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進入七月份的上海,連續多日沒有下雨,顯得有些悶熱,十裏洋場依然是那麽繁華平靜,在外表風平浪靜中,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此時,遠在華北的的日本駐屯軍磨刀霍霍,整個華北的上空陰雲密布。
華北日本駐屯軍磨刀霍霍的時候,國人豈能毫無察覺?
俗話說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7月6日晚,冀東保安司令石友三宴請日本駐華大使館駐北平武官今井武夫。
今井武夫在年初已經來到華北地區,出任日本駐華大使館駐北平武官,實際上,他在暗中秘密執行著釣魚計劃。
今井武夫釣起的第一條魚,就是冀東保安司令石友三。
晚筵在一片歡樂氣氛中開始,似乎戰爭還很遙遠。
在座的賓客們紛紛舉起酒杯,可是石友三則顯得心神不寧,坐臥不安,他得到一個絕密的消息,內心正在權衡著。
石友三舉著酒杯走到今井武夫麵前,一番寒暄之後,石友三說:“今井武官,日華兩軍今天下午3時,在盧溝橋生衝突,目前正在交戰中,今井武官知道這個況嗎?”
“噢?竟然有這等事情?我怎麽不知道?石司令,萬一有你說的那樣重大的事件發生,日本軍方是不會不通知我的。”
今井武夫非常敏感,立即詢問起石友三這一消息的來源,石友三似乎是要對告訴他消息的人保密,無論今井武夫如何詢問,他就是不肯說出消息的來源。
石友三所關心的隻是保存自己的實力,他向今井武夫表示:“即使日華兩國突然發生全麵戰爭,我在北平東郊的部下,對於日本軍隊是不會有作戰意圖的,請你務必設法不要去攻擊他們。”
漢奸嘴臉暴露無疑!
石友三的話,讓今井武夫警惕起來,今井武夫想,難道石友三的話和東京消息靈通人士中流傳的謠,隻是單純的巧合嗎?
今井武夫判斷,這是石友三在用另外一種方式告訴自己,明日日軍準備突然襲擊,進攻宛平城平內的低二十九軍的計劃,有可能已經泄露。
同日本華北駐屯軍對峙的是宋哲元的第二十九軍。
二十九軍士兵基本上都來自北方各省,尤以冀魯豫三省為多,他們普遍身材高大,體格強健,作風淳樸,能吃苦耐勞,並易於接受組織和訓練。
二十九軍訓練的特點之一,就是注重體力和技能的訓練,士兵一入營,就要進行劈刀、刺槍、器械操的訓練和忍耐寒、暑、風、雨的本領,因此二十九軍官兵在體能、技能和忍耐困苦方麵要比一般軍隊強得多。
二十九還繼承了西北軍愛國教育的傳統。
在日本入侵、民族危機深重的形勢下,軍長宋哲元提出了“槍口不對內”和“中國人不殺中國人”的口號。
士兵們在吃飯前,要唱《吃飯歌》:“這些飲食,人民供給;我們應該,為民努力。日本軍閥,國民之敵;為國為民,我輩天職。”
二十九軍還沿用了西北軍舉行“國恥”紀念的辦法,編有《國恥歌》,令部隊演唱,每逢國恥日,開飯時饅頭上印著“勿忘國恥”四個字;或者令官兵禁食一天,反省國恥,以期官兵知恥後勇。
同時,二十九軍經常舉行“國恥”演講,揭露日本對中國的侵略。
在每天的早操上,官兵都要高聲問答:
問:“東北是哪一國的地方?”
答:“是我們中國的!”
問:“東三省被日本占去了,你們痛恨嗎?”
答:“十分痛恨!”
問:“我們的國家快要亡了,你們還不警醒嗎?你們要怎麽辦呢?”
答:“我們早就警醒了,我們一定要團結一致,共同奮鬥!”
在旗幟鮮明的愛國反日教育的熏陶下,二十九軍官兵無不同仇敵愾,銘記國恥,抗日緒十分高昂。
今井武夫在給大本營匯報時,曾對二十九軍下了這樣的評語:“該軍因與抗日領袖馮玉祥保有關係,故抗日意識深入官兵,實為性質不良之軍隊。”
1937年7月6日的北平,下起了滂沱大雨。
駐在豐台的日軍河邊正三旅團第一聯隊第三大隊第八中隊,不顧道路泥濘,在清水節郎中隊長的率領下,冒雨以盧溝橋為假想敵進行攻擊演習。
日軍還向二十九軍提出要求,通過宛平縣城,到永定河西邊的長辛店地區進行演習,遭到二十九軍理所當然的拒絕。
日軍這樣隨心所欲地在二十九軍麵前進行演習,且以攻城掠地為課目,不僅違反了國際法和雙邊條約,其實質就是進行戰爭挑釁。
遭到拒絕,日軍很惱火,賴在城外不肯退去,並進行了緊張的軍事部署,雙方僵持了十幾個小時,空氣異常緊張。
守衛宛平城的二十九軍也不甘示弱,決不讓步。
天色漸晚,沒有進展的日軍退迴了豐台。
日軍步步緊逼,使得駐北平的二十九軍深感形勢嚴峻。
二十九軍三十七師一一○旅旅長何基灃,在日軍囂張的氣焰麵前,顯示了一個軍人的勇敢與決心。
何基灃下令,該旅全體官兵,“如日軍挑釁,一定要堅決迴擊。”
駐守宛平城的一一○旅二一九團第三營官兵,連日來目睹日軍的頻繁演習,早已是怒火高漲,接到旅長的命令,三營官兵大為振奮,一致表示要作誓死抵抗。
第三營是個加強營,共有四個連,其中有輕重迫擊炮連各一個,重機槍連一個,共計1400人,一個營有如此的兵力,這在當時民黨軍隊中是非常少見的。
營長金振中,是一位作戰勇敢的軍官,曾在喜峰口戰役中立過戰功。
第三營進駐宛平城後,金振中經常對官兵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要求官兵在吃飯睡覺前都要高唿“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的口號,以激勵官兵的意誌。
為了偵察敵情,掌握第一手材料,金振中在午飯後換了便服,扛著鐵鍬,向大瓦窯附近日軍的演習地點走去。
當金振中剛過盧溝橋火車站,就遠遠地看到日軍隊伍,這些日軍不顧滂沱大雨和泥濘的道路,以盧溝橋為目標,正在進行攻擊式演習。
演習日軍後麵的炮兵如臨大敵,緊張忙碌地構築著工事,再後麵,隆隆不絕的戰車也開了上來。
種種跡象表明,大戰即將來臨!
金振中憑著一個軍人的直覺,感到今天太不同尋常,他見機溜了迴來。
迴到營部,金振中沒有歇息,馬上召開軍事會議,他攤開軍事地圖,一個連一個連地詢問著戰鬥準備情況。
當問到盧溝鐵路橋守衛排排長的時候,金振中特別叮囑,鐵路橋與石橋同等重要,而鐵路橋沒有拱衛城,隻有橋頭一片空地,兵力無法調動,隻能死守。
當年修建盧溝橋和宛平城的目的,是為了拱衛京城,宛平城在橋東京城一側,而現在態勢和以往不同,日軍已經占據豐台,兵出其後。
扼守盧溝橋,已不是保衛京城而是守住北平與中原通道。
兵力部署的方向也要和當初相反,永定河東岸的北平一側,兵力部署的突出部位就是宛平城。
宛平城內駐守著九連和重機槍連、輕迫擊炮連,城北鐵路橋東頭是十一連,城南一帶沿河駐守十二連。
重迫擊炮和預備隊均在河西。
當年的建橋者與建城者,估計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這些槍口對著京城的隊伍,竟然是在保衛北平。
此時,遠在華北的的日本駐屯軍磨刀霍霍,整個華北的上空陰雲密布。
華北日本駐屯軍磨刀霍霍的時候,國人豈能毫無察覺?
俗話說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7月6日晚,冀東保安司令石友三宴請日本駐華大使館駐北平武官今井武夫。
今井武夫在年初已經來到華北地區,出任日本駐華大使館駐北平武官,實際上,他在暗中秘密執行著釣魚計劃。
今井武夫釣起的第一條魚,就是冀東保安司令石友三。
晚筵在一片歡樂氣氛中開始,似乎戰爭還很遙遠。
在座的賓客們紛紛舉起酒杯,可是石友三則顯得心神不寧,坐臥不安,他得到一個絕密的消息,內心正在權衡著。
石友三舉著酒杯走到今井武夫麵前,一番寒暄之後,石友三說:“今井武官,日華兩軍今天下午3時,在盧溝橋生衝突,目前正在交戰中,今井武官知道這個況嗎?”
“噢?竟然有這等事情?我怎麽不知道?石司令,萬一有你說的那樣重大的事件發生,日本軍方是不會不通知我的。”
今井武夫非常敏感,立即詢問起石友三這一消息的來源,石友三似乎是要對告訴他消息的人保密,無論今井武夫如何詢問,他就是不肯說出消息的來源。
石友三所關心的隻是保存自己的實力,他向今井武夫表示:“即使日華兩國突然發生全麵戰爭,我在北平東郊的部下,對於日本軍隊是不會有作戰意圖的,請你務必設法不要去攻擊他們。”
漢奸嘴臉暴露無疑!
石友三的話,讓今井武夫警惕起來,今井武夫想,難道石友三的話和東京消息靈通人士中流傳的謠,隻是單純的巧合嗎?
今井武夫判斷,這是石友三在用另外一種方式告訴自己,明日日軍準備突然襲擊,進攻宛平城平內的低二十九軍的計劃,有可能已經泄露。
同日本華北駐屯軍對峙的是宋哲元的第二十九軍。
二十九軍士兵基本上都來自北方各省,尤以冀魯豫三省為多,他們普遍身材高大,體格強健,作風淳樸,能吃苦耐勞,並易於接受組織和訓練。
二十九軍訓練的特點之一,就是注重體力和技能的訓練,士兵一入營,就要進行劈刀、刺槍、器械操的訓練和忍耐寒、暑、風、雨的本領,因此二十九軍官兵在體能、技能和忍耐困苦方麵要比一般軍隊強得多。
二十九還繼承了西北軍愛國教育的傳統。
在日本入侵、民族危機深重的形勢下,軍長宋哲元提出了“槍口不對內”和“中國人不殺中國人”的口號。
士兵們在吃飯前,要唱《吃飯歌》:“這些飲食,人民供給;我們應該,為民努力。日本軍閥,國民之敵;為國為民,我輩天職。”
二十九軍還沿用了西北軍舉行“國恥”紀念的辦法,編有《國恥歌》,令部隊演唱,每逢國恥日,開飯時饅頭上印著“勿忘國恥”四個字;或者令官兵禁食一天,反省國恥,以期官兵知恥後勇。
同時,二十九軍經常舉行“國恥”演講,揭露日本對中國的侵略。
在每天的早操上,官兵都要高聲問答:
問:“東北是哪一國的地方?”
答:“是我們中國的!”
問:“東三省被日本占去了,你們痛恨嗎?”
答:“十分痛恨!”
問:“我們的國家快要亡了,你們還不警醒嗎?你們要怎麽辦呢?”
答:“我們早就警醒了,我們一定要團結一致,共同奮鬥!”
在旗幟鮮明的愛國反日教育的熏陶下,二十九軍官兵無不同仇敵愾,銘記國恥,抗日緒十分高昂。
今井武夫在給大本營匯報時,曾對二十九軍下了這樣的評語:“該軍因與抗日領袖馮玉祥保有關係,故抗日意識深入官兵,實為性質不良之軍隊。”
1937年7月6日的北平,下起了滂沱大雨。
駐在豐台的日軍河邊正三旅團第一聯隊第三大隊第八中隊,不顧道路泥濘,在清水節郎中隊長的率領下,冒雨以盧溝橋為假想敵進行攻擊演習。
日軍還向二十九軍提出要求,通過宛平縣城,到永定河西邊的長辛店地區進行演習,遭到二十九軍理所當然的拒絕。
日軍這樣隨心所欲地在二十九軍麵前進行演習,且以攻城掠地為課目,不僅違反了國際法和雙邊條約,其實質就是進行戰爭挑釁。
遭到拒絕,日軍很惱火,賴在城外不肯退去,並進行了緊張的軍事部署,雙方僵持了十幾個小時,空氣異常緊張。
守衛宛平城的二十九軍也不甘示弱,決不讓步。
天色漸晚,沒有進展的日軍退迴了豐台。
日軍步步緊逼,使得駐北平的二十九軍深感形勢嚴峻。
二十九軍三十七師一一○旅旅長何基灃,在日軍囂張的氣焰麵前,顯示了一個軍人的勇敢與決心。
何基灃下令,該旅全體官兵,“如日軍挑釁,一定要堅決迴擊。”
駐守宛平城的一一○旅二一九團第三營官兵,連日來目睹日軍的頻繁演習,早已是怒火高漲,接到旅長的命令,三營官兵大為振奮,一致表示要作誓死抵抗。
第三營是個加強營,共有四個連,其中有輕重迫擊炮連各一個,重機槍連一個,共計1400人,一個營有如此的兵力,這在當時民黨軍隊中是非常少見的。
營長金振中,是一位作戰勇敢的軍官,曾在喜峰口戰役中立過戰功。
第三營進駐宛平城後,金振中經常對官兵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要求官兵在吃飯睡覺前都要高唿“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的口號,以激勵官兵的意誌。
為了偵察敵情,掌握第一手材料,金振中在午飯後換了便服,扛著鐵鍬,向大瓦窯附近日軍的演習地點走去。
當金振中剛過盧溝橋火車站,就遠遠地看到日軍隊伍,這些日軍不顧滂沱大雨和泥濘的道路,以盧溝橋為目標,正在進行攻擊式演習。
演習日軍後麵的炮兵如臨大敵,緊張忙碌地構築著工事,再後麵,隆隆不絕的戰車也開了上來。
種種跡象表明,大戰即將來臨!
金振中憑著一個軍人的直覺,感到今天太不同尋常,他見機溜了迴來。
迴到營部,金振中沒有歇息,馬上召開軍事會議,他攤開軍事地圖,一個連一個連地詢問著戰鬥準備情況。
當問到盧溝鐵路橋守衛排排長的時候,金振中特別叮囑,鐵路橋與石橋同等重要,而鐵路橋沒有拱衛城,隻有橋頭一片空地,兵力無法調動,隻能死守。
當年修建盧溝橋和宛平城的目的,是為了拱衛京城,宛平城在橋東京城一側,而現在態勢和以往不同,日軍已經占據豐台,兵出其後。
扼守盧溝橋,已不是保衛京城而是守住北平與中原通道。
兵力部署的方向也要和當初相反,永定河東岸的北平一側,兵力部署的突出部位就是宛平城。
宛平城內駐守著九連和重機槍連、輕迫擊炮連,城北鐵路橋東頭是十一連,城南一帶沿河駐守十二連。
重迫擊炮和預備隊均在河西。
當年的建橋者與建城者,估計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這些槍口對著京城的隊伍,竟然是在保衛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