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多少有些不滿,畢竟這一切和荀彧提出的‘尊天子以令諸侯’有直接關係。


    可要說這個策略不好,那也不對。


    就說這次關中,段煨會出麵幫助他們奪取關中,正是因為其對大漢的忠誠。


    無奈的是,這幾年變故太多,以至於曹操沒辦法迅速擴充地盤。


    卻是孫暠抓住機會,就瘋狂擴充地盤。


    尤其淮河以南沒什麽厲害的諸侯,最厲害的袁術也被他擊敗,更別說後來的呂布。


    天下大亂,本身就是一場諸侯的競速賽。誰先獲得更多的地盤,誰就有更大的戰爭潛力。


    否則,大概就隻能祈禱奇跡的發生。


    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能成為千古流傳的戰役,就是因為極其罕見。


    本來是以絕對勢力碾壓另外一邊的戰爭,卻因為某個關鍵節點出了問題,導致全盤皆輸。


    就如同赤壁之戰開始前,孫權甚至已經做好全麵投降曹操的準備。


    而官渡之戰前,曹操麾下大部分的臣子,也已經做好了曹操敗亡,改換門庭的準備。


    “今年本來的目標是涼州,然後是益州……可現在這情況,我們可能要在入秋之後,做好和孫暠開戰的準備。”曹操看向眾人。


    “孟德,孫暠那邊打算違背盟約?”曹洪出麵,畢竟作為結盟的條件之一,聯姻的曹氏女可是他的女兒。


    雙方若是撕破臉皮,那麽曹璨的安全可就沒辦法保證了。


    “很大概率不是他主動違背,而是我們這邊……”曹操頭痛,“子廉,你清楚的,目前這朝廷,我雖然能說了算,可也未必能都說了算。”


    天子下旨要討伐孫暠的話,聖旨傳不出皇宮還好,但凡被帶出去,那麽事情就無法彌補。


    “那個小皇帝,自己現在什麽處境都不清楚,就知道添亂!”曹洪沒好氣的說道。


    他自然知道,自從漢帝過來,明著是傀儡,可這傀儡很不安分,沒少給曹操添堵。


    “子廉,這樣的話不要亂說。”曹操立刻製止了他。有些話他也想說,可也隻能憋在心裏。


    “子廉,現在的問題不是我們要不要撕破盟約。而是現在的情況,擺明了那邊在布局。”曹仁出麵,這次他是過來述職,過段時間就要到前線。


    作為曹家難得的智勇雙全的存在,曹仁是最受曹操重用的。


    相比之下,曹洪基本都留守許都,和夏侯惇一樣。


    要讓這兩貨單獨統兵,曹操那是絕對不放心的。


    “他們用得著那麽麻煩?直接打過來不就好了!就純粹磨嘰!”曹洪抱怨起來。


    “這也是我想不明白的,總不能是我們這邊,或者第三方的問題……”曹操若有所思。


    孫暠若是故意要撕毀盟約,根本不需要那麽麻煩,隻需要找個借口,比如說清君側就好。


    正是因為曹操多疑,於是就‘想多了’。


    現在搞不清,到底是朝廷裏某人的自導自演,還是第三方勢力的介入。


    甚至腦海裏麵,已經出現了袁紹的身影。


    畢竟他和孫暠打起來,最大的獲利者就是袁紹。


    再說這些考生五湖四海都有,也有來自冀州和並州的,很難說背後沒有袁紹的手筆。


    就是拿不準,到底幕後黑手是誰,他才有些糾結起來。


    軍力財力就那麽多,到底是重點防備北方,還是重點防禦南方。


    若是南北夾擊,他大概唯一的選擇就是退守關中。


    “明公!”話說當頭,劉馥慌慌張張過來,“外麵傳來消息,各郡縣到處都在傳聞,大漢會如此混亂,便是因為儒家不思進取,而且阻止其他學派和學說傳播所致……”


    “這玩意有什麽好鬧騰的?”曹操沒好氣的說道,朝廷亂不亂,為什麽會亂,和下麵的百姓有什麽關係?


    不管是不是真的,對他們的生活也沒有直接影響吧?


    至於世家豪族更不必說,基本都是既得利益者,更不會反對儒家。


    不如說,儒家的地位穩固,他們才能繼續獲得利益。


    “最先鬧騰的不是縣裏,而是鄉下!”劉馥迴道,“鄉下的宗族和百姓,他們是直接受到亂世影響的。看情況,對方至少在鄉下運作半年以上,否則不會有這樣的效果。”


    最初他注意到鬧騰的情況,就親自過去郡縣裏麵調查。


    結果發現,郡縣是擴張的結果,根源卻不在郡縣裏麵。


    於是繼續調查下,發現動亂的根源,卻是在鄉下,各亭各裏之中。


    要讓大部分大字都不識一個的百姓,充分了解到這個道理,沒有半年以上的宣傳是做不到的。


    “也就是說,事情得追溯到去年秋季以前?”曹操一愣,那麽大的事情,為什麽一直沒有發現?


    很正常的事情,就算是朝廷,也隻能對縣一級進行監控。


    到了縣以下,基本都是依靠各鄉的鄉紳,宗族來協助。


    若下麵有意隱瞞,那麽縣衙是不可能知道的。


    “事情到了什麽地步?”曹操看向劉馥。


    “坊間傳聞,左氏儒故步自封不肯創新,也不願改變,所以今漢的製度幾乎照搬前漢。同時阻止新思想的傳播,避免別人影響到他們的統治。


    其結果,就是今漢建立之後,百姓的日子就沒有真正好過。而那些左氏儒吃著政治紅利,不斷剝削老百姓不說,還從來不打算讓大漢變得更好。”劉馥說道。


    東漢的情況的確不太好,畢竟自第三代皇帝開始,不僅皇帝在位的時間短,而且外戚和宦官之間不斷登上舞台。


    原本儒家可以把鍋甩在外戚當權和宦官亂政上麵,宦官不必說,本來就一群不受人待見的存在。


    外戚也不必說,王莽就是最好的例子。


    於是大家就忽略,不管外戚幹政,還是宦官亂政,這三公九卿可都是儒家弟子。


    大漢變成這樣,難道你們就沒有責任?


    說到底,就是有人故意把這個暴露出來。


    尤其外戚和宦官不斷下台,可儒家卻一直穩坐三公九卿。.qqxsΠéw


    這反而證明亂漢的並非外戚和宦官,而是儒家,主要是腐朽不知道變通,也不接受新思想的左氏儒。


    同時許都發生抗議,一群明明通過秋闈,卻因為‘人品’被刷下來的士子,因為自己受到的不公進行抗議,甚至因此入獄。


    儒家那邊並不打算繼續關注,畢竟這幫敗犬的亂吠,反而進一步說明他們的‘人品’不好。


    再說在廣大的利益階級麵前,少數派的聲音到底還是太小了。


    卻不知道,在有新人的傳遞下,讓百姓進一步了解到,左氏儒的確‘不懂變通’和‘排斥新思想’。


    然後在有心人的煽動下,群起抗議,要求朝廷廢除‘獨尊儒術’這個祖訓。


    “隻是這樣而已?”曹操有些詫異,還以為起來造反,沒想到隻是抗議?


    還以為這幫人被煽動起來各種打砸搶,最後拿起武器進行武裝暴動,結果居然那麽‘溫和’?


    “明公,隻需要這樣就足夠了啊……”荀彧連忙出列,“明公還請快點進宮一趟,否則的話事情就徹底無法組織了!”


    “什麽情況?”曹操有些慌張了,荀彧那麽慎重,證明要有大事發生。


    “及的利益階級,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是無所不用其極的!”荀彧連忙說道。


    尤其左氏儒的確已經走到盡頭,再不創新,再不變革,就隻能不斷腐朽下去。


    說到底,是左氏儒們怕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孫吳我做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隔壁的小蜥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隔壁的小蜥蜴並收藏三國:孫吳我做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