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主見左右無人,低聲道:“錢生勢,勢生錢。有錢勢者,便可橫行於天下。誰人知曉那送往京城之明珠?誰人如此膽大妄為?便是此些有錢有勢者。沈成不過其中一卒也。聞聽新任知府蘇大人破得奇案,尋得明珠。卻不料到湖州方一日,明珠竟又被盜。且想來,誰人如此大膽?”蘇公拈鬚點頭,道:“這位爺言之有理。不過某聞有一喚作飛天俠者似與此有關。”攤主道:“此乃城中人胡亂傳言,不足以信。飛天俠乃是好人,其劫富濟貧,專以不仁不義之奸徒為目標,怎的會無端去新任府衙盜竊?”而後又囉嗦一番,蘇公趁機問得殷小六所在。


    蘇公謝過攤主,又往前行。過得幾家勾欄,正見一家樂院,蘇仁看得明白,正是江南樂府。蘇公忽想起施青蘿失蹤一事,欲入樂府看個究竟。樂府門官滿麵笑容,見著蘇公二人,連聲招唿,怎認得是新任知府大人?蘇公亦不多言,進得樂府,卻是偌大一個院落,滿院青樹,三方是樓閣雅間,有大紅燈籠高懸,隱約有絲竹之聲。早有人過來迎候,一媽媽將蘇公二人迎入一室,隻道二人為尋歡而來,問道:“這位爺可有相好?”蘇公笑道:“某乃川蜀絲商,往來京杭蘇湖,久聞湖州第一才女施青蘿小姐艷名,意欲求見一麵。”媽媽不覺一愣,笑道:“不瞞客爺,青蘿小姐已有相約。樂院中有其餘江南女子,才色過人。不如……”


    蘇公笑道:“如此推委,想必其中定有緣故。莫非青蘿小姐並不在樂院之中?”媽媽麵容尷尬,道:“不敢欺矇客爺,這青蘿小姐確不在樂院之中。”蘇公低聲道:“某已聞青蘿小姐無端失蹤,可是如此?”媽媽麵有難色,久久不語。蘇公道:“一個活人怎的會無端失蹤?樂院之人如此眾多,怎的無一人知曉?依某看來,其中必有名堂。”媽媽道:“端的蹊蹺,那青蘿一夜間便不見蹤影。依妾身來看,定是那些好色狂妄之徒色膽包天,不知用了甚麽伎倆劫走青蘿。我家曹爺已報了官……”那媽媽本是個多言之人,說得興起時,猛然想起甚麽,便止口不語。


    蘇公笑道:“某曾聞有人出得黃金百兩,意語為青蘿贖身。不知貴院曹爺怎的不允?”媽媽一笑,道:“青蘿之身何止百兩。”蘇公意欲再問,那媽媽早已不耐煩,便召喚七八名年輕女子過來。蘇公起身而退。依廊而行,三曲四折,處處見著擁紅抱翠之少爺公子、書生相公,個個肆意狂笑,浪聲不絕。與那學堂學府相比,別有一番天地。蘇公不免感嘆。


    蘇仁打聽得施青蘿居處,乃在後院。穿過一道月牙門,過得竹林幽徑,有一木亭,亭中有椅有桌。亭旁有一宅,正是施青蘿小姐居處,蘇公見得院門上有“浮萍齋 ”三字,那院門卻是閉著。蘇仁上前,作推門狀,門卻隨手而開,原來是虛掩的。蘇公四下張望,滿臉詫異。如此繁華之處,卻別有一處靜土,這施青蘿端的不同尋常。曹衡滄許是將其當作搖錢樹,故與眾不同。環顧左右,竟無一人,許是這靜中隱藏某種恐懼,蘇公忽然一震,施青蘿在此居處失蹤,豈非與此幽靜無聲有關?


    蘇公隱約有不祥之感,忽然扭身迴顧,果見竹林之中有一人影,不覺全身一驚,厲聲嗬斥道:“竹林中何人?”蘇仁扭身看去,卻見竹林中人閃身出來,不是他人,正是湖州名公子何固!何固麵色陰沉,一言不發,冷笑幾聲,扭身欲去。蘇公追上前去,問道:“何公子怎的在此?”何固反問道:“蘇大人怎的來此?”蘇公道:“蘇某為青蘿小姐無端失蹤一事而來。何公子在此現身,必有緣故。”何固冷笑道:“何某不過迷戀風塵而已。”蘇公道:“莫非施小姐已經迴來?”何固不語。蘇公道:“施小姐無端失蹤,有人推測是遭人擄劫,劫賊乃垂涎青蘿美色者。何公子以為如何?”何固冷笑一聲,道:“何某亦有同感。”蘇公道:“依何公子之見,這劫賊究竟是何許人也?”何固低頭思索,道:“何某無有實證,不敢妄言。待查尋出線索,定將告之大人。”蘇公道:“蘇某亦在查尋此事,不知何公子有何發現,可否道與蘇某一聽,或有益處。”何固漠然道:“恕何某無可奉告。”說罷,扭身而去。


    蘇公眼望何固身影,待其離去,方才迴過身來。蘇仁疑惑道:“看這何固,十分可疑,施青蘿已然失蹤,他怎的出現在此,行徑如此詭秘?”蘇公思忖道:“若施青蘿被他所劫,他何必再現身樂院?豈不是故意招人耳目?”蘇仁思忖道:“人皆道他迷戀青蘿,已入膏盲,故而施此下策,劫走青蘿小姐。為防他人之嘴,轉移他人視線,他故意裝出傷悲之情,又口口聲聲為了查尋青蘿下落。此即其狡猾之處。”蘇公點頭,道:“此言不無道理。”二人正說著,忽聽得話語之聲,卻見月牙門口出得四五個人。當先之人厲聲喝道:“何人擅入浮萍齋?”蘇公看得仔細,當中一人正是江南樂院當家掌櫃曹滄衡。


    曹滄衡急急過來,正要嗬斥,卻見是蘇公,不覺一愣,急忙喝退眾人,施禮道:“曹某該死,不知大人前來,萬望恕罪。”蘇公笑道:“曹爺言重了。蘇某恰巧路過寶院,想起青蘿失蹤之事,故進來探尋一番,未曾想驚動曹爺。”曹滄衡又急急陪言。蘇公、曹滄衡到得“浮萍齋”前,注視那匾額,字跡雋秀,似出自女子之手。曹滄衡嘆道:“此乃青蘿所書。”蘇公讚嘆不已。說及才女,蘇公見過許多,無有過小妹者。那蘇小妹雖是女流之輩,卻絕頂聰明,吟詩作賦,蘇公每每有不敵之象。故而蘇公從不敢輕視女子,今見“浮萍齋”三字,感嘆其書法超凡脫俗、清新舒暢,果是一代才女。蘇公頓生相見之意。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蘇公探案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旭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旭軍並收藏大宋蘇公探案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