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孫暠所料,當聽說他要辦一座圖書館,裏麵會收集各種書籍,允許百姓免費翻閱的時候,這四個書呆子立刻坐不住。


    喜歡看書和鑽研學問是一迴事,主要是麵對這種能得到好名聲,同時對自己還有好處的美事,實在沒有抵抗能力。


    哪怕他們也清楚,這玩意真的辦起來,可能會得罪世家豪族。


    畢竟如今這個世道,世家豪族能幾乎壟斷出仕的途徑,便是他們對知識和知識解釋權的壟斷。


    “那不知道府君需要我們,具體做些什麽事情”程秉詢問,大家都放在圖書館,這不可能。


    “圖書館的事情,我希望劉先生能主管,並且再派遣一個副手,協助工作。職責隻有一個,鑒定書籍的真偽,同時標注好句讀,作為真經。”孫暠表態。


    這下子四人唿吸都漏了一拍,按照這個說法,這是要把所有書籍的句讀都定下來


    所謂的文字解釋權,就在句讀上。


    當然,基本‘之乎者也’便是斷句的基本用詞。


    知識句讀的劃分還有很大的空間,最出名的一句,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句讀的劃分,往往會改變一句話的含義。


    劃分句讀,然後進行批注,就成了各個學派的基本技能。


    想當年《春秋經》,靠批注某一句的內容,就有了《左氏春秋》《穀梁春秋》和《公羊春秋》。


    這還不是先例,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還有《晏子春秋》和《呂氏春秋》等。


    孫暠的意思很明確,那就是專門勘定某個劃分,作為官方的劃分。


    以後官府取士,甚至未來太學的射策和對策,就要根據這個來評分。


    這可能是會影響到千秋萬代的事情,作為參與者,那可不得名垂千古


    都不需要孫暠仔細看,都能知道此刻四人的眼神,怕是已經火熱熱的。


    “另外刺史即將上任,也需要一些州官。同時還空出兩個縣令職位……唉,這年頭哪都缺人。”孫暠無奈的說道。


    這事情和呂熾有關,也是孫暠後來才知道。


    當時自己昏迷的時候,呂熾就想過要趁機偽裝成嚴虎和焦已殘部,甚至是許貢殘部,襲殺地方豪族。


    隻是孫暠當時昏迷,程普等人不敢做主。


    呂熾自己動手,清空了兩個縣的豪族。


    之後掃尾花了點時間,縣令的職位也空了一段時間。


    畢竟剛出空缺,立刻安排人手上去,這樣就太可疑了點。


    孫暠當然也不會責怪呂熾,隻能感慨自己暈得很不是時候,否則得加大力度!


    如今過去那麽久,繼續放任這兩個縣沒有縣令也不好,也得開始安排了。


    薛綜,程秉和許慈三人不由看向對方,有一人要跟隨老師去圖書館幫忙,另外兩人去當縣令。


    作為書呆子,做學問沒問題,可處理實務就有些嫌麻煩了。


    才華有,當太守甚至刺史都沒問題,可術業有專攻,讓文學家去當政客,多少有些不情願。


    可縣令作為開局也不錯,再提升上去就是郡官,三人履曆尚淺,也希望能稍微累積一下。


    主要是年輕,野心還是有的,想要專心做學問,但也不排斥當官。


    若是放任他們四個,跑去交州待個十幾年,那可真的就要專心做學問,當官都不積極了。


    “府君如此美意,老朽卻之不恭。”劉熙笑道,本來就想著找個安全的地方專心治經。


    他這個年紀,也差不多到了養老的時候。


    誰能想到,花甲之年,還能有如此美差,讓已經淡薄名利的心都開始活躍起來。


    隨即看向程秉,說道:“德樞,你在我門下學習時間最短,不若過來助我”


    言下之意,就是讓程秉過去幫忙。順便借助工作之餘,也方便自己傳授到知識。


    “先生,要論學識,兩位學長遠在弟子之上……”程秉驚喜,又有所顧慮。


    “你原本便是鄭玄高足,在他門下學習過。現在當我副手,也能提出一些不同的見解,這對劃分句讀很有幫助。”劉熙卻是已有決斷,若治書都是他一家所言,難免偏頗。


    正好程秉早年跟隨鄭玄學習,他若來幫忙,那治書的結果一定更中肯,更合理。


    “承蒙先生賞識,弟子願意效勞!”程秉當即點頭,沒有理由不點頭的。


    “哈哈,你應該感謝府君賞識。”劉熙笑吟吟地看向孫暠。


    “哪裏,先生到時候莫要抱怨,說我給你找來的書太多了才好。”孫暠笑道,畢竟這圖書館,以後收錄的書籍,大概不會少。


    “哈哈,老朽還巴不得多點,最怕的反而是太少了。”劉熙捋須大笑。


    “至於兩位,州吏和縣令,不知道兩位更傾向於哪個”孫暠看向許慈和薛綜。


    “我等才疏學淺,還是從下層開始做起好些。”兩人同時表態。


    直接當州吏也可以,隻是之前到底沒有出仕過,對政務了解不多。


    驟然提拔為州吏,適應起來估計會很不容易。


    不如先從縣令,甚至縣吏開始做起,了解具體事務,有了履曆再提拔好些。


    也多虧孫暠的地盤不大,官員的數量並不多。


    隻要有才華,能拿得出手實績,那麽孫暠不可能看不出。


    有了實績之後,升遷也就容易了。


    小勢力也有小勢力的好處,若是大漢皇帝這樣的,揚州這邊山高皇帝遠,要了解這邊什麽情況都不知道。


    大概率需要刺史匯報,刺史大概也是太守匯報,具體到每個縣有多少政績,若太守或刺史不報,朝廷也不知道某個縣令到底有多少實績。


    說難聽點,若官員索賄,不給錢就不報。


    那麽對於不少官員來說,上升的通道就斷了。


    甚至有些覺得上官逼人太甚,索性掛印而去的。


    若是名士也就罷了,若如同劉備這樣的,那誰會去把他追迴來


    掛印就掛印了,換個人當縣尉就是了!


    轉眼大家的職位,孫暠就安排妥當。


    李通帶著兩千部曲過來投奔,孫暠就把這兩千人打散,然後混入新兵。


    再安排於糜,陳橫,樊能和張英等加入隊伍。


    至於陳到,祖郎麾下重步兵已經擴編到一千人,於是調陳到過去擔任軍侯。


    話說迴來,孫策又寫信迴來,說是招募到了新的人才。


    原本麾下就有周瑜、孫賁、呂範、陳武、譚雄和鄧當,最近又招攬到名宋謙和淩操的。


    更表示,鄧當的小舅子呂蒙偷溜過來投效,被他安排到身邊當親衛。


    孫暠迴了封信,給這些武將安排了官職,同時告訴孫策,你不讀書也就罷了,呂蒙年紀還小,讓他多讀點書,小孩子多讀點書,以後才有出息。


    多少也有些無語,孫策這貨駐守廬江郡,怎麽越來越多優秀的人才,團結在他的身邊


    好在二張在請過來的路上,若某天突然得知,二張主動過去廬江投效孫策,那孫暠就鬱悶了!


    有時候就會想,孫吳還有什麽人才,有條件的話也去招攬一番。


    肯定還有流落在外的人才,比如說他記得還有個叫做徐盛的。


    奈何徐盛不是揚州的,什麽時候過來,並且招募到麾下,這得看運氣。


    幾天後,劉繇上任揚州刺史,並且宣布孫暠兼任別駕從事。


    至於治中,劉繇調王朗過來擔任。


    可笑的是,州官之中,重要的職位,都由孫暠麾下文武兼任,揚州傀儡政權就此誕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孫吳我做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隔壁的小蜥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隔壁的小蜥蜴並收藏三國:孫吳我做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