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兄啊!可見著你了,我還以為這輩子再也見不著你啦!”
隻見葉文泰和唐延敬穿著破爛的囚服,披頭散發的被人攙扶著走進了府衙大堂,二人此刻步履蹣跚、身形消瘦,應該在牢裏吃了不少苦。
一見著李克青的麵兒,葉文泰就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朝李克青訴苦:“你不知道啊!這幾個月咱們過的都不是人過的日子,差點兒就挺不過去了呀!”
“沒錯,幸好李兄及時趕到,要不然咱們就要腦袋搬家、屍首異處啦!”
唐延敬本來隻有六十許,此時看起來就像七十多歲的殘年老人,便在穀城的時候蒼老了許多。
他二人身上隔著老遠就有一股餿味臭氣,手腳汙穢不堪,此時沒有一丁點兒當年做知縣和師爺的那種貴氣。
“唉!二位兄長,因為我的事連累你們蹲了大牢,還差點丟了性命,小弟實在對不住二位啊!韃子朝廷意欲置我於死地,我總不能坐以待斃吧!”
眼見葉、唐二人此時的窘態,李克青想起先前在穀城也受他們不少照應,此刻麵露愧色道:“好了,既然現在二位已經轉危為安,也沒個正經的去處,若是瞧得起我李克青,不如就在我賬下做事如何?”
“在你賬下做事!這...?”
麵對李克青這突然的一問,在滿清官府做了九年知縣的葉文泰一時間腦袋還沒轉明白,對於跟隨李克青反清還有些猶豫。
不過唐延敬對李克青的提議卻很積極,一拍手點頭如搗蒜:“李老弟的話正合我意,我這個半個身子都快要入土的糟老頭子今生還能跟李兄做一番大事業,就是死也值了!再說我這條老命若是不李兄搭救,早就死在牢裏了,於情於理都要跟著李兄一起幹,隻怕李兄嫌我年老,不收我這個糟老頭子!”
李克青見狀笑道:“嗬嗬,唐兄說笑了,隻怕我這裏廟小容不下你這個大才呀!”
二人一唱一和,府衙內的氣氛歡霎時歡快了許多。
見唐延敬這麽快就應承下來,葉文泰盤算了片刻,隻好長歎一聲道:“既如此,往後我葉文泰這條性命就交給李兄了,有用得上我和唐師爺的還請盡管吩咐。”
有了此二人相助,李克青高興道:“有葉兄和唐兄這等大才相助,本將軍何愁韃虜不滅,漢家不興啊!”
除了葉、唐二人外,還有兩人也跟著一起被帶進了大堂,其中一個人王廷詔,李克青倒是認識,本就是混元教的骨幹成員,之前有過數麵之緣。
而另一個作儒生打扮的中年人,正是舉人汪和同,乃是襄陽府宜城縣舉人出身,身長八尺,英俊瀟灑,在舉子中頗具才名。
汪合同本來一心想要考功名,想在官場上混出個名堂,可沒想到就因為無意間作過一首詩被人告發,被時任縣令認定為“反詩”。
被抓進襄陽府大牢,在滿清文字獄最嚴重的乾隆朝,其下場自然很慘,直接判了個斬立決,隻等秋天一到即可處決。
一聽汪和同是因為寫反詩被抓進大牢,李克青頓時來了興趣,不知道這汪和同到底寫的是何反詩。
提到反詩,自古就有,多是文人誌士抒發抱負、情懷之作,例如陳勝所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黃巢所作,“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洪秀全所作,“龍潛海角恐驚天,暫且偷閑躍在淵;等待風雲齊聚會,飛騰六合定乾坤”等都是反詩。
不知道汪和同的反詩和這些知名人物的詩作有何不同,李克青很好奇。
在李克青殷切的詢問下,汪和同隻好將其作的反詩抖抖瑟瑟的念了出來。
“反哭魂猶寄,清光滿瑤席。複道東西合,明朝在沃野。”
這他娘的就算反詩?
看著麵前畏畏縮縮的汪和同,明顯就是一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書呆子,哪會作什麽反詩。
雖然據汪和同所言,這首詩隻是其展現心中抱負之作,並無其他含義。
不過,仔細一琢磨,這五言絕句的每句詩的開頭合起來就是“反清複明”四個字。而且字裏行間很容易讓人產生聯想。
“反哭魂猶寄,清光滿瑤席”不正是帶表對大清的統治不滿嘛!
“複道東西合,明朝在沃野”不就是希望大明朝一統天下的意思嘛!
反詩,絕對是反詩!
汪舉人落到這個境地,也沒了當初想要再滿清朝廷一展宏圖的心思,隻好橫下心跟著李克青幹了。
最終,這位作了反詩的汪舉人被李克青收入光複軍中,因為汪和同是舉人出身,手底下能寫文章,這種人物可是光複軍現在急需的。
※※※
安陸府城外的一座小村莊,此時的小村莊沒有了往日的安詳和寧靜,取而代之的是滿目的瘡痍和毫無生氣的哀號。
到處是死人和殘缺的屍體,有清軍也有頭裹白巾的白蓮教徒,滿地的鮮血,染紅了整個大地,預示著此處戰事的激烈。
戰場上,一個個清軍正在搬運屍體,除了戰死清軍的屍體被就地掩埋之外,其餘白蓮教徒的屍體則被搬至數裏外的漢江,直接投入江中喂魚。
不遠處的軍營大帳中,湖廣總督陳輝祖與荊州將軍綽和諾清點此戰損失。
就在昨日,這裏爆發了一場慘烈大戰,混元總教師劉之協,率三萬多白蓮教起義軍日夜攻打安陸府治所鍾祥府城。
就在府城即將城破之時,白蓮教起義軍得知自武昌和荊州來援襄陽的清軍已經抵達戰場。
眼見花費了數日攻城死傷不少人馬,安陸府即將城破,這塊肥肉快要吃到嘴裏,劉之協自然不想輕易放棄。
仗著手下兵馬眾多,且連續打了不少勝仗,士氣正旺,劉之協決定在城外山間設伏,以與清軍打一次伏擊戰,妄圖拿下鍾祥城,擊潰當麵清軍。
可事與願違,劉之協設伏的消息卻提前被清軍偵知,再加之來援的清軍是湖北督標和提標的綠營主力,以及荊州八旗軍。
雖然八旗軍戰鬥力不複當年之勇,可對付起這些農民、小販等組成的起義軍來說,還是強了許多,而且綠營督標和提標都是總督和提督的親軍,待遇和裝備都比一般的清兵要好上許多,因此士氣也更為高昂。
經過一日血戰,雖然起義軍在劉之協等人的指揮下英勇作戰,可還是被清軍擊敗,逃迴了駐地宜城。
此戰清軍死傷大約三千多人,並沒有傷及根本。而劉之協的起義軍卻損失了六七千人,被俘的教徒也有四五千之眾,實力大損。
此戰過後,除了途中失散的人馬,跟隨劉之協逃迴宜城的白蓮教兵馬隻剩下不到萬人。
隻見葉文泰和唐延敬穿著破爛的囚服,披頭散發的被人攙扶著走進了府衙大堂,二人此刻步履蹣跚、身形消瘦,應該在牢裏吃了不少苦。
一見著李克青的麵兒,葉文泰就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朝李克青訴苦:“你不知道啊!這幾個月咱們過的都不是人過的日子,差點兒就挺不過去了呀!”
“沒錯,幸好李兄及時趕到,要不然咱們就要腦袋搬家、屍首異處啦!”
唐延敬本來隻有六十許,此時看起來就像七十多歲的殘年老人,便在穀城的時候蒼老了許多。
他二人身上隔著老遠就有一股餿味臭氣,手腳汙穢不堪,此時沒有一丁點兒當年做知縣和師爺的那種貴氣。
“唉!二位兄長,因為我的事連累你們蹲了大牢,還差點丟了性命,小弟實在對不住二位啊!韃子朝廷意欲置我於死地,我總不能坐以待斃吧!”
眼見葉、唐二人此時的窘態,李克青想起先前在穀城也受他們不少照應,此刻麵露愧色道:“好了,既然現在二位已經轉危為安,也沒個正經的去處,若是瞧得起我李克青,不如就在我賬下做事如何?”
“在你賬下做事!這...?”
麵對李克青這突然的一問,在滿清官府做了九年知縣的葉文泰一時間腦袋還沒轉明白,對於跟隨李克青反清還有些猶豫。
不過唐延敬對李克青的提議卻很積極,一拍手點頭如搗蒜:“李老弟的話正合我意,我這個半個身子都快要入土的糟老頭子今生還能跟李兄做一番大事業,就是死也值了!再說我這條老命若是不李兄搭救,早就死在牢裏了,於情於理都要跟著李兄一起幹,隻怕李兄嫌我年老,不收我這個糟老頭子!”
李克青見狀笑道:“嗬嗬,唐兄說笑了,隻怕我這裏廟小容不下你這個大才呀!”
二人一唱一和,府衙內的氣氛歡霎時歡快了許多。
見唐延敬這麽快就應承下來,葉文泰盤算了片刻,隻好長歎一聲道:“既如此,往後我葉文泰這條性命就交給李兄了,有用得上我和唐師爺的還請盡管吩咐。”
有了此二人相助,李克青高興道:“有葉兄和唐兄這等大才相助,本將軍何愁韃虜不滅,漢家不興啊!”
除了葉、唐二人外,還有兩人也跟著一起被帶進了大堂,其中一個人王廷詔,李克青倒是認識,本就是混元教的骨幹成員,之前有過數麵之緣。
而另一個作儒生打扮的中年人,正是舉人汪和同,乃是襄陽府宜城縣舉人出身,身長八尺,英俊瀟灑,在舉子中頗具才名。
汪合同本來一心想要考功名,想在官場上混出個名堂,可沒想到就因為無意間作過一首詩被人告發,被時任縣令認定為“反詩”。
被抓進襄陽府大牢,在滿清文字獄最嚴重的乾隆朝,其下場自然很慘,直接判了個斬立決,隻等秋天一到即可處決。
一聽汪和同是因為寫反詩被抓進大牢,李克青頓時來了興趣,不知道這汪和同到底寫的是何反詩。
提到反詩,自古就有,多是文人誌士抒發抱負、情懷之作,例如陳勝所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黃巢所作,“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洪秀全所作,“龍潛海角恐驚天,暫且偷閑躍在淵;等待風雲齊聚會,飛騰六合定乾坤”等都是反詩。
不知道汪和同的反詩和這些知名人物的詩作有何不同,李克青很好奇。
在李克青殷切的詢問下,汪和同隻好將其作的反詩抖抖瑟瑟的念了出來。
“反哭魂猶寄,清光滿瑤席。複道東西合,明朝在沃野。”
這他娘的就算反詩?
看著麵前畏畏縮縮的汪和同,明顯就是一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書呆子,哪會作什麽反詩。
雖然據汪和同所言,這首詩隻是其展現心中抱負之作,並無其他含義。
不過,仔細一琢磨,這五言絕句的每句詩的開頭合起來就是“反清複明”四個字。而且字裏行間很容易讓人產生聯想。
“反哭魂猶寄,清光滿瑤席”不正是帶表對大清的統治不滿嘛!
“複道東西合,明朝在沃野”不就是希望大明朝一統天下的意思嘛!
反詩,絕對是反詩!
汪舉人落到這個境地,也沒了當初想要再滿清朝廷一展宏圖的心思,隻好橫下心跟著李克青幹了。
最終,這位作了反詩的汪舉人被李克青收入光複軍中,因為汪和同是舉人出身,手底下能寫文章,這種人物可是光複軍現在急需的。
※※※
安陸府城外的一座小村莊,此時的小村莊沒有了往日的安詳和寧靜,取而代之的是滿目的瘡痍和毫無生氣的哀號。
到處是死人和殘缺的屍體,有清軍也有頭裹白巾的白蓮教徒,滿地的鮮血,染紅了整個大地,預示著此處戰事的激烈。
戰場上,一個個清軍正在搬運屍體,除了戰死清軍的屍體被就地掩埋之外,其餘白蓮教徒的屍體則被搬至數裏外的漢江,直接投入江中喂魚。
不遠處的軍營大帳中,湖廣總督陳輝祖與荊州將軍綽和諾清點此戰損失。
就在昨日,這裏爆發了一場慘烈大戰,混元總教師劉之協,率三萬多白蓮教起義軍日夜攻打安陸府治所鍾祥府城。
就在府城即將城破之時,白蓮教起義軍得知自武昌和荊州來援襄陽的清軍已經抵達戰場。
眼見花費了數日攻城死傷不少人馬,安陸府即將城破,這塊肥肉快要吃到嘴裏,劉之協自然不想輕易放棄。
仗著手下兵馬眾多,且連續打了不少勝仗,士氣正旺,劉之協決定在城外山間設伏,以與清軍打一次伏擊戰,妄圖拿下鍾祥城,擊潰當麵清軍。
可事與願違,劉之協設伏的消息卻提前被清軍偵知,再加之來援的清軍是湖北督標和提標的綠營主力,以及荊州八旗軍。
雖然八旗軍戰鬥力不複當年之勇,可對付起這些農民、小販等組成的起義軍來說,還是強了許多,而且綠營督標和提標都是總督和提督的親軍,待遇和裝備都比一般的清兵要好上許多,因此士氣也更為高昂。
經過一日血戰,雖然起義軍在劉之協等人的指揮下英勇作戰,可還是被清軍擊敗,逃迴了駐地宜城。
此戰清軍死傷大約三千多人,並沒有傷及根本。而劉之協的起義軍卻損失了六七千人,被俘的教徒也有四五千之眾,實力大損。
此戰過後,除了途中失散的人馬,跟隨劉之協逃迴宜城的白蓮教兵馬隻剩下不到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