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孫暠早早起來練武。戰爭期間,不適合激烈的鍛煉,不過也要維持一下。


    習慣這玩意,三天不維持,就會丟掉。


    偏偏要養成起來,至少要十天以上。


    結果發現孫策已經開始練習,看情況比他早到一些,畢竟還沒出汗。


    “怎麽那麽勤快”孫暠笑著上前。


    “聽說兄長每日聞雞起舞,策也想學學。”孫策繼續鍛煉。


    “人和人的體質是不能一概而論的,就如同我每日隻需要睡兩個時辰,就能精力充沛。但一般人沒有至少三個時辰的睡眠,會沒有精神,這樣鍛煉起來反而效果不好。”孫暠提醒道。


    “兄長,你這也太讓人羨慕了!”孫策實名羨慕,難怪孫暠成長那麽快。


    “有什麽好羨慕的,到頭來還是坐在衙門批閱文書的命。類似這樣的親征,我還能出來多少次就說這次,出來的時間超過十天,迴去之後,你想象一下我的桌桉上得有多少文書”孫暠搖頭。


    孫策也是實際體驗過幾天太守工作的,太守都這樣,孫暠這個州刺史,幾天不工作累積下來的文書,孫策想想都覺得頭皮發麻。


    “到了我這個身份,武將的定位已經模湖了。地盤越大,我能上戰場的機會也越少。我離開的時間越長,任何問題都會迅速擴大,甚至會導致幾萬幾十萬人的流離失所。”孫暠搖了搖頭。


    孫策也就默默的聽著,他以前大概會問,為什麽不把事情丟給下麵的臣子。


    畢竟招攬他們,本來就是為了做這種事情的。


    隻是上次見到孫暠的時候,他已經為自己分析過。


    如果毫無節製的信任下麵的臣子,時間長了,他們也會滋生私心,因為大家都有自己的家族。


    國家是皇帝的,卻不是他們的。


    可問題是誰沒有家族,族人越來越多,開銷越來越大,可土地資源隻有那麽一點。


    若是放任不管,時間長了,那麽他們會逐漸蠶食屬於皇室的這一份。


    甚至會做出許多傷天害理的事情,然後讓皇室背鍋。


    當時提出‘天人感應’這玩意,就是為了方便讓皇帝背鍋的。


    反正有什麽天災人禍,那是皇帝出了問題,皇帝沒出問題就是皇帝身邊出了奸臣。


    要麽讓皇帝背鍋,不斷放款對世家豪族的限製,要麽就是打壓那些敵對的臣子,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找借口清君側行霍光之事,最後一步還是行王莽之事。


    這玩意對他來說太複雜,還是考慮一下打仗的事情輕鬆。


    孫暠也不廢話,開始今天份的鍛煉。


    最後孫策發現孫暠的武藝有精進一些,拉著他切磋一番。


    “什麽情況我快要打不過你了!”孫策有些不敢置信。


    “這是步戰,步戰長槍對大刀,你不找虐麽”孫暠調侃道。


    要說力氣和反應還是孫策厲害,問題武器的差異,決定了切磋的結果。


    月棍年刀一輩子槍,這刀法的經驗提升當然比長槍要快,這很正常。


    孫策自己選擇的長槍,那自然含淚都要繼續練下去。


    “要不騎戰來一場”孫策提議。


    “時間差不多了!伯符,我們此刻的在軍中。”孫暠搖了搖頭,順便朝著一個方向指了過去。


    孫策迴頭一看,好家夥,不知不覺周圍圍了一圈的人。


    大多都是武將,行軍文官也有不少,都在看這邊的熱鬧。


    這種環境,顯然也不合適繼續切磋下去。


    事情就此告一段落,不過孫策一派的武將,在見識孫暠的‘實力’後,對他也改觀不少。


    武將往往都敬佩強者,當初投效孫策也有那麽一層想法在。


    比起坐在後方的孫暠,在軍中的孫策顯然更有魅力。


    現在才發現,論武藝孫暠並不差,隻是身份問題不得不留在宛陵而已。


    有些惋惜的同時,對孫暠也有所改觀,覺得這主公有點意思。


    主要是個真正的武者,立場上就算不會優待他們,也不會偏心那些文士。


    孫暠沒注意到這些,他和孫策切磋也並非有意為之。


    隻能說本來就互相競爭的兩人,日常切磋一番看看自己進步到什麽程度,與對方差距多少,很正常的行為。


    由此帶來的好處,那也隻是意外之喜。


    有或沒有,對孫暠意義不大。


    清晨之後,士卒集結完畢,孫策過去和魯肅匯合。


    孫暠則揮軍北上,過去與袁術決戰。


    “伯符,我不太明白。主公有如此多精兵悍將,為何非要等到今年才揮軍北上”孫策那邊,周瑜湊了過來詢問。


    比如說,去年袁術還沒有刺殺劉寵,沒有接管他麾下的士卒。


    那個時候攻打過去,不是更輕鬆


    “這個……我就不清楚了,大概去年事情比較多,就一直沒有能北上”孫策想了想,“說起來,去年吳會亂,少不得也要討伐和安撫一番,大概是因為這個耽擱了。”


    那件事情,雖然是孫暠一手策劃,不過這玩意不適合傳出去,是以孫策都不知道內情。


    當時他知道此事,甚至打算帶兵南下幫忙討伐,隻是孫暠表示沒必要,讓他守好廬江。


    周瑜的家族在廬江,不過隻是從蛛絲馬跡,大概能推斷出吳會之亂的大概。


    不如說,這種甩鍋的手段太熟悉了,在漫長的曆史裏麵,有不少世家豪族都用過。


    孫策那麽一說,他心裏就想到一個詞‘攘外必先安內’。


    隻是這樣一來,豈非表示對於孫暠來說,地方的世家豪族,比外敵還要危險


    “哈哈,管他呢”孫策見周瑜沉思,出麵開導,“反正休息一年,士卒操練也更加精銳。若非如此,哪有那麽容易打贏”


    別看陳武淩操等人投靠,都帶著幾百人過來,分攤到軍隊裏麵,戰鬥力反而有所下降。


    經過一年的操練,這才有軍人的樣子。


    “也是……”周瑜也不好說些什麽,隻是暗暗記住此事。


    半天之後,孫策部與魯肅部匯合,然後徐緄出列,表示收到軍令,以後到孫策麾下聽用。


    相對的,陳武要調入魯肅麾下。


    “臨陣換將不調好吧”孫策不明白,為什麽會有這個調動。


    “哈哈,這次我們是一起行動,戰後再調換便是。”魯肅出麵,他的外表看著就忠厚老實。


    實際也的確忠厚老實,隻是並不傻,也不天真而已。


    孫策聞言點了點頭,發現魯肅此人還不錯,可以深交。


    不如說,隻要別人不和他耍小心思,他就不介意和對方進一步交流。


    若隻是單純交際,都要各種勾心鬥角,那累不累啊


    與此同時,孫暠這邊,自然也來到壽春城下。


    單純以行軍速度,沒有誰比得過他。


    劉曄開始安排攻城隊伍,準備攻城器械。


    程普也開始安排士卒準備沙袋,做好填河的準備。


    城牆之上,袁術咬牙切齒的看著對方,他認出來,這次過來的是孫暠本部。


    雷薄,那貨跑迴來了,被他關了起來。


    兩萬五千人打不贏幾千人,沒有立刻斬首已經算仁慈。


    隻是後續的援軍還沒有過來,如何麵對孫暠的進攻,是個問題。


    這個時候,對方卻是有一騎上前,正是孫暠本人:“袁術,你已經走投無路,投降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孫吳我做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隔壁的小蜥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隔壁的小蜥蜴並收藏三國:孫吳我做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