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答應三天後再來,實際上,他在第二天早上,提前就來了。奇怪的是——他的來,不在白天而在深夜;並且,他不是堂皇地光顧,而是偷偷地光臨。


    格外奇怪的是——大偵探再度光臨時的情形:深夜兩點鍾後,霍桑在十三號屋的後門口,仰麵咳了一聲幹嗽,那三層樓樓後小窗中的燈光立刻響應著這咳聲而發了光。不到兩分鍾,十三號屋的後門輕輕開成了一條窄縫,一個鬼魅般的影子在門縫裏,探了一下子頭,接著,霍桑緊隨著這個鬼魅影挨身進了屋,動作輕輕地。


    這探頭的魅影——讀者也許已預先猜知——她是女侍鳳霞。


    兩個黑影在烏黑中賊一般地摸索上樓梯,一直掩上了三層樓,內中一個黑影在發抖。


    到了三層前室的門外,這神奇的大偵探,取出一串百合鑰,不費事的開了門,他讓鳳霞走入這黑暗的室中,他輕輕把門關上,立刻,他又熟稔地摸著了燈鈕,開亮了電燈。室中窗簾深垂,燈光不會有一絲的走漏。


    大偵探像迴到了自己府上一樣的悠閑,他揀一張最舒服的沙發坐下來,首先是取出紙菸,燃上火,平平氣。並且,他還招待親友似的,向鳳霞擺擺手說:“請坐。”


    女侍者的顫抖未停,唿吸很急促,眼睛裏射著不知所措的光。


    霍桑吐出了一口土耳其香菸,接著又說:“今夜的情形,和前夜你引那姓朱的傢夥進來時的情形,有些相同吧?”


    這女侍沉倒了頭——是默認了的樣子。


    “不過前一夜,你們並沒有到這三層樓上來。那個傢夥,約你偷偷同進主人的臥室,預備竊取你主人頸間的小寶物,他答應作什麽酬報呢?金鋼鑽,是不是?——有一點我不明白,你們預備下的克羅方姆,為什麽不用?膽小嗎?”


    對方仍沒有迴答。


    “哈哈!你叫鳳,他叫龍,這名字太好了,也太巧了。也許,就由於這一點上,你們老早就發生了羅曼史。這句話你懂不懂?”大偵探隻管俏皮。


    這女侍的兩頰紅上加了紅,羞慚戰勝了害怕。


    其實,大偵探的論斷,多半出於虛冒,這正像星相家的江湖訣一樣。但是,看對方的反應,很僥倖,他都猜中了。


    最後,霍桑看了看他的手錶,驚覺似的說:“幹正事吧!”


    他嘴裏打著哨子,悠然走進那座神龕,揭起了綢帷,他探懷取出一個電筒,光照著這銅像的左耳,用點力,扭著這耳,這耳由豎的變成了橫著,左耳輪的部位,露出了一個奇形的小孔。


    他又探懷取出一封信封,把一件小東西,鄭重地由這信封中倒出來,這是一條小龍,和李瑞麟所有的一條,形式沒有絲毫兩樣,但他這東西並不是金的而是鋼鐵製成的。


    奇怪呀!霍桑這東西,是哪裏來的呢?


    記得嗎?上一天,他把李瑞麟的小金龍,帶進了盥洗室,他把那東西,捺在兩片肥皂之中,得到了一個印模,這是第二條小龍的來源。


    這時霍桑把那銅像的耳孔,仔細估量了一下,他小心地把那龍尾,插入小孔,用力旋了一下。


    在一種微微的心跳之下,他對這銅像發生著一種熱烈的期待。但是,片晌之後,這個銅像依然鐵板著臉,沒有半點反應。


    他皺皺眉,有點焦急,又沉思了片晌。


    忽然他又跳起來,再狂扭著這銅像的右耳,他發覺這右耳輪下,同樣地,也有一個孔,再經過一迴察探,他又把這小鐵龍的頭部,插進這右孔,他焦灼而又熱烈的期待著。


    大約是因年代太久的緣故吧?或右或左,他撥弄了好些時,猛然間,一種像時鍾發條的聲響,“廓郎”的一響,隻見這銅像的頭,向後仰倒了下去,自銅像的頸部以下,頓時露出了一個大空穴,細看接筍之處,恰在衣領的部分。


    哈!好精密的機械與設計!


    這魔術般的表演,使站在一旁的女侍,忘了她所處的地位。她呆怔住了。


    數十年的秘密之源,完全發露了。聰明的霍桑,從這銅像的空廓的腹部,找出了一冊線裝的書本。在這小小一冊書中,他發掘出了一個含有歷史性的大秘密。


    這本書被捲成了一個卷子,用許多棉花,緊塞在這銅像的腹內。用意當然是怕後人搬動這銅像時,會發出裏邊的聲音,即此一點,可見用心的周密。


    這冊小書共有五十五個頁碼,全書完全是蠅頭小楷所錄,單看這字跡,是那樣的工整而蒼勁,這是李丹葭氏的親筆,上麵鈐有李氏的印章。但這書並不曾留下一個題目。


    霍桑嚴肅地捧著這書,他走到一隻接近燈光的椅子裏,靜靜坐下來,翻閱這書的內容。他以最高的速度,閱讀了一部分,他發覺這本書的所述:是一種精密完整而兼偉大的興建海軍計劃!


    書中有一個特點,就是:他所擬具的計劃,全部注重實際,不看半點空論。雖然,這計劃在眼前已完全失去了它的時間性上的價值,但在當時,如能付諸實施,它所發生的偉大的效果,也許將為後人所無法能想像。


    但是,可憐!這驚人的壯舉,終於因著種種的關係而湮沒了。


    霍桑又感慨地翻閱下去。


    這書的後半部分,指出了當時李鴻章所練海軍的弱點,他並指陳出它的必敗之道。關於這一部分,他的論斷,語語鞭辟入裏,無可駁詰。於此,可以窺見李丹葭氏眼光遠大的一斑。但是他這計劃,當時不為李中堂所採納,這也許就是原因所在。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俠盜魯平奇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孫了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孫了紅並收藏俠盜魯平奇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