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一入宮門深似海
南宋桂枝傳之臨安風華 作者:楊小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麵對眾人投來的目光,小雲娟有些不自在起來,極小心地往後退了小半步,微低著腦袋,用眼角的餘光在屋內快速掃了一眼。
皇後娘娘身邊的這些臣子,沒有什麽出奇的人物,最讓她好奇的,是高高在上的桂枝及其麵前正在微微蕩漾的珠簾,珠簾上麵泛著燭光,玲瓏剔透、閃耀璀璨。對於從小便居無定所的小雲娟而言,這是她頭一迴見陳設如此亮麗的房間,一時間仿佛再世為人,心裏忐忑無常。
眼眸流轉間,桂枝打量著她的小臉,和善地道:“可還習慣?”小雲娟身體一顫,即刻跪拜道:“迴皇後娘娘,民女受寵若驚。”
桂枝微微頷首,點手示意她起身。雲娟乖巧地站了起來,不過還是站在原地,一副擔驚受怕的樣子,似乎有些緊張和別扭。
打量了一番,看起來她倒也是個乖巧的丫頭,是以桂枝笑道:“不必緊張,以後你便跟在本宮身邊,做個侍女。不過,若是你有別的去處,或有親戚投奔,也可與你些錢銀,本宮派人護你前去,你意如何?”
“迴娘娘,小女已無處可去,無親可尋,願侍奉皇後娘娘左右。”雲娟這丫頭雖然年紀不大,該有的禮數卻是一點不差,是以眾人對她都頗為喜歡。
桂枝聽完,卻陷入沉思:“不知將來你長大了,會不會後悔今日的選擇。一入宮門深似海,你又可知?”
安排好一應事宜後,門外有下人來報,稱是朱雄派來的人。
道明來由,也不過就是向桂枝請命,畢竟這是在城裏,雖然包下了一處驛館,可比官驛還是條件差了些。但今日因他下屬內人的衝撞,險些使他丟了烏紗帽,這會兒自然要多奉承一些,即便皇後不需要,他也得主動提出,以示誠意。
不過事分主次,除了這件事兒以外,明日潤州府還會設宴,美其名曰是為皇後娘娘接風。
可當下桂枝最想知道的就是田地裏的澇災情況?雖然於從冶等人明白這一點,但還是以各種理由推脫著。
能找借口和理由推脫的不隻是他們,桂枝一樣也可以。
經過這短暫的一日,她已經深刻地感受到了鎮江官員的城府有多深!想從這些人的口中撬出東西,真是難上加難,所以她隻能另想辦法。
而次日清晨,關於皇後由於水土不服臥病在榻的消息便傳了出去。
春深時節,煙雨朦朧,幾道人影離了鎮江城,走了不久便在長亭休息。
鬥笠下,桂枝和蔡奚琳以及雲娟的神色顯得意興闌珊。這幾人在城外亭內坐著,默不出聲,隻聽得蟲鳴一聲緊似一聲,好不讓人心煩。
突然,遠處傳來急匆匆的聲音:“下官來遲了!”
桂枝仔細一聽,原來是向北的聲音,臉露喜色,一行人都朝聲音來處探望,果見霍弘與向北二人頂著鬥笠黑袍急急忙忙地跑過來,雲娟趕忙迎了上去,跳到向北身上,大喊:“向叔叔。”
向北笑吟吟地拎著她的手,走到眾人麵前,喘著粗氣說:“我還怕趕不上,消息已經放出去了,估計這會兒那些家夥都在驛館外麵跪著呢,不過我都安排好了,皇後娘娘有旨,誰都不許進去,所以他們不知道咱們行蹤。”
目光一轉,他看向雲娟道:“不過這丫頭真要跟著我們嗎?”
蔡奚琳揉著小雲娟的腦袋,笑道:“娘娘說無礙,便讓我帶她出來了。”
向北了然,裝作擦汗低頭笑而不語。
桂枝起身說道:“行了行了,都辦正事吧!”
蔡奚琳遞給向北一塊方巾,說:“你快擦擦汗,休息一下,等一會兒我們就要啟程了。”
向北接過方巾,眼睛卻一直盯著桂枝,自從桂枝進宮後,他已經許久沒有像今日這般與桂枝接近了,年少時的過往曆曆在目,一時間似有千言萬語卻也在心中沒法道出。
桂枝卻躲開向北的眼睛,徑自到一旁對眾人說:“人也齊了,此番離開潤州府,是為了下訪各縣,視察民情,一路上你們稱我為夫人即可,不要暴露,我們到這須得查明真相,一直待在鎮江府,怕是永遠也不知道此方百姓在遭什麽罪,受什麽苦。”
向北發現桂枝眼中帶著淡淡的哀愁,歎氣之餘,突然聽見人聲馬嘶,隻見一小隊
第九迴忠臣慘遭強人手,以身犯險求清白染
人馬徑直往長亭奔來,後麵還有人抬著一頂轎子。
騎馬的人到了,為首的是一中年男子,他見著幾人便大喊道:“前方莫攔路!”
向北脾氣來了,要知道對方頂撞的可是當今皇後,但他也隻是眉頭一橫,手握在刀把處,大聲道:“吵鬧個甚?本將軍今日便攔你這路又如何?”
見狀,騎馬那人一怔,仔細打量一番向北,頓覺非同凡人,是以趕緊下馬,迴馬車旁與隨行等人細語幾聲。
片刻後那人一改臉色,踱步至前,拱手道:“諸位莫非是剛從潤州府出來的大人?”桂枝一行人很是吃驚,不過他們剛商量好不暴露真實身份,是以隻能點頭。
“有何事?”向北身披甲胄上前攔住。
下一刻,後方那乘轎子到了眼前,隻見還沒落穩,又一男人掀了簾子下來,老遠便一拱手,念叨:“終於見著上官了,於大人總算肯助我了,在下張豐年,鄰縣縣令。”
聞言桂枝微微頷首,示意向北迴話。後者了然,便道:“原來如此,張大人行色匆匆,不知所為何事?”
張大人麵有尷尬之色,略一沉吟,道:“於大人莫非沒告知各位?也罷,大人,下官有個不情之請,且容我慢慢道來。”
城外有驛館酒肆,張大人設了宴席,一行人坐了下來。
原來,張大人有一樁事,已經連續數月上書鎮江府,但無迴音。今日湊巧他前來,遇見這一行人站在城外,誤認為是於從冶給他安排的人。
剛一落座,張豐年娓娓道來,眾人這才明了,原來張大人的母家表兄,也是同門師兄,名喚紀一清,兩年前奉聖命調往鄰縣安陽賑災,誰知水路上出了一夥盜賊將糧草燒盡掠光,更主要的是,這幫人到如今也沒有抓捕到案。
紀大人為人過於耿直,不懂圓通,得罪了不少有權勢的人,這些人參了紀大人一本,中書省令紀大人三個月查清此事,否則就以失職論處上報官家。可憐紀大人兩年來夙興夜寐,安陽城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如今卻要被治罪,讓人如何不為之扼腕?
皇後娘娘身邊的這些臣子,沒有什麽出奇的人物,最讓她好奇的,是高高在上的桂枝及其麵前正在微微蕩漾的珠簾,珠簾上麵泛著燭光,玲瓏剔透、閃耀璀璨。對於從小便居無定所的小雲娟而言,這是她頭一迴見陳設如此亮麗的房間,一時間仿佛再世為人,心裏忐忑無常。
眼眸流轉間,桂枝打量著她的小臉,和善地道:“可還習慣?”小雲娟身體一顫,即刻跪拜道:“迴皇後娘娘,民女受寵若驚。”
桂枝微微頷首,點手示意她起身。雲娟乖巧地站了起來,不過還是站在原地,一副擔驚受怕的樣子,似乎有些緊張和別扭。
打量了一番,看起來她倒也是個乖巧的丫頭,是以桂枝笑道:“不必緊張,以後你便跟在本宮身邊,做個侍女。不過,若是你有別的去處,或有親戚投奔,也可與你些錢銀,本宮派人護你前去,你意如何?”
“迴娘娘,小女已無處可去,無親可尋,願侍奉皇後娘娘左右。”雲娟這丫頭雖然年紀不大,該有的禮數卻是一點不差,是以眾人對她都頗為喜歡。
桂枝聽完,卻陷入沉思:“不知將來你長大了,會不會後悔今日的選擇。一入宮門深似海,你又可知?”
安排好一應事宜後,門外有下人來報,稱是朱雄派來的人。
道明來由,也不過就是向桂枝請命,畢竟這是在城裏,雖然包下了一處驛館,可比官驛還是條件差了些。但今日因他下屬內人的衝撞,險些使他丟了烏紗帽,這會兒自然要多奉承一些,即便皇後不需要,他也得主動提出,以示誠意。
不過事分主次,除了這件事兒以外,明日潤州府還會設宴,美其名曰是為皇後娘娘接風。
可當下桂枝最想知道的就是田地裏的澇災情況?雖然於從冶等人明白這一點,但還是以各種理由推脫著。
能找借口和理由推脫的不隻是他們,桂枝一樣也可以。
經過這短暫的一日,她已經深刻地感受到了鎮江官員的城府有多深!想從這些人的口中撬出東西,真是難上加難,所以她隻能另想辦法。
而次日清晨,關於皇後由於水土不服臥病在榻的消息便傳了出去。
春深時節,煙雨朦朧,幾道人影離了鎮江城,走了不久便在長亭休息。
鬥笠下,桂枝和蔡奚琳以及雲娟的神色顯得意興闌珊。這幾人在城外亭內坐著,默不出聲,隻聽得蟲鳴一聲緊似一聲,好不讓人心煩。
突然,遠處傳來急匆匆的聲音:“下官來遲了!”
桂枝仔細一聽,原來是向北的聲音,臉露喜色,一行人都朝聲音來處探望,果見霍弘與向北二人頂著鬥笠黑袍急急忙忙地跑過來,雲娟趕忙迎了上去,跳到向北身上,大喊:“向叔叔。”
向北笑吟吟地拎著她的手,走到眾人麵前,喘著粗氣說:“我還怕趕不上,消息已經放出去了,估計這會兒那些家夥都在驛館外麵跪著呢,不過我都安排好了,皇後娘娘有旨,誰都不許進去,所以他們不知道咱們行蹤。”
目光一轉,他看向雲娟道:“不過這丫頭真要跟著我們嗎?”
蔡奚琳揉著小雲娟的腦袋,笑道:“娘娘說無礙,便讓我帶她出來了。”
向北了然,裝作擦汗低頭笑而不語。
桂枝起身說道:“行了行了,都辦正事吧!”
蔡奚琳遞給向北一塊方巾,說:“你快擦擦汗,休息一下,等一會兒我們就要啟程了。”
向北接過方巾,眼睛卻一直盯著桂枝,自從桂枝進宮後,他已經許久沒有像今日這般與桂枝接近了,年少時的過往曆曆在目,一時間似有千言萬語卻也在心中沒法道出。
桂枝卻躲開向北的眼睛,徑自到一旁對眾人說:“人也齊了,此番離開潤州府,是為了下訪各縣,視察民情,一路上你們稱我為夫人即可,不要暴露,我們到這須得查明真相,一直待在鎮江府,怕是永遠也不知道此方百姓在遭什麽罪,受什麽苦。”
向北發現桂枝眼中帶著淡淡的哀愁,歎氣之餘,突然聽見人聲馬嘶,隻見一小隊
第九迴忠臣慘遭強人手,以身犯險求清白染
人馬徑直往長亭奔來,後麵還有人抬著一頂轎子。
騎馬的人到了,為首的是一中年男子,他見著幾人便大喊道:“前方莫攔路!”
向北脾氣來了,要知道對方頂撞的可是當今皇後,但他也隻是眉頭一橫,手握在刀把處,大聲道:“吵鬧個甚?本將軍今日便攔你這路又如何?”
見狀,騎馬那人一怔,仔細打量一番向北,頓覺非同凡人,是以趕緊下馬,迴馬車旁與隨行等人細語幾聲。
片刻後那人一改臉色,踱步至前,拱手道:“諸位莫非是剛從潤州府出來的大人?”桂枝一行人很是吃驚,不過他們剛商量好不暴露真實身份,是以隻能點頭。
“有何事?”向北身披甲胄上前攔住。
下一刻,後方那乘轎子到了眼前,隻見還沒落穩,又一男人掀了簾子下來,老遠便一拱手,念叨:“終於見著上官了,於大人總算肯助我了,在下張豐年,鄰縣縣令。”
聞言桂枝微微頷首,示意向北迴話。後者了然,便道:“原來如此,張大人行色匆匆,不知所為何事?”
張大人麵有尷尬之色,略一沉吟,道:“於大人莫非沒告知各位?也罷,大人,下官有個不情之請,且容我慢慢道來。”
城外有驛館酒肆,張大人設了宴席,一行人坐了下來。
原來,張大人有一樁事,已經連續數月上書鎮江府,但無迴音。今日湊巧他前來,遇見這一行人站在城外,誤認為是於從冶給他安排的人。
剛一落座,張豐年娓娓道來,眾人這才明了,原來張大人的母家表兄,也是同門師兄,名喚紀一清,兩年前奉聖命調往鄰縣安陽賑災,誰知水路上出了一夥盜賊將糧草燒盡掠光,更主要的是,這幫人到如今也沒有抓捕到案。
紀大人為人過於耿直,不懂圓通,得罪了不少有權勢的人,這些人參了紀大人一本,中書省令紀大人三個月查清此事,否則就以失職論處上報官家。可憐紀大人兩年來夙興夜寐,安陽城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如今卻要被治罪,讓人如何不為之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