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沈晨正在一處小山坡上,其實也不算小山坡,就是個土包,離地麵不到二米,騎在馬背上,視野會稍微寬闊一點,然後指揮士兵們列陣,緩緩向前壓進。
緊接著他就看到了遠處任峻軍中有一名長袍飄飄的中年男子騎馬而來,片刻後抵達了溝渠對岸,距離他的軍隊已經不足百米。
這個距離已經是箭矢的最大射程範圍內,可以說那人已經處於極為危險的範疇。
“去看看。”
沈晨讓沈桃去看看情況。
沈桃立即騎馬疾馳過去,喝道:“汝是何人?”
荀彧拱手說道:“在下荀彧,添為尚書令,想求見沈將軍。”
尚書令?
沈桃知道他,上下打量了一下,嘿嘿一笑,轉頭就迴去稟報。
過了片刻,沈晨得知荀彧親自來陣前,頗為驚訝,但自忖一個文人也不用怕他,於是縱馬過來,雙方隔著溝渠,距離約七八米之處。
“荀令君?”
沈晨打量著荀彧,他穿著寬大的黑色長袍,頭戴側注冠,麵目儒雅,正笑吟吟地看著他。
“沈將軍。”
荀彧在馬背上拱手行禮,臉上露出苦澀的笑容道:“將軍少年英雄,令人欽佩呀。”
沈晨說道:“我知道令君是來勸我的,或者也是來拖延時間的,但請迴吧。曹操精銳俱在北方防禦袁紹,我不會放過這個奉迎天子的機會。”
荀彧稍微思索了一下說道:“但將軍可知道,若是曹公敗了,袁紹南下,以他的兵馬,恐怕劉景升之流,根本無法抵擋,屆時你就算奉迎天子去了南方,也不可能守得住荊州。難道你真要眼睜睜地看著漢室破滅,天下歸袁嗎?”
不愧是三國有名的戰略家,他一上來沒有跟沈晨談什麽人生觀價值觀,而是隻談利益。
曹操在官渡本來就命懸一線,袁紹強大的實力對他的壓製幾乎是全方麵的,讓他完全踹不過氣來。
而沈晨還要在後方偷襲許都,令曹操疲於奔命,一旦曹操戰敗,袁紹數十萬大軍南下,整個關東盡歸其所有。
也許不用到建安十三年,僅僅是明年或者後年,袁紹就能擁有比赤壁之戰前的曹操還要強大的勢力。
屆時即便是沈晨帶著劉協去了荊州,麵對袁紹那帶甲之士百萬的可怕實力,恐怕也隻有敗亡一途,到時候天下就真的歸於袁氏了。
這一點其實也是沈晨一直很猶豫的地方。
雖然他知道過兩年袁紹就死了,問題是官渡之戰給袁紹造成的打擊太大所致。
一旦他贏了官渡之戰,奪得了整個關東,沒有那次打擊,萬一多活幾年,對於眼下的局勢確實是個災難。
所以不可否認的是,荀彧說得是對的,從戰略的角度上來講,北方一定不能統一,既不能曹操贏,也絕不能讓袁紹贏,最好大家兩敗俱傷。
但還有一個問題就在於,曹操作為君主來說,能力顯然是比袁紹強得太多。
反觀若北方是袁紹做主,他的個人能力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強,實力越大他越弱,並且即便是多活兩年,以他幾個兒子的能力,也遠遜色於曹丕等人,事情或許未有轉機。
因此沈晨沉吟片刻,說道:“令君說得確實不錯,這個擔憂我也曾經想過,可相比於袁紹,曹操雄才大略,威脅更大,我更願意看到袁紹在北方。”
荀彧苦笑道:“跟你這樣聰明的人說話,很難呀。我去過袁紹那裏,他的才能確實不如曹公,因而伱或許說得也是對的。不過請你為天子想一想,至少曹公還奉迎天子,一旦袁紹得了北方,恐怕會稱帝。”
“令君以為曹操不會嗎?”
沈晨冷笑道:“曹操隻是現在不敢稱帝罷了,若他擊敗了袁紹,得了北方,稱公,稱王,即便是不能稱帝,也可以殺光漢臣,為將來兒子登基鋪路,曹操的野心,我不相信令君不知。”
“我不知。”
荀彧搖搖頭道:“我隻知道,在天子罹難之際,是曹公奉迎了陛下。若無曹公,漢室江山已頹敗,因而我會輔佐曹公,待天下清明之時,亦能還政於國家。”
“好想法。”
沈晨點點頭,感歎道:“至少你也是一位願意為大漢江山而努力的人呀,可惜了,你的道路終究是錯誤的。”
荀彧便問他道:“那在沈將軍眼中,什麽樣的道路才是對的呢?”
“自然是鏟除曹操袁紹之流。”
沈晨毫不猶豫地道:“天下為禍者都是這些諸侯,將這些諸侯殺個幹淨,還人間一片晴朗的天空,才能夠讓大漢重新屹立於世間。”
“這樣的話,將軍與曹公袁紹何異呢?”
荀彧提出疑惑:“將軍所謂奉迎天子,口中說著匡扶社稷,做的卻是與曹公袁紹他們一樣的事情,誰又能保證將來天下會不會歸“沈”呢?”
沈晨咧嘴一笑,指著自己道:“我不一樣。”
“有何不同?”
荀彧問。
沈晨說:“我不吃人,也不屠城。我知道人和禽獸的區別,也知道民間疾苦,所以我會堅定地按照我的想法去做,履行我“知行合一”的理念,努力建造一個沒有饑餓,沒有貧窮,沒有戰亂的國家!”
荀彧笑了笑,稱讚道:“將軍誌向高遠,令人欽佩。但這般國家,真的會存在嗎?”
“令君覺得不存在,是因為眼前的世界太小。”
沈晨說道:“治國的辦法聖人早已經道盡,可世間的人還是不懂得這些道理。就好像令君隻覺得曹操才是匡扶大漢的人,卻不知道,這世間良善有才能的人無數,為何不能找一個這樣的人,而要找一個殘暴的人呢?”
荀彧搖搖頭道:“我不覺得將軍是對的,曹公已經或許做過一些錯事,但現在已經改變了。他有很多不得已的苦衷,很多事情也隻能這樣去做,否則的話,他亦隻能敗亡。”
“的確如此,這一點我無話可說。”
沈晨說道:“可你也必須要承認,其實他在徐州屠戮生民本就不應該,難道徐州數十萬百姓,也會阻礙他的生死存亡嗎?”
這就是曹操最大的問題。
他屠徐州兩個理由,一個是為父報仇,另外一個是震懾陶謙。
或許裏麵還有其它隱性戰略,比如劫掠糧草,還有把下邳打造成無人區,防止袁術北上奪取徐州。
但不管哪個理由,其實都不是非屠徐州不可。如劫掠糧草,他當時殺了徐州二十萬人,迴去和呂布僅僅相持百日就沒糧了,說明他殺的二十萬人根本沒為他帶來多少糧食。
而且當時他可不知道後方陳宮張邈會叛變,如果呂布不來的話,以兗州供養糧草,曹操本身是不缺糧食的,因此這一條根本不是他屠殺徐州的理由。
說到底,還是因為曹操個人內心的殘暴,不把百姓的命當命導致。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曹操根本不在乎底層,隻在乎手中權力。
荀彧沉默片刻,說道:“那亦是不得已而為之。”
“看來令君也不是個賢良的人。”
沈晨有些失望。
荀彧素來注重清名,立即道:“君為何有此之說?”
沈晨突然問道:“令君,人生苦嗎?”
荀彧一愣,十分詫異沈晨忽然這樣詢問,但既然他願意拖時間,自己也何樂而不為,於是點點頭道:“苦。”
“令君也苦嗎?”
沈晨說道:“我聽聞荀氏在潁川乃是望族,宗族田產何止數萬,奴仆成群,車馬簇擁,令君一出生就錦衣玉食,不用為吃喝發愁,為何還是會覺得苦呢?”
荀彧苦笑道:“亂世人為草芥,不管公卿士族還是黎民百姓,稍有不慎,就會成為刀下之鬼,又何來的不苦?”
“是啊。”
沈晨歎息道:“人生當真是苦,黎民百姓生存艱難,時常遭到那些諸侯劫掠,還有慘死的可能。上天也對萬民不體恤,世家大族將百姓視為草芥,又有像荀令君這樣的人助紂為虐,而沒有一個像太公望這樣的人站出來,萬民何其苦也。”
荀彧眉頭皺了起來,說道:“我如何助紂為虐?”
沈晨說道:“人的地位或許有高下之分,但在作為“人”這一點上,人應該是平等的。我與你一樣,都是“人”,一樣的會說話,會吃飯,會走路,懂禮義廉恥,令君,你覺得我是說的是對的嗎?”
“不對。”
荀彧說道:“貴賤有別,尊卑有序”
他還未說完,沈晨就打斷道:“令君,我想你搞錯了,我說的是地位有貴賤尊卑,但人,你我都是人。拋開地位不談,我們是不是都是人。亦或者,你認為哪些人不算人,請你指出來。”
“這”
荀彧遇到這樣的邏輯問題,一時間有些詫異,但片刻後還是點點頭道:“是,我們都是“人”。”
沈晨就道:“汝先祖荀子說,“然則人之所以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無毛也,以其有辨也。今夫狌狌形笑,亦二足而毛也,然而君子啜其羹,食其胾。””
“我卻認為,人之所以是人,是因為他們懂得思考,懂得禮義廉恥,懂得用修身來提高自己的品德,這才與禽獸區分開來。”
“從本質上來說,不管是天子還是某個賤民,他們都是人。但區別在於,天子生得好,出生在了皇家,所以他是天子。而賤民出生在了賤民家,為了一日兩餐而艱難地活著,即便是活著就已經用盡了力氣。”
“令君出生於豪門大族,不愁溫飽,不知道黎民疾苦。曹操屠徐州數十萬生民,在令君眼中,亦不過是個數字。卻不知道他們以前都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曾經亦有過歡笑。”
“當人為了一己私欲如此屠戮同胞的時候,他就已經毫無禮義廉恥,跟一隻會思考的禽獸沒什麽區別,在我眼中,曹操就是一隻充滿獸欲的禽獸。”
“我今日來到許都城外,就是想問問那些人,可有把那些百姓當做人看?可到了這裏,見到了令君,卻令我很失望。”
“因為我隻看到令君不以為恥,反而為曹操張目,這是因為在令君眼中,曹操殺的那些百姓不算是人。所以令君竭盡全力在為維護曹操,現在居然還恬不知恥地跟我說,曹公是不得已而為之。”
“我想問問令君,如果徐州被屠殺的生民當中有令君的親人,有令君的手足兄弟,有令君的朋友,令君還能夠像現在這樣輕描淡寫地說一句,曹公亦是不得已而為之嗎?”
“說到底,也不過是因為令君出生於世家豪門,地位高高在上,不用擔心吃穿,也不用擔心被人屠戮,走到哪裏都有人尊敬,會被人當賢良般對待罷了。”
“可是那些與令君一樣的“人”,本來隻是普普通通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揮舞著鋤頭,艱難地懇求著一日溫飽。卻被像曹操這樣的人肆意殺戮,又有像令君這般內心醜陋之輩輔佐,他們何其悲耶?汝何其虛偽!”
說到最後,沈晨已經是怒而喝道:“人都說“城雖破,尤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毀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隕名可垂於竹帛也,有何懼哉”。爾這等助紂為虐之輩,也配留有清名?”
“唉。”
荀彧長歎了一口氣,向著沈晨拱手一禮:“將軍,彧告退。”
曹操屠城,是不可辯駁的事實。
任何一個有良知的儒士,都沒法來反駁沈晨的話。
包括荀彧自己,也是因為漢室天子在許都,不得已才一直為曹操效力。
如果不是為了漢室江山的話,那麽將來曹操稱魏公的時候,他就不可能站出來反對。
以他為曹操鞠躬盡瘁二十多年的地位,如果學那些世家大族,在曹丕篡漢的時候勸進一下,荀氏在曹魏的地位,絕對不比夏侯氏低。
因此荀彧是一個有良知的人,麵對沈晨的指責,指責他為一個殘暴的禽獸效力,他就沒辦法厚顏無恥地來辯解。
所以他隻能選擇挨罵,然後告退。
看著荀彧離開的身影,沈晨沒有再說什麽了,他知道荀彧或許是一個道德君子,但這種道德君子,不是對黎民百姓,而是在對漢室江山的盡忠。
作為後世人,沈晨從來都不會在意什麽天子皇帝,他同樣也是底層平民出身,看得太多古代百姓的痛苦,隻想為百姓作主。
如果不是因為必須要豎起漢室大旗這杠大義,沒辦法像辛亥革命一般推翻封建製度的話,沈晨早就反了。
而荀彧隻想著他的漢室江山,而現在最有可能匡扶漢室的,就是曹操。
因此他隻會站在曹操這邊。
沈晨則心中有萬民,希望建立起一個人人平等,人人有衣穿,有飯吃的世界,或許這個道路會極為漫長,但至少也要在這條道路上努力。
所以他跟荀彧之間,注定不是一路人。
“殺!”
沈晨舉起手中的環首刀,高喊道:“迎天子,奉公卿。直搗許都,匡扶社稷。抗曹賊,救萬民!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殺!”
身後大軍,爆發出驚天怒吼!
(本章完)
/109/109202/29410762.html
緊接著他就看到了遠處任峻軍中有一名長袍飄飄的中年男子騎馬而來,片刻後抵達了溝渠對岸,距離他的軍隊已經不足百米。
這個距離已經是箭矢的最大射程範圍內,可以說那人已經處於極為危險的範疇。
“去看看。”
沈晨讓沈桃去看看情況。
沈桃立即騎馬疾馳過去,喝道:“汝是何人?”
荀彧拱手說道:“在下荀彧,添為尚書令,想求見沈將軍。”
尚書令?
沈桃知道他,上下打量了一下,嘿嘿一笑,轉頭就迴去稟報。
過了片刻,沈晨得知荀彧親自來陣前,頗為驚訝,但自忖一個文人也不用怕他,於是縱馬過來,雙方隔著溝渠,距離約七八米之處。
“荀令君?”
沈晨打量著荀彧,他穿著寬大的黑色長袍,頭戴側注冠,麵目儒雅,正笑吟吟地看著他。
“沈將軍。”
荀彧在馬背上拱手行禮,臉上露出苦澀的笑容道:“將軍少年英雄,令人欽佩呀。”
沈晨說道:“我知道令君是來勸我的,或者也是來拖延時間的,但請迴吧。曹操精銳俱在北方防禦袁紹,我不會放過這個奉迎天子的機會。”
荀彧稍微思索了一下說道:“但將軍可知道,若是曹公敗了,袁紹南下,以他的兵馬,恐怕劉景升之流,根本無法抵擋,屆時你就算奉迎天子去了南方,也不可能守得住荊州。難道你真要眼睜睜地看著漢室破滅,天下歸袁嗎?”
不愧是三國有名的戰略家,他一上來沒有跟沈晨談什麽人生觀價值觀,而是隻談利益。
曹操在官渡本來就命懸一線,袁紹強大的實力對他的壓製幾乎是全方麵的,讓他完全踹不過氣來。
而沈晨還要在後方偷襲許都,令曹操疲於奔命,一旦曹操戰敗,袁紹數十萬大軍南下,整個關東盡歸其所有。
也許不用到建安十三年,僅僅是明年或者後年,袁紹就能擁有比赤壁之戰前的曹操還要強大的勢力。
屆時即便是沈晨帶著劉協去了荊州,麵對袁紹那帶甲之士百萬的可怕實力,恐怕也隻有敗亡一途,到時候天下就真的歸於袁氏了。
這一點其實也是沈晨一直很猶豫的地方。
雖然他知道過兩年袁紹就死了,問題是官渡之戰給袁紹造成的打擊太大所致。
一旦他贏了官渡之戰,奪得了整個關東,沒有那次打擊,萬一多活幾年,對於眼下的局勢確實是個災難。
所以不可否認的是,荀彧說得是對的,從戰略的角度上來講,北方一定不能統一,既不能曹操贏,也絕不能讓袁紹贏,最好大家兩敗俱傷。
但還有一個問題就在於,曹操作為君主來說,能力顯然是比袁紹強得太多。
反觀若北方是袁紹做主,他的個人能力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強,實力越大他越弱,並且即便是多活兩年,以他幾個兒子的能力,也遠遜色於曹丕等人,事情或許未有轉機。
因此沈晨沉吟片刻,說道:“令君說得確實不錯,這個擔憂我也曾經想過,可相比於袁紹,曹操雄才大略,威脅更大,我更願意看到袁紹在北方。”
荀彧苦笑道:“跟你這樣聰明的人說話,很難呀。我去過袁紹那裏,他的才能確實不如曹公,因而伱或許說得也是對的。不過請你為天子想一想,至少曹公還奉迎天子,一旦袁紹得了北方,恐怕會稱帝。”
“令君以為曹操不會嗎?”
沈晨冷笑道:“曹操隻是現在不敢稱帝罷了,若他擊敗了袁紹,得了北方,稱公,稱王,即便是不能稱帝,也可以殺光漢臣,為將來兒子登基鋪路,曹操的野心,我不相信令君不知。”
“我不知。”
荀彧搖搖頭道:“我隻知道,在天子罹難之際,是曹公奉迎了陛下。若無曹公,漢室江山已頹敗,因而我會輔佐曹公,待天下清明之時,亦能還政於國家。”
“好想法。”
沈晨點點頭,感歎道:“至少你也是一位願意為大漢江山而努力的人呀,可惜了,你的道路終究是錯誤的。”
荀彧便問他道:“那在沈將軍眼中,什麽樣的道路才是對的呢?”
“自然是鏟除曹操袁紹之流。”
沈晨毫不猶豫地道:“天下為禍者都是這些諸侯,將這些諸侯殺個幹淨,還人間一片晴朗的天空,才能夠讓大漢重新屹立於世間。”
“這樣的話,將軍與曹公袁紹何異呢?”
荀彧提出疑惑:“將軍所謂奉迎天子,口中說著匡扶社稷,做的卻是與曹公袁紹他們一樣的事情,誰又能保證將來天下會不會歸“沈”呢?”
沈晨咧嘴一笑,指著自己道:“我不一樣。”
“有何不同?”
荀彧問。
沈晨說:“我不吃人,也不屠城。我知道人和禽獸的區別,也知道民間疾苦,所以我會堅定地按照我的想法去做,履行我“知行合一”的理念,努力建造一個沒有饑餓,沒有貧窮,沒有戰亂的國家!”
荀彧笑了笑,稱讚道:“將軍誌向高遠,令人欽佩。但這般國家,真的會存在嗎?”
“令君覺得不存在,是因為眼前的世界太小。”
沈晨說道:“治國的辦法聖人早已經道盡,可世間的人還是不懂得這些道理。就好像令君隻覺得曹操才是匡扶大漢的人,卻不知道,這世間良善有才能的人無數,為何不能找一個這樣的人,而要找一個殘暴的人呢?”
荀彧搖搖頭道:“我不覺得將軍是對的,曹公已經或許做過一些錯事,但現在已經改變了。他有很多不得已的苦衷,很多事情也隻能這樣去做,否則的話,他亦隻能敗亡。”
“的確如此,這一點我無話可說。”
沈晨說道:“可你也必須要承認,其實他在徐州屠戮生民本就不應該,難道徐州數十萬百姓,也會阻礙他的生死存亡嗎?”
這就是曹操最大的問題。
他屠徐州兩個理由,一個是為父報仇,另外一個是震懾陶謙。
或許裏麵還有其它隱性戰略,比如劫掠糧草,還有把下邳打造成無人區,防止袁術北上奪取徐州。
但不管哪個理由,其實都不是非屠徐州不可。如劫掠糧草,他當時殺了徐州二十萬人,迴去和呂布僅僅相持百日就沒糧了,說明他殺的二十萬人根本沒為他帶來多少糧食。
而且當時他可不知道後方陳宮張邈會叛變,如果呂布不來的話,以兗州供養糧草,曹操本身是不缺糧食的,因此這一條根本不是他屠殺徐州的理由。
說到底,還是因為曹操個人內心的殘暴,不把百姓的命當命導致。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曹操根本不在乎底層,隻在乎手中權力。
荀彧沉默片刻,說道:“那亦是不得已而為之。”
“看來令君也不是個賢良的人。”
沈晨有些失望。
荀彧素來注重清名,立即道:“君為何有此之說?”
沈晨突然問道:“令君,人生苦嗎?”
荀彧一愣,十分詫異沈晨忽然這樣詢問,但既然他願意拖時間,自己也何樂而不為,於是點點頭道:“苦。”
“令君也苦嗎?”
沈晨說道:“我聽聞荀氏在潁川乃是望族,宗族田產何止數萬,奴仆成群,車馬簇擁,令君一出生就錦衣玉食,不用為吃喝發愁,為何還是會覺得苦呢?”
荀彧苦笑道:“亂世人為草芥,不管公卿士族還是黎民百姓,稍有不慎,就會成為刀下之鬼,又何來的不苦?”
“是啊。”
沈晨歎息道:“人生當真是苦,黎民百姓生存艱難,時常遭到那些諸侯劫掠,還有慘死的可能。上天也對萬民不體恤,世家大族將百姓視為草芥,又有像荀令君這樣的人助紂為虐,而沒有一個像太公望這樣的人站出來,萬民何其苦也。”
荀彧眉頭皺了起來,說道:“我如何助紂為虐?”
沈晨說道:“人的地位或許有高下之分,但在作為“人”這一點上,人應該是平等的。我與你一樣,都是“人”,一樣的會說話,會吃飯,會走路,懂禮義廉恥,令君,你覺得我是說的是對的嗎?”
“不對。”
荀彧說道:“貴賤有別,尊卑有序”
他還未說完,沈晨就打斷道:“令君,我想你搞錯了,我說的是地位有貴賤尊卑,但人,你我都是人。拋開地位不談,我們是不是都是人。亦或者,你認為哪些人不算人,請你指出來。”
“這”
荀彧遇到這樣的邏輯問題,一時間有些詫異,但片刻後還是點點頭道:“是,我們都是“人”。”
沈晨就道:“汝先祖荀子說,“然則人之所以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無毛也,以其有辨也。今夫狌狌形笑,亦二足而毛也,然而君子啜其羹,食其胾。””
“我卻認為,人之所以是人,是因為他們懂得思考,懂得禮義廉恥,懂得用修身來提高自己的品德,這才與禽獸區分開來。”
“從本質上來說,不管是天子還是某個賤民,他們都是人。但區別在於,天子生得好,出生在了皇家,所以他是天子。而賤民出生在了賤民家,為了一日兩餐而艱難地活著,即便是活著就已經用盡了力氣。”
“令君出生於豪門大族,不愁溫飽,不知道黎民疾苦。曹操屠徐州數十萬生民,在令君眼中,亦不過是個數字。卻不知道他們以前都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曾經亦有過歡笑。”
“當人為了一己私欲如此屠戮同胞的時候,他就已經毫無禮義廉恥,跟一隻會思考的禽獸沒什麽區別,在我眼中,曹操就是一隻充滿獸欲的禽獸。”
“我今日來到許都城外,就是想問問那些人,可有把那些百姓當做人看?可到了這裏,見到了令君,卻令我很失望。”
“因為我隻看到令君不以為恥,反而為曹操張目,這是因為在令君眼中,曹操殺的那些百姓不算是人。所以令君竭盡全力在為維護曹操,現在居然還恬不知恥地跟我說,曹公是不得已而為之。”
“我想問問令君,如果徐州被屠殺的生民當中有令君的親人,有令君的手足兄弟,有令君的朋友,令君還能夠像現在這樣輕描淡寫地說一句,曹公亦是不得已而為之嗎?”
“說到底,也不過是因為令君出生於世家豪門,地位高高在上,不用擔心吃穿,也不用擔心被人屠戮,走到哪裏都有人尊敬,會被人當賢良般對待罷了。”
“可是那些與令君一樣的“人”,本來隻是普普通通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揮舞著鋤頭,艱難地懇求著一日溫飽。卻被像曹操這樣的人肆意殺戮,又有像令君這般內心醜陋之輩輔佐,他們何其悲耶?汝何其虛偽!”
說到最後,沈晨已經是怒而喝道:“人都說“城雖破,尤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毀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隕名可垂於竹帛也,有何懼哉”。爾這等助紂為虐之輩,也配留有清名?”
“唉。”
荀彧長歎了一口氣,向著沈晨拱手一禮:“將軍,彧告退。”
曹操屠城,是不可辯駁的事實。
任何一個有良知的儒士,都沒法來反駁沈晨的話。
包括荀彧自己,也是因為漢室天子在許都,不得已才一直為曹操效力。
如果不是為了漢室江山的話,那麽將來曹操稱魏公的時候,他就不可能站出來反對。
以他為曹操鞠躬盡瘁二十多年的地位,如果學那些世家大族,在曹丕篡漢的時候勸進一下,荀氏在曹魏的地位,絕對不比夏侯氏低。
因此荀彧是一個有良知的人,麵對沈晨的指責,指責他為一個殘暴的禽獸效力,他就沒辦法厚顏無恥地來辯解。
所以他隻能選擇挨罵,然後告退。
看著荀彧離開的身影,沈晨沒有再說什麽了,他知道荀彧或許是一個道德君子,但這種道德君子,不是對黎民百姓,而是在對漢室江山的盡忠。
作為後世人,沈晨從來都不會在意什麽天子皇帝,他同樣也是底層平民出身,看得太多古代百姓的痛苦,隻想為百姓作主。
如果不是因為必須要豎起漢室大旗這杠大義,沒辦法像辛亥革命一般推翻封建製度的話,沈晨早就反了。
而荀彧隻想著他的漢室江山,而現在最有可能匡扶漢室的,就是曹操。
因此他隻會站在曹操這邊。
沈晨則心中有萬民,希望建立起一個人人平等,人人有衣穿,有飯吃的世界,或許這個道路會極為漫長,但至少也要在這條道路上努力。
所以他跟荀彧之間,注定不是一路人。
“殺!”
沈晨舉起手中的環首刀,高喊道:“迎天子,奉公卿。直搗許都,匡扶社稷。抗曹賊,救萬民!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殺!”
身後大軍,爆發出驚天怒吼!
(本章完)
/109/109202/29410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