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流逝,潁川城中聚集的人越來越多。
不僅各地大儒及其弟子家仆,全天下的士子們也放下手頭的事,來參與這難得的盛會。
往昔各個大儒不是在哪個地方潛修,就是在朝野為官,這些普通士子們哪裏有機會麵見他們,於是乎趁著這次機會,一股腦的向潁川蜂擁而來,就渴望哪天會被這些難得一見的大儒看重,收為弟子。
潁川郡守眼見如此多的人湧入郡城,怕引起什麽騷亂,更怕在騷亂之中會讓這些寶貴的大儒們受到損傷,連忙派守城將領安排巡檢兵丁,進行軍事管製。
在這幾日已經抓獲了無數的士子百姓,可是收效甚微。百姓和士子們知道在這個節骨眼上,郡守肯定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就算被抓進去也不會受到什麽皮肉之苦,因此仍是樂此不疲的在大街上逛來逛去,就希望能見到仰慕已久的大儒或者是郭嘉。
終於,在大儒們齊聚潁川之後,他們終於發起了攻勢。
五月二十日,由大儒名士們聯名發出一封請帖,上書:“鄙得閱公之大作《菜根譚》,更聞公再生聖人之大名,又聞公之歲尚不足弱冠,竊以為傳言有誤,為公所想,邀公於明日論道白鹿,望公之不吝賜教。”
收到請帖的郭嘉臉頰抽搐,什麽鬼,不會全天下的大儒們都來砸場子了吧。
請帖下方的名字各個如雷貫耳,滿滿當當的都是或多或少曾在曆史上留下濃厚痕跡的名人:鄭玄,蔡邕,孔融……
郭嘉拿著請帖,不,與其說是請帖,不如說是戰書,雖然請帖上客客氣氣的寫著,我們都是仰慕你的人,看了你寫的書,我們表示萬分佩服,但是呢,我們聽說有人汙蔑你,說你是個黃毛小兒,為了你的名聲個考慮,我們邀請你明天在白鹿書院聊聊天,互相交流一下學問,幫你正名。
但是其中所暗含的挑戰之意卻明明白白的如出鞘的劍,上弦的弓。
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世聖人的稱號把郭嘉捧到了世人難以想象的神壇,這些經年累月研究學問的大儒名士們自然表示不服。
我們辛辛苦苦研究了一輩子,都沒妄想能得到在世聖人的稱號,你一個還未成年的小屁孩,卻因為一部不知道哪裏得來的書就爬到了我們的頭上,我們表示不服,我們要挑戰你,不想身敗名裂,你就老老實實的來參加我們的文會吧。
郭嘉內心如翻江倒海,可是麵上仍雲淡風輕的告訴前來送請帖的人說:“你迴去複命吧,就說我收到了,明日午後,我自會準時出現。”
前來送請帖的不知哪家的家仆,應了一聲就匆匆忙忙迴去通知自己的主家了。
當夜,郭嘉仔仔細細的將腦海中的經典迴憶了一遍,一直到後半夜,做好準備的郭嘉才倒頭便睡。
而這批大儒們也沒有那麽快的就寢安歇,幾乎都是在挑燈夜讀那本菜根譚,妄想從中找到一些紕漏,好在第二日的文會中給郭嘉致命一擊,當然,他們並沒有如願,畢竟再怎麽說,菜根譚也是經過曆史洪流所淘洗過的精華。
但是,這些沒有找到紕漏的大儒們卻沒有那麽輕易的放棄,他們或多或少的都各自準備了一些經義難題,以便於和郭嘉坐而論道。
第二日,正午,天空中一輪烈日高高的掛著,肆無忌憚的向大地普送這自己熾熱的愛。
在家裏吃過午飯的郭嘉,在潁川百姓的夾道護送中,悠悠然的來到了位於白露山半山腰的白鹿書院。
“白鹿書院,我又來了,此間事了,我看你們還敢不敢不收我,楊瑞,我看你還能不能把我拒之門外了。”郭嘉定了一定,大踏步跨進白鹿書院的大門。
在守門老仆的帶領下,郭嘉穿過了數條迴廊,跨過了數道院門,終於來到了位於書院後山的演武場。
演武場是平時學子及教授們用來鍛煉兵法,演武布陣的地方,此時各種道具早已搬放到牆角。
演武場中心滿滿當當地擺放著數排案幾,每個案幾旁都平放著一個蒲團,蒲團上跪坐著一個個頭發或花白或黝黑的大能,案幾上則是筆墨紙硯四種文房墨寶。
郭嘉走進演武場,一個個的拱手示意過去,有的人怒目而視,有的人則是不動如山,有的人則是撫須微笑,而為首的三人均是微笑點頭,一臉善意。
走到這片案幾的中央,郭嘉見到此處安放著一個蒲團,並無案幾,郭嘉心中了然,這就是自己接受考驗的地方了。
絲毫沒有怯懦,郭嘉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跪坐在蒲團上,而是大大咧咧的一屁股坐了下來,然後將雙腿收迴,盤在身前,雙手自然下垂搭在膝蓋之上。
見到這一幕,對郭嘉在世聖人稱號極度不滿的人終於忍不住出聲了:“鄙觀餘之行,放浪形骸,如蠻荒野人,無知無禮。”
身為穿越眾的郭嘉怎麽會甘心受到這種挑釁,懶洋洋的向聲音所在方向望去,“不知方才出聲的是何人,君言禮,但君可知言人之過卻不現而聲,是為小人。”
為首的三人臉上的笑更加和諧了,沒錯,這三人就是蔡邕,鄭玄及孔融,身為當世公認的大儒,他們三人自然是博覽群書,對於麵相都有深入的研究,見到郭嘉的那一刻,他們三人就知道菜根譚卻為郭嘉所做,所以三人交接了一下眼神就再沒有為難他的意思,均靜靜的觀看事態的發展。
此時見郭嘉一開口就噎迴去一人,自然是更加確定郭嘉的不簡單。
此人被噎了迴去,其他人卻心中讚了一下,好一個牙尖嘴利之輩。
又一人出言:“久聞公之大名,在下王憲,有一問,望公不吝賜教。孔子與孟子二人提倡仁義,然則公以為仁義何解。”
郭嘉見到真正的問題到來了,正了正神色,開口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
郭嘉此言一出,眾人瞬間紛亂起來。
不僅各地大儒及其弟子家仆,全天下的士子們也放下手頭的事,來參與這難得的盛會。
往昔各個大儒不是在哪個地方潛修,就是在朝野為官,這些普通士子們哪裏有機會麵見他們,於是乎趁著這次機會,一股腦的向潁川蜂擁而來,就渴望哪天會被這些難得一見的大儒看重,收為弟子。
潁川郡守眼見如此多的人湧入郡城,怕引起什麽騷亂,更怕在騷亂之中會讓這些寶貴的大儒們受到損傷,連忙派守城將領安排巡檢兵丁,進行軍事管製。
在這幾日已經抓獲了無數的士子百姓,可是收效甚微。百姓和士子們知道在這個節骨眼上,郡守肯定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就算被抓進去也不會受到什麽皮肉之苦,因此仍是樂此不疲的在大街上逛來逛去,就希望能見到仰慕已久的大儒或者是郭嘉。
終於,在大儒們齊聚潁川之後,他們終於發起了攻勢。
五月二十日,由大儒名士們聯名發出一封請帖,上書:“鄙得閱公之大作《菜根譚》,更聞公再生聖人之大名,又聞公之歲尚不足弱冠,竊以為傳言有誤,為公所想,邀公於明日論道白鹿,望公之不吝賜教。”
收到請帖的郭嘉臉頰抽搐,什麽鬼,不會全天下的大儒們都來砸場子了吧。
請帖下方的名字各個如雷貫耳,滿滿當當的都是或多或少曾在曆史上留下濃厚痕跡的名人:鄭玄,蔡邕,孔融……
郭嘉拿著請帖,不,與其說是請帖,不如說是戰書,雖然請帖上客客氣氣的寫著,我們都是仰慕你的人,看了你寫的書,我們表示萬分佩服,但是呢,我們聽說有人汙蔑你,說你是個黃毛小兒,為了你的名聲個考慮,我們邀請你明天在白鹿書院聊聊天,互相交流一下學問,幫你正名。
但是其中所暗含的挑戰之意卻明明白白的如出鞘的劍,上弦的弓。
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世聖人的稱號把郭嘉捧到了世人難以想象的神壇,這些經年累月研究學問的大儒名士們自然表示不服。
我們辛辛苦苦研究了一輩子,都沒妄想能得到在世聖人的稱號,你一個還未成年的小屁孩,卻因為一部不知道哪裏得來的書就爬到了我們的頭上,我們表示不服,我們要挑戰你,不想身敗名裂,你就老老實實的來參加我們的文會吧。
郭嘉內心如翻江倒海,可是麵上仍雲淡風輕的告訴前來送請帖的人說:“你迴去複命吧,就說我收到了,明日午後,我自會準時出現。”
前來送請帖的不知哪家的家仆,應了一聲就匆匆忙忙迴去通知自己的主家了。
當夜,郭嘉仔仔細細的將腦海中的經典迴憶了一遍,一直到後半夜,做好準備的郭嘉才倒頭便睡。
而這批大儒們也沒有那麽快的就寢安歇,幾乎都是在挑燈夜讀那本菜根譚,妄想從中找到一些紕漏,好在第二日的文會中給郭嘉致命一擊,當然,他們並沒有如願,畢竟再怎麽說,菜根譚也是經過曆史洪流所淘洗過的精華。
但是,這些沒有找到紕漏的大儒們卻沒有那麽輕易的放棄,他們或多或少的都各自準備了一些經義難題,以便於和郭嘉坐而論道。
第二日,正午,天空中一輪烈日高高的掛著,肆無忌憚的向大地普送這自己熾熱的愛。
在家裏吃過午飯的郭嘉,在潁川百姓的夾道護送中,悠悠然的來到了位於白露山半山腰的白鹿書院。
“白鹿書院,我又來了,此間事了,我看你們還敢不敢不收我,楊瑞,我看你還能不能把我拒之門外了。”郭嘉定了一定,大踏步跨進白鹿書院的大門。
在守門老仆的帶領下,郭嘉穿過了數條迴廊,跨過了數道院門,終於來到了位於書院後山的演武場。
演武場是平時學子及教授們用來鍛煉兵法,演武布陣的地方,此時各種道具早已搬放到牆角。
演武場中心滿滿當當地擺放著數排案幾,每個案幾旁都平放著一個蒲團,蒲團上跪坐著一個個頭發或花白或黝黑的大能,案幾上則是筆墨紙硯四種文房墨寶。
郭嘉走進演武場,一個個的拱手示意過去,有的人怒目而視,有的人則是不動如山,有的人則是撫須微笑,而為首的三人均是微笑點頭,一臉善意。
走到這片案幾的中央,郭嘉見到此處安放著一個蒲團,並無案幾,郭嘉心中了然,這就是自己接受考驗的地方了。
絲毫沒有怯懦,郭嘉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跪坐在蒲團上,而是大大咧咧的一屁股坐了下來,然後將雙腿收迴,盤在身前,雙手自然下垂搭在膝蓋之上。
見到這一幕,對郭嘉在世聖人稱號極度不滿的人終於忍不住出聲了:“鄙觀餘之行,放浪形骸,如蠻荒野人,無知無禮。”
身為穿越眾的郭嘉怎麽會甘心受到這種挑釁,懶洋洋的向聲音所在方向望去,“不知方才出聲的是何人,君言禮,但君可知言人之過卻不現而聲,是為小人。”
為首的三人臉上的笑更加和諧了,沒錯,這三人就是蔡邕,鄭玄及孔融,身為當世公認的大儒,他們三人自然是博覽群書,對於麵相都有深入的研究,見到郭嘉的那一刻,他們三人就知道菜根譚卻為郭嘉所做,所以三人交接了一下眼神就再沒有為難他的意思,均靜靜的觀看事態的發展。
此時見郭嘉一開口就噎迴去一人,自然是更加確定郭嘉的不簡單。
此人被噎了迴去,其他人卻心中讚了一下,好一個牙尖嘴利之輩。
又一人出言:“久聞公之大名,在下王憲,有一問,望公不吝賜教。孔子與孟子二人提倡仁義,然則公以為仁義何解。”
郭嘉見到真正的問題到來了,正了正神色,開口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
郭嘉此言一出,眾人瞬間紛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