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死亡的渴望(馬修·斯卡德係列之十五) 作者:[美]勞倫斯·布洛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在車裏等著。一隻手輕輕攬住椅背,轉過頭,迴想當夜的情景,追憶每個細節。然後,她就映入眼簾,再次朝房子走去,手裏拎著個塑料購物袋。他立刻轉過頭來,免得被她看見。克裏斯廷踩上樓梯,離開了他的視線。
現在她把鑰匙插進去了吧,他想,轉動鑰匙,推開門,沒錯。別忘了解除防盜警報器……
天色已晚,他還不確定自己到底要幹什麽。今天早上有兩次他幾乎都要打電話給她了。他的腦子裏出現了好幾種模擬對話。但他最終還是沒有打。坐在那裏,確定她在家;他也考慮去按她家的門鈴,跟她說,他剛巧在附近。還是讓她覺得他是特意來看她的比較好?還是跟她說他剛巧在附近比較好,也許她自己會想到:他是刻意來安慰她,提供一些建議。
這個主意真的好嗎?也許,就像他常常給人的建議:有的時候,必須花點時間。有的時候最好是靜觀其變;但也有的時候,除了等待沒有別的辦法。帕斯卡是怎麽寫的?一個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單獨坐在房間裏,無能為力……
他是單獨坐在車子裏……
這又是怎麽迴事?有兩個男人,不知道是從哪裏冒出來的。一個是中年白人,一個年輕多了,是黑人。他們爬上樓梯,老的那個按了門鈴。
什麽人都有可能,他想。耶和華見證人會1的吧,上門預告世界末日即將來臨。但這個組合有點怪,老白人,小黑人。給任何人的第一印象是這兩個人是同性戀。老白人是嫖客,小黑人是男妓。
1是一個於十九世紀末開始在美國興起的基督教非傳統教派,會派會員上門傳教。
門打開了,她讓他們進去了。
也許他們出來的時候,會背著兩個洗衣袋,他想。兩個送洗衣服的可憐鬼。但這兩個人在裏麵的時間也太長了,都快一個小時了。他手上的表又響了,距離整點十分鍾,他跟自己說,是迴家的時候了。
但他沒有。不知道為什麽,他就是留在那裏。他覺得那兩個人有蹊蹺,不是一般訪客。
他盯著門看,終於打開了,那兩個人走出來。門關上,兩個人走下樓梯,他立刻往暗處躲,不想被他們看見。這有點可笑,他在街道的另一邊,人在車子裏,誰也不會看見他。他知道他在躲,因為他有躲的理由。
隱藏好,他這麽跟自己說,強迫自己的身體往前傾,轉過身,仔細看那兩個人。
他其實並沒有注意到他的身體不由自主地縮了起來,因為他認識那個老的。他到現在才發現他見過那個人,先前沒看清楚。沒錯,他見過他。
那個年輕的黑人呢?他以前見過他嗎?
說實話,他無法確定以前到底有沒有見過他。他也知道,黑人不是都長得一樣,但是,一般人看到這種人,多半在心裏記住“年輕黑人”,也就過去了。他很仔細地記下這個年輕黑人的長相與特徵,確定下次見到他的時候,一定要認得出來。這個黑人下次會出現在他的眼前嗎?他們朝西邊走去,還是克裏斯廷購物的路線。他車頭的方向和他們的前進方向剛好相反,所以他得把頭轉過去才能看到這兩個人。就在他們即將在街角消失的那一剎那,他突然覺得這兩個人在這齣戲裏扮演的角色應該相當重要,絕對不能輕易讓他們消失。
他沒有半點遲疑,下車鎖好門,開始跟蹤他們。
他在心裏嘀咕著,他們如果走過街角,開了車就走,他再大概怎麽跑也跟不上。
如果他們叫計程車就還好,計程車有一輛,就會有兩輛,他可以趕緊找一輛跟在後麵。
但他們沒開車,也沒有叫計程車。他們走過哥倫布大道,年輕黑人拿出手機,打通一個電話,講了幾句後交給白人老頭,兩人邊走邊聊,走過了七十二街。電話講完,黑人把手機收了起來,又走過一條街,然後就消失在百老匯和七十二街交會口的地鐵站。
跟蹤他們不費吹灰之力。這個車站設計得很馬虎,到上城和下城的地鐵各有一道旋轉門,他的運氣不壞,距離不遠,他還可以看見他們走的是到上城的旋轉門。他尾隨其後,距離他們站的地方隻有十幾碼。他的位置選得很巧妙,這兩個人的行蹤不會離開他的視線;但這兩個人卻隻能偶爾看見他的身影,因為其他人替他做了很好的掩護。
他們沒有東張西望,根本不曾懷疑周圍的環境。他就算擠到他們身邊,他們也不會有感覺的。
他慎重考慮後,覺得去聽聽他們在說些什麽可能也挺有意思的。
如果隻有一個人,那個白人,月台上又沒有什麽人的話——是吧?這種事情常常發生,是不是?你就挨過去,等待時機,地鐵一進站,冷不防推他一把或者撞他一下。隻要演技精湛,你還可以在眾目睽睽之下,驚慌失措,或是假裝奮不顧身地想要跳下鐵軌把他給拉上來的樣子。
有意思,在你發現你有那麽多鬼主意的時候……
地鐵進站了。他們走進車廂,他還是跟著,但是在另外一節車廂裏。他們倆站著,伸手握住頭頂上的橫杆;他坐著,盯著他們看,卻不讓他們看到他。
一站之後,到了九十六街。門打開了。他們離開車廂,還是聊得很起勁,他緊跟著,還是隔著十幾碼的樣子。百老匯線的車來了,他仍然跟著他們上車。
</br>
現在她把鑰匙插進去了吧,他想,轉動鑰匙,推開門,沒錯。別忘了解除防盜警報器……
天色已晚,他還不確定自己到底要幹什麽。今天早上有兩次他幾乎都要打電話給她了。他的腦子裏出現了好幾種模擬對話。但他最終還是沒有打。坐在那裏,確定她在家;他也考慮去按她家的門鈴,跟她說,他剛巧在附近。還是讓她覺得他是特意來看她的比較好?還是跟她說他剛巧在附近比較好,也許她自己會想到:他是刻意來安慰她,提供一些建議。
這個主意真的好嗎?也許,就像他常常給人的建議:有的時候,必須花點時間。有的時候最好是靜觀其變;但也有的時候,除了等待沒有別的辦法。帕斯卡是怎麽寫的?一個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單獨坐在房間裏,無能為力……
他是單獨坐在車子裏……
這又是怎麽迴事?有兩個男人,不知道是從哪裏冒出來的。一個是中年白人,一個年輕多了,是黑人。他們爬上樓梯,老的那個按了門鈴。
什麽人都有可能,他想。耶和華見證人會1的吧,上門預告世界末日即將來臨。但這個組合有點怪,老白人,小黑人。給任何人的第一印象是這兩個人是同性戀。老白人是嫖客,小黑人是男妓。
1是一個於十九世紀末開始在美國興起的基督教非傳統教派,會派會員上門傳教。
門打開了,她讓他們進去了。
也許他們出來的時候,會背著兩個洗衣袋,他想。兩個送洗衣服的可憐鬼。但這兩個人在裏麵的時間也太長了,都快一個小時了。他手上的表又響了,距離整點十分鍾,他跟自己說,是迴家的時候了。
但他沒有。不知道為什麽,他就是留在那裏。他覺得那兩個人有蹊蹺,不是一般訪客。
他盯著門看,終於打開了,那兩個人走出來。門關上,兩個人走下樓梯,他立刻往暗處躲,不想被他們看見。這有點可笑,他在街道的另一邊,人在車子裏,誰也不會看見他。他知道他在躲,因為他有躲的理由。
隱藏好,他這麽跟自己說,強迫自己的身體往前傾,轉過身,仔細看那兩個人。
他其實並沒有注意到他的身體不由自主地縮了起來,因為他認識那個老的。他到現在才發現他見過那個人,先前沒看清楚。沒錯,他見過他。
那個年輕的黑人呢?他以前見過他嗎?
說實話,他無法確定以前到底有沒有見過他。他也知道,黑人不是都長得一樣,但是,一般人看到這種人,多半在心裏記住“年輕黑人”,也就過去了。他很仔細地記下這個年輕黑人的長相與特徵,確定下次見到他的時候,一定要認得出來。這個黑人下次會出現在他的眼前嗎?他們朝西邊走去,還是克裏斯廷購物的路線。他車頭的方向和他們的前進方向剛好相反,所以他得把頭轉過去才能看到這兩個人。就在他們即將在街角消失的那一剎那,他突然覺得這兩個人在這齣戲裏扮演的角色應該相當重要,絕對不能輕易讓他們消失。
他沒有半點遲疑,下車鎖好門,開始跟蹤他們。
他在心裏嘀咕著,他們如果走過街角,開了車就走,他再大概怎麽跑也跟不上。
如果他們叫計程車就還好,計程車有一輛,就會有兩輛,他可以趕緊找一輛跟在後麵。
但他們沒開車,也沒有叫計程車。他們走過哥倫布大道,年輕黑人拿出手機,打通一個電話,講了幾句後交給白人老頭,兩人邊走邊聊,走過了七十二街。電話講完,黑人把手機收了起來,又走過一條街,然後就消失在百老匯和七十二街交會口的地鐵站。
跟蹤他們不費吹灰之力。這個車站設計得很馬虎,到上城和下城的地鐵各有一道旋轉門,他的運氣不壞,距離不遠,他還可以看見他們走的是到上城的旋轉門。他尾隨其後,距離他們站的地方隻有十幾碼。他的位置選得很巧妙,這兩個人的行蹤不會離開他的視線;但這兩個人卻隻能偶爾看見他的身影,因為其他人替他做了很好的掩護。
他們沒有東張西望,根本不曾懷疑周圍的環境。他就算擠到他們身邊,他們也不會有感覺的。
他慎重考慮後,覺得去聽聽他們在說些什麽可能也挺有意思的。
如果隻有一個人,那個白人,月台上又沒有什麽人的話——是吧?這種事情常常發生,是不是?你就挨過去,等待時機,地鐵一進站,冷不防推他一把或者撞他一下。隻要演技精湛,你還可以在眾目睽睽之下,驚慌失措,或是假裝奮不顧身地想要跳下鐵軌把他給拉上來的樣子。
有意思,在你發現你有那麽多鬼主意的時候……
地鐵進站了。他們走進車廂,他還是跟著,但是在另外一節車廂裏。他們倆站著,伸手握住頭頂上的橫杆;他坐著,盯著他們看,卻不讓他們看到他。
一站之後,到了九十六街。門打開了。他們離開車廂,還是聊得很起勁,他緊跟著,還是隔著十幾碼的樣子。百老匯線的車來了,他仍然跟著他們上車。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