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叔叔,謝謝您了!”
楊衛寧頓時鬆了口氣,這聲路叔叔叫的倒是真心實意。
和路陽寒暄了幾句,吉普車很快駛入了611所。
作為國內新興的戰鬥機設計研究所之一,611所雖然無法和後世相比,但和此時國內其他研究機構想比,其規模又要遠遠超出。
經過十多年的建設,611所已經發展成為國內第二大戰鬥機設計研究所,僅次於北方的601所。其中在職職工總人數超過五百人,其中科研人員就占三百,總麵積將近兩百畝。
五分鍾後,吉普車在611所的行政樓前停了下來。
路陽迴過頭對坐在後排的楊衛寧道:“衛寧,我現在還有一個重要會議要開,待會兒讓小劉會帶你去人事處報道,再去宿舍安頓一下,晚上一塊迴家吃飯,你嬸子見到你絕對高興。”
楊衛寧笑道:“路叔叔,麻煩您了!”
“都是自家人,麻煩什麽!”
看著路陽離開,楊衛寧這才跟著小劉進入了行政樓。
小劉叫劉錚,是212吉普車的司機,他曾參加過兩年前的邊境自衛反擊戰,榮立過二等功,退伍後,分配到了611所的小車班。
從小劉口中,楊衛寧總算了解到了這位路叔叔的相關信息。
路陽和自己父親楊振國是同學,都是64屆華夏軍事工程學院航空工程專業的畢業生。
畢業後,楊振國被分配到了三機部,而路陽則進入112廠(沈陽飛機製造廠),擔任氣動布局組組長。
大三線建設期間,路陽被派遣到祖國的大西南,參與蓉城飛機設計研究所的組建工作。
十多年過去了,路陽如今已經是蓉城飛機設計研究所總體室和氣動室主任,算是僅次於幾位所長和副所長的高級人才。
有了小劉的引導,楊衛寧的入職手續辦得順風順水,人事部門沒有任何的刁難。
在領取了第一個月的食堂糧票後,楊衛寧便跟著小劉前往611所的宿舍區。
蓉飛的家屬區建成還不到兩年時間,一共有十幾棟,都是磚混結構的筒子樓。
在這個年代,這些筒子樓算得上高檔住宅小區了。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珍寶島衝突,華夏與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同時交惡,蘇聯在邊境陳兵百萬,華夏的國際環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惡劣形式。
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大規模戰爭,華夏領導人啟動了轟轟烈烈的大三線計劃,逐步在華夏中西部地區建立大規模的軍工產業基地。
蓉飛的成立正是這一國家戰略下的產物。
據楊衛寧所知,七十年代是華夏航空工業特別是研究所的黃金時代,國家對軍工產業投入了巨額資金,核潛艇、兩彈一星等標誌性工程都是這一時期的產物。
611所也得益於這一時期的巨額投入,職工收入水平在整個蓉城地區都是數一數二的。
但隨著時間進入八零年代,改革開放以後,國家開始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去,對軍工產業的投入明顯下滑,611所職工收入跟著逐年下滑。
一直到九十年代,611所職工收入下跌至曆史穀底。
那時候,611所也爆發了一股離職潮,很多有能力的人才紛紛離開,有出國留學的,有進外企的,也有進入某些效益較好的國企單位的。
其中很多人都成為了其他行業骨幹。
以當年到石化行業國企的為例,收入超留在611所內職工少則一兩倍、多則三五倍,到外企的收入更是超五到十倍。
而那些能夠在國外站穩腳跟的高級技術人才,收入差距更是懸殊之極。
直到新世紀以後,隨著國際環境變化,國家再次加大對軍工業的投入,611所職工收入才開始報複性反彈。
在新世紀的最初十年,611所職工僅到手薪水已經和蓉城地區外企相差無幾,某些部門的中高層年薪超三十萬,超過n多事業性單位。
但放眼全國範圍,和東部外企相比仍然比不過,與壟斷性國企同級別大牛相比仍顯遜色。
而1982年的611所,雖然因為國家整體戰略轉型的關係,已經有走下坡路的趨勢,但是在整個西南地區,依舊是一等一的好單位。
即便楊衛寧這樣剛剛入職的新人,也分到了一個帶有衛生間的小單間。
房間裏書桌書架、床、衣櫃等家具一應俱全,最讓楊衛寧驚喜的是,自己的宿舍居然還有一個小陽台,方便平時晾曬衣物用。
在小劉的幫助下,楊衛寧鋪好床鋪,又將自己的行囊稍稍整理了下,洗了把臉,這才跟著小劉前往路陽家。
路陽住的地方和楊衛寧的宿舍隔了幾棟樓,隻花了不到十分鍾的時間,兩人就來到了路陽家門口。
小劉敲了敲門,很快,房門打開,出來一個十八九歲的漂亮姑娘。
姑娘身形苗條,不施粉黛,一身素雅的白色連衣裙,雙目仿佛一泓清水,顧盼生輝。
即使以楊衛寧看慣了後世各種人工美女的眼光,也忍不住泛起一絲驚豔的感覺。
“劉錚大哥,你們這是?”
女孩顯然認識劉錚,和對方打了個招唿,將目光轉到楊衛寧身上。
劉錚連忙介紹道:“路遙,這位是楊衛寧,路主任讓我帶他過來的。”
“衛寧哥哥?!”
女孩瞪大了眼睛,上下打量著楊衛寧,漂亮的小臉很快綻放開燦爛的笑容道:“衛寧哥哥,還記得我嗎?我是路瑤。”
楊衛寧微微一愣,腦海不由得浮現出一個瘦弱的身影。
這具身體上一任主人殘存的記憶中,確實有一個叫路瑤的小女孩。
楊衛寧剛上初中的時候,路瑤被她父母送到了自己家裏,一住就是三年。
在楊家期間,楊衛寧的父親楊振國和母親林琳完全把路瑤當成了親閨女來養,對她好得有時甚至連楊衛寧覺得嫉妒。
不過小時候的路瑤對楊衛寧倒是黏糊得很,平日裏老是跟在楊衛寧後麵,“衛寧哥哥”“衛寧哥哥”地叫個不停。
一直等到楊衛寧初中畢業,路瑤才被她的家人接了迴去。
楊衛寧至今還記得路瑤被家人接走時淚水漣漣的樣子,沒想到幾年沒見,昔日的小女孩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若是在街上遇見,楊衛寧根本沒辦法將她和自己印象中的那個愛哭鼻子的小姑娘聯係起來。
楊衛寧頓時鬆了口氣,這聲路叔叔叫的倒是真心實意。
和路陽寒暄了幾句,吉普車很快駛入了611所。
作為國內新興的戰鬥機設計研究所之一,611所雖然無法和後世相比,但和此時國內其他研究機構想比,其規模又要遠遠超出。
經過十多年的建設,611所已經發展成為國內第二大戰鬥機設計研究所,僅次於北方的601所。其中在職職工總人數超過五百人,其中科研人員就占三百,總麵積將近兩百畝。
五分鍾後,吉普車在611所的行政樓前停了下來。
路陽迴過頭對坐在後排的楊衛寧道:“衛寧,我現在還有一個重要會議要開,待會兒讓小劉會帶你去人事處報道,再去宿舍安頓一下,晚上一塊迴家吃飯,你嬸子見到你絕對高興。”
楊衛寧笑道:“路叔叔,麻煩您了!”
“都是自家人,麻煩什麽!”
看著路陽離開,楊衛寧這才跟著小劉進入了行政樓。
小劉叫劉錚,是212吉普車的司機,他曾參加過兩年前的邊境自衛反擊戰,榮立過二等功,退伍後,分配到了611所的小車班。
從小劉口中,楊衛寧總算了解到了這位路叔叔的相關信息。
路陽和自己父親楊振國是同學,都是64屆華夏軍事工程學院航空工程專業的畢業生。
畢業後,楊振國被分配到了三機部,而路陽則進入112廠(沈陽飛機製造廠),擔任氣動布局組組長。
大三線建設期間,路陽被派遣到祖國的大西南,參與蓉城飛機設計研究所的組建工作。
十多年過去了,路陽如今已經是蓉城飛機設計研究所總體室和氣動室主任,算是僅次於幾位所長和副所長的高級人才。
有了小劉的引導,楊衛寧的入職手續辦得順風順水,人事部門沒有任何的刁難。
在領取了第一個月的食堂糧票後,楊衛寧便跟著小劉前往611所的宿舍區。
蓉飛的家屬區建成還不到兩年時間,一共有十幾棟,都是磚混結構的筒子樓。
在這個年代,這些筒子樓算得上高檔住宅小區了。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珍寶島衝突,華夏與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同時交惡,蘇聯在邊境陳兵百萬,華夏的國際環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惡劣形式。
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大規模戰爭,華夏領導人啟動了轟轟烈烈的大三線計劃,逐步在華夏中西部地區建立大規模的軍工產業基地。
蓉飛的成立正是這一國家戰略下的產物。
據楊衛寧所知,七十年代是華夏航空工業特別是研究所的黃金時代,國家對軍工產業投入了巨額資金,核潛艇、兩彈一星等標誌性工程都是這一時期的產物。
611所也得益於這一時期的巨額投入,職工收入水平在整個蓉城地區都是數一數二的。
但隨著時間進入八零年代,改革開放以後,國家開始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去,對軍工產業的投入明顯下滑,611所職工收入跟著逐年下滑。
一直到九十年代,611所職工收入下跌至曆史穀底。
那時候,611所也爆發了一股離職潮,很多有能力的人才紛紛離開,有出國留學的,有進外企的,也有進入某些效益較好的國企單位的。
其中很多人都成為了其他行業骨幹。
以當年到石化行業國企的為例,收入超留在611所內職工少則一兩倍、多則三五倍,到外企的收入更是超五到十倍。
而那些能夠在國外站穩腳跟的高級技術人才,收入差距更是懸殊之極。
直到新世紀以後,隨著國際環境變化,國家再次加大對軍工業的投入,611所職工收入才開始報複性反彈。
在新世紀的最初十年,611所職工僅到手薪水已經和蓉城地區外企相差無幾,某些部門的中高層年薪超三十萬,超過n多事業性單位。
但放眼全國範圍,和東部外企相比仍然比不過,與壟斷性國企同級別大牛相比仍顯遜色。
而1982年的611所,雖然因為國家整體戰略轉型的關係,已經有走下坡路的趨勢,但是在整個西南地區,依舊是一等一的好單位。
即便楊衛寧這樣剛剛入職的新人,也分到了一個帶有衛生間的小單間。
房間裏書桌書架、床、衣櫃等家具一應俱全,最讓楊衛寧驚喜的是,自己的宿舍居然還有一個小陽台,方便平時晾曬衣物用。
在小劉的幫助下,楊衛寧鋪好床鋪,又將自己的行囊稍稍整理了下,洗了把臉,這才跟著小劉前往路陽家。
路陽住的地方和楊衛寧的宿舍隔了幾棟樓,隻花了不到十分鍾的時間,兩人就來到了路陽家門口。
小劉敲了敲門,很快,房門打開,出來一個十八九歲的漂亮姑娘。
姑娘身形苗條,不施粉黛,一身素雅的白色連衣裙,雙目仿佛一泓清水,顧盼生輝。
即使以楊衛寧看慣了後世各種人工美女的眼光,也忍不住泛起一絲驚豔的感覺。
“劉錚大哥,你們這是?”
女孩顯然認識劉錚,和對方打了個招唿,將目光轉到楊衛寧身上。
劉錚連忙介紹道:“路遙,這位是楊衛寧,路主任讓我帶他過來的。”
“衛寧哥哥?!”
女孩瞪大了眼睛,上下打量著楊衛寧,漂亮的小臉很快綻放開燦爛的笑容道:“衛寧哥哥,還記得我嗎?我是路瑤。”
楊衛寧微微一愣,腦海不由得浮現出一個瘦弱的身影。
這具身體上一任主人殘存的記憶中,確實有一個叫路瑤的小女孩。
楊衛寧剛上初中的時候,路瑤被她父母送到了自己家裏,一住就是三年。
在楊家期間,楊衛寧的父親楊振國和母親林琳完全把路瑤當成了親閨女來養,對她好得有時甚至連楊衛寧覺得嫉妒。
不過小時候的路瑤對楊衛寧倒是黏糊得很,平日裏老是跟在楊衛寧後麵,“衛寧哥哥”“衛寧哥哥”地叫個不停。
一直等到楊衛寧初中畢業,路瑤才被她的家人接了迴去。
楊衛寧至今還記得路瑤被家人接走時淚水漣漣的樣子,沒想到幾年沒見,昔日的小女孩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若是在街上遇見,楊衛寧根本沒辦法將她和自己印象中的那個愛哭鼻子的小姑娘聯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