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長談(1)
大明秦王,從截胡徐妙雲開始 作者:有怪莫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忘初心,這幾個字說起來很簡單的道理。
可是真正做到的人,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堅守。
朱樉很是讚同,想起來每年給徐府的分紅。
“老泰山言行一致令小婿折服,要是不貪財就更像真君子了。”
徐達沒有半點不好意思,對著朱樉反問道:“這些跟著老夫從南到北,四處征戰的老夥計。
他們耕不了地,做不了工。
如果不是老夫養著,這幫人下半輩子連著落都沒有。”
“養著這麽上千號人,所需要的開銷,
長年累月何嚐不是一筆巨款,現在還覺得老夫貪財嗎?”
如果是以前靠俸祿和賞賜過日子,徐達對這些昔日的老兄弟們,自然是有心無力。
有句話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徐達現在腰包鼓了,自然要照應這幫從淮西出來的同鄉老兵。
“錢是英雄膽,財是男兒腰。”
“金是照妖鏡,銀是量心尺。”
“窮者見人心,富者見人情。”
“富者有四海,窮者困八荒。”
朱樉觸景生情,發表了一番感慨。
徐達對此番言論,擊節讚賞道:“話粗理不糙,其實這朝廷跟人一樣。”
“國家財政寬裕時,政令通達四方,百姓安居樂業。”
“四夷賓服,四海升平,萬國來朝的盛世繁榮景象。”
“國家財政危機時,地方不聽中央,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邊境不穩,外敵入侵。鮮有王朝不在這內憂外患之下,落得一個覆滅的下場。”
徐達是出將入相,當過丞相的人。
自然對治理國家,有一番獨特的見解。
朱樉自然知道老丈人的話,說的一點都沒有問題。
“老泰山說的沒錯,古往今來多少朝代的問題,
都是土地兼並帶來的賦稅和流民問題。
都可以用經濟問題來概括。”
“但是小婿還是有一點不同的見解,有兩個王朝不太一樣。”
徐達有些意外,伸手示意說道:“老夫願聞其詳。”
朱樉斟酌了片刻,說道:“一個靖康之恥前的宣和盛世,一個安史之亂前的開元盛世。”
宣和是宋徽宗的年號,北宋以王厚為大將、童貫為監軍收複了河湟地區,設立了隴右都護府。
跟金國簽訂了海上之盟,聯金滅遼,收複了部分燕雲十六州。
版圖達到了宋朝最大,文化昌盛,人口過億,經濟更是遠超漢唐。
結果靖康之恥,一下將短短數年的宣和盛世打迴了原形。
中國第一的開元盛世就更不用說了,唐玄宗兩步昏招重用安祿山和貶謫王忠嗣。
但凡少幹一件,都不會引發安史之亂。
以至於後世網友提到李隆基,都在調侃唐玄宗早死二十年必定成為千古一帝。
徐達熟讀典籍,當然知道這兩件事。
“呃,這兩件王朝由盛轉衰的曆史事件隻能算作特例,不能以常理來推斷。”
朱樉本來想說,還有個叫門天子,差點把老朱家變成千古笑柄的土木堡之變。
能把老朱家四代人的基業毀於一旦,又怎麽能算特例呢?
朱樉說道:“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無士不興。”
“小婿覺得真正的盛世要以國家昌盛,百姓富裕,軍隊強大,文化自信為標杆。”
徐達很讚同的說道:“最接近你說的應該是開元盛世,可惜明皇晚年昏聵,令大唐盛世急轉直下。”
“曆朝曆代皆以國富民強為準繩,極少做到國強民富。你知道為什麽嗎?”
朱樉沉吟一陣後,說道:“因為士紳。”
“然也,從古至今,這個民指代就是士族和鄉紳,前朝盛行的是包稅製。”
“將征收賦稅的權力交給了士紳,百姓可以不認識當今皇帝,必須認識當地的士紳老爺。
朝廷的政令想要上行下達,必須依仗士紳在中間承上啟下。”
“自古宗法大於王法,沒有這幫士紳配合,朝廷光是征收賦稅、攤派勞役一項都是困難重重。
這也是你爹為什麽要設立糧長製的原因。”
徐達的話讓朱樉想通了,作為包稅製的受害者,朱元璋為什麽要設立一套極其相似的糧長製。
他不知道這些人會中飽私囊嗎?答案是朱元璋知道,並且磨好了刀。
前段時間跟應天府尹孟端討論過這個問題,
朱樉深有感觸的說道:“皇權不下縣,縣下惟宗族。”
“宗族皆自治,自治靠倫理。”
“倫理造鄉紳。”
士人和鄉紳之間的關係,就像一個人形影不離的影子,士大夫們在朝中為鄉紳集團代言。
致仕之後,下到地方又成為士紳,代替皇權治理鄉裏。
徐達也感歎道:“俗話說得好,縣官不如現管。
比起官府,百姓自然更加相信跟他們住的近,且德高望重的士紳老爺。”
士紳掌管著地方上宗族勢力,也就是族權。
宗族勢力可以說是盤踞在華夏數千年的老大難問題了。
哪怕是後世,照樣滋生了很多村匪,村霸。
朱樉正想說話之時,就聽到書架後麵的門板咚的一聲。
隻見朱元璋黑著臉,一腳踹開密室的門。
巨大的響聲,把他的魂都差點嚇飛了。
朱樉頓時翹起雙腿,蜷縮在椅子上。
朱元璋走出來的時候,腳步沉重,臉色陰沉。
“咱就不信這幫狗日的士紳,脖子比刀子更硬。”
朱元璋聲震如雷的嘶吼聲,在狹小的房間裏麵迴蕩。
徐達倒是一副見怪不怪的表情,
隻有毫無心理準備的朱樉,被驚嚇到麵無人色。
這要是正在書房裏打撲克,給神出鬼沒的朱元璋來上這麽一下。
他都不敢想後半輩子還能不能立棍單打。
徐達連忙出聲安撫:“陛下息怒,自古皇權與士權相輔相成,貿然動手必定生出許多動亂。”
朱樉起身,將椅子讓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平複了一下,心情對朱樉說道:“知道咱為什麽要停了洪武四年之後的科舉嗎?”
洪武四年?我那時還在元軍大營留學。
“兒子不知道,求父親教誨。”
朱元璋一下子沒了怒氣,長籲短歎道:“辛亥科的應試舉子人數不到兩百,簡直是咱的奇恥大辱啊。”
可是真正做到的人,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堅守。
朱樉很是讚同,想起來每年給徐府的分紅。
“老泰山言行一致令小婿折服,要是不貪財就更像真君子了。”
徐達沒有半點不好意思,對著朱樉反問道:“這些跟著老夫從南到北,四處征戰的老夥計。
他們耕不了地,做不了工。
如果不是老夫養著,這幫人下半輩子連著落都沒有。”
“養著這麽上千號人,所需要的開銷,
長年累月何嚐不是一筆巨款,現在還覺得老夫貪財嗎?”
如果是以前靠俸祿和賞賜過日子,徐達對這些昔日的老兄弟們,自然是有心無力。
有句話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徐達現在腰包鼓了,自然要照應這幫從淮西出來的同鄉老兵。
“錢是英雄膽,財是男兒腰。”
“金是照妖鏡,銀是量心尺。”
“窮者見人心,富者見人情。”
“富者有四海,窮者困八荒。”
朱樉觸景生情,發表了一番感慨。
徐達對此番言論,擊節讚賞道:“話粗理不糙,其實這朝廷跟人一樣。”
“國家財政寬裕時,政令通達四方,百姓安居樂業。”
“四夷賓服,四海升平,萬國來朝的盛世繁榮景象。”
“國家財政危機時,地方不聽中央,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邊境不穩,外敵入侵。鮮有王朝不在這內憂外患之下,落得一個覆滅的下場。”
徐達是出將入相,當過丞相的人。
自然對治理國家,有一番獨特的見解。
朱樉自然知道老丈人的話,說的一點都沒有問題。
“老泰山說的沒錯,古往今來多少朝代的問題,
都是土地兼並帶來的賦稅和流民問題。
都可以用經濟問題來概括。”
“但是小婿還是有一點不同的見解,有兩個王朝不太一樣。”
徐達有些意外,伸手示意說道:“老夫願聞其詳。”
朱樉斟酌了片刻,說道:“一個靖康之恥前的宣和盛世,一個安史之亂前的開元盛世。”
宣和是宋徽宗的年號,北宋以王厚為大將、童貫為監軍收複了河湟地區,設立了隴右都護府。
跟金國簽訂了海上之盟,聯金滅遼,收複了部分燕雲十六州。
版圖達到了宋朝最大,文化昌盛,人口過億,經濟更是遠超漢唐。
結果靖康之恥,一下將短短數年的宣和盛世打迴了原形。
中國第一的開元盛世就更不用說了,唐玄宗兩步昏招重用安祿山和貶謫王忠嗣。
但凡少幹一件,都不會引發安史之亂。
以至於後世網友提到李隆基,都在調侃唐玄宗早死二十年必定成為千古一帝。
徐達熟讀典籍,當然知道這兩件事。
“呃,這兩件王朝由盛轉衰的曆史事件隻能算作特例,不能以常理來推斷。”
朱樉本來想說,還有個叫門天子,差點把老朱家變成千古笑柄的土木堡之變。
能把老朱家四代人的基業毀於一旦,又怎麽能算特例呢?
朱樉說道:“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無士不興。”
“小婿覺得真正的盛世要以國家昌盛,百姓富裕,軍隊強大,文化自信為標杆。”
徐達很讚同的說道:“最接近你說的應該是開元盛世,可惜明皇晚年昏聵,令大唐盛世急轉直下。”
“曆朝曆代皆以國富民強為準繩,極少做到國強民富。你知道為什麽嗎?”
朱樉沉吟一陣後,說道:“因為士紳。”
“然也,從古至今,這個民指代就是士族和鄉紳,前朝盛行的是包稅製。”
“將征收賦稅的權力交給了士紳,百姓可以不認識當今皇帝,必須認識當地的士紳老爺。
朝廷的政令想要上行下達,必須依仗士紳在中間承上啟下。”
“自古宗法大於王法,沒有這幫士紳配合,朝廷光是征收賦稅、攤派勞役一項都是困難重重。
這也是你爹為什麽要設立糧長製的原因。”
徐達的話讓朱樉想通了,作為包稅製的受害者,朱元璋為什麽要設立一套極其相似的糧長製。
他不知道這些人會中飽私囊嗎?答案是朱元璋知道,並且磨好了刀。
前段時間跟應天府尹孟端討論過這個問題,
朱樉深有感觸的說道:“皇權不下縣,縣下惟宗族。”
“宗族皆自治,自治靠倫理。”
“倫理造鄉紳。”
士人和鄉紳之間的關係,就像一個人形影不離的影子,士大夫們在朝中為鄉紳集團代言。
致仕之後,下到地方又成為士紳,代替皇權治理鄉裏。
徐達也感歎道:“俗話說得好,縣官不如現管。
比起官府,百姓自然更加相信跟他們住的近,且德高望重的士紳老爺。”
士紳掌管著地方上宗族勢力,也就是族權。
宗族勢力可以說是盤踞在華夏數千年的老大難問題了。
哪怕是後世,照樣滋生了很多村匪,村霸。
朱樉正想說話之時,就聽到書架後麵的門板咚的一聲。
隻見朱元璋黑著臉,一腳踹開密室的門。
巨大的響聲,把他的魂都差點嚇飛了。
朱樉頓時翹起雙腿,蜷縮在椅子上。
朱元璋走出來的時候,腳步沉重,臉色陰沉。
“咱就不信這幫狗日的士紳,脖子比刀子更硬。”
朱元璋聲震如雷的嘶吼聲,在狹小的房間裏麵迴蕩。
徐達倒是一副見怪不怪的表情,
隻有毫無心理準備的朱樉,被驚嚇到麵無人色。
這要是正在書房裏打撲克,給神出鬼沒的朱元璋來上這麽一下。
他都不敢想後半輩子還能不能立棍單打。
徐達連忙出聲安撫:“陛下息怒,自古皇權與士權相輔相成,貿然動手必定生出許多動亂。”
朱樉起身,將椅子讓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平複了一下,心情對朱樉說道:“知道咱為什麽要停了洪武四年之後的科舉嗎?”
洪武四年?我那時還在元軍大營留學。
“兒子不知道,求父親教誨。”
朱元璋一下子沒了怒氣,長籲短歎道:“辛亥科的應試舉子人數不到兩百,簡直是咱的奇恥大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