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朝廷最近有些手忙腳亂的,畢竟本著試一試的態度,向孫暠提出要人。


    本來也沒想過那邊會放人過來,結果沒想到,對方放了,而且一口氣放了二百多人過來。


    “一次秋闈,二百多個人才不不,孫暠不可能把人都放過來,也就是實際錄取人數更多”劉協聽著下麵的匯報,有些不可思議。


    “陛下,按照對方的說法,這次參考人數在上萬人,扣除關中之外,各州都有人過來參考。”蔡邕迴道,“把渾水摸魚,還有故意搗亂的排除掉,至少也有二三千人,多少有些學問。”


    蔡邕的表情也很精彩,三四千人裏麵,別說三四百人,條件放低一些的話,四五百人都有可能。


    如此把兩百人送過來,也不知道放了多少水,這些士子的學識,還要實際考核一下才行。


    隻是人到了洛陽,按理也應該先和陛下匯報一下。


    頓了頓,繼續說道:“按照平時的孝廉製,各州各郡每年舉薦的人才,匯總過來……大概也是這個數量,甚至略多一些。”


    蔡邕那麽說,劉協明白了。很正常,秋闈匯聚十三州的士子,看著多,實則很接近以前各州推舉的孝廉總數。


    考慮到舉薦有定額,考核沒有定額,數量上浮兩三成很正常。


    “隻是,孫暠那麽聽話的嗎”劉協也不太相信,孫暠會那麽乖巧。


    好不容易舉行個秋闈,結果把人都給他送過來。


    “陛下,這二百人的才學,還需要實際考核過才能確認。”蔡邕表示,“目前隻是人剛到,臣才過來匯報。另外二百人,不管才學如何,安置也是需要的。”


    安置不好的話,可能在考核完畢之前,他們已經被朝中各派瓜分了。


    能為陛下所用的,就剩不下幾個了。


    “嗯,這個的確需要有優先處理!”劉協點頭,到底是經受考核,從上萬士子之中脫穎而出的存在。


    不敢說每一個才德兼優,才學肯定是沒問題的。


    至於品德這玩意,就說朝中袞袞諸公,誰不是品德兼優出來。


    如今自己在他們身上,可看不到這個玩意。


    果然沒有誰的品格能一直維持下去,再高尚的存在,放到官場裏麵,終究是會變的。


    優秀的人才,自然要好好接待,或許大漢中興的希望,就要看這批士子。


    在蔡邕匯報的時候,朝中各個派係的人,也在緊鑼密鼓安排測試。


    都想著先一步,尋找士子裏麵的優秀人才,並且拉到自己的陣營裏麵。


    曹操留下的荀或和荀攸,更是為此忙得不可開交。


    “奇哉怪也……”荀攸找到荀或,“試了二十幾個,才學都不錯,放在地方當縣令都綽綽有餘。甚至少數幾個,放在郡裏州裏任職都不成問題。”


    “孫暠居然真的把人才送了過來,莫非有詐”荀或也有些不可思議。


    在他的想法裏麵,孫暠就算送,大概也會把最差的一些送過來,結果真的把優秀的人才送過來,就離譜。


    可要說孫暠軟弱好欺負,打死他們也不信,那隻能認為此事有詐!


    可要說哪裏有問題,也說不上來,人家把優秀的人才送過來,這還有詐的話……


    哪能是什麽地方荀或和荀攸腦子裏,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


    主要還是接觸的時間太短,扣除對方的才學之外,其他的東西了解並不多。


    隻能先看著,比起其他派係,兩人不得不留下更多的心眼。


    畢竟這家業是曹操的,敗了也是曹操吃虧。


    至於朝中袞袞諸公,朝廷怎麽樣,他們可沒那麽關心。


    反正,就目前大漢朝廷這個情況,也給不了他們多少利益。


    可要讓他們放棄三公九卿的身份,又舍不得。


    於是一個個摸魚擺爛,不敢正事,可朝廷……主要是曹操還得養著他們。


    作為建議‘尊天子以令諸侯’的荀或,曹操麾下的大管家,他的心也是累的。


    如此過來兩三天,考核陸續完成,才學方麵沒問題。


    不,也不能說沒有問題,隻能說學的有些雜,什麽東西都懂,可什麽東西又不是很精通。


    有幾個比較古板的儒家子弟立刻表現出很大的不滿,畢竟這幫人的經學,有不少人都不合格。


    在他們看來,儒家經典都不合格,那自然談不上孝義。


    和能力無關,純粹是危機感作祟。


    ‘獨尊儒術’可不是漢武帝一聲令下那麽簡單,更是因為儒家子弟們用命去扞衛的結果。


    更巧的是,吃了獨尊儒術福利的第一代儒家子弟,已經占據高位,正是他們不斷打壓其他派係的官員,才有儒家如今在朝廷站穩跟腳的現狀。


    為了維持這情況,儒家對其他派係的人才,自然是不留餘地的進行打壓,這是階級立場問題。


    “朕聽聞,秋闈之中已經包含經學。再說,考核出來的人才,是要出仕為官的。若是空有學問,卻對治政,律法方麵有所欠缺,那不僅是對朝廷的不負責任,更是對百姓的不負責任。”劉協對此是大力出手。


    畢竟,他也是受夠了這幫動不動‘祖宗家法’的混球。


    饒是如此,他還是小看了儒家學派,為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能多麽堅定和狠心。


    一時間十幾個官員死諫,事情鬧得沸沸揚揚,甚至以許都為標準,到處傳出,陛下不顧祖宗家法,孝義有虧。


    荀或也隻能盡量減少負麵消息的傳播速度,可也不能阻止。


    沒辦法,他也是儒家子弟。


    真要算,他的祖先荀子,那也是根正苗紅的儒家子弟。


    可話說迴來,為什麽純儒家子弟,教出來的都一群法家弟子……


    奈何在階級立場上,就算是荀攸這個儒皮法骨,最多也隻能沉默不語。


    劉協才明白,自己的‘祖宗’到底給他留下了怎麽樣的爛攤子。


    有時候就想著,要不全部毀掉,重新再來過算了。


    可惜,他的身份和立場,根本沒得選。


    別說是劉協,劉秀以漢室宗親的身份重建大漢,也得乖乖遵守‘祖宗家法’。


    繼承來的東西,方便是方便,後遺症大也是真的大。


    最後沒辦法,朝廷取消了大概近百名士子的考核資格,能保留下來一百多人,也是荀或和蔡邕爭取的結果。


    心裏多少在滴血,這些人有些的確在經學方麵不行,但農業,工商和律法方麵都有不錯的才能和學識,屬於實幹型人才。


    不如說,這樣的人才多了,一個勢力才能興盛強大起來。


    荀或甚至私下和他們接觸,打算招募到司空府。


    隻是陛下取消他們的考核成績,讓他們怨念很大,根本不管荀或的挽留和招攬,揮袖而去。


    剩下的,則按照成績,分成幾批,再做安排。


    人群之中,孫權原本是三榜第一,如今卻被分到第一批人才裏麵,屬於最優秀的,畢竟他的儒學有名師教導,尤其還是黨人。


    隻是經曆這次事情後,孫權也不會因此沾沾自喜,而是突然明白,兄長為什麽不打算清君側,而是打算直接推翻大漢,建立新的秩序。


    這種見鬼的秩序,還是毀滅算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孫吳我做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隔壁的小蜥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隔壁的小蜥蜴並收藏三國:孫吳我做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