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會,哪怕三公九卿都沒那麽齊全的情況下,孫暠還是每旬的第一天召開大朝會。
一個月三次,就大吳境內的事情進行商議。
平時也會在禦書房辦公,隻是這個時候除了少數人,其他官吏很少能看到他。
大朝的意義,何嚐不是廣開言路,多聽聽下麵官員的聲音?
“看看,傳國玉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麵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所用字體為蟲鳥篆,懂這個的,現在大概也沒幾個了。”孫暠在大朝會上,直接把岑溪送過來的傳國玉璽,給傳了出去,給大家仔細觀看。
畢竟有傳岑溪私藏傳國玉璽,把假的送過來。大家都猜測,孫暠此舉是為了給岑溪洗脫嫌疑。
蟲鳥篆自西漢逐漸淘汰篆書,改用隸書之後,就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當然對於朝堂上的文士來說,雖然不用,但自然是認識的。
都說這傳國玉璽的八個字,乃李斯親自雕刻,在以前可沒有機會能領教。
現在看來,李斯的雕工的確厲害。不如說,就是為凸顯自己的雕工,才用了這蟲鳥篆。
“朕想過毀掉它,可呂熾當時說了一句話,我深以為然,各位不妨猜一猜,到底是什麽話?”孫暠看向眾人,他們之中有不少優秀的文士。
這個時候孫暠看了眼某個角落,賈詡在這個時候故意裝透明,甚至假裝沒發現自己看他。
“陛下,這東西,您大概毀不掉。”張昭猜出來了,“因為沒人相信您會把它毀掉,甚至於,此時此刻在我們手中,這個傳國玉璽,到底是不是真的,也不能保證。”
傳說中的傳國玉璽,基本隻要滿足幾個條件就可以。
首先是美玉雕刻而成,其次就是以蟲鳥篆雕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
甚至先秦時期的傳說,始皇帝就曾經遺失過這玩意,隻是八年後有人又找到獻了上去。
有可能,當時這傳國玉璽,就已經不是原物。
也有可能,在王莽那個時期,玉璽就摔壞了,找了塊美玉假冒,最後發現尺寸不對,就用金鑲玉,隻說是摔壞了一角。.qqxsnew
到現在就更不必說,隨著儒家‘天人感應’的流傳,甚至對華夏的影響。傳國玉璽與其說是一枚印璽,不如說是一種精神的象征。不把精神滅掉,那麽玉璽永遠都毀不掉。
就那麽說,‘真正’的傳國玉璽撐死也就是件文物。
可隻要有心,隨便找塊玉,用蟲鳥篆雕刻那麽八個字,那麽它就是傳國玉璽。
“對啊!就是這個問題,我說你們手裏的,是我命人仿造出來的,實際的傳國玉璽已經毀掉了,你們信不信?”孫暠反問。
群臣下意識想說不信,隨即才明白過來,這本來就不是信不信的問題。
隻要大家統一口徑,那麽現在傳閱的這枚印璽,也可以是傳國玉璽。
“所以有意思嗎?一個國家的正統與否,居然要靠一枚印璽來維係?”孫暠調侃,“如果不是公羊儒的天人感應帶了壞頭,哪有這印璽什麽事情?”
就算是左氏儒也必須承認,天人感應這玩意,是公羊儒提出來的,最初就是為了限製君王。
不過與其說是限製,不如說是為了更好的給自己攥取利益。
畢竟隨著公羊儒逐漸上位,成為世家豪族,成為既得利益者,他們的思想已經開始變質。
從憂國憂民,忠君愛國的學者,成為他們曾經最討厭的模樣。可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同時也避免皇帝卸磨殺驢,他們需要一種製約,甚至是‘操控’皇帝的手段。
孫暠大唿小叫的,群臣也隻是保持沉默。畢竟他們就有不少儒家子弟,也多少明白一些內幕。
再說目前孫暠強勢,隻能乖乖認慫。
可兩三代後,當他們逐漸掌握權力,而孫暠的兒孫又沒有把控朝政的能力。
到那個時候,就自然會讓孫暠知道,什麽叫做‘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既得利益階級,這到底是一個階級,而不是某個人或者家族。
“天人感應,自西漢開始受儒生推崇,連帶著君權天授的思想也開始泛濫。在大吳,不許有這樣的思想出現。朕現在就把話撂在這裏,以後被暗衛拿下,別怪朕沒有提醒過誰。”孫暠發話。
說了半天,隻希望有人跳出來與自己爭論,辨證。結果看看這幫家夥,慫成什麽樣子。
問題這不是慫,而是避其鋒芒,他們很清楚自己的優勢是什麽。
兩漢四百年,如果有什麽是進步的,就是讓這些世家豪族們,了解自己的優勢在哪裏。
不過沒關係,這本來也是一次試探,看看朝堂的大環境是什麽情況。
畢竟這些臣子,有原本的官員,也有投靠自己的寒士,甚至敵對勢力的降臣。
再按照地域,分成揚州派,徐州派,荊州派等……硬要說的話,宗親派也算。
明明是親戚,可誰沒有自己的小家,最後論挖牆腳,比這些世家豪族還要積極的也有。
“遵旨!”眾人紛紛迴應,沒什麽好堅持的,陛下不想,我們就放棄。
枷鎖這玩意,無非是換個名號,換個借口,可以是奇技淫巧,也可以是與民爭利。
就說常平倉,明明是管理製度出問題,卻直說這個製度勞民傷財,然後就廢了。
拋開好處說壞處,用管理上的問題,卻誹謗常平倉的正麵意義,也就是皇帝傻,才給忽悠了。
可問題是,誰能保證,陛下的兒子,孫子,甚至是曾孫子,也一樣賢明呢?
甚至於,他們在給太子選老師的時候,不管最終皇帝選誰,都會有人負責把皇子給忽悠傻。
朝會解散,孫暠來到後宮。
每個皇帝的後宮,都是臣子們滲透最嚴重的地方。不過孫暠這邊有呂熾在,誰也別想滲透進來,隻是相對的,孫暠的秘密完全對呂熾敞開。
“哈哈,我說過沒用,他們就這德行!”岑溪大笑,他明日就要北歸,結果今天在朝堂之上,算是看了一出好戲。
“我知道沒用,隻是多少有些不滿。雖然是有人挑撥,可祖郎和陳到是真的懷疑過對方。”孫暠沒好氣的說道。
就算是對岑溪非常了解的祖郎,都不敢保證,岑溪是否能頂得住傳國玉璽的誘惑。
不如說,兩人認定的那‘傳國玉璽’,某種程度來說,何嚐不是真的傳國玉璽?
就說岑溪拿過來的這個,政治需要的情況下,它也可以是假的!
傳國玉璽這玩意,本質上就是為了政治服務的,是介於虛擬和現實之間的東西。
“不過也大概試出了人心……”孫暠笑道,“這事情還沒完,聽過《鄒忌諷齊王納諫》沒?”
話說當頭,侍者陸續拿來不少奏折。
孫暠拿起一本翻開一看,笑了笑,遞了過去。
岑溪可不敢看,再說不看也知道裏麵是什麽內容。
“看,其實朝堂之上,還是有不少忠臣的!”孫暠大笑。
昔日齊王納諫,分三個情況:群臣吏民能麵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隻是對孫暠來說,這些可不是諫言,而是站位!
一個月三次,就大吳境內的事情進行商議。
平時也會在禦書房辦公,隻是這個時候除了少數人,其他官吏很少能看到他。
大朝的意義,何嚐不是廣開言路,多聽聽下麵官員的聲音?
“看看,傳國玉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麵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所用字體為蟲鳥篆,懂這個的,現在大概也沒幾個了。”孫暠在大朝會上,直接把岑溪送過來的傳國玉璽,給傳了出去,給大家仔細觀看。
畢竟有傳岑溪私藏傳國玉璽,把假的送過來。大家都猜測,孫暠此舉是為了給岑溪洗脫嫌疑。
蟲鳥篆自西漢逐漸淘汰篆書,改用隸書之後,就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當然對於朝堂上的文士來說,雖然不用,但自然是認識的。
都說這傳國玉璽的八個字,乃李斯親自雕刻,在以前可沒有機會能領教。
現在看來,李斯的雕工的確厲害。不如說,就是為凸顯自己的雕工,才用了這蟲鳥篆。
“朕想過毀掉它,可呂熾當時說了一句話,我深以為然,各位不妨猜一猜,到底是什麽話?”孫暠看向眾人,他們之中有不少優秀的文士。
這個時候孫暠看了眼某個角落,賈詡在這個時候故意裝透明,甚至假裝沒發現自己看他。
“陛下,這東西,您大概毀不掉。”張昭猜出來了,“因為沒人相信您會把它毀掉,甚至於,此時此刻在我們手中,這個傳國玉璽,到底是不是真的,也不能保證。”
傳說中的傳國玉璽,基本隻要滿足幾個條件就可以。
首先是美玉雕刻而成,其次就是以蟲鳥篆雕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
甚至先秦時期的傳說,始皇帝就曾經遺失過這玩意,隻是八年後有人又找到獻了上去。
有可能,當時這傳國玉璽,就已經不是原物。
也有可能,在王莽那個時期,玉璽就摔壞了,找了塊美玉假冒,最後發現尺寸不對,就用金鑲玉,隻說是摔壞了一角。.qqxsnew
到現在就更不必說,隨著儒家‘天人感應’的流傳,甚至對華夏的影響。傳國玉璽與其說是一枚印璽,不如說是一種精神的象征。不把精神滅掉,那麽玉璽永遠都毀不掉。
就那麽說,‘真正’的傳國玉璽撐死也就是件文物。
可隻要有心,隨便找塊玉,用蟲鳥篆雕刻那麽八個字,那麽它就是傳國玉璽。
“對啊!就是這個問題,我說你們手裏的,是我命人仿造出來的,實際的傳國玉璽已經毀掉了,你們信不信?”孫暠反問。
群臣下意識想說不信,隨即才明白過來,這本來就不是信不信的問題。
隻要大家統一口徑,那麽現在傳閱的這枚印璽,也可以是傳國玉璽。
“所以有意思嗎?一個國家的正統與否,居然要靠一枚印璽來維係?”孫暠調侃,“如果不是公羊儒的天人感應帶了壞頭,哪有這印璽什麽事情?”
就算是左氏儒也必須承認,天人感應這玩意,是公羊儒提出來的,最初就是為了限製君王。
不過與其說是限製,不如說是為了更好的給自己攥取利益。
畢竟隨著公羊儒逐漸上位,成為世家豪族,成為既得利益者,他們的思想已經開始變質。
從憂國憂民,忠君愛國的學者,成為他們曾經最討厭的模樣。可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同時也避免皇帝卸磨殺驢,他們需要一種製約,甚至是‘操控’皇帝的手段。
孫暠大唿小叫的,群臣也隻是保持沉默。畢竟他們就有不少儒家子弟,也多少明白一些內幕。
再說目前孫暠強勢,隻能乖乖認慫。
可兩三代後,當他們逐漸掌握權力,而孫暠的兒孫又沒有把控朝政的能力。
到那個時候,就自然會讓孫暠知道,什麽叫做‘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既得利益階級,這到底是一個階級,而不是某個人或者家族。
“天人感應,自西漢開始受儒生推崇,連帶著君權天授的思想也開始泛濫。在大吳,不許有這樣的思想出現。朕現在就把話撂在這裏,以後被暗衛拿下,別怪朕沒有提醒過誰。”孫暠發話。
說了半天,隻希望有人跳出來與自己爭論,辨證。結果看看這幫家夥,慫成什麽樣子。
問題這不是慫,而是避其鋒芒,他們很清楚自己的優勢是什麽。
兩漢四百年,如果有什麽是進步的,就是讓這些世家豪族們,了解自己的優勢在哪裏。
不過沒關係,這本來也是一次試探,看看朝堂的大環境是什麽情況。
畢竟這些臣子,有原本的官員,也有投靠自己的寒士,甚至敵對勢力的降臣。
再按照地域,分成揚州派,徐州派,荊州派等……硬要說的話,宗親派也算。
明明是親戚,可誰沒有自己的小家,最後論挖牆腳,比這些世家豪族還要積極的也有。
“遵旨!”眾人紛紛迴應,沒什麽好堅持的,陛下不想,我們就放棄。
枷鎖這玩意,無非是換個名號,換個借口,可以是奇技淫巧,也可以是與民爭利。
就說常平倉,明明是管理製度出問題,卻直說這個製度勞民傷財,然後就廢了。
拋開好處說壞處,用管理上的問題,卻誹謗常平倉的正麵意義,也就是皇帝傻,才給忽悠了。
可問題是,誰能保證,陛下的兒子,孫子,甚至是曾孫子,也一樣賢明呢?
甚至於,他們在給太子選老師的時候,不管最終皇帝選誰,都會有人負責把皇子給忽悠傻。
朝會解散,孫暠來到後宮。
每個皇帝的後宮,都是臣子們滲透最嚴重的地方。不過孫暠這邊有呂熾在,誰也別想滲透進來,隻是相對的,孫暠的秘密完全對呂熾敞開。
“哈哈,我說過沒用,他們就這德行!”岑溪大笑,他明日就要北歸,結果今天在朝堂之上,算是看了一出好戲。
“我知道沒用,隻是多少有些不滿。雖然是有人挑撥,可祖郎和陳到是真的懷疑過對方。”孫暠沒好氣的說道。
就算是對岑溪非常了解的祖郎,都不敢保證,岑溪是否能頂得住傳國玉璽的誘惑。
不如說,兩人認定的那‘傳國玉璽’,某種程度來說,何嚐不是真的傳國玉璽?
就說岑溪拿過來的這個,政治需要的情況下,它也可以是假的!
傳國玉璽這玩意,本質上就是為了政治服務的,是介於虛擬和現實之間的東西。
“不過也大概試出了人心……”孫暠笑道,“這事情還沒完,聽過《鄒忌諷齊王納諫》沒?”
話說當頭,侍者陸續拿來不少奏折。
孫暠拿起一本翻開一看,笑了笑,遞了過去。
岑溪可不敢看,再說不看也知道裏麵是什麽內容。
“看,其實朝堂之上,還是有不少忠臣的!”孫暠大笑。
昔日齊王納諫,分三個情況:群臣吏民能麵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隻是對孫暠來說,這些可不是諫言,而是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