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狗屁不通
皇上:我真的隻想做平民百姓 作者:虎嘯山莊莊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給郭寶農三人畫了一張大餅之後,張顧便將他們三個人打發走了。
然後讓老胡去廚房告訴唐胖子,晚上準備六菜一湯,要弄幾個硬菜,晚上要招待關誌武。
關誌武為官幾十年,為官清正廉潔,從不阿臾奉承,在朝堂上著實擁有一批擁躉,聲望很高。
這也是皇帝為什麽隻是把他關起來,而不是羅織罪名將他幹掉的原因。
皇帝討厭關誌武的地方就是這個老頭死強,凡是隻要不是他想要的,他就會頂著幹,因此跟皇帝唱反調就成了家常便飯。
其實皇帝對關誌武也沒有殺心,無非就是想這個倔老頭能低一下頭,給他這個皇帝認個錯,也就放了他了。
但是關老頭強得很,偏偏不肯低頭,於是就被一直關在了寺獄中。
皇帝也沒給關誌武扣上什麽帽子或者是安上什麽罪名,就是一句話,叫他好好在寺獄中反省,什麽時候反省明白了,什麽時候放出來。
而童政希望張顧能說服關老頭,讓老頭給皇帝服個軟,然後好出來官複原職。
童政也有他自己的目的,一是關誌武當年提攜了他,而且對他極為關照,並收他為學生,兩個人有師生之誼。
二是關誌武一旦走出寺獄,必然會官複原職,要知道關誌武在入獄之前可是禦史中丞。
禦史中丞統領侍禦史和諸郡監禦史,可以命令禦史按章糾彈百官,權力尤重。
如果關誌武官複原職了,童政在朝中就有了極大的助力,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隻能靠著皇帝的寵信支撐著。
同樣,張顧也有要用到關誌武的地方。
自從他知道了關誌武在朝堂上的官職之後,就想把前一世的那套科舉製度借著關誌武的力量在慶國推行開來。
前一世他還是王莽的時候,就想在大漢朝推行科舉製度,當了皇帝之後,也曾經想要嚐試過。
但是前一世的大漢以及他的新朝都是門閥世族掌控著朝政,而他也是靠著門閥和世族的支持,才能掌控朝政,以及登上帝位。
因此他不敢在那個時候強行推行科舉製度,因為會影響到門閥世族的最大利益。
如果他當年那麽做了,他連篡權奪位的機會都沒有了。
如今到了這個世界的慶國,他覺得自己可以把前一世未曾完成的理想在慶國實現出來。
慶國現在選取和任用人才采取的九品中正製,朝中的官員絕大部分出自門閥世家。
張顧估計慶國皇帝也一樣被這個弊端所困擾,但卻沒有方法改變。
因為慶國皇帝也不能一下子就廢棄九品中正製,不然也會失去門閥世族的支持。
但是如今的慶國與他前一世的大漢朝和新朝相比,慶國皇帝的權勢要比他前一世大上很多。
如果皇帝願意推行科舉製度的話,其成功的幾率要比他前一世高了不少。
而張顧之所以選擇關誌武作為推行科舉製度的人選,是因為關誌武並不是門閥世族出身,而是出自寒門,依靠著才華被舉薦入朝為官的。
關誌武這樣的出身,必然對世家門閥有一定的仇視態度,如果將科舉製度推給關誌武,張顧相信他一定會全力以赴的去推行。
隻要關老頭動了心,他必然會為了科舉製度而向皇帝服軟,然後出去好好的幹活。
如此一來,張顧承諾童政的話也就實現了,同時也讓自己的理想在關老頭的手中得以實現。
此時那個張顧正在處心積慮算計的關老頭,正拿著自己的獎狀反複的看著,他對自己能夠獲得寺獄首屆富國杯書法大賽的一等獎感到十分得意。
進到寺獄裏一年多了,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拿到這個獎項了。
在他看來,這是別人對他書法的認可,說明他的書法已經超越了那些個家夥。
又看了看獎狀上的文字,關老頭對隔壁的董成問道:“老董,你說著狀元二字是什麽意思又是出自哪個典籍”
董成早就對關誌武拿著獎狀看了又看的樣子很不滿了,這時聽他這麽問,便撇了一下嘴說道:“不知道,我也沒有想明白狀元二字是什麽意思。
不過我對進士二字是什麽意思卻是很清楚,老關,要不要聽聽”
“哦你知道進士為何意說來聽聽。”關誌武轉頭看著董成笑道。
“進而為士,不進為民。”董成說道:“這就是第三名和第三名以外的那些人的區別。”
董成這麽解釋一點也沒有錯,進士的意思的確可以這麽解釋。
其實按照科舉製度,狀元、榜眼和探花是殿試中的一二三名,被合稱為“三鼎甲”。
而張顧用進士取代了探花,是因為慶國的青樓中便有探花一詞,詞意有些猥瑣。
所以在張顧的“三鼎甲”中,探花就變成了進士。
關誌武聽了董成對進士二字的解釋,便笑道:“按照你這麽說,榜眼就是承上啟下的意思了”
董成笑道:“也可以這麽解釋,三個名字中,榜眼居中,可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關誌武又問道:“那你說說這狀元是什麽意思”
董成想了半天,也找不準狀元二字貼切的解釋。
“那老關你說說,這狀元二字是何解釋”董成反問關誌武道。
關誌武指著獎狀笑道:“這上麵不是寫著獎狀二字嗎因此老夫覺得這狀就是憑證之意。
獎狀的意思便是獎勵之憑證。
而元則是魁首之意,二者加起來便是憑證之首,也就是說,老夫的獎狀是最好的,最高的,榜眼次之,進士則是再次之。
這就是狀元之意,老夫這麽解釋沒錯吧”
“啊呸。”董成大大的啐了一口,笑罵道:“你就是一個臉皮極厚的,想著法的吹噓自己。
你這解釋牽強附會,不通不通,狗屁不通。”
他拿的就是第三名,是進士,他哪裏會認同關誌武把自己次之再次之
“怎麽不通”關誌武笑道:“我覺得狀元的意思就是魁首之意,乃是最好的。
不過迴頭我也得問問那小子,這狀元到底是什麽意思,出自哪部典籍。
老夫想了很久都沒有想到,難道是那小子憑空臆造出來的”
然後讓老胡去廚房告訴唐胖子,晚上準備六菜一湯,要弄幾個硬菜,晚上要招待關誌武。
關誌武為官幾十年,為官清正廉潔,從不阿臾奉承,在朝堂上著實擁有一批擁躉,聲望很高。
這也是皇帝為什麽隻是把他關起來,而不是羅織罪名將他幹掉的原因。
皇帝討厭關誌武的地方就是這個老頭死強,凡是隻要不是他想要的,他就會頂著幹,因此跟皇帝唱反調就成了家常便飯。
其實皇帝對關誌武也沒有殺心,無非就是想這個倔老頭能低一下頭,給他這個皇帝認個錯,也就放了他了。
但是關老頭強得很,偏偏不肯低頭,於是就被一直關在了寺獄中。
皇帝也沒給關誌武扣上什麽帽子或者是安上什麽罪名,就是一句話,叫他好好在寺獄中反省,什麽時候反省明白了,什麽時候放出來。
而童政希望張顧能說服關老頭,讓老頭給皇帝服個軟,然後好出來官複原職。
童政也有他自己的目的,一是關誌武當年提攜了他,而且對他極為關照,並收他為學生,兩個人有師生之誼。
二是關誌武一旦走出寺獄,必然會官複原職,要知道關誌武在入獄之前可是禦史中丞。
禦史中丞統領侍禦史和諸郡監禦史,可以命令禦史按章糾彈百官,權力尤重。
如果關誌武官複原職了,童政在朝中就有了極大的助力,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隻能靠著皇帝的寵信支撐著。
同樣,張顧也有要用到關誌武的地方。
自從他知道了關誌武在朝堂上的官職之後,就想把前一世的那套科舉製度借著關誌武的力量在慶國推行開來。
前一世他還是王莽的時候,就想在大漢朝推行科舉製度,當了皇帝之後,也曾經想要嚐試過。
但是前一世的大漢以及他的新朝都是門閥世族掌控著朝政,而他也是靠著門閥和世族的支持,才能掌控朝政,以及登上帝位。
因此他不敢在那個時候強行推行科舉製度,因為會影響到門閥世族的最大利益。
如果他當年那麽做了,他連篡權奪位的機會都沒有了。
如今到了這個世界的慶國,他覺得自己可以把前一世未曾完成的理想在慶國實現出來。
慶國現在選取和任用人才采取的九品中正製,朝中的官員絕大部分出自門閥世家。
張顧估計慶國皇帝也一樣被這個弊端所困擾,但卻沒有方法改變。
因為慶國皇帝也不能一下子就廢棄九品中正製,不然也會失去門閥世族的支持。
但是如今的慶國與他前一世的大漢朝和新朝相比,慶國皇帝的權勢要比他前一世大上很多。
如果皇帝願意推行科舉製度的話,其成功的幾率要比他前一世高了不少。
而張顧之所以選擇關誌武作為推行科舉製度的人選,是因為關誌武並不是門閥世族出身,而是出自寒門,依靠著才華被舉薦入朝為官的。
關誌武這樣的出身,必然對世家門閥有一定的仇視態度,如果將科舉製度推給關誌武,張顧相信他一定會全力以赴的去推行。
隻要關老頭動了心,他必然會為了科舉製度而向皇帝服軟,然後出去好好的幹活。
如此一來,張顧承諾童政的話也就實現了,同時也讓自己的理想在關老頭的手中得以實現。
此時那個張顧正在處心積慮算計的關老頭,正拿著自己的獎狀反複的看著,他對自己能夠獲得寺獄首屆富國杯書法大賽的一等獎感到十分得意。
進到寺獄裏一年多了,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拿到這個獎項了。
在他看來,這是別人對他書法的認可,說明他的書法已經超越了那些個家夥。
又看了看獎狀上的文字,關老頭對隔壁的董成問道:“老董,你說著狀元二字是什麽意思又是出自哪個典籍”
董成早就對關誌武拿著獎狀看了又看的樣子很不滿了,這時聽他這麽問,便撇了一下嘴說道:“不知道,我也沒有想明白狀元二字是什麽意思。
不過我對進士二字是什麽意思卻是很清楚,老關,要不要聽聽”
“哦你知道進士為何意說來聽聽。”關誌武轉頭看著董成笑道。
“進而為士,不進為民。”董成說道:“這就是第三名和第三名以外的那些人的區別。”
董成這麽解釋一點也沒有錯,進士的意思的確可以這麽解釋。
其實按照科舉製度,狀元、榜眼和探花是殿試中的一二三名,被合稱為“三鼎甲”。
而張顧用進士取代了探花,是因為慶國的青樓中便有探花一詞,詞意有些猥瑣。
所以在張顧的“三鼎甲”中,探花就變成了進士。
關誌武聽了董成對進士二字的解釋,便笑道:“按照你這麽說,榜眼就是承上啟下的意思了”
董成笑道:“也可以這麽解釋,三個名字中,榜眼居中,可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關誌武又問道:“那你說說這狀元是什麽意思”
董成想了半天,也找不準狀元二字貼切的解釋。
“那老關你說說,這狀元二字是何解釋”董成反問關誌武道。
關誌武指著獎狀笑道:“這上麵不是寫著獎狀二字嗎因此老夫覺得這狀就是憑證之意。
獎狀的意思便是獎勵之憑證。
而元則是魁首之意,二者加起來便是憑證之首,也就是說,老夫的獎狀是最好的,最高的,榜眼次之,進士則是再次之。
這就是狀元之意,老夫這麽解釋沒錯吧”
“啊呸。”董成大大的啐了一口,笑罵道:“你就是一個臉皮極厚的,想著法的吹噓自己。
你這解釋牽強附會,不通不通,狗屁不通。”
他拿的就是第三名,是進士,他哪裏會認同關誌武把自己次之再次之
“怎麽不通”關誌武笑道:“我覺得狀元的意思就是魁首之意,乃是最好的。
不過迴頭我也得問問那小子,這狀元到底是什麽意思,出自哪部典籍。
老夫想了很久都沒有想到,難道是那小子憑空臆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