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年末即將封印的時候,鍾繇已經對江南的高效率政務工作習以為常。
可惜,這玩意不可複製,畢竟不是誰都有孫暠這樣的閱讀,以及批複速度。
鍾繇抽查了三十多份文書,每一份的批複都很完美,完美到都讓他懷疑,孫暠這水平,還需要什麽副手,幕僚都沒有用武之地了。
當然,這也是調侃。
孫暠也有拿不定主意的時候,隻是這一般都是對某個情報不熟悉,所以會詢問叫做呂熾的年輕人,然後再詢問軍師祭酒郭嘉。
會詢問大家的情況,就是這個政策會影響很大,他要推廣,也需要下麵的人配合。
隻有在這個時候,孫暠才會召開會議,讓大家進行討論。
到這個程度,鍾繇雖然沒見過所謂的‘仙術’,卻開始認可孫暠‘仙家子弟’這身份。
“隻是主公,您能迅速上手處理政務是好事,隻是如此一來,下麵的官員卻得不到鍛煉。久而久之,對您產生了一來,反而自己的本領得不到鍛煉,這不好。”身為臣子,既然已經選擇出仕,那麽鍾繇還是趁著沒有封印,出麵勸說。
下麵的那些臣子,感覺不是很明顯,畢竟孫暠的能力是一點點進步的,他們也是一點點適應的。
迴過神來的時候,已經是這樣。
可鍾繇是最近才出仕的,所以這感覺就非常明顯,也能立刻意識到問題所在。
“針對這個問題,我大概有個構思,不過目前之前覺得維持現狀更有效率,就沒有提。”孫暠迴道,他也慢慢習慣這樣快速批閱文書,反正能刷經驗,提升技能等級。
“為了讓官吏們的能力不至於荒廢,有好的構思,最好能夠施行。”鍾繇迴道。
“我的構思是,讓書吏按照政務的輕重緩急進行分類,然後送到官吏手中,由下麵的從事進行初步批閱,然後送到我這裏進行核定,用印之後才具有效力。”孫暠迴道。
正常來說,官府這邊的政務,緊急和比較緊急的很少,更多是雞皮蒜毛的小事。
畢竟軍政不分家不說,這法院、警察局和檢察局也不分家。
可以說若縣令本身不通法律,遇到一些民事或者刑事桉件,都有可能不知道怎麽處理。
這也是士人要針對科技和商業的原因,他們要讀的書已經太多,主要知道的東西也太多,已經沒有多餘的精力,繼續去了解科技和經濟方麵的知識。
再說,科技低下也方便世家豪族操控糧價。
基本上,隻要把這些雞皮蒜毛的事情剔除掉,那麽政務方麵正常的量,隻要是個工作三五年的從事,也不會覺得太難。
至少,沒必要加班加點的去做。
“這樣啊……”鍾繇也明白這點,很快就知道這事情的可行性。
同時也明白,孫暠原來一直就有解決的辦法。
隻是不明白,有簡化工作的手段,為什麽還要這樣累。
要說他喜歡處理政務,鍾繇是絕對不相信的。
“慢著,這個情況,好像在哪裏見過……”鍾繇突然意識到什麽。
“哈哈,元常覺得熟悉很正常。先帝提升尚書的職權,使其能夠管三公的事情。我這想法,也是從這個有的靈感。”孫暠笑道。
靈帝的確是個妙人,專門設置了培養音樂人才的鴻都門學,把車騎將軍分成左右車騎將軍,最重要的,就是把尚書的職權進行加強。
當然這也是為了保證,三公就算更迭,也不會影響到治政。
不如說,三公就是拋出去的誘餌,引誘世家豪族買官的。
然後找個借口,就把職位給免了。
“原來如此……”鍾繇覺得孫暠是個妙人,別人都以為先帝是胡搞,所以大概率會今上這一代就改迴去。
畢竟經曆過王莽,大家都對改革很敏感,都想著‘保守’。
主要是在大漢舊有的製度下,如何利用這個規則,如何鑽空子,大家已經很熟悉。
換個製度的話,以前很多利益鏈都要消失。
少數人知道,大漢已經到了不變不行的時候。
不如說,王莽那個時候也是。
問題是王莽更離譜,先隨意改革,發現不行就複古,還直接複古到春秋時期。
不改變死路一條,改變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最後大部分選擇保守,於是就有‘光武中興’。
到現在,也有人意識到今漢到了不變不行的時候,結果就隻有先帝那個‘昏君’進行改革。
可惜,各方勢力的利益已經根深蒂固,除非改朝換代,否則不可能真正的變革。
鍾繇也沒想到,居然在江南這裏,有人有變革的想法。
不,不如說改變造紙術,建立圖書館,甚至開夜課,這些本身就是為變革做準備。
這是為了在正式變革的時候,有一群,甚至很多讀書人站在他這邊。
隻是有一件事情,他想不明白,新任細陽侯,為什麽把重注壓在孫暠身上。
就因為,他是什麽‘仙家子弟’
還是說,漢朝不能異姓封王,他覺得新朝的話就可以
趁著過年封印,反正也不可能返迴陳留老家,他打算過去九江那邊一趟。
與此同時,在輾轉了幾天之後,楊修也迴到洛陽。
楊氏在這裏一直有府邸,可惜,董卓一場大火燒了。
不過有皇帝在這裏,洛陽的繁華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就說討董後續,楊家已經有人來洛陽,在原本的宅基地上,重新把府邸建立起來。
甚至於,劉協剛迴到這裏,入住的就是楊府。
“孫暠在故意針對世家嗎就算知道這點,鍾元常和王彥雲(王淩表字)依然選擇留下來”楊彪看向眼前的兒子,這本應該是楊家的麒麟兒。
如今看來,聰慧是聰慧,隻是眼光和情商不行。
很正常,從小被奉承大的,看來是飄了。
鍾繇乃潁川鍾氏,王淩是太原王氏,兩家可不是什麽小豪族。
這樣都願意留下來,楊修憑什麽不願意留下來
罷了,現在說這些,也沒什麽意義了。
難道還讓他,眼巴巴的再南下一趟,說他錯了,然後希望能夠在孫暠麾下出仕
楊家,到底丟不了這個臉!
不管怎麽說,他都是自己的兒子!
“德祖,哪怕孫暠要自立為帝,也沒什麽好奇怪的。他已經割據江南,袁術都擊敗好幾次。隻要把江淮一線打下來,那麽他就有了裂土稱王,甚至稱帝的可能。所以說,你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麽”楊彪看向楊修。
“隻是他打壓世家豪族……”楊修辯解。
“那也隻是他!曆史上這種人並不少,就算一代多麽霸道,第二代調教好了就好!”楊彪迴道。
世家豪族最多苦難一代,到了二代,甚至三代,隻要能影響好孫暠的後代,那麽百倍奉還也不過是必然的結果。
更別說既然已經是開國功臣,那麽待遇就不會低。
細陽侯尚且願意下重注,楊修居然看不通這點……
楊修咬了咬牙,隻知道此刻他說什麽都沒用了。
“我會好好安排,你以後在朝廷從郎官開始做起。能做到什麽程度,看你本事了。”楊彪說道。
“孩兒明白!”楊修點頭,這也意味著,自己獲得的資源,會相對減少一些。
不甘心肯定不甘心,可沒辦法,楊彪才是家主。
------題外話------
世家大族是能屈能伸的,艱苦樸素二三十年也沒什麽好怕,甚至效力胡人,也不是沒做過。但凡辛苦兩三代,賢明的死了,被他們從小‘教育’長大的傻子繼位了。到這個時候,前兩代你們怎麽對我們的,我們就翻倍懟迴來。
人治的社會,這基本無法改變。好巧,讓人治德治社會出現的,也正好就是世家大族。不是說人治德治不好,隻是沒有了法製的約束,誰能保證大家都能公平公正的去做好本職的工作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
可惜,這玩意不可複製,畢竟不是誰都有孫暠這樣的閱讀,以及批複速度。
鍾繇抽查了三十多份文書,每一份的批複都很完美,完美到都讓他懷疑,孫暠這水平,還需要什麽副手,幕僚都沒有用武之地了。
當然,這也是調侃。
孫暠也有拿不定主意的時候,隻是這一般都是對某個情報不熟悉,所以會詢問叫做呂熾的年輕人,然後再詢問軍師祭酒郭嘉。
會詢問大家的情況,就是這個政策會影響很大,他要推廣,也需要下麵的人配合。
隻有在這個時候,孫暠才會召開會議,讓大家進行討論。
到這個程度,鍾繇雖然沒見過所謂的‘仙術’,卻開始認可孫暠‘仙家子弟’這身份。
“隻是主公,您能迅速上手處理政務是好事,隻是如此一來,下麵的官員卻得不到鍛煉。久而久之,對您產生了一來,反而自己的本領得不到鍛煉,這不好。”身為臣子,既然已經選擇出仕,那麽鍾繇還是趁著沒有封印,出麵勸說。
下麵的那些臣子,感覺不是很明顯,畢竟孫暠的能力是一點點進步的,他們也是一點點適應的。
迴過神來的時候,已經是這樣。
可鍾繇是最近才出仕的,所以這感覺就非常明顯,也能立刻意識到問題所在。
“針對這個問題,我大概有個構思,不過目前之前覺得維持現狀更有效率,就沒有提。”孫暠迴道,他也慢慢習慣這樣快速批閱文書,反正能刷經驗,提升技能等級。
“為了讓官吏們的能力不至於荒廢,有好的構思,最好能夠施行。”鍾繇迴道。
“我的構思是,讓書吏按照政務的輕重緩急進行分類,然後送到官吏手中,由下麵的從事進行初步批閱,然後送到我這裏進行核定,用印之後才具有效力。”孫暠迴道。
正常來說,官府這邊的政務,緊急和比較緊急的很少,更多是雞皮蒜毛的小事。
畢竟軍政不分家不說,這法院、警察局和檢察局也不分家。
可以說若縣令本身不通法律,遇到一些民事或者刑事桉件,都有可能不知道怎麽處理。
這也是士人要針對科技和商業的原因,他們要讀的書已經太多,主要知道的東西也太多,已經沒有多餘的精力,繼續去了解科技和經濟方麵的知識。
再說,科技低下也方便世家豪族操控糧價。
基本上,隻要把這些雞皮蒜毛的事情剔除掉,那麽政務方麵正常的量,隻要是個工作三五年的從事,也不會覺得太難。
至少,沒必要加班加點的去做。
“這樣啊……”鍾繇也明白這點,很快就知道這事情的可行性。
同時也明白,孫暠原來一直就有解決的辦法。
隻是不明白,有簡化工作的手段,為什麽還要這樣累。
要說他喜歡處理政務,鍾繇是絕對不相信的。
“慢著,這個情況,好像在哪裏見過……”鍾繇突然意識到什麽。
“哈哈,元常覺得熟悉很正常。先帝提升尚書的職權,使其能夠管三公的事情。我這想法,也是從這個有的靈感。”孫暠笑道。
靈帝的確是個妙人,專門設置了培養音樂人才的鴻都門學,把車騎將軍分成左右車騎將軍,最重要的,就是把尚書的職權進行加強。
當然這也是為了保證,三公就算更迭,也不會影響到治政。
不如說,三公就是拋出去的誘餌,引誘世家豪族買官的。
然後找個借口,就把職位給免了。
“原來如此……”鍾繇覺得孫暠是個妙人,別人都以為先帝是胡搞,所以大概率會今上這一代就改迴去。
畢竟經曆過王莽,大家都對改革很敏感,都想著‘保守’。
主要是在大漢舊有的製度下,如何利用這個規則,如何鑽空子,大家已經很熟悉。
換個製度的話,以前很多利益鏈都要消失。
少數人知道,大漢已經到了不變不行的時候。
不如說,王莽那個時候也是。
問題是王莽更離譜,先隨意改革,發現不行就複古,還直接複古到春秋時期。
不改變死路一條,改變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最後大部分選擇保守,於是就有‘光武中興’。
到現在,也有人意識到今漢到了不變不行的時候,結果就隻有先帝那個‘昏君’進行改革。
可惜,各方勢力的利益已經根深蒂固,除非改朝換代,否則不可能真正的變革。
鍾繇也沒想到,居然在江南這裏,有人有變革的想法。
不,不如說改變造紙術,建立圖書館,甚至開夜課,這些本身就是為變革做準備。
這是為了在正式變革的時候,有一群,甚至很多讀書人站在他這邊。
隻是有一件事情,他想不明白,新任細陽侯,為什麽把重注壓在孫暠身上。
就因為,他是什麽‘仙家子弟’
還是說,漢朝不能異姓封王,他覺得新朝的話就可以
趁著過年封印,反正也不可能返迴陳留老家,他打算過去九江那邊一趟。
與此同時,在輾轉了幾天之後,楊修也迴到洛陽。
楊氏在這裏一直有府邸,可惜,董卓一場大火燒了。
不過有皇帝在這裏,洛陽的繁華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就說討董後續,楊家已經有人來洛陽,在原本的宅基地上,重新把府邸建立起來。
甚至於,劉協剛迴到這裏,入住的就是楊府。
“孫暠在故意針對世家嗎就算知道這點,鍾元常和王彥雲(王淩表字)依然選擇留下來”楊彪看向眼前的兒子,這本應該是楊家的麒麟兒。
如今看來,聰慧是聰慧,隻是眼光和情商不行。
很正常,從小被奉承大的,看來是飄了。
鍾繇乃潁川鍾氏,王淩是太原王氏,兩家可不是什麽小豪族。
這樣都願意留下來,楊修憑什麽不願意留下來
罷了,現在說這些,也沒什麽意義了。
難道還讓他,眼巴巴的再南下一趟,說他錯了,然後希望能夠在孫暠麾下出仕
楊家,到底丟不了這個臉!
不管怎麽說,他都是自己的兒子!
“德祖,哪怕孫暠要自立為帝,也沒什麽好奇怪的。他已經割據江南,袁術都擊敗好幾次。隻要把江淮一線打下來,那麽他就有了裂土稱王,甚至稱帝的可能。所以說,你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麽”楊彪看向楊修。
“隻是他打壓世家豪族……”楊修辯解。
“那也隻是他!曆史上這種人並不少,就算一代多麽霸道,第二代調教好了就好!”楊彪迴道。
世家豪族最多苦難一代,到了二代,甚至三代,隻要能影響好孫暠的後代,那麽百倍奉還也不過是必然的結果。
更別說既然已經是開國功臣,那麽待遇就不會低。
細陽侯尚且願意下重注,楊修居然看不通這點……
楊修咬了咬牙,隻知道此刻他說什麽都沒用了。
“我會好好安排,你以後在朝廷從郎官開始做起。能做到什麽程度,看你本事了。”楊彪說道。
“孩兒明白!”楊修點頭,這也意味著,自己獲得的資源,會相對減少一些。
不甘心肯定不甘心,可沒辦法,楊彪才是家主。
------題外話------
世家大族是能屈能伸的,艱苦樸素二三十年也沒什麽好怕,甚至效力胡人,也不是沒做過。但凡辛苦兩三代,賢明的死了,被他們從小‘教育’長大的傻子繼位了。到這個時候,前兩代你們怎麽對我們的,我們就翻倍懟迴來。
人治的社會,這基本無法改變。好巧,讓人治德治社會出現的,也正好就是世家大族。不是說人治德治不好,隻是沒有了法製的約束,誰能保證大家都能公平公正的去做好本職的工作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