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民情
大明秦王,從截胡徐妙雲開始 作者:有怪莫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打聽完張驢兒家的情況後,朱元璋帶著他們來到隔壁周老二家。
大老遠正在井口打水的周老二看到他們身影,連忙放下手裏的木桶迎了上來。
拉著朱元璋熱情招唿道:“朱大哥快到家裏坐。”
朱元璋笑嗬嗬的跟著他進了屋,周老二家跟張驢兒家一牆相隔,屋裏情況天差地別。
桌椅板凳齊全,雖然陳舊掉漆但是擦拭的一塵不染。
一行人坐下後,周老二從旁邊的小灶房裏拿出幾個碗和半壺酒。一臉歉意道:“家裏媳婦帶著娃去城裏趕集去了,我這也沒什麽好招待的。清明祭祖還剩半壺酒,大家不要嫌棄才是。”
朱元璋滿臉驚喜道:“不礙事,咱正好被這酒香勾起了饞蟲。”
說完將酒倒進碗裏敬了周老二一杯,周老二受寵若驚。
兩杯下肚以後,雙方熟絡到像多年未見的親兄弟一般聊起來家常。
此時的朱元璋沒有半點皇帝架子脫掉了一隻鞋把腳翹在凳子上,一邊抿著酒一邊關心道:“老二啊家裏幾畝地去年的收成咋樣?”
周老二炫耀道:“朱大哥不知道,老二我家裏十口人有八十畝多地。托老天爺的福去年光是麥子和粟米就有上千斤,別看吳老漢愛吹牛,論種地在村裏咱周老二是這個。”
說著比起了一個大拇哥,朱元璋見他屋子裏堆滿了糧食不似作假。朱元璋說道:“不錯,你周老二是個踏實種地的漢子。”
得到這個誇獎,周老二心裏跟抹了蜜一樣。朱元璋接著向他打聽。
“你們這崗村可有糧吏上門征糧?”
周老二黝黑的麵龐嘿嘿笑道:“我們這兒窮鄉僻壤早被縣太爺忘了,縣衙的糧吏好多年沒來了不然大家夥也沒膽子分地。”
朱元璋樂嗬嗬道:“好好,洪武朝餓不死勤勞肯幹的人,你們安安心心耕種。”
旁邊的朱樉看著此時的朱元璋跟個鄉下老農一樣到處跟人打成一片,他知道了自己敗得不冤。
談了好一陣,周老二才依依不舍的將他們送到門口。
見四周沒村民,朱樉拉住朱元璋問道:“爹剛才說的話是真話假話?”有個笑麵虎親爹,他沒辦法猜出老朱是不是在陰陽怪氣。
朱元璋拍拍了酒肚,臉色微醺笑罵道:“你小瞧了你爹,咱就那麽見不得老百姓豐衣足食?”
拍著朱樉的肩繼續說道:“百姓能發家致富,咱睡的比誰都踏實。”
見他腳步虛浮,朱樉將他背在背上。原本人狠話不多的朱元璋有了醉意化身成話癆,接著嘮叨道:“你要記住別說百官罵咱即使所有讀書人一起罵咱,隻要百姓不罵咱。咱的位置就是雷打不動。”
“你要繼承家業就要清楚百姓的需求並為之做出成績,那什麽大義名分都是狗屁,
咱一個皇覺寺撞鍾的小沙彌有個屁的名分和大義,咱殺自己人比敵人還狠,全靠軍紀嚴明和對百姓寬容才坐了天下。”
“你要記住貪官汙吏不僅禍害的是百姓更甚者是咱的萬年江山。”
朱樉越聽越不對勁,老頭子從小到大問他最多的就是‘吃了嗎?’,親自教導諸王的都是做人的道理。
哪根筋不對勁把自己當成太子老哥開始教治國了,下一步不會讓自己住進武德殿吧?唐太宗就是養蠱的,最後把李承乾和李泰都養死了。
“爹你要不休息會兒別說了。我害怕。”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朱樉終於慫了,總不能最後便宜老四吧?
趴在背上的朱元璋吭哧一聲,對著這個一臉傻氣的兒子剛冒起的希望小火苗瞬間熄滅了。
來到吳老漢家時已經天色漸晚,朱樉推開木欄,將朱元璋送迴房才注意到旁邊一言不發的劉伯溫。
連忙問道:“老劉頭你咋不說話?”
看對方毫無反應徑直往前走,朱樉上前拍了他一下,劉伯溫從耳朵裏掏出兩團棉花,劉伯溫一臉懵懂道:“少爺找小的可有何事?”
本來想找他商量剛才對話的朱樉瞬間啞火了,自從藥材下毒之後,老劉頭這明哲保身的功夫是日益見長。隻要皇帝不問,他就在旁當起木頭。
朱樉隻好對著他威脅道:“你坑了我兩次,什麽話該說什麽不該說你自己掂量,事不過三要是再有下次,到時候可別怪我。”
劉伯溫伸出粗糙的老手擺了擺,一臉鄭重其事道:“二少爺放心,老奴不是忘恩負義之人,救命之恩當湧泉相報。”
朱樉一臉狐疑的走迴臥房,劉伯溫站在牆角望著天上的明月,心裏暗道:秦王說的是事不過三,老夫已經三次了應該沒事吧?
躺在床上的朱元璋突然睜開了眼睛,旁邊油燈下正在納鞋的馬皇後似乎有永遠做不完的針線活,聽見動靜頭也不迴道:“重八都老大不小的人,還玩裝醉那一套,樉兒幹了半天活你這當爹也不心疼他。”
朱元璋一翻身嘿嘿笑道:“咱是他爹,背咱是天經地義。”說完伸手去奪桌上的布鞋,嘴裏不滿道:“又不是在宮裏,這兒到處黑燈瞎火的整天搗騰針線,到時候變成瞎眼婆子咱看誰還要你?”
聽到口是心非的關心馬皇後執拗道:“你和兒子成天在外麵跑,鞋底都要磨破了。還有狗娃的先生跟我們大老遠出門,不做完這幾雙鞋我心裏憋著慌。”
朱元璋見她手上被紮到的針眼,一臉心疼道:“咱是富有四海的皇帝你是母儀天下的皇後,要什麽樣的鞋得不到?非得天天這樣折騰自己,你馬秀英不如用這繡花針直接紮咱的心窩子。”
馬皇後臉上露出微笑,溫言細語道:“重八啊,買的不如自己做的合腳,我是這樣想的。我馬秀英沒有什麽大的本事,多做一雙鞋,宮裏就少一分用度。百姓就少交一雙鞋的賦稅,家裏娃娃們也能吃上一顆雞子。”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積少成多總歸比什麽都不做都好。”
朱元璋聞言一怔,感慨道:“妻賢夫禍少,為夫受益頗多。”
大老遠正在井口打水的周老二看到他們身影,連忙放下手裏的木桶迎了上來。
拉著朱元璋熱情招唿道:“朱大哥快到家裏坐。”
朱元璋笑嗬嗬的跟著他進了屋,周老二家跟張驢兒家一牆相隔,屋裏情況天差地別。
桌椅板凳齊全,雖然陳舊掉漆但是擦拭的一塵不染。
一行人坐下後,周老二從旁邊的小灶房裏拿出幾個碗和半壺酒。一臉歉意道:“家裏媳婦帶著娃去城裏趕集去了,我這也沒什麽好招待的。清明祭祖還剩半壺酒,大家不要嫌棄才是。”
朱元璋滿臉驚喜道:“不礙事,咱正好被這酒香勾起了饞蟲。”
說完將酒倒進碗裏敬了周老二一杯,周老二受寵若驚。
兩杯下肚以後,雙方熟絡到像多年未見的親兄弟一般聊起來家常。
此時的朱元璋沒有半點皇帝架子脫掉了一隻鞋把腳翹在凳子上,一邊抿著酒一邊關心道:“老二啊家裏幾畝地去年的收成咋樣?”
周老二炫耀道:“朱大哥不知道,老二我家裏十口人有八十畝多地。托老天爺的福去年光是麥子和粟米就有上千斤,別看吳老漢愛吹牛,論種地在村裏咱周老二是這個。”
說著比起了一個大拇哥,朱元璋見他屋子裏堆滿了糧食不似作假。朱元璋說道:“不錯,你周老二是個踏實種地的漢子。”
得到這個誇獎,周老二心裏跟抹了蜜一樣。朱元璋接著向他打聽。
“你們這崗村可有糧吏上門征糧?”
周老二黝黑的麵龐嘿嘿笑道:“我們這兒窮鄉僻壤早被縣太爺忘了,縣衙的糧吏好多年沒來了不然大家夥也沒膽子分地。”
朱元璋樂嗬嗬道:“好好,洪武朝餓不死勤勞肯幹的人,你們安安心心耕種。”
旁邊的朱樉看著此時的朱元璋跟個鄉下老農一樣到處跟人打成一片,他知道了自己敗得不冤。
談了好一陣,周老二才依依不舍的將他們送到門口。
見四周沒村民,朱樉拉住朱元璋問道:“爹剛才說的話是真話假話?”有個笑麵虎親爹,他沒辦法猜出老朱是不是在陰陽怪氣。
朱元璋拍拍了酒肚,臉色微醺笑罵道:“你小瞧了你爹,咱就那麽見不得老百姓豐衣足食?”
拍著朱樉的肩繼續說道:“百姓能發家致富,咱睡的比誰都踏實。”
見他腳步虛浮,朱樉將他背在背上。原本人狠話不多的朱元璋有了醉意化身成話癆,接著嘮叨道:“你要記住別說百官罵咱即使所有讀書人一起罵咱,隻要百姓不罵咱。咱的位置就是雷打不動。”
“你要繼承家業就要清楚百姓的需求並為之做出成績,那什麽大義名分都是狗屁,
咱一個皇覺寺撞鍾的小沙彌有個屁的名分和大義,咱殺自己人比敵人還狠,全靠軍紀嚴明和對百姓寬容才坐了天下。”
“你要記住貪官汙吏不僅禍害的是百姓更甚者是咱的萬年江山。”
朱樉越聽越不對勁,老頭子從小到大問他最多的就是‘吃了嗎?’,親自教導諸王的都是做人的道理。
哪根筋不對勁把自己當成太子老哥開始教治國了,下一步不會讓自己住進武德殿吧?唐太宗就是養蠱的,最後把李承乾和李泰都養死了。
“爹你要不休息會兒別說了。我害怕。”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朱樉終於慫了,總不能最後便宜老四吧?
趴在背上的朱元璋吭哧一聲,對著這個一臉傻氣的兒子剛冒起的希望小火苗瞬間熄滅了。
來到吳老漢家時已經天色漸晚,朱樉推開木欄,將朱元璋送迴房才注意到旁邊一言不發的劉伯溫。
連忙問道:“老劉頭你咋不說話?”
看對方毫無反應徑直往前走,朱樉上前拍了他一下,劉伯溫從耳朵裏掏出兩團棉花,劉伯溫一臉懵懂道:“少爺找小的可有何事?”
本來想找他商量剛才對話的朱樉瞬間啞火了,自從藥材下毒之後,老劉頭這明哲保身的功夫是日益見長。隻要皇帝不問,他就在旁當起木頭。
朱樉隻好對著他威脅道:“你坑了我兩次,什麽話該說什麽不該說你自己掂量,事不過三要是再有下次,到時候可別怪我。”
劉伯溫伸出粗糙的老手擺了擺,一臉鄭重其事道:“二少爺放心,老奴不是忘恩負義之人,救命之恩當湧泉相報。”
朱樉一臉狐疑的走迴臥房,劉伯溫站在牆角望著天上的明月,心裏暗道:秦王說的是事不過三,老夫已經三次了應該沒事吧?
躺在床上的朱元璋突然睜開了眼睛,旁邊油燈下正在納鞋的馬皇後似乎有永遠做不完的針線活,聽見動靜頭也不迴道:“重八都老大不小的人,還玩裝醉那一套,樉兒幹了半天活你這當爹也不心疼他。”
朱元璋一翻身嘿嘿笑道:“咱是他爹,背咱是天經地義。”說完伸手去奪桌上的布鞋,嘴裏不滿道:“又不是在宮裏,這兒到處黑燈瞎火的整天搗騰針線,到時候變成瞎眼婆子咱看誰還要你?”
聽到口是心非的關心馬皇後執拗道:“你和兒子成天在外麵跑,鞋底都要磨破了。還有狗娃的先生跟我們大老遠出門,不做完這幾雙鞋我心裏憋著慌。”
朱元璋見她手上被紮到的針眼,一臉心疼道:“咱是富有四海的皇帝你是母儀天下的皇後,要什麽樣的鞋得不到?非得天天這樣折騰自己,你馬秀英不如用這繡花針直接紮咱的心窩子。”
馬皇後臉上露出微笑,溫言細語道:“重八啊,買的不如自己做的合腳,我是這樣想的。我馬秀英沒有什麽大的本事,多做一雙鞋,宮裏就少一分用度。百姓就少交一雙鞋的賦稅,家裏娃娃們也能吃上一顆雞子。”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積少成多總歸比什麽都不做都好。”
朱元璋聞言一怔,感慨道:“妻賢夫禍少,為夫受益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