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明珠奇案》 第二章 紅顏多禍
第二卷《明珠奇案》 第二章 紅顏多禍
早膳過後,蘇公上得公堂。眾官吏衙役早聞蘇軾大名,如雷灌耳,再者,又得知蘇公破了奇案,追迴明珠,更是敬仰,早已齊齊到來。蘇公點卯之後,細細詢問地方事務民情,眾人一一迴答。蘇公又言明諸規矩、嚴正各職責。眾人唯喏。
退下堂來,已近晌午,蘇公正欲迴後院,有人來報:秦大人求見。蘇公道聲準入,不多時,秦聰碧躬身而入,其後跟隨二人。三人施禮見過蘇公,蘇公準坐,那二人中一胖者走上前來,遞上一柬帖。蘇仁接過帖子,交與蘇公。蘇公一看,原來是一請柬,湖州富紳商賈於“太湖春”酒樓宴請蘇公。秦聰碧過來,指胖者道:“蘇大人,此乃湖州絲綢業主朱山月。”又指另一人,道:“此是湖州大戶許愨,大理寺丞王大人之妻表弟。”二人滿麵笑容。
蘇公早聞張睢言及此等人物,皆是湖州名流,客套道:“久仰久仰。”朱山月笑道:“蘇大人之名,普天之下,誰人不知,哪個不曉?我等隻恨無緣以見。今日,學士大人到我湖州,我湖州百姓無不歡天喜地,夾道相迎。我等草民,無以相見,隻求蘇大人賞臉,與我湖州百姓同樂。”秦聰碧、許愨連聲附和。蘇公本欲推脫,轉念一想,初來湖州,不甚了解民情,何不乘機訪查一番?便笑道:“朱爺、許爺,客氣了。蘇某初到湖州,於湖州百姓無功無勞,怎敢勞動諸位如此?蘇某若不前往,定然冷了湖州百姓之心。諸位且先行,蘇某隨後便至。”朱山月聞聽,滿麵堆笑。秦聰碧急忙起身,道:“卑職等先行告退。”引朱山月、許愨退身出去。
蘇公迴到後庭廂房,見過夫人。王氏夫人正與二個丫鬟看那湖州刺繡,讚不絕口。蘇公詢問夫人身體,夫人道:“已舒暢許多,方才郎中來過,隻道再服幾劑便可全愈。”蘇公取過藥方,看罷,方才放下心來,又囑咐丫鬟細心照看。遂入室換去官服,著上青巾藍袍,與蘇仁自後院出了府衙。
但見市井之間,店鋪林立,來往之人,五花八門,三教九流,甚是熱鬧喧譁。蘇公細細察看,心中暗道:昨日進城,未曾細看,今日一見,才知湖州果是繁華寶地。驚嘆之餘,蘇公不免想到張睢:其在任三年,兢兢業業,劌目鉥心,湖州今日之繁華,豈非張睢之功?如此看來,那變革新法,卻是有利於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否否否!此情此狀,定非真相,其間必有緣故。否則,張睢怎的無端謫遷?
蘇仁於路人問明“太湖春”所在,須過一市三街。過得兩街,蘇公益發驚嘆,隻見兩側青磚碧瓦,木樓高閣,古樸風雅,甚有特色。蘇仁左右觀望,甚是好奇。忽然,蘇公“哦”的一聲,驚唿出口。蘇仁一愣,上前詢問究竟,卻見蘇公立住,滿麵驚奇,正抬眼望上。蘇仁循向看去,前方乃是一客棧,旗幌上有四字:“如歸客棧”。取賓至如歸之意。那如歸客棧上下兩樓,樓上一間窗扇開啟,前挑一簾。蘇公正望著那窗發愣。
蘇仁詫異,詢問道:“老爺,何事?”蘇公道:“你且看那客棧樓上窗扇,便是那前挑布簾者。 ”蘇仁看去,並無異常之處,疑惑道:“小人早已見到。”蘇公道:“你並未見到。方才那窗格邊站立一人,正臨街觀望。”蘇仁道:“客棧中自有人住宿,有何奇怪?”蘇公道:“那人一晃便不見了。”蘇仁笑道:“定是離了窗口。他自住他的店,與我等何幹?”蘇公緊皺眉頭,思忖道:“那人隻是一閃,可惜未曾看得清楚。恍恍惚惚識得那人,細細迴想,卻怎的也想不起來。”蘇仁奇道:“老爺方來湖州一日,無有親朋舊交,怎的有相識之人?定是老爺眼花,錯瞧他人。”
蘇公搖頭,手拈鬍鬚,疑道:“決計不曾認錯。但湖州一地,確無相交好友。究竟何人?似就在腦中,唿之欲出。”蘇公苦苦思索,不得其解。蘇仁忙道:“老爺何必多想,過去瞧個清楚便是。”蘇公贊同,正欲進那如歸客棧。忽然聞得身後有人叫道:“大人,怎的在此?”蘇公急忙迴頭,尋聲望去,卻原來是朱山月。朱山月上前一步,正要施禮,蘇公將其扶住。朱山月道:“小的在府衙門前守侯大人,久久不見。詢問門官,方知大人已從後院出來,且是步行。小的著急,便追尋來,正巧遇見大人。萬望大人恕小的不周之罪。請大人上轎。”朱山月迴身一揮手,四名轎夫抬著一頂大轎過來。蘇公擺手謝絕,道:“蘇某初到湖州,於湖州一情一景,甚是清新。還是步行為妙。朱爺可否伴蘇某同行?”朱山月滿麵堆笑,道:“蘇大人真乃湖州百姓父母官也。我湖州百姓若知站立於此之人便是當世大學士、湖州父母官,定當驚唿!蘇大人方來一日,便體察民情,為我湖州百姓親歷親為。小的能與大人同行,實乃人生之大幸也!”蘇公笑道:“朱爺言過其實也。”
一路之上,朱山月緊隨蘇公,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將湖州城中方方麵麵說個明白,吃、穿、住、用、玩、樂,無所不有。蘇公聽來,甚是好奇。同是湖州,朱山月所言與張睢所言,大不相同。正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br>
第二卷《明珠奇案》 第二章 紅顏多禍
早膳過後,蘇公上得公堂。眾官吏衙役早聞蘇軾大名,如雷灌耳,再者,又得知蘇公破了奇案,追迴明珠,更是敬仰,早已齊齊到來。蘇公點卯之後,細細詢問地方事務民情,眾人一一迴答。蘇公又言明諸規矩、嚴正各職責。眾人唯喏。
退下堂來,已近晌午,蘇公正欲迴後院,有人來報:秦大人求見。蘇公道聲準入,不多時,秦聰碧躬身而入,其後跟隨二人。三人施禮見過蘇公,蘇公準坐,那二人中一胖者走上前來,遞上一柬帖。蘇仁接過帖子,交與蘇公。蘇公一看,原來是一請柬,湖州富紳商賈於“太湖春”酒樓宴請蘇公。秦聰碧過來,指胖者道:“蘇大人,此乃湖州絲綢業主朱山月。”又指另一人,道:“此是湖州大戶許愨,大理寺丞王大人之妻表弟。”二人滿麵笑容。
蘇公早聞張睢言及此等人物,皆是湖州名流,客套道:“久仰久仰。”朱山月笑道:“蘇大人之名,普天之下,誰人不知,哪個不曉?我等隻恨無緣以見。今日,學士大人到我湖州,我湖州百姓無不歡天喜地,夾道相迎。我等草民,無以相見,隻求蘇大人賞臉,與我湖州百姓同樂。”秦聰碧、許愨連聲附和。蘇公本欲推脫,轉念一想,初來湖州,不甚了解民情,何不乘機訪查一番?便笑道:“朱爺、許爺,客氣了。蘇某初到湖州,於湖州百姓無功無勞,怎敢勞動諸位如此?蘇某若不前往,定然冷了湖州百姓之心。諸位且先行,蘇某隨後便至。”朱山月聞聽,滿麵堆笑。秦聰碧急忙起身,道:“卑職等先行告退。”引朱山月、許愨退身出去。
蘇公迴到後庭廂房,見過夫人。王氏夫人正與二個丫鬟看那湖州刺繡,讚不絕口。蘇公詢問夫人身體,夫人道:“已舒暢許多,方才郎中來過,隻道再服幾劑便可全愈。”蘇公取過藥方,看罷,方才放下心來,又囑咐丫鬟細心照看。遂入室換去官服,著上青巾藍袍,與蘇仁自後院出了府衙。
但見市井之間,店鋪林立,來往之人,五花八門,三教九流,甚是熱鬧喧譁。蘇公細細察看,心中暗道:昨日進城,未曾細看,今日一見,才知湖州果是繁華寶地。驚嘆之餘,蘇公不免想到張睢:其在任三年,兢兢業業,劌目鉥心,湖州今日之繁華,豈非張睢之功?如此看來,那變革新法,卻是有利於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否否否!此情此狀,定非真相,其間必有緣故。否則,張睢怎的無端謫遷?
蘇仁於路人問明“太湖春”所在,須過一市三街。過得兩街,蘇公益發驚嘆,隻見兩側青磚碧瓦,木樓高閣,古樸風雅,甚有特色。蘇仁左右觀望,甚是好奇。忽然,蘇公“哦”的一聲,驚唿出口。蘇仁一愣,上前詢問究竟,卻見蘇公立住,滿麵驚奇,正抬眼望上。蘇仁循向看去,前方乃是一客棧,旗幌上有四字:“如歸客棧”。取賓至如歸之意。那如歸客棧上下兩樓,樓上一間窗扇開啟,前挑一簾。蘇公正望著那窗發愣。
蘇仁詫異,詢問道:“老爺,何事?”蘇公道:“你且看那客棧樓上窗扇,便是那前挑布簾者。 ”蘇仁看去,並無異常之處,疑惑道:“小人早已見到。”蘇公道:“你並未見到。方才那窗格邊站立一人,正臨街觀望。”蘇仁道:“客棧中自有人住宿,有何奇怪?”蘇公道:“那人一晃便不見了。”蘇仁笑道:“定是離了窗口。他自住他的店,與我等何幹?”蘇公緊皺眉頭,思忖道:“那人隻是一閃,可惜未曾看得清楚。恍恍惚惚識得那人,細細迴想,卻怎的也想不起來。”蘇仁奇道:“老爺方來湖州一日,無有親朋舊交,怎的有相識之人?定是老爺眼花,錯瞧他人。”
蘇公搖頭,手拈鬍鬚,疑道:“決計不曾認錯。但湖州一地,確無相交好友。究竟何人?似就在腦中,唿之欲出。”蘇公苦苦思索,不得其解。蘇仁忙道:“老爺何必多想,過去瞧個清楚便是。”蘇公贊同,正欲進那如歸客棧。忽然聞得身後有人叫道:“大人,怎的在此?”蘇公急忙迴頭,尋聲望去,卻原來是朱山月。朱山月上前一步,正要施禮,蘇公將其扶住。朱山月道:“小的在府衙門前守侯大人,久久不見。詢問門官,方知大人已從後院出來,且是步行。小的著急,便追尋來,正巧遇見大人。萬望大人恕小的不周之罪。請大人上轎。”朱山月迴身一揮手,四名轎夫抬著一頂大轎過來。蘇公擺手謝絕,道:“蘇某初到湖州,於湖州一情一景,甚是清新。還是步行為妙。朱爺可否伴蘇某同行?”朱山月滿麵堆笑,道:“蘇大人真乃湖州百姓父母官也。我湖州百姓若知站立於此之人便是當世大學士、湖州父母官,定當驚唿!蘇大人方來一日,便體察民情,為我湖州百姓親歷親為。小的能與大人同行,實乃人生之大幸也!”蘇公笑道:“朱爺言過其實也。”
一路之上,朱山月緊隨蘇公,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將湖州城中方方麵麵說個明白,吃、穿、住、用、玩、樂,無所不有。蘇公聽來,甚是好奇。同是湖州,朱山月所言與張睢所言,大不相同。正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