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習慣了謙恭木訥,唯唯諾諾。不可沽名學霸王。連手握語錄,都有規矩,大指貼緊封麵,食指,中指和無名指貼緊封底,表示“三忠於”。還有,小指頂著書的下沿,表示“四無限”------忠於毛主席,忠於毛澤東思想,忠於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對毛主席無限熱愛,無限信仰,無限忠誠,無限崇拜。


    認真地改造。九蒸九焙,很忙碌。


    還得提著馬紮兒到廣場,跟大隊看革命電影,學習。


    某個晚上,一個老人在看電影中途,咕咚的倒地,他捱不住,死了。胡琴第一把好手。


    是幾個男的,包括小樓在內,抬到山腳下給埋了。墳像扁扁的饅頭,餿的。營養了黃土地。


    會仍繼續開著。遙望是黯黃的燈,鬼火似地閃著。


    忽地發覺地裏有人偷白薯。悉悉的挖泥聲。埋死人的幾個,喝罵:


    “媽的!偷吃!”


    “咱種的好,一長足就來偷!不止一次!”


    逃的逃,追的追,逮住一個髒兮兮的小孩,和兩個比較大的,十六七歲模樣。都衣衫襤褸,饑不擇食。


    “住哪兒!父母呢?”


    小孩顫著:


    “爸......媽都......上鬥私批修......學習班......去,一年多。家裏......沒人......餓......”


    兩個少年,看來像學生,原來破爛的衣袖仍纏著臂章,什麽是用指定的黃油寫上“紅衛兵”三個字。紅衛兵?是逃避上山下鄉的紅衛兵呀!


    曾幾何時,他們串聯,上京,意氣風發。一發不可收拾,國務院發布指示,終止串聯,並號令全部返迴原來單位。他們的命運,是無用了,不知如何處置,一概上山下鄉,向貧下中農再學習。


    流竄在外的,迴不了家的,聽說不少死於不同派係的槍下......


    一個驀地自他口袋中,掏出一把紀念章,向揪著他的小樓哀求:


    “大叔,我讓您挑一個,您喜歡哪個就要了吧,請給我們白薯吃。兩三天沒吃了。”


    他來求他?


    當初兇悍地吧他們踩在腳底下的黃毛小子,倒過來求牛鬼蛇神放一條生路?同種同文,自相殘殺後,又彼此求饒?


    ......


    十年過去了。


    毛主席死了。


    華主席上場了。


    華主席下台了。


    四人幫被打倒了。


    災難過去,那些作惡的人呢?那些債呢?那些血淚和生命呢?


    迴憶一次等於脫一層皮。


    舉國都受了巨大的騙。因而十分疲倦。


    一時之間,誰也不知道什麽是錯?什麽是對?------小樓在香港灣仔天樂裏一間電器鋪子上的電視機,看到四人幫之審訊戲場。


    小樓是在福建循水路偷渡來香港的。


    霸王並沒有在江邊自刎。


    這並不是那出戲。想那虞姬,誑得霸王佩劍,自刎以斷情。霸王逃至烏江,亭長駕船相迎,他不肯渡江。蓋自會稽起義,有八千子弟相從,至此無一生還,實無麵目見江東父老......


    現實中,霸王卻毫不後顧,渡江去了。他沒有自刎,他沒有為國而死。因為這“國”,不要他。但過了烏江渡口,那又如何呢?大時代有大時代的命運,末路的霸王,還不是麵目模糊地生活著?留得青山在,已經沒柴燒。


    “別姬”唱到末段,便是“暑去寒來春複秋,夕陽西下水東流。將軍戰馬今何在,野草閑花滿地愁”。


    “喂,是不是買?要什麽牌子?”那電器鋪子的職員見小樓專注地看電視,馬上過來用這種招式趕客,以免他們占住門口一席位。


    “對不起,看看吧。”寄人籬下,小樓隻好識趣地走了。


    幸好全港九的人都在追看這熱鬧繽紛的偉大節日,所以小樓走前一點,又在一間涼茶鋪前駐足,與一大群好事之徒仔細追認。是她了,就是她!“四人幫”這審訊特輯,許是一九八一年全港收視率最高之電視節目了。江青,舉世矚目,昂首上庭,她說:“革命是一個階級試圖推翻另一個階級而采用的暴力。”她說:“我,與毛主席共患難,戰爭時,在前線,惟一留在他身邊的女同誌,三十八年整,你們都躲到哪裏去啦?”她說:“我隻有一個頭,拿去吧!”她說:“我是毛主席的一條狗,他叫我咬誰,我就咬誰!”她說:“記不起!”她說:“不知道!什麽都不知道!”這戲明顯地經過彩排剪輯。江青受審的時候是六十六歲。一般六十六歲的老人,若不是因為她,和她背後的偉人,應該含飴弄孫靜享晚年,不過,如今......


    但香港人,隔了一個海,並無切膚之痛,隻見老婦人火爆,都鼓起掌來。


    “嘩!這婆娘好兇!”


    “喂,給你作老婆你敢不敢要?”


    “謝謝!你慢用!”


    小樓落寞地,退出場子。塵滿麵鬢如霜,他也是六十多的老人了。


    一輛“迴廠”的電車,駛過小樓身畔。


    小樓傾盡所有,竭盡所能逃來香港。最初他便是在電車公司上班。勞改令他的身子粗壯,可以捱更抵夜。


    在這美麗的香港,華燈初上,電車悠悠地自上環駛向跑馬地。叮鈴的響聲,寂寞的夜,車軌一望無際,人和車都不敢逾越。


    “迴廠”的電車到了總站,換往另一路軌行駛時,需用長竹竿吧電纜從這頭駁過那頭。紮著馬步,持著長竿的,是垂垂老矣的末路霸王。是的,當年曾踏開四平大馬的霸王。可是他勉強支撐,有點抖,來迴了數番,終於才亮了燈,車才叮叮地開走。由一條路軌,轉至別一條路軌。


    直至更老了。他又失去了工作。


    如今他賴以過活的,是他以前駕駛電車的同事,兒子申請到廉租屋,自己的一層物業隱瞞不報,在未處置之前,找小樓看屋,給他一點錢。小樓申請到公共援助,又把這情況隱瞞不報,於是他每月得到六百多元。如果一旦被揭發有外快,社會福利署便會取消他的援助金了。他有點看不起自己。


    但營營役役的小市民,便是靠一些卑微鄙俗的伎倆,好騙政府少許補助。像穴居的蟲兒,偶爾把頭伸出來,馬上縮迴去;不縮迴去,連穴也沒有。而香港,正是一個窮和窄的地方,窮和窄,都是自“穴”字開始。


    小樓踱迴他的巢穴。那是在天樂裏附近。他喜歡“天樂裏”。他記得,剛解放那年,他與蝶衣粉墨登場,在天橋,天樂戲院。大張的戲報,大紅底,灑著碎金點,書了鬥大的《霸王別姬》。天橋,變戲法,說書場,大力丸,拉洋片,混沌,豆汁,小棗粽子,吹糖人,茶館......但小樓,自一九六六年起,嗓子打壞了,從此沒再唱過半句戲。見到天樂兩個字,隻傻唿唿的笑了。多親切。


    樓下還有警察抽查身分證。剛查看完一個飛型青年,便把他喚住:


    “阿伯,身分證。”


    小樓趕忙掏出來,恭敬珍重地遞上。他指點著:


    “阿sir,我是綠印的!”


    一九八二年開始,香港政府為遏止偷渡熱潮,實施“即捕即解”法令。小樓的“綠印”,令他與別不同,胸有成竹。他來得夠早,那時,隻要一逃進市中心,就重生了。他比其他人,幸福安全得多。


    “上海佬!”


    一個小胖子敲鐵閘,小樓過去開閘,讓他進來。小胖子才讀四年級,他喜歡過來隔壁這個老伯的空屋中玩龜。


    今天不見了那龜。


    小胖子問:“上海佬,龜呢?”


    “我不是上海佬,”小樓用半鹹淡的廣東話強調:“我講過很多遍,我是北京來的!”


    他很奇怪:“那有什麽不同?”


    小樓無法解釋,他有他的驕傲:“我是北京人!不是上海人!”


    “龜呢?”


    他環視小樓的空屋。一張枯藤椅,一張木板床,床腳斷了一截,卻沒有倒塌,啊!原來小樓捉了那隻龜,墊著床腳,它硬朗而又沉默地頂著,活著,支撐著整張床。


    龜旁有一小碟飯和水。


    “有沒有搞錯?”小胖子大叫:“它會死的!”


    他懶得同小孩談論生死。本身沒有文化,但文化大革命他慣見生死。在他自北方下放至南邊時,五百多人被折磨掉二百多,一天之間,傳染病死去三十人。不停的鬥爭,目睹有人雙腿被鋸斷,滿口牙齒被打落,生不如死,死不如死得早。往上推吧,小樓想,北洋,民國,日治,國共內戰,解放,土改,抗美援朝,三反,五反,整風,反右,三年自然災害......到了文革,中國死了多少人?中國人是世上最蠢,最苦,又最緣慳福薄的民族。蠢!總是不知就裏地,自己的骷髏便成了王者寶座的墊腳石------但不要緊,小孩一個個被生下來,時間無邊無涯,生命川流不息。死了一億算什麽?荒廢了十年算什麽?小樓麵對小孩鮮嫩的歲月,他很得意,他快死了,但畢竟還沒死。


    “很悶呀,沒好玩的,我走了。”連小孩也跑掉。


    還是香港的小孩幸福。下列望著這個無禮但又活潑的小胖子。他懂什麽政治?


    如果他在北京......聽說打倒四人幫之後,北京的小學生被教育著,上體育課,是用石塊扔擲一些稻草人,上麵畫著江青的像。小孩扔擲得很興奮------但,“萬一”江青若幹年後被“平反”了,這些小孩,豈非又做“錯”了?


    大人都喜歡假借小孩的力量來泄憤。這是新中國的教育方針。香港小孩幸福多了。小胖子高興的時候,來教小樓玩一種電子遊戲機,是一個傻瓜千方百計要走入一間屋子內,在投奔的過程中,高空扔下水桶,木錘,鋸......等雜物,中了頭顱,他就一命嗚唿。但有三次“死”的機會------多像中國人頑強的生命力!


    小樓手指不甚靈活,總是很快便玩完了。“一聽到音樂聲就知你又死了!”小胖子是這樣的嘲笑他。


    音樂?對了,他很久很久,沒聽過任何音樂了。他殘餘的生命中,再也沒有音樂了。忽然,他又感到日子太長,怎麽也過不完。


    幸好他擁有自由。


    他自由地乘坐電車。他愛上遊車河,主要是便宜,且隻有這種胡琴上弦動的節奏,才適合他“天亡我楚,非戰之罪”的霸王。四麵是楚歌。楚歌是雨。雨打在玻璃上,霧濕而不快。


    小樓為了謀殺時間,由灣仔坐到筲箕灣。途經北角新光戲院,正在換畫片,又有表演團訪港了。他沒留神。後來又筲箕灣坐迴灣仔。自昏暈的玻璃外望,十分驚愕------


    “程蝶衣”


    他赫然見到這三個字。


    第十章 虞兮虞兮奈若何


    他識的字有限,但這三個字,是他最初所識!


    “程蝶衣”?


    他幾乎不相信自己那雙六十多歲的昏花老眼。一定是看錯了,一定是看錯了。


    電車踽踽駛過新光戲院。


    要是他沒有迴頭,有什麽關係?他隨隨便便地,也可以過完他的日子。他可以消失在雜遝的市聲中,像一滴雨,滴到地麵上,死得無聲無息。


    小樓卻迴頭。


    隻見“程蝶衣”三個字離他越來越遠。不。他匆匆地下車,司機用粗口罵他,說他阻礙地球轉動。


    跑到戲院對麵的行人路上,仰首審視。這是“北京京劇團”的廣告牌,大串的人名,一大串的戲碼。有一個標榜突出的名銜,叫“藝術指導”,旁邊有“四十年代名旦”字樣,然後是“程蝶衣”。


    啊,是他!是他!是他!是他!


    小樓的嘴張大,忘記合上。他渾身蒸騰,心境輕快。他的眼珠子曾因為年邁而變得蒼黃,此刻卻因年輕而閃出光彩。


    他竟然在這樣的方寸之地,重遇他故舊的兄弟!


    蝶衣不是被下放到酒泉去了嗎?


    每當他打開報紙,看到唐酒的廣告,有些認得的字,譬如“葡萄美酒夜光杯”,他就聯想起在打磨夜光杯的蝶衣,一度要把他鬥死的對頭。


    他笑了。不,誰都沒有死。是冥冥中一次安排------


    姬沒有別霸王,霸王也沒有別姬。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迴?


    二人又迴來了!


    小樓在新光戲院的大堂逡巡甚久。把一切形色畫片巨型廣告都看盡了,就是不見蝶衣在。那些角兒,名字十分陌生,看來是“四化”的先鋒,推出來套取外匯,於經濟上支持祖國。見到祖國新兒女的名字,不是向陽,向紅,前進,東風......那麽“保險”了,可喜得很。


    黃昏時分,戲院閘外,工人搬戲箱道具重物,進出甚忙。簾幕掩映間,隱約見舞台。還沒正式開鑼,今晚隻是彩排試台。


    小樓終於鼓起勇氣,上前。


    有穿戲院製服的人來問:


    “什麽事?”


    “我......想找人。”


    “你認識誰?”


    “程蝶衣。”


    那人上下打量他。半信半疑。


    “你們什麽關係?”


    “科班兄弟呀!是兄弟。請說小樓找他。我們可是幾十年------”


    “小樓?姓什麽?”


    啊他是完完全全被遺忘了。


    當然,任何人都會被遺忘,何況一個唱戲的?整台戲的導演也會漸漸冉退。


    小樓被引領進入化妝間。熙熙攘攘的後台,一望無際的長鏡,施朱敷白的臉齊齊迴首,全都是素昧生平的人。


    小樓四處瀏覽,生怕一下子失察,他要找的,原來是一個騙局,他來錯了------他見到一雙蘭花手,蒼老而瘦削的手,早已失去姿彩和彈性,卻為一張朗朗的臉塗滿脂粉加添顏色。他很專注,眼睛也眯起來,即使頭俯得低了,小樓還是清楚地見到,他脖子上日遠年湮的數道舊痕。


    拍拍他瘦小的肩頭。


    那人浸沉在色彩中,隻略迴首點個頭。他不覺察他是誰。小樓很不忿。


    “師弟!”


    老人迴過頭來。


    一切如夢如幻,若即若離。


    這張朦朧的臉,眉目依稀,在眉梢骨上,有一道斷疤。是的。年代變了,樣子變了。隻有疤痕,永垂不朽。


    一時之間,二人不知從何說起。都啞巴了。


    蝶衣怨恨他的手在抖抖瑟瑟,把好好的一張臉,弄糊了一點。女演員年紀輕,不敢驚動她的藝術指導。蝶衣忘了打發,她最後借故跑去照鏡子。走了,蝶衣都不發覺。他想不起任何話。重逢竟然是刺心的。


    這是不可能的!


    怎麽開始呢?


    怎麽“從頭”開始呢?


    太空泛了。身似孤舟心如落葉,又成了習慣。需要花多大的力氣,好把百年皇曆,舊帳重翻?蝶衣隻覺渾身乏力。


    小樓那在肩上一拍的餘力,仿佛還在,永遠在,他忽地承受不了,肩膊的痛楚來自心間。他哆嗦一下。


    小樓隻道:


    “你好嗎?”


    “好。你呢?”


    好像已經過了一千年,隔了陰陽界。蝶衣五內混戰......


    幸好外頭有鼓樂喧天,破壞了這可恨的冷場。二人終有一個借口,便是:到上場門外,看戲去。


    台上正試著新派的京劇,戲碼是《李慧娘》。其中的一折。


    慧娘在陰間飄漾。唱著:


    怨氣衝天三千丈,


    屈死的冤魂怒滿腔。


    ......


    仰麵我把蒼天怨,


    因何人間苦斷腸?


    李慧娘向明鏡判官訴說人間賈似道橫行。判官噴火,小鬼翻騰,幹冰製造的 煙幕,陡地變色的戲衣扇子......包裝堂皇。看得小樓傻了眼。他從來不曾發覺,一切都不同了。


    隻有他站立的位置,那是上場門外。戲台上,永永遠遠,都有上場何下場的門兒。


    蝶衣開腔了:“平反後沒排過什麽長劇。都是些折子戲。”


    小樓道:“噯。要唱完整整一出戲是很辛苦的。不過,平反就好。”


    小樓才瞥到,蝶衣的一節小指不見了。他早就上不了場。


    他一雙風華絕代的手,隻剩下了九根指頭,用來打磨夜光杯,卻是足夠的。


    夜光杯,用戈壁石琢磨出來。有很多式樣。高腳的,無足的。也有加刻人物,蓮瓣,山水,花卉,翎毛,走獸等花紋。


    蝶衣在單調勞累的漫長歲月中,天天麵對色相迥異的酒杯。他在打磨過程中,惟一的安慰,便是反複背誦虞姬備酒,為大王消愁解悶的一幕。他反複背誦,當中必有一個杯,必有一天,大王說:“如此------酒來!”


    據說好的杯,其質如玉,其薄如紙,其光如鏡。所以能夠“夜光”。蝶衣從未試過,夜色之中,試驗那杯之美。


    酒泉隻是符號,紅塵處處一般。轉瞬之間,他是連“美色”也沒有了,哪有功夫管杯子。誰可對歲月頑固?


    “我差點認不出你來。”小樓道。


    “是嗎?”蝶衣又琢磨著:“是嗎?”這樣的話,令蝶衣起疑,受不住。他真的一無所有?沒有小指,沒有吊梢鳳眼,沒有眉毛,嘴巴,腰,腿。沒有娘,沒有師父,沒有師哥......沒有。小樓在旁絮絮說什麽,他說他的,他自己又想自己的。一時間二人竟各不相幹。


    “愣在那兒想什麽?”小樓又道。


    於喧囂的鼓樂聲襯托下,蝶衣說:“想北京。”


    “我想北京有道理。但你就一直在北京......”


    “對,越是一直在北京,越是想北京。師哥,北京的鍾樓,現在不響了。”


    “什麽響不響!鍾樓------”


    小樓稍怔,也令蝶衣傷感。他們其實一齊老去,何以小樓老得更快?


    不!他不肯罷休。


    “北京京劇團”訪港演出,也製造了一些高潮。蝶衣與團員們,都穿上了質料手工上乘的西裝來會見記者。於招待會中,由新一代的藝人唱一兩段。記者們會家子不多,剛由校門出來的男孩女孩,拿一份宣傳稿迴去便可以寫段特寫交差了。甲和乙的對話可能是:


    “這老頭子幹癟癟,真是四十年代的花旦?他扮花旦?誰看?”


    “我怎麽知道?四十年代我還沒出生。五十年代我也還沒出生。”


    這就是青春的霸氣。青春才是霸王。


    酬酢繁密,蝶衣向團長申請假期,希望與兒時弟兄聚聚。


    後來終得到半天。晚上趕迴。


    小樓領蝶衣到北角橫巷的小攤子喝豆漿,吃燒餅油條去。當然,豆漿太稀,油條不脆,那天,燒餅欠奉了。蝶衣吃得很愜意------雖然他隻得十隻牙齒是真的。


    黃昏還未到,天色逐漸灰,在一個非常曖昧的辰光,還差一刻電燈才肯亮,人人的麵貌無奈地模糊起來。


    蝶衣覷個空子凝視他一下。驀地記起什麽似的,自口袋中皮包那硬麵夾子,抽出一張煙薰火燎過的照片。小樓眯縫著老眼一瞧,原來是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大夥在祖師爺廟前,科班的小子,禿著頂,虎著臉,煞有其事眾生相。


    兩張老臉湊在一起,把前朝舊人細認。


    “這------小粽子!現在呐?”


    “清隊時,死在牛棚裏了。”


    “小黑子!”


    “下放到農場後,得瘟疫死了。”


    “這個最皮了,是小三!”


    “小三倒是善終,腿打斷以後,又活了好些年,得肝病死的,酒喝太多了。”


    “小煤頭呢?”


    “好象半身不遂,癱了。是在工廠演出時吊大燈,摔的。”


    二人有點欷噓,蝶衣合上了照片夾子,他淒然而幸運地一笑。


    “甭問了------剩下你我,幸好平安。”


    “......那鬥咱們的小四呢?”


    “說他是四人幫分子,坐大牢去了。聽說瘋了,也許死了......怕想,都一個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談這個了!”蝶衣不願繼續談下去。


    小樓問:“來了這麽多天,喜歡香港嗎?”


    “不喜歡。”


    “我實在也不喜歡。不過當初根本沒想到過可以平反。你說,‘平反’這玩意又是誰給弄出來的?”小樓喃喃,又道:“算了,我帶你到一個地方去。”


    站在彌敦道上,隔了老寬的一條馬路,再望過去,是分岔路口,在路口,有一間澡堂。這澡堂不知有多少年曆史了,反正在香港,老上海老北平都知道它,它叫“浴德池”。


    路上有人遞來一張紙,他一怔,不知接不接好。那是一張passport。


    小樓接過。給他看,他也看不懂,都是英文字,印製成香港護照的樣子,有兩頭吐舌的雄獅,擁護一頂皇冠。在空格上寫了“靈格風”。宣傳品。


    “這是什麽風?”蝶衣問。


    “扔掉它,天天在派。滿流行的。”其實小樓不知就裏,也不好意思說他不知道:“用來墊桌子又嫌不夠大。”


    到了最後,蝶衣也得不到答案。他也忘記去追問。什麽風也好,隻要不是“整風”。弄得滿街滿巷都是革命亡魂,不忿地飄漾,啁啾夜哭。


    蒸汽氤氳的澡堂內,兩個老人再一次肉帛相見,袒腹相向。蒼老的肌肉,苟存著性命。這樣的赤裸,但時間已經過去。


    小樓很舒泰但又空白地說:


    “一切都過去啦。”


    隔著水汽,影像模糊。才近黃昏,已有不少客人,按摩,揉腳,修甲,刮麵......


    尋找片刻悠閑的人很多,也許他們整天都是悠閑的,隻有來泡澡堂,令他們忙碌一點。


    小樓合蝶衣浸得屍白。


    蝶衣道:


    “是呀。我們都老了。”


    “那個時候,人人的眼睛都是紅的。發瘋一樣。”小樓又道:“我從未見過你那麽兇!”蝶衣赧顏。


    小樓自顧自說:“我同樓一個小孩,他最皮,老學我陰陽怪氣的嗓子。嘿!他才不知道我當年的嗓子有多亮!”說畢,又自嘲地一笑。不重要了。


    蝶衣問:“你結婚了沒有?”


    “沒。”


    “------哦。我倒有個愛人了。”蝶衣細說從頭:“那時挨鬥,兩年多沒機會講話,天天低頭幹活,放出來時,差點不會說了。後來,很久以後,忽然平反了,又迴到北京。領導照顧我們,給介紹對象。組織的好意、隻好接受了。她是在茶葉店裏頭辦公的。”


    “真的呀?”


    “真的。”


    “真的呀?”


    “真的。”


    小樓向蝶衣笑了:“那你更會喝好茶啦?”


    “哪裏,喝茶又喝不飽的。”


    “小時侯不也成年不飽。”


    蝶衣急忙把前塵細認。那麽遙遠的日子,不可思議的神秘,一幕一幕,他的時刻終於到來了。他帶興奮的激動:


    “最想吃的是盆兒糕。蘸白糖吃,又甜,又黏,又香......”


    “噯,我不是說把錢存起來,咱哥兒狠狠吃一頓?------我這是錢沒存起來,存了也買不到盆兒糕。香港沒這玩意。”


    “其實盆兒糕也沒什麽特別。”


    “吃不到就特別。”小樓道。


    “是,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真不寬心。”蝶衣無意一句。


    “話說迴來,”小樓問:“現在老戲又可以唱了,那頂梁柱是誰?”


    “沒什麽人唱戲了,小生都歌廳唱時代曲去。京劇團出國磚外匯倒行。”蝶衣侃侃而道:“還有,最近琉璃廠改樣兒了,羊肉館翻修了。香港的財主投資建大酒店。春節聯歡會中,有人跳新派交際舞,電視台還播映出來呢,就是破四舊時兩個人摟著跳那種。開始搞舞會,搞什麽舞小姐,妓女------”


    流水帳中說到“妓女”,蝶衣急急住嘴。他不要有一絲一毫的提醒,提醒早已忘掉的一切。


    小樓眼神一變。


    啊他失言了。


    蝶衣心頭怦然亂跳。他恨自己,很到不得了。


    小樓三思:


    “我想問------”


    他要問什麽?他終於要問了。


    蝶衣無言地望定他。身心泛白。


    小樓終於開口:


    “師弟,我想問問,不我想托你一樁事兒,無論如何,你替我把菊仙的骨灰給找著了,捎來香港,也有個落腳地。好嗎?”


    蝶衣像被整池的溫水淹沒了。他恨不得在沒聽到這話之前,一頭淹死在水中,躲進去,永遠都不答他。疲倦襲上心頭。他堅決不答。


    一切都糊塗了,什麽都記不起。他過去的輝煌令他今時今日可當上了“藝術指導”;他過去的感情,卻是孤注一擲全軍覆沒。


    他堅決不答。


    “師弟------”小樓講得很慢,很艱澀很誠懇:“有句話------我不知道該不該對你說------”


    “說吧。”


    “我------我和她的事,都過去了。請你------不要怪我!”


    小樓竭盡全力把這話講出來。是的。他要在有生之日,講出來,否則就沒機會。蝶衣吃了一驚。


    他是知道的!他知道他知道他知道!這一個陰險毒辣的人,在這關頭,抬抬手就過去了的關頭,他把心一橫,讓一切都揭露了。像那些老幹部的萬千感慨;“革命革了幾十年,一切迴到解放前!”


    誰願意麵對這樣震驚的真相?誰甘心?蝶衣痛恨這次的重逢。否則他往後的日子會因這永恆的秘密而過得跌宕有致。


    蝶衣千方百計阻止小樓說下去。


    千方百計。


    千方百計......


    他笑。


    “我都聽不明白,什麽怪不怪的?別說了。來,‘飽吹餓唱’,唱一段吧?”


    小樓道:


    “詞兒都忘了。”


    “不會忘的!”


    蝶衣望著他:


    “唱唱就記得了,真的------戲,還是要唱下去的。來吧?”


    他深沉地,向自己一笑:


    “我這輩子就是想當虞姬!”


    舞台方丈地,一轉萬重山。


    轉呀轉,又迴來了。


    夜。


    “北京京劇團”的最後一場過去了。空寂的舞台,曲終人已散。沒有砌末,沒有布景,沒有燈光,沒有其他閑人。


    戲院池座,沒有觀眾。


    沒有音樂,沒有掌聲。


    ------是一個原始的方丈地。


    已經上妝的兩張臉,咦,油彩一蓋,硬是看不出龍鍾老態。一個清瘦倨傲,一個抖擻得雙目炯灼。隻要在台上,就得有個樣兒。


    扮戲的曆程,如同生命,一般繁瑣複雜。


    記得嗎?------搽油彩,打底色,拍紅(荷花胭脂!),揉紅,畫眉,勾眼,敷粉定妝,再搽紅,再染眉,塗唇,在脖子,雙手,小臂搽水粉,掌心揉紅。化好妝後,便吊眉,勒頭,貼片子,梳紮,條子裏紮,插戴(軟頭麵六大類,硬頭麵三大類。各類名下各五十件......)。


    看小樓,他那年逾花甲的笨手,有點抖,在勾臉,先在鼻子一點白,自這兒開始......奇怪吧,經典臉譜裏頭,隻有中年喪命的,反而帶個“壽”字。早死的叫“壽”,長命的喚什麽?抑或是後人一種憑吊的補償?項羽冉冉重現了。


    蝶衣一瞧,不大滿意,他拈起筆,給他最後勾一下,再端詳。這是他的霸王,他當年的霸王。


    時空陡地撲朔迷離,疑幻疑真。


    蝶衣把那幾經離亂,穗兒已燒焦了的寶劍------反革命罪證,平反後發還給他------默默地掛在小樓腰間,又理理他的黑靠。


    於是,攙了霸王好上場去。


    身子明顯的衰老了,造功隻得一半,但他興致高著呢:


    “大王請!”


    小樓把蝶衣獻來的酒幹了,“咳”的一聲,杯子向後一扔,他扯著嘶啞的嗓子,終於唱了。在這重溫舊夢的良夜。


    想俺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


    奈若何?


    蝶衣持劍,邊舞邊唱“二六”:


    勸君王飲酒聽虞歌,


    解君憂悶舞婆娑。


    嬴秦無道把江山破。


    英雄四路起幹戈。


    自古常言不欺我。


    成敗興亡一刹那。


    寬心飲酒寶帳坐。


    蝶衣劍影翻飛,但身段蹣跚,腰板也硬了,緩緩而彎,就是下不了腰。終於這已是一闋挽歌。虞姬撫慰霸王,但誰來撫慰虞姬?他唱得很淒厲:


    漢兵已略地,


    四麵楚歌聲,


    君王意氣盡,


    賤妾何聊生?


    就用手中寶劍,把心一橫,咬牙,直向脖子抹去。


    血滴......


    小樓完全措手不及,馬上忘形地扶著他,急得用手搗著他的傷口,把血胡亂地,“撥迴去”,堵進去......


    劍光刺目。


    蝶衣望定小樓。他在他懷中。


    他倆的臉正正相對。


    停住。“蝶衣!”


    血,一滴一滴一滴......


    蝶衣非常非常滿足。掌聲在心頭熱烈轟起。


    紅塵孽債皆自惹,何必留痕?互相拖欠,三生也還不完。迴不去。也罷。不如了斷。死亡才是永恆的高潮。聽見小樓在喚他。


    “師弟------小豆子------”


    啊,是遙遠而童稚的喊嗓聲。某一天清晨,在陶然亭。他生命中某一天,迴蕩著:


    “咿------呀------啊------嗚------”


    天真原始的好日子。


    在中國,北平......的好日子。


    童音繚繞於空寂的舞台和戲院中。


    ......


    “師弟!”


    小樓搖撼他:“戲唱完了。”


    蝶衣驚醒。


    戲,唱,完,了。


    燦爛的悲劇已然結束。


    華麗的情死隻是假象。


    他自妖夢中,完全醒過來。是一迴戲弄。


    太美滿了!


    強撐著爬起來。拍拍灰塵。嘴角掛著一絲詭異的笑。


    “我這輩子就是想當虞姬!”


    他用盡了力氣。再也不能了。


    後來,


    蝶衣隨團迴國去了。


    後來,小樓路過燈火昏黃的彌敦道,見到民政司署門外盤了長長的人龍,旋旋繞繞,熙熙攘攘,都是來取白色小冊子的: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六日,中英協議草案的報告。香港人至為關心的,是在一九九七年之後,會剩餘多少的“自由”。


    小樓無心戀戰,他實在也活不到那一天。


    什麽家國恨?兒女情?不,最懊惱的,是找他看屋的主人,要收迴樓宇自住了,不久,他便無立錐之地。


    整個的中國,整個的香港,都離棄他了,隻好到澡堂泡一泡。到了該處,隻見“芬蘭浴”三個字。啊連浴德池,也沒有了。


    (全文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霸王別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碧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碧華並收藏霸王別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