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為艱苦的神匠之路。
這話確實引起了許多人的深思。
胡雪梅又說道:“這條路極苦,極難,而且是一條不歸路,可能縱其一生也無法達到。就拿蒸汽機來說,那並不是我夫君研究出來的,是一代又一代神匠研究,改良,最終成型的。”
“付出的,不止是時間、精力、金銀。甚至有人為此付出了生命。可蒸汽機卻能夠造福億萬人。”
好多人都站了起來,這是一種敬意。
或許是打開了話題吧,胡雪梅幫著劉文研究過蒸汽機的曆史。
“最初研究這蒸汽機的時候,可能不止一個人,天南地北的有數位神匠在研究著,有人失敗了,有人成功了。成功者青史留名,失敗的人呢,與爆炸的蒸汽機一起沒入了曆史的長河,他的名字永遠不會出現。但……正是他們的付出,才會有了蒸汽機、神音機等等,無數的神器!”
胡雪梅用了神器一詞,語氣有些激動。
“史書上記載,造紙術是曆經數代才有了現在的紙,世人隻知道了蔡候,卻不知他隻是改進,紙出現的更早些。”方從哲不愧大儒之名,立即就明白了胡雪梅這翻話的意思。
一個很正式的,關於教育的會議從胡雪梅講解教育體係後,開始了。
遼東已經有了半成型的體係,畢竟各村都有教小孩子識字的地方,而且也有州縣的高一級學校。
眼下要作的,就是形成一個體係,並且改良。
胡雪梅提供了大量她自己從現代教科書中挑出來的知識,太過於超出大明這個時代的東西自然是要放棄的。
比如元素表、電學等這東西,眼下根本沒有用。
劉文的學院停止大規模招生,但院子依然在建,眼下暫時隻招收一個科,匠師再培訓科,而後對年輕學生的征招工作,直接推後了一年。
這一年時間,就是給先讓這些人學習一些基礎知識。
官方給百姓們的解釋是,先讓年輕人多學一點基礎的東西,然後給更多的人機會,可以去有機會成為匠宗的地方學習。
真正的原因呢。
不是招不夠人,也是不是眼下招這麽多人怕基礎不夠。
真正的原因是銀子不夠,人手不夠。隻能先暫時緩一部分,那麽兩相選擇之外,劉文技工學校眼下就先緩一緩吧。
正式的公告發出之後。
方從哲在大評議會內部作了一次自我問責。
“衝動,沒有認真的思考與分析,隻看到了匠宗對遼東所帶來的優勢,心急著可以一夜之間讓遼東擁有大量的匠宗。那麽在決定上失去了冷靜,差一點作出了失信與百姓的事情,更是嚴重到要讓匠舉出現斷層,這個錯誤是本官犯下的,眾當引以為戒。”
真的隻是方從哲一個人的錯誤嗎?
可以說,這是大半的人都過於激動了,隻是方從哲為代表出來一次自責罷了。
方從哲的自責書通過電報傳到劉澈這裏的時候,劉澈隻寫了四個字,引以為戒。
事實上,劉澈自己也明白,換成自己估計也會失去冷靜。畢竟工業所帶來的震驚已經超出了這個時代所有人內心的承受力。
時間過得飛快,等劉澈到固原的時候,遼東已經完成了全部的夏收。
在遼東百姓眼中,又是一個大豐收的年份。
可劉澈卻是明白,小冰河期是多少可怕,這個收成會越來越低,甚至極北的那幾塊農區,一年隻能半年時間裏種些作物了。
“報,前麵有迎接的隊伍。”
三邊總督楊鶴出迎三十裏,以一位總督而言,這一迎也是極重的禮節了。
兩人相見,麵對麵對沉默無語,身邊的人都退到了遠處,到了個級別的人物講話,其餘的人還是離遠一些好。
楊鶴打量著劉澈。
年輕,皮膚白細,眼神之中平靜,沒有殺氣。氣質上算是靜雅之人,卻不是儒家書生那種感覺。這身打扮多少有些另類,不同於明式的長衫,更不是武者穿的短衣。
但也算是英武。
以一個年齡隻有二十四歲的人來說,能一手打下遼東,並且嚴密的控製住,天縱奇才。
劉澈呢,也在打量著楊鶴。
根據史書記載,雖然沒有詳細的出生年齡,但可以推算出來。眼下楊嗣昌都已經三十六歲了,他的父親應該是五十歲至六十歲的人。
可眼前的人,看起來比起後世七十多歲的人還老。
是儒將,史書上記載楊鶴是萬曆三十二年的進士。可眼前的人呢,臉上象是被刀刻畫象樹皮一樣,顏色很重,眼神之中充滿了憂鬱。
“楊公!”劉澈先開口,長躬一禮。
“大司馬!”楊鶴依樣還了一禮。
兩人重新站直了起身後,依然是劉澈先開口:“楊公出迎,晚輩惶恐。”
“唉……”楊鶴重重的歎了一口氣,轉過身去望著東邊的方向,這一聲歎息帶著他心中的無奈。
“記得本官曾經上書,說起薩爾滸之敗,非戰之罪呀。”
劉澈接口說道:“遼事之失,不料彼己,喪師辱國,誤在經略;不諳機宜,馬上催戰,誤在輔臣;調度不聞,束手無策,誤在樞部。至尊優柔不斷,又至尊自誤。”
楊鶴很驚訝,這正是自己寫給萬歲的奏本,劉澈竟然知道。
不是驚訝劉澈能搞到這奏本的內容,而是驚訝劉澈能背得出來。
“薩爾滸,確實是非戰之罪,錯不在兵將而是中樞。已經有一年多了,我都沒有去操心過後金的麻煩,因為有熊廷弼大人在鎮守著各處防線,不需要操心。”
“是呀!”楊鶴這一聲語氣很重,再次重重歎了一口氣之後:“馬林將軍就在我府上,有些事情,本將明白,明白!”
兩人上馬,並肩走在隊伍之中。
原本劉澈是打算走在前麵的,可楊鶴不讓,楊鶴的理由是這裏盜賊四起,很亂。
看著周邊的村落,景物,楊鶴說道:
“西北貧瘠,讓大司馬見笑了。”
劉澈沒接這個話題,而是說道:“總督大人有多大的決心為民呢?”
這話確實引起了許多人的深思。
胡雪梅又說道:“這條路極苦,極難,而且是一條不歸路,可能縱其一生也無法達到。就拿蒸汽機來說,那並不是我夫君研究出來的,是一代又一代神匠研究,改良,最終成型的。”
“付出的,不止是時間、精力、金銀。甚至有人為此付出了生命。可蒸汽機卻能夠造福億萬人。”
好多人都站了起來,這是一種敬意。
或許是打開了話題吧,胡雪梅幫著劉文研究過蒸汽機的曆史。
“最初研究這蒸汽機的時候,可能不止一個人,天南地北的有數位神匠在研究著,有人失敗了,有人成功了。成功者青史留名,失敗的人呢,與爆炸的蒸汽機一起沒入了曆史的長河,他的名字永遠不會出現。但……正是他們的付出,才會有了蒸汽機、神音機等等,無數的神器!”
胡雪梅用了神器一詞,語氣有些激動。
“史書上記載,造紙術是曆經數代才有了現在的紙,世人隻知道了蔡候,卻不知他隻是改進,紙出現的更早些。”方從哲不愧大儒之名,立即就明白了胡雪梅這翻話的意思。
一個很正式的,關於教育的會議從胡雪梅講解教育體係後,開始了。
遼東已經有了半成型的體係,畢竟各村都有教小孩子識字的地方,而且也有州縣的高一級學校。
眼下要作的,就是形成一個體係,並且改良。
胡雪梅提供了大量她自己從現代教科書中挑出來的知識,太過於超出大明這個時代的東西自然是要放棄的。
比如元素表、電學等這東西,眼下根本沒有用。
劉文的學院停止大規模招生,但院子依然在建,眼下暫時隻招收一個科,匠師再培訓科,而後對年輕學生的征招工作,直接推後了一年。
這一年時間,就是給先讓這些人學習一些基礎知識。
官方給百姓們的解釋是,先讓年輕人多學一點基礎的東西,然後給更多的人機會,可以去有機會成為匠宗的地方學習。
真正的原因呢。
不是招不夠人,也是不是眼下招這麽多人怕基礎不夠。
真正的原因是銀子不夠,人手不夠。隻能先暫時緩一部分,那麽兩相選擇之外,劉文技工學校眼下就先緩一緩吧。
正式的公告發出之後。
方從哲在大評議會內部作了一次自我問責。
“衝動,沒有認真的思考與分析,隻看到了匠宗對遼東所帶來的優勢,心急著可以一夜之間讓遼東擁有大量的匠宗。那麽在決定上失去了冷靜,差一點作出了失信與百姓的事情,更是嚴重到要讓匠舉出現斷層,這個錯誤是本官犯下的,眾當引以為戒。”
真的隻是方從哲一個人的錯誤嗎?
可以說,這是大半的人都過於激動了,隻是方從哲為代表出來一次自責罷了。
方從哲的自責書通過電報傳到劉澈這裏的時候,劉澈隻寫了四個字,引以為戒。
事實上,劉澈自己也明白,換成自己估計也會失去冷靜。畢竟工業所帶來的震驚已經超出了這個時代所有人內心的承受力。
時間過得飛快,等劉澈到固原的時候,遼東已經完成了全部的夏收。
在遼東百姓眼中,又是一個大豐收的年份。
可劉澈卻是明白,小冰河期是多少可怕,這個收成會越來越低,甚至極北的那幾塊農區,一年隻能半年時間裏種些作物了。
“報,前麵有迎接的隊伍。”
三邊總督楊鶴出迎三十裏,以一位總督而言,這一迎也是極重的禮節了。
兩人相見,麵對麵對沉默無語,身邊的人都退到了遠處,到了個級別的人物講話,其餘的人還是離遠一些好。
楊鶴打量著劉澈。
年輕,皮膚白細,眼神之中平靜,沒有殺氣。氣質上算是靜雅之人,卻不是儒家書生那種感覺。這身打扮多少有些另類,不同於明式的長衫,更不是武者穿的短衣。
但也算是英武。
以一個年齡隻有二十四歲的人來說,能一手打下遼東,並且嚴密的控製住,天縱奇才。
劉澈呢,也在打量著楊鶴。
根據史書記載,雖然沒有詳細的出生年齡,但可以推算出來。眼下楊嗣昌都已經三十六歲了,他的父親應該是五十歲至六十歲的人。
可眼前的人,看起來比起後世七十多歲的人還老。
是儒將,史書上記載楊鶴是萬曆三十二年的進士。可眼前的人呢,臉上象是被刀刻畫象樹皮一樣,顏色很重,眼神之中充滿了憂鬱。
“楊公!”劉澈先開口,長躬一禮。
“大司馬!”楊鶴依樣還了一禮。
兩人重新站直了起身後,依然是劉澈先開口:“楊公出迎,晚輩惶恐。”
“唉……”楊鶴重重的歎了一口氣,轉過身去望著東邊的方向,這一聲歎息帶著他心中的無奈。
“記得本官曾經上書,說起薩爾滸之敗,非戰之罪呀。”
劉澈接口說道:“遼事之失,不料彼己,喪師辱國,誤在經略;不諳機宜,馬上催戰,誤在輔臣;調度不聞,束手無策,誤在樞部。至尊優柔不斷,又至尊自誤。”
楊鶴很驚訝,這正是自己寫給萬歲的奏本,劉澈竟然知道。
不是驚訝劉澈能搞到這奏本的內容,而是驚訝劉澈能背得出來。
“薩爾滸,確實是非戰之罪,錯不在兵將而是中樞。已經有一年多了,我都沒有去操心過後金的麻煩,因為有熊廷弼大人在鎮守著各處防線,不需要操心。”
“是呀!”楊鶴這一聲語氣很重,再次重重歎了一口氣之後:“馬林將軍就在我府上,有些事情,本將明白,明白!”
兩人上馬,並肩走在隊伍之中。
原本劉澈是打算走在前麵的,可楊鶴不讓,楊鶴的理由是這裏盜賊四起,很亂。
看著周邊的村落,景物,楊鶴說道:
“西北貧瘠,讓大司馬見笑了。”
劉澈沒接這個話題,而是說道:“總督大人有多大的決心為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