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天氣嚴寒
大明:棄嬰開局,老朱求我當皇帝 作者:陳喵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盡管金冊還沒下來,也沒有正式冊封,但是朱炫已經妥妥的,就是皇太孫了。
禮部那邊的人,正在忙碌著,為朱炫準備冊封的儀式。
這些對朱炫的影響不大,繼續留在東宮,每天往大本堂裏麵走,一邊等待冊封,一邊學習那些治國理政的知識。
學習又是一件,特別枯燥的事情。
時間很快,又過了許久。
此時的天氣,冷得更讓人顫抖。
應天不是北方,更不是那些嚴寒的地方,嚴格意義上說,應天還是南方,但是冷得和遼東等地一樣,讓人不禁顫抖。
這個時候,應天逐漸下雪。
若是站在高處,往下方看去,俯瞰城池,不難發現,整座城銀裝素裹。
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
南方也是如此。
朱炫看了一會外麵的雪花,心裏歎道:“小冰河時期,來得一年比一年明顯,現在隻是明初,冷得就那麽快,等到明末的時候,隻怕更嚴重。”
如果不是小冰河時期,大明也許不會滅亡得那麽快。
朱炫現在做的事情,也在為小冰河時期考慮,但是以現在的各種技術,能做的好像也不多。
最主要是保證,冰天雪地裏麵的糧食充足。
隻要百姓能吃飽,就不會內亂和造反,百姓們的訴求很簡單,有飽飯吃,有衣服穿,有房子住,僅此而已。
軍隊能吃飽,就有足夠的力氣,對付那些外族。
就算朱炫現在滅了女真,但是也難以保證,數百年之後會否有一個和女真差不多的外族,實在承受不了草原上的寒冷,拚了命地南下打過山海關等等。
“殿下,又走神了。”
方孝孺輕輕地敲擊桌麵,給朱炫一個提醒。
今天上課的人不是孔公鑒,否則朱炫也不敢,走神走得那麽明顯和光明正大。
方孝孺對於朱炫,還是相對寬鬆。
“方先生,我知道走神了。”
朱炫歎了口氣,迴過神來道:“我在想,如今的雪,下得越來越大,天氣越來越寒冷,我們大明並非所有百姓,都有足夠的條件禦寒。那些條件不足的百姓,豈不是要受冷?他們在冰天雪地裏,是否還能活下來?”
方孝孺一聽,馬上坐直身體,仿佛看到了,大明百姓的希望,鄭重道:“殿下憂國憂民,先天下之憂而憂,此乃大明百姓之福。”
這一點,殿下絕對做得和陛下差不多。
陛下也是這般,關心百姓,特別是最底層的百姓。
他們老朱家,對百姓一直很好。
朱炫說道:“也不算憂國憂民,隻是正好想到這些,百姓們過得,又確實比較苦啊!”
方孝孺說道:“現在的百姓們,比起以前好太多了!當年元蒙還在,臣的親人,就有不少在這樣嚴寒的天氣裏被冷死、餓死的。如今陛下驅除韃虜,恢複漢人河山,百姓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比起以前好太多了。”
迴憶起往事,方孝孺感慨良多,元蒙還在的時候,他的年紀不大,但也記得,曾經的一些事情,續道:“陛下為我們漢人百姓,打出了一片和平和安穩,天氣嚴寒,百姓可能會被冷死的事情,相信陛下已經想好了辦法解決。”
朱炫點頭道:“皇爺爺他們,肯定在關注這些事情了。”
他就覺得,自己的擔心,有點沒啥用,皇爺爺那麽關心大明百姓,不會沒有準備,相信錦衣衛早就把相關的情報,放到皇爺爺的桌麵上了。
“我們繼續吧!”
朱炫又說道。
看到朱炫如此好學,方孝孺又感到欣慰不已。
他也比較喜歡名聲,誰不想名留千古,流芳百世?
——
時間在此時,進入到十一月下旬。
再過一個多月,就可以過年了,朱炫也能得到金冊,成為名正言順的皇太孫。
禮部那邊的人準備好了,朱元璋把冊立的時間,確定在新年的第一天,讓所有官員迴來加班,見證自己的乖孫成為皇太孫。
新年第一天,那是新的開始,朱元璋寓意著,朱炫可以為大明,帶來新的時代,迎來新的生機勃勃。
不過在這一天,朱炫沒有去大本堂。
老朱帶著朱炫上朝結束,再帶上朱炫,去文華閣看奏章。
“陛下!”
“這是山東的奏章,這是太原的,這是來自長安的……”
現在的內閣閣老胡廣,遞了好幾分奏章上來,歎了口氣道:“這些奏章都在寫,如今寒災嚴重,不少百姓受災,有一些地方還凍死人了。”
聞言,朱炫感到,小冰河時期的威力開始爆發了。
現在的寒災,果然到了凍死人的地步,那天他和方孝孺的擔憂,真的成了現實。
未來的大寒,可能越來越嚴重。
聞言,朱元璋的臉都黑了,沉聲道:“當地官員都是廢物嗎?都是白吃飯的嗎?天氣寒冷,凍死人了,他們不知道救濟百姓,安撫萬民?”
胡廣說道:“北方各地,其實做得很好了,我們如今糧食不缺,受災的百姓基本沒有餓死的,但是冷死的百姓似乎越來越多。禦寒,和饑荒,並不一樣。”
現在的大明,完全不缺糧。
就算是大旱,也有足夠的存糧,供給百姓使用。
可是寒災這些,可能引起饑荒,但引起的不多,更多時候還是凍死人,百姓們禦寒能力不足,衣服不夠厚。
甚至乎,有些百姓,居住的房屋,四麵漏風。
寒風一吹,冷得讓人顫抖,在如此條件之下,又如何能做到禦寒?
大明是越來越富裕,但貧窮的百姓多了去。
“那你覺得,可以怎麽辦?”
朱元璋皺起眉頭。
胡廣說的,都是實情。
寒災好像比旱災,要難搞了很多。
“臣認為,朝廷出頭,給天下百姓,發放足夠的禦寒衣物,再讓人砍伐樹木,燒成木炭,送去給百姓們取暖。”
胡廣把自己的想法,簡單地說出來。
“皇爺爺,孫兒認為,胡大人的做法不太可行。”
朱炫說道:“咱們應天,尚且冰天雪地,可想而知北方有多可怕!大明北方,幅員遼闊,麵積龐大,北方百姓的數量多不勝數,若是由我們朝廷準備木炭、禦寒衣物,這個開支得多大?”
停頓了一下,他又道:“這筆開支,孫兒完全沒問題,可以拿出來,但是開支解決了,原料呢?禦寒衣物,並不是憑空就能變出來。”
禮部那邊的人,正在忙碌著,為朱炫準備冊封的儀式。
這些對朱炫的影響不大,繼續留在東宮,每天往大本堂裏麵走,一邊等待冊封,一邊學習那些治國理政的知識。
學習又是一件,特別枯燥的事情。
時間很快,又過了許久。
此時的天氣,冷得更讓人顫抖。
應天不是北方,更不是那些嚴寒的地方,嚴格意義上說,應天還是南方,但是冷得和遼東等地一樣,讓人不禁顫抖。
這個時候,應天逐漸下雪。
若是站在高處,往下方看去,俯瞰城池,不難發現,整座城銀裝素裹。
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
南方也是如此。
朱炫看了一會外麵的雪花,心裏歎道:“小冰河時期,來得一年比一年明顯,現在隻是明初,冷得就那麽快,等到明末的時候,隻怕更嚴重。”
如果不是小冰河時期,大明也許不會滅亡得那麽快。
朱炫現在做的事情,也在為小冰河時期考慮,但是以現在的各種技術,能做的好像也不多。
最主要是保證,冰天雪地裏麵的糧食充足。
隻要百姓能吃飽,就不會內亂和造反,百姓們的訴求很簡單,有飽飯吃,有衣服穿,有房子住,僅此而已。
軍隊能吃飽,就有足夠的力氣,對付那些外族。
就算朱炫現在滅了女真,但是也難以保證,數百年之後會否有一個和女真差不多的外族,實在承受不了草原上的寒冷,拚了命地南下打過山海關等等。
“殿下,又走神了。”
方孝孺輕輕地敲擊桌麵,給朱炫一個提醒。
今天上課的人不是孔公鑒,否則朱炫也不敢,走神走得那麽明顯和光明正大。
方孝孺對於朱炫,還是相對寬鬆。
“方先生,我知道走神了。”
朱炫歎了口氣,迴過神來道:“我在想,如今的雪,下得越來越大,天氣越來越寒冷,我們大明並非所有百姓,都有足夠的條件禦寒。那些條件不足的百姓,豈不是要受冷?他們在冰天雪地裏,是否還能活下來?”
方孝孺一聽,馬上坐直身體,仿佛看到了,大明百姓的希望,鄭重道:“殿下憂國憂民,先天下之憂而憂,此乃大明百姓之福。”
這一點,殿下絕對做得和陛下差不多。
陛下也是這般,關心百姓,特別是最底層的百姓。
他們老朱家,對百姓一直很好。
朱炫說道:“也不算憂國憂民,隻是正好想到這些,百姓們過得,又確實比較苦啊!”
方孝孺說道:“現在的百姓們,比起以前好太多了!當年元蒙還在,臣的親人,就有不少在這樣嚴寒的天氣裏被冷死、餓死的。如今陛下驅除韃虜,恢複漢人河山,百姓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比起以前好太多了。”
迴憶起往事,方孝孺感慨良多,元蒙還在的時候,他的年紀不大,但也記得,曾經的一些事情,續道:“陛下為我們漢人百姓,打出了一片和平和安穩,天氣嚴寒,百姓可能會被冷死的事情,相信陛下已經想好了辦法解決。”
朱炫點頭道:“皇爺爺他們,肯定在關注這些事情了。”
他就覺得,自己的擔心,有點沒啥用,皇爺爺那麽關心大明百姓,不會沒有準備,相信錦衣衛早就把相關的情報,放到皇爺爺的桌麵上了。
“我們繼續吧!”
朱炫又說道。
看到朱炫如此好學,方孝孺又感到欣慰不已。
他也比較喜歡名聲,誰不想名留千古,流芳百世?
——
時間在此時,進入到十一月下旬。
再過一個多月,就可以過年了,朱炫也能得到金冊,成為名正言順的皇太孫。
禮部那邊的人準備好了,朱元璋把冊立的時間,確定在新年的第一天,讓所有官員迴來加班,見證自己的乖孫成為皇太孫。
新年第一天,那是新的開始,朱元璋寓意著,朱炫可以為大明,帶來新的時代,迎來新的生機勃勃。
不過在這一天,朱炫沒有去大本堂。
老朱帶著朱炫上朝結束,再帶上朱炫,去文華閣看奏章。
“陛下!”
“這是山東的奏章,這是太原的,這是來自長安的……”
現在的內閣閣老胡廣,遞了好幾分奏章上來,歎了口氣道:“這些奏章都在寫,如今寒災嚴重,不少百姓受災,有一些地方還凍死人了。”
聞言,朱炫感到,小冰河時期的威力開始爆發了。
現在的寒災,果然到了凍死人的地步,那天他和方孝孺的擔憂,真的成了現實。
未來的大寒,可能越來越嚴重。
聞言,朱元璋的臉都黑了,沉聲道:“當地官員都是廢物嗎?都是白吃飯的嗎?天氣寒冷,凍死人了,他們不知道救濟百姓,安撫萬民?”
胡廣說道:“北方各地,其實做得很好了,我們如今糧食不缺,受災的百姓基本沒有餓死的,但是冷死的百姓似乎越來越多。禦寒,和饑荒,並不一樣。”
現在的大明,完全不缺糧。
就算是大旱,也有足夠的存糧,供給百姓使用。
可是寒災這些,可能引起饑荒,但引起的不多,更多時候還是凍死人,百姓們禦寒能力不足,衣服不夠厚。
甚至乎,有些百姓,居住的房屋,四麵漏風。
寒風一吹,冷得讓人顫抖,在如此條件之下,又如何能做到禦寒?
大明是越來越富裕,但貧窮的百姓多了去。
“那你覺得,可以怎麽辦?”
朱元璋皺起眉頭。
胡廣說的,都是實情。
寒災好像比旱災,要難搞了很多。
“臣認為,朝廷出頭,給天下百姓,發放足夠的禦寒衣物,再讓人砍伐樹木,燒成木炭,送去給百姓們取暖。”
胡廣把自己的想法,簡單地說出來。
“皇爺爺,孫兒認為,胡大人的做法不太可行。”
朱炫說道:“咱們應天,尚且冰天雪地,可想而知北方有多可怕!大明北方,幅員遼闊,麵積龐大,北方百姓的數量多不勝數,若是由我們朝廷準備木炭、禦寒衣物,這個開支得多大?”
停頓了一下,他又道:“這筆開支,孫兒完全沒問題,可以拿出來,但是開支解決了,原料呢?禦寒衣物,並不是憑空就能變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