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cold fever 作者:木原音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藤島從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八點半出門,下午六點迴來。前幾天有通“我是玉迫製紙的柳澤,請問藤島課長在嗎?”的電話來,還說“他的手機打不通,迴來的話麻煩請轉告他跟公司連絡”。透還以為藤島已經繼承家業,沒想到居然在製紙公司做事。透心想,藤島他們家的公司搞不好在這六年間已經倒閉,不禁覺得滿心暢快。
雖然早午都見不到麵,但兩人晚上一定會一起吃晚飯。用餐的氣氛通常都相當沉默,藤島偶爾會聊個幾句,但透多半沒有迴應。
受傷三個禮拜後,右腳已經消腫了大半。雖然長時間走路或走太快還是會痛,但在家中行走已不需要拐杖。行動漸漸恢複自由後,透開始覺得無聊了。
估計透的傷好得差不多時,藤島遞給他一個袋子。本來想推迴去,卻被相機店家的紙袋所吸引,打開一看,裏麵是一台單眼相機。紙袋是舊的,盒子也有拆過的痕跡,但機器卻新的跟剛買來的一樣;盒內還附有保證書,隻是期限早就過了。
藤島為什麽會給他照相機?是他知道自己喜歡照相,還是隨便給給?他之前所用的便宜相機,也不知道放哪去了,或許問藤島會知道,但透就是不想跟他開口,不過能拿到一台中古相機,他也滿高興的。
隔天,透仍舊睡到中午才起床,除了買香煙之外,還因為別的目的而外出。都到了二月中旬,氣溫仍然沒有迴暖的跡象,在路邊看到積雪已然稀鬆平常。明明都是買香煙時看慣的風景,今天看來卻格外不同,或許是透無意識把風景當成拍攝對象的關係吧。
他對拍照感興趣,起自高一的文化祭。打心底瞧不起那種集團騷動的他,無視班上派給自己的任務,當天遲至下午才去學校。他跑到樓頂上睡覺,因為下雨了才迴到校舍。
過了下午四點,教室和走廊到處都是收拾文化祭後續工作的人。往門口走去的透,無意間發現了一幅隨意放在走廊一角的相框,停下了腳步。
取名為“家族肖像”的照片,拍的是一張四人餐桌上,放著四顆同樣大小的石頭。乍看之下散發著些許無機質和冷漠氣息,但透卻非常羨慕,因為照片中並沒有任何利害關係和爭執,四塊石頭有著同樣的間隔和大小而互相吸引……互相需要。
拍照者是擔任攝影社顧問的年輕社會科老師。那是一個跟照片感覺完全不同,開朗而活潑的男人,他說他從以前就喜歡以石頭為素材來拍照。跟男人聊過之後,透就這樣進了攝影社,因為他想拍點什麽。不過跟社員處不來的他,隻在要使用暗房時才到社團教室。
而讓透迷上攝影的契機,則來自一次雜誌的投稿。一張他所拍攝名為“dead end”的照片,得到攝影月刊讀者投稿的大獎。知道的時候他非常開心,比起照片的價值,那種被人“肯定”的感覺更讓他興奮。
因為受傷而蹣跚慣了的透,拖著腳步慢慢走,他頂著刺骨的寒風穿過公園,走過便利商店前麵,轉向左邊之後往大馬路走去。他想找自己存款的那間銀行。反正還有時間,他就當散步似地晃進一條舊商店街,在那裏找到開戶銀行後,領了兩萬塊出來。他是有提款卡,卻不曉得密碼而無法使用。
走出銀行之後,他繼續往商店街裏麵走去,想看看有沒有哪裏在賣底片。走過一家魚店時,然聽到有人叫了聲“阿透”。他一迴頭,看到穿著圍裙的中年婦女正在對他招手。看看四周,除了自己別無他人;他對這個滿臉笑容的女人完全沒印象。
既然都看到了,也不能視若無睹地離去,透隻好慢吞吞地走到魚店門口。中年婦女老大不客氣地猛拍了他的背一下。
“好久不見了。最近都沒看到你,大家還在說你會不會搬家了哩。”
臉上滿是皺紋的女人眯起眼睛看著透。
“你怎麽沒什麽精神?是哪裏不舒服嗎?”
這個說個不停的女人,到底是在跟“誰”說話?看到透啞口無言,女人隻好歎息地拿出一個塑料袋,抓起兩尾要賣的魚用報紙包起來,再裝進袋子裏。
“今天的沙丁魚不錯,看在你總是光顧我們店的份上送你兩條。”
就算收下,他也不知道要如何料理。但透無法拒絕,隻好囁嚅了一句“謝謝”後接過來。
雖然早午都見不到麵,但兩人晚上一定會一起吃晚飯。用餐的氣氛通常都相當沉默,藤島偶爾會聊個幾句,但透多半沒有迴應。
受傷三個禮拜後,右腳已經消腫了大半。雖然長時間走路或走太快還是會痛,但在家中行走已不需要拐杖。行動漸漸恢複自由後,透開始覺得無聊了。
估計透的傷好得差不多時,藤島遞給他一個袋子。本來想推迴去,卻被相機店家的紙袋所吸引,打開一看,裏麵是一台單眼相機。紙袋是舊的,盒子也有拆過的痕跡,但機器卻新的跟剛買來的一樣;盒內還附有保證書,隻是期限早就過了。
藤島為什麽會給他照相機?是他知道自己喜歡照相,還是隨便給給?他之前所用的便宜相機,也不知道放哪去了,或許問藤島會知道,但透就是不想跟他開口,不過能拿到一台中古相機,他也滿高興的。
隔天,透仍舊睡到中午才起床,除了買香煙之外,還因為別的目的而外出。都到了二月中旬,氣溫仍然沒有迴暖的跡象,在路邊看到積雪已然稀鬆平常。明明都是買香煙時看慣的風景,今天看來卻格外不同,或許是透無意識把風景當成拍攝對象的關係吧。
他對拍照感興趣,起自高一的文化祭。打心底瞧不起那種集團騷動的他,無視班上派給自己的任務,當天遲至下午才去學校。他跑到樓頂上睡覺,因為下雨了才迴到校舍。
過了下午四點,教室和走廊到處都是收拾文化祭後續工作的人。往門口走去的透,無意間發現了一幅隨意放在走廊一角的相框,停下了腳步。
取名為“家族肖像”的照片,拍的是一張四人餐桌上,放著四顆同樣大小的石頭。乍看之下散發著些許無機質和冷漠氣息,但透卻非常羨慕,因為照片中並沒有任何利害關係和爭執,四塊石頭有著同樣的間隔和大小而互相吸引……互相需要。
拍照者是擔任攝影社顧問的年輕社會科老師。那是一個跟照片感覺完全不同,開朗而活潑的男人,他說他從以前就喜歡以石頭為素材來拍照。跟男人聊過之後,透就這樣進了攝影社,因為他想拍點什麽。不過跟社員處不來的他,隻在要使用暗房時才到社團教室。
而讓透迷上攝影的契機,則來自一次雜誌的投稿。一張他所拍攝名為“dead end”的照片,得到攝影月刊讀者投稿的大獎。知道的時候他非常開心,比起照片的價值,那種被人“肯定”的感覺更讓他興奮。
因為受傷而蹣跚慣了的透,拖著腳步慢慢走,他頂著刺骨的寒風穿過公園,走過便利商店前麵,轉向左邊之後往大馬路走去。他想找自己存款的那間銀行。反正還有時間,他就當散步似地晃進一條舊商店街,在那裏找到開戶銀行後,領了兩萬塊出來。他是有提款卡,卻不曉得密碼而無法使用。
走出銀行之後,他繼續往商店街裏麵走去,想看看有沒有哪裏在賣底片。走過一家魚店時,然聽到有人叫了聲“阿透”。他一迴頭,看到穿著圍裙的中年婦女正在對他招手。看看四周,除了自己別無他人;他對這個滿臉笑容的女人完全沒印象。
既然都看到了,也不能視若無睹地離去,透隻好慢吞吞地走到魚店門口。中年婦女老大不客氣地猛拍了他的背一下。
“好久不見了。最近都沒看到你,大家還在說你會不會搬家了哩。”
臉上滿是皺紋的女人眯起眼睛看著透。
“你怎麽沒什麽精神?是哪裏不舒服嗎?”
這個說個不停的女人,到底是在跟“誰”說話?看到透啞口無言,女人隻好歎息地拿出一個塑料袋,抓起兩尾要賣的魚用報紙包起來,再裝進袋子裏。
“今天的沙丁魚不錯,看在你總是光顧我們店的份上送你兩條。”
就算收下,他也不知道要如何料理。但透無法拒絕,隻好囁嚅了一句“謝謝”後接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