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月一、靳一、靳三3人立刻抱拳,率領各自千餘名部下往姬無夜在城外的駐軍襲殺而去!!

    此時錦衣衛早就將新鄭。

    乃至han國裏裏外外都探查的一清二楚。

    姬無夜在新鄭的軍隊,除了在城內有300名左右的親兵外。

    剩下的5000親兵都駐守在城外。

    而城內守軍隻有3000人左右。

    不算上其他公子、貴族的私兵、門客,但人數加起來不會超過千人。

    其中一部分是守衛王宮的士兵,輕易動不得。

    武一要在這些人反應過來,迅速擊破,然後攻入王宮,將所有權貴都控製起來。

    否則時間拖得越久。

    久攻不下的話,新鄭的姬無夜等人可能會組織出更多的民眾守城。

    那麽屆時的局勢,絕對對大明不利。

    所以武一等人要快刀斬亂麻!

    “其餘各部,隨我攻城!!”

    武一大喝一聲,震動山林,身後近6000名精銳十足緊隨其後,披盔戴甲,長劍、弓矛林立。

    新鄭城是兩國古都。

    當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將國都東遷至洛陽,史稱東周。

    鄭國隨著周朝東遷,也從陝西棫林遷到洛陽以東,滅虢國、鄶國,在此建都,為了區別在陝西的舊鄭國,取名新鄭。

    公元前375年,韓滅鄭,從陝西遷都新鄭。

    現在是公元前240年,也就是說han國在此建都已經超過百年時間。

    而新鄭位於雙洎河與黃水河交匯處。

    東西長約5000米,南北寬約4500米。

    其平麵形狀象一隻牛角,新鄭城分東西兩區。

    西城為宮城和貴族居住區。

    這裏就是武一的最終目標。

    而東城為手工業和平民居住區。

    在決定攻打新鄭前,錦衣衛已經對此詳細研究,甚至繪製了專業的地圖,小道小巷都一一記錄。

    而其城垣均是用土夯築而成,經過了幾百年兩國的不斷建造,城牆高達10米左右,最高處可達16米。

    城牆基寬40—60米,頂寬2.5米。

    看起來城垣逶邐,巍巍壯觀。

    ......

    ......

    如果錦衣衛要強攻,對方關閉城門的話。

    守城的人哪怕不滿萬人,錦衣衛哪怕萬人也難以攻打下來。

    攻城的難度主要取決地形和攻城武器。

    攻打堅固的城市必須要上攻城武器,否則你人再多也難以取的優勢。但是攻城還涉及到巷戰的問題,而且圍攻肯定要比隻攻一麵要好,所以兵力優勢總是好的,隻不過不是決定因素罷了。

    孫子兵法裏提到攻城為下,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攻城武器非常落後。

    華夏古代工程技術落後,沒有配重式的拋石機。

    第一次出現這玩意,是蒙古軍攻打襄陽城用的,蒙古人叫迴迴炮,是阿拉伯工程師做的。

    現在的大明王國,還沒有研究出拋石機。

    而且這一次,大明軍隊也沒有帶上什麽攻城器械!!

    不知道的,還以為大明王國瘋了。

    ......

    ......

    然而。

    武一等人看著遠處城門大開,一名名綠甲士卒披堅持銳,目不斜視,護衛兩旁。

    在城門中央道路讓出一條能夠通行兩輛馬車的道路,許多的百姓排列著,快速入城。

    不過入城的百姓,卻沒有怎麽查問。

    七國除秦國外,來往較為頻繁。

    han國也一樣。

    雖然新鄭城是han國王都,卻是反而不比邊關,是最鬆懈的地方。

    因為這裏常年沒有戰爭,士兵包括國民在內都是沒有想過這裏會被入侵。

    所以。

    盡管可以看到,城牆上每隔十步,就有一名披堅甲,蹠勁弩,帶利劍的士兵!

    戰國七雄,各國各有各自不同的兵種、武器裝備和軍隊。

    han國強弓堅甲盡出於韓,韓卒身披重甲手持銳弓,驍勇耐戰,尤善防禦車兵與騎兵。

    不過城牆上的士兵,比起城門口處的士兵,要更加懈怠。

    大多都是神情懶洋洋的。

    “時間到了。”

    武一見此冷笑了一聲。

    命令1名千戶,率先率領一隊偵查騎兵衝向城門。

    1000步。

    800步。

    500步。

    騎兵部隊距離城門越來越近。

    然而守城的士兵到現在還沒有什麽察覺。

    不,是察覺到了。

    但是還沒有反應過來這是攻城的士兵。

    這個點。

    武一等人又算準了是剛好士兵交班的時間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我有個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輝少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輝少帥並收藏大秦:我有個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