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我當白事知賓的那些年 作者:淹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之後第二天,我也忐忑迴了家。
到家的時候,老爸翹著二郎腿在屋裏看報紙,我偷偷進去,老爸看到我吃了一驚,我讓他別聲張。老爸心領神會的笑了笑,我悄悄放下東西,準備進屋給老媽一個驚喜。
結果瞅見老媽捧著我小時候的相片在床邊抹淚。
這孩子,明明以前還這麽小的,怎麽眨眼就長大了。
我本來想進去的,聽到這個,鼻子忍不住發酸,傻愣愣站在門口。
脖子後麵卻重重一痛,老爸上來捏住我脖子,朝裏頭說:孩子他娘,小六迴來了。
老媽吃了一驚,忽然抬頭看到我,愣了半天沒說話。好半晌才擦幹眼淚,說:迴來了啊。
我說嗯,就算以後娶了媳婦也不搬出去了。
老媽咯咯笑。
然後老媽問我吃了沒,我還沒來得及迴答,她就下廚房做了一桌子菜。
我們在桌上聊了好多,大多是我在那邊發生的事兒。甚至周家村的事情我也並不隱瞞,一五一十告訴了他們。
老爸聽完表示不太信。老媽責怪我不應該冒險。
然後他們問我周家村在哪,我把大概地方說了。
老爸咦了一聲,說前幾天有個人來給奶奶上墳,似乎也是周家村出來的。
我吃了一驚:誰啊?
老爸搖了搖頭:不清楚,高老頭那天和張婆婆去給你奶奶掃墓的時候看見的,那老頭說他是周家村的。後來高老頭覺得他大老遠跑過來挺幸苦的,就一起吃了個飯。後來他才打電話問我認不認識這個人。
第四十一章 怪人
我問老爸:後來那人呢?他說不知道,不過應該是迴去了。
我心想,奶奶認識的人這麽多?連周家村的人也認識?於是問老爸要不要抽時間迴鄉下看一下,他說行。
隨後這個周日,我們到了鄉下。
奶奶的屋子因為沒人住了,所以一直空著,東西都沒怎麽變過。雖然沒人住,但裏頭依然幹幹淨淨,沒猜錯的話,這一直是張停雨在打掃。雖然隻隔了一個多月沒見,卻依然有種物是人非的感覺。
我們並沒有在這邊呆多久,之後直接去幫奶奶掃墓。
去了那邊之後,發現這邊明顯是有被人打掃過的痕跡。
我國古代土葬最初並不築墳,也不立碑。《禮記檀弓上》載:古也,墓而不墳,周代以後才始築墳墓,或種上樹,以為墓的標誌。
這邊的灌木和矮樹被修剪的整整齊齊,雖然隻是一個小墳,但整個格局看上去清爽了許多,連我們都看出來其中有些名堂。
但是我不太懂這個,隻是隱約覺得這對奶奶有好處。
老爸說:會不會是高老頭弄的?
老媽覺得也像。
我們燒了點紙錢、上了香,就離開了。
後來到了孫家村,我們兵分兩路,老媽提著禮物去孫叔叔家,順便也去張停雨家表示感謝。我則和老爹一起去高老頭那邊看看。
老媽問我要不要跟她一起,我頭搖的跟撥浪鼓似的。我又不傻,過去討張停雨罵麽?
到了老高頭家,高老頭正和張婆婆一起曬太陽。
他抬頭見老遠看到我們,哎呀一聲叫起來:鵝舍,小夥子你可以啊,離家出走!
我白他一眼,我從小到大就沒見這老頭兒正經過。
張翠娥婆婆拉我們坐下聊天,高老頭則跑出去弄了點吃的和酒。
酒過三巡,我問:是不是有個人來給奶奶掃過墓?
張翠娥婆婆笑眯眯幫我夾了筷子菜,說:是有一個。
高老頭補充:那老頭好像有點本事啊。
我和老爹麵麵相覷,什麽叫有點本事?高老頭從不誇人,這輩子誇的最多的就是張翠娥婆婆。高老頭主動說別人有本事,還是第一次。
老爹追問:怎麽有本事?
張翠娥婆婆放下筷子,想了想,猶猶豫豫說:說不上,反正就是挺厲害的。
高老頭也說:有點看不出深淺。
我頭都快想炸了,這到底是怎麽個厲害法?
高老頭翻了個白眼:就你屁話多。
老爹聽完哈哈直笑。
之後在我再三追問下,高老頭才粗略說了個大概。
來幫奶奶掃墓那老頭個子高挺,高老頭看見他的時候,他正在幫奶奶掃墓。他手中拿著個小剪刀,剪刀刀柄用白布包著。他每剪一下,都搖頭晃腦念叨著啥。
高老頭怕他惹事,於是慌忙衝過去,結果過去一看,這老頭把附近的灌木叢啥的都清理幹淨了。雖然還沒立碑,但是整個墓看上去清爽不少。
我問高老頭這有什麽名堂。
高老頭說:好看。
張翠娥婆婆讓他不要調皮,然後解釋了一下,我們才知道,這墳啊,最怕的就是亂。這個亂怎麽說呢?簡單來說就是要整潔,四周灌木不能太多,墳後可以有樹,樹葉以剛好伸出直到墓碑為宜。
我問:這是風水?
張翠娥婆婆說:不算全是。我這才知道,這東西應該也算是習俗。始築墳墓,或種上樹,以為墓的標誌就是說的這個。後頭有棵樹,就是遮風避雨啥的,也起個福萌子孫的意思。
後來有了墓碑,才沒這麽講究了。
張翠娥婆婆先前幫奶奶整理墳墓的時候,也是盡力做了,但是那個莫名其妙過來的老頭做的比她還好。
</br>
到家的時候,老爸翹著二郎腿在屋裏看報紙,我偷偷進去,老爸看到我吃了一驚,我讓他別聲張。老爸心領神會的笑了笑,我悄悄放下東西,準備進屋給老媽一個驚喜。
結果瞅見老媽捧著我小時候的相片在床邊抹淚。
這孩子,明明以前還這麽小的,怎麽眨眼就長大了。
我本來想進去的,聽到這個,鼻子忍不住發酸,傻愣愣站在門口。
脖子後麵卻重重一痛,老爸上來捏住我脖子,朝裏頭說:孩子他娘,小六迴來了。
老媽吃了一驚,忽然抬頭看到我,愣了半天沒說話。好半晌才擦幹眼淚,說:迴來了啊。
我說嗯,就算以後娶了媳婦也不搬出去了。
老媽咯咯笑。
然後老媽問我吃了沒,我還沒來得及迴答,她就下廚房做了一桌子菜。
我們在桌上聊了好多,大多是我在那邊發生的事兒。甚至周家村的事情我也並不隱瞞,一五一十告訴了他們。
老爸聽完表示不太信。老媽責怪我不應該冒險。
然後他們問我周家村在哪,我把大概地方說了。
老爸咦了一聲,說前幾天有個人來給奶奶上墳,似乎也是周家村出來的。
我吃了一驚:誰啊?
老爸搖了搖頭:不清楚,高老頭那天和張婆婆去給你奶奶掃墓的時候看見的,那老頭說他是周家村的。後來高老頭覺得他大老遠跑過來挺幸苦的,就一起吃了個飯。後來他才打電話問我認不認識這個人。
第四十一章 怪人
我問老爸:後來那人呢?他說不知道,不過應該是迴去了。
我心想,奶奶認識的人這麽多?連周家村的人也認識?於是問老爸要不要抽時間迴鄉下看一下,他說行。
隨後這個周日,我們到了鄉下。
奶奶的屋子因為沒人住了,所以一直空著,東西都沒怎麽變過。雖然沒人住,但裏頭依然幹幹淨淨,沒猜錯的話,這一直是張停雨在打掃。雖然隻隔了一個多月沒見,卻依然有種物是人非的感覺。
我們並沒有在這邊呆多久,之後直接去幫奶奶掃墓。
去了那邊之後,發現這邊明顯是有被人打掃過的痕跡。
我國古代土葬最初並不築墳,也不立碑。《禮記檀弓上》載:古也,墓而不墳,周代以後才始築墳墓,或種上樹,以為墓的標誌。
這邊的灌木和矮樹被修剪的整整齊齊,雖然隻是一個小墳,但整個格局看上去清爽了許多,連我們都看出來其中有些名堂。
但是我不太懂這個,隻是隱約覺得這對奶奶有好處。
老爸說:會不會是高老頭弄的?
老媽覺得也像。
我們燒了點紙錢、上了香,就離開了。
後來到了孫家村,我們兵分兩路,老媽提著禮物去孫叔叔家,順便也去張停雨家表示感謝。我則和老爹一起去高老頭那邊看看。
老媽問我要不要跟她一起,我頭搖的跟撥浪鼓似的。我又不傻,過去討張停雨罵麽?
到了老高頭家,高老頭正和張婆婆一起曬太陽。
他抬頭見老遠看到我們,哎呀一聲叫起來:鵝舍,小夥子你可以啊,離家出走!
我白他一眼,我從小到大就沒見這老頭兒正經過。
張翠娥婆婆拉我們坐下聊天,高老頭則跑出去弄了點吃的和酒。
酒過三巡,我問:是不是有個人來給奶奶掃過墓?
張翠娥婆婆笑眯眯幫我夾了筷子菜,說:是有一個。
高老頭補充:那老頭好像有點本事啊。
我和老爹麵麵相覷,什麽叫有點本事?高老頭從不誇人,這輩子誇的最多的就是張翠娥婆婆。高老頭主動說別人有本事,還是第一次。
老爹追問:怎麽有本事?
張翠娥婆婆放下筷子,想了想,猶猶豫豫說:說不上,反正就是挺厲害的。
高老頭也說:有點看不出深淺。
我頭都快想炸了,這到底是怎麽個厲害法?
高老頭翻了個白眼:就你屁話多。
老爹聽完哈哈直笑。
之後在我再三追問下,高老頭才粗略說了個大概。
來幫奶奶掃墓那老頭個子高挺,高老頭看見他的時候,他正在幫奶奶掃墓。他手中拿著個小剪刀,剪刀刀柄用白布包著。他每剪一下,都搖頭晃腦念叨著啥。
高老頭怕他惹事,於是慌忙衝過去,結果過去一看,這老頭把附近的灌木叢啥的都清理幹淨了。雖然還沒立碑,但是整個墓看上去清爽不少。
我問高老頭這有什麽名堂。
高老頭說:好看。
張翠娥婆婆讓他不要調皮,然後解釋了一下,我們才知道,這墳啊,最怕的就是亂。這個亂怎麽說呢?簡單來說就是要整潔,四周灌木不能太多,墳後可以有樹,樹葉以剛好伸出直到墓碑為宜。
我問:這是風水?
張翠娥婆婆說:不算全是。我這才知道,這東西應該也算是習俗。始築墳墓,或種上樹,以為墓的標誌就是說的這個。後頭有棵樹,就是遮風避雨啥的,也起個福萌子孫的意思。
後來有了墓碑,才沒這麽講究了。
張翠娥婆婆先前幫奶奶整理墳墓的時候,也是盡力做了,但是那個莫名其妙過來的老頭做的比她還好。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