海內爭相傳誦。


    朱棣起兵時,他的謀士姚廣孝曾對朱棣說:“臣有所託。”


    朱棣問:“何為?”


    姚廣孝答道:“南有方孝孺者,素有學行,武成之日,必不降附,請勿殺之,殺之則天下讀書種子絕矣。”


    朱棣頷首答應。


    朱棣占領南京後,方孝孺果然不肯歸附。因姚廣孝事先囑託過,朱棣沒有殺他,而是將他投入獄中。


    對於方孝孺的文名,朱棣也很敬重。幾天後,朱棣準備即位時,便想請方孝孺為他擬登基詔書,同時也希望利用方孝孺的名氣為天下士人樹立一個歸順的榜樣,所以朱棣屢次派人到獄中向方孝孺招降。方孝孺堅決不從,朱棣又派方孝孺的學生廖鏞、廖銘二人前去勸說,反遭到方孝孺的一頓痛斥。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十五疑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馮玉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馮玉榮並收藏大明十五疑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