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正不顧朝野反對,也不顧崇禎帝的質問,率領北郡十三鎮的七萬兵馬,往蒙古林丹汗的地盤上頻頻推進,沒有軍糧,全靠擄掠,一時蒙古喀喇沁被殺五萬多人,舉部歸降,紮魯特被征服,屠戮三萬人,舉部西遷至甘肅西北,王之正依舊不停進逼,試圖攻打到察哈爾,進逼科爾沁,撕開後金的戰略包圍。
多爾袞,範文程向皇太極進計,趁著兩線夾擊之時,趁機徹底征服林丹汗,占領察哈爾。
後金的兵馬在東線節節推進,王之正的南線兵馬也在節節推進。
四十歲的一代霸主林丹汗,頓時焦頭爛額,這麽多年了,征服了漠南蒙古諸部,結果被王之正輕而易舉打服,本來對後金的科爾沁是進犯之勢,如今卻成了被動挨打的局麵。
林丹汗坐在中軍大營,氣的一日之內,屠殺了三萬後金俘虜解氣。
這時候,一個名叫博彥的蒙古謀士求見。
博彥是林丹汗的首席謀士。聽到博彥從對金前線迴來,林丹汗如同重生。趕緊吩咐進見。
博彥推開營帳一進來,隻見雄壯的林丹汗突然之間瘦的形銷骨立。關切的問道:“大汗,您身體是不是染上風寒了?”
林丹汗愁眉苦臉說道:“沒有,隻是愁。如今大明和大金兩線夾擊,我們的地盤越來越小,王之正征服了喀喇沁,趕走了紮魯特,我的地盤如今隻剩下察哈爾本部了!博彥,你有什麽主意沒有?”博彥扶了扶長須說道:“事到如今,隻能投靠一方了,如今形式不利,不能蠻打,兩強夾擊,我們正在走向末路,必須馬上做出抉擇!”
林丹汗一拍桌案:“本來我打算迴複成吉思汗的霸業,滅金滅漢,如今卻被明金夾擊,看來我的雄心壯誌,今生在難實現!”
博彥勸慰道:“漢人有句話,識時務者為俊傑。我想,我們不如派遣使臣,同時出使金國和大明,看看他們的實力對比,究竟投靠何方,能給我們一個立錐之地!”
林丹汗問道:“從哪方麵考慮?”
博彥思忖片刻:“投靠的目的,是為了可以給我們一個維持下去的依靠,如果我們投靠的一方開出來的條件太苛刻,我們不能接受,如果投靠的一方,實力太差,會被另一方征服,那我們還是會被夾在中間被動挨打,我建議,考察他們的條件,然後分析一下,再由汗王您來決定!”
林丹汗長歎一聲說道:“那這樣吧,你再對金作戰,不便出使金國,你出使明朝吧,由你,來出使明朝的京師,看看皇帝開出來的條件,然後到北郡都督府出使一下王之正,看看這個大明帝國的權臣怎麽看待。至於金國,就讓太子額哲考察,他與金國曾經多有接觸,應該更加好說話。”
博彥躬身施禮:“大汗英明!大汗這樣的選擇,雖然說對於雄主有所損傷,但是卻可以保存實力,以圖謀將來。如果我們這樣下去,比當會被明、金瓜分!我們成為兩國對峙的犧牲品,這才不符合成吉思汗雄圖霸業的英明!”
崇禎帝在金鑾殿大發雷霆,他知道王之正的率領十三鎮攻打蒙古林丹汗的時候,大聲對陳子龍吼道:“陳子龍,你老師是要置朕於何地?他變了!他以前從不違逆朕的聖意,如今卻帶著兵馬縱橫馳騁,難不成,真如溫體仁所奏,打他算破了林丹汗,讓林丹汗投靠了建州,他王之正來做建州的第一功臣?!”
聽到老師被皇帝如此猜忌,陳子龍頓時覺得不妙,他趕緊跪下來說道:“皇上息怒!您想想,老師的家眷都在京師,他怎麽敢不忠誠?”
崇禎帝冷冷一笑:“是麽?據我了解,王之正沒有什麽不能放棄的東西!”
陳子龍接著辯解:“以打促和,皇上,一味拉攏,背信棄義的蒙古隻能繼續借道給建州,讓建州對我們的關內進行無休無止的擄掠,隻有把他打服……”
崇禎帝抓起茶盞摔得粉碎:“陳子龍,你是不是也打算幫著你老師……”
陳子龍突然心中一陣怒火,皇帝如此猜忌,這讓真正為國盡忠的能人誌士怎麽樣報效國家!
他有些怒火的盯著崇禎帝說道:“皇上,不管您信不信,現在蒙古形式就是這樣,如果您不下定決心,支持鄭國公對蒙古傭兵,那麽一旦蒙古落入建州手裏,我們的京畿,就成了建州可以探囊取物的口袋,皇上不要忘記了,先錢科爾沁投靠建州,可是在袁督師的一次對蒙古援助以後,英宗,景帝對蒙古強硬傭兵,後來才有了上百年的和平……”
崇禎帝認準了周延儒和溫體仁,伍玨的看法,他指著陳子龍怒聲說道:“陳子龍,你是不是想先死在林丹汗前邊?”
然後對禦林軍喊到:“王良輔,把陳子龍給我拿下!”
良輔盯著陳子龍,眼圈紅了,對陳子龍斥責道:“陳子龍,你不要說了!皇上動怒了!”
崇禎帝盯著良輔問道:“怎麽?你也想跟著他一起下獄?”
良輔一咬牙一跺腳,揮了揮手,禦林軍突然就把陳子龍按倒在地上捆了起來。
崇禎帝紅著眼睛說道:“把陳子龍扔進大理寺監牢,侯斬!”
接著對跪在地上一言不發的溫體仁說道:“溫體仁,你馬上親自到喜峰口一趟,傳朕的聖旨,勒令王之正馬上撤軍,如果不撤軍,你可直接把他抓迴來!”
溫體仁心狠手辣,他沉吟了一下說道:“皇上,微臣,還是建議讓良輔將軍去合適!”
崇禎帝咬著牙問道:“何以?”
溫體仁用薄薄得嘴唇說道:“良輔將軍是鄭國公之侄子,他去,更有說服力,再者,如果鄭國公不論如何不肯撤軍,我也不敢強逼!”
崇禎帝一下子被激怒了:“王良輔,禦林軍你不要領了,交給溫如雲(溫體仁長子)來領,你先迴家休息幾天,溫體仁,使伍玨帶兵馬跟你一起去,如果王之正不聽號令,可以……”
說到這裏,崇禎帝愣了一下,正看見良輔盯著他,那眼神中充斥著心涼。
這時候,太監王承恩風塵仆仆迴來了,趕緊撲通一聲跪倒:“皇上!使不得呀!”
王承恩從小跟著崇禎帝一起長大,當年又多次為了保護崇禎帝,被魏忠賢打得皮開肉綻不成人形,十根腳趾頭被剪掉六隻。
看見王承恩突然迴來,崇禎帝息怒了些問道:“你怎麽從喜峰口跑迴來了?你這個閹賊,擅離職守可以要問斬得!”
王承恩叩頭流血說道:“王之正有國士之心,明知道朝野反對皇上不信,卻堅持攻打蒙古,就是因為他有準確情報,林丹撐不住了,要遣使來議和投靠了!”
崇禎帝眉頭一皺:“你在胡說,朕就將你拿下!你想做魏忠賢第二?”
王承恩哭著說道:“殺了老奴可以,請皇上先收迴成命!”
溫體仁指著王承恩斥責:“宦官幹政可以直接斬殺!”
王承恩看也不看溫體仁:“皇上,您深思熟慮再做決定,到了林丹的使臣來了以後在做決定可否?”
崇禎帝閉著眼睛思忖良久,揮了揮手:“都退下吧,朕靜一靜!”
多爾袞,範文程向皇太極進計,趁著兩線夾擊之時,趁機徹底征服林丹汗,占領察哈爾。
後金的兵馬在東線節節推進,王之正的南線兵馬也在節節推進。
四十歲的一代霸主林丹汗,頓時焦頭爛額,這麽多年了,征服了漠南蒙古諸部,結果被王之正輕而易舉打服,本來對後金的科爾沁是進犯之勢,如今卻成了被動挨打的局麵。
林丹汗坐在中軍大營,氣的一日之內,屠殺了三萬後金俘虜解氣。
這時候,一個名叫博彥的蒙古謀士求見。
博彥是林丹汗的首席謀士。聽到博彥從對金前線迴來,林丹汗如同重生。趕緊吩咐進見。
博彥推開營帳一進來,隻見雄壯的林丹汗突然之間瘦的形銷骨立。關切的問道:“大汗,您身體是不是染上風寒了?”
林丹汗愁眉苦臉說道:“沒有,隻是愁。如今大明和大金兩線夾擊,我們的地盤越來越小,王之正征服了喀喇沁,趕走了紮魯特,我的地盤如今隻剩下察哈爾本部了!博彥,你有什麽主意沒有?”博彥扶了扶長須說道:“事到如今,隻能投靠一方了,如今形式不利,不能蠻打,兩強夾擊,我們正在走向末路,必須馬上做出抉擇!”
林丹汗一拍桌案:“本來我打算迴複成吉思汗的霸業,滅金滅漢,如今卻被明金夾擊,看來我的雄心壯誌,今生在難實現!”
博彥勸慰道:“漢人有句話,識時務者為俊傑。我想,我們不如派遣使臣,同時出使金國和大明,看看他們的實力對比,究竟投靠何方,能給我們一個立錐之地!”
林丹汗問道:“從哪方麵考慮?”
博彥思忖片刻:“投靠的目的,是為了可以給我們一個維持下去的依靠,如果我們投靠的一方開出來的條件太苛刻,我們不能接受,如果投靠的一方,實力太差,會被另一方征服,那我們還是會被夾在中間被動挨打,我建議,考察他們的條件,然後分析一下,再由汗王您來決定!”
林丹汗長歎一聲說道:“那這樣吧,你再對金作戰,不便出使金國,你出使明朝吧,由你,來出使明朝的京師,看看皇帝開出來的條件,然後到北郡都督府出使一下王之正,看看這個大明帝國的權臣怎麽看待。至於金國,就讓太子額哲考察,他與金國曾經多有接觸,應該更加好說話。”
博彥躬身施禮:“大汗英明!大汗這樣的選擇,雖然說對於雄主有所損傷,但是卻可以保存實力,以圖謀將來。如果我們這樣下去,比當會被明、金瓜分!我們成為兩國對峙的犧牲品,這才不符合成吉思汗雄圖霸業的英明!”
崇禎帝在金鑾殿大發雷霆,他知道王之正的率領十三鎮攻打蒙古林丹汗的時候,大聲對陳子龍吼道:“陳子龍,你老師是要置朕於何地?他變了!他以前從不違逆朕的聖意,如今卻帶著兵馬縱橫馳騁,難不成,真如溫體仁所奏,打他算破了林丹汗,讓林丹汗投靠了建州,他王之正來做建州的第一功臣?!”
聽到老師被皇帝如此猜忌,陳子龍頓時覺得不妙,他趕緊跪下來說道:“皇上息怒!您想想,老師的家眷都在京師,他怎麽敢不忠誠?”
崇禎帝冷冷一笑:“是麽?據我了解,王之正沒有什麽不能放棄的東西!”
陳子龍接著辯解:“以打促和,皇上,一味拉攏,背信棄義的蒙古隻能繼續借道給建州,讓建州對我們的關內進行無休無止的擄掠,隻有把他打服……”
崇禎帝抓起茶盞摔得粉碎:“陳子龍,你是不是也打算幫著你老師……”
陳子龍突然心中一陣怒火,皇帝如此猜忌,這讓真正為國盡忠的能人誌士怎麽樣報效國家!
他有些怒火的盯著崇禎帝說道:“皇上,不管您信不信,現在蒙古形式就是這樣,如果您不下定決心,支持鄭國公對蒙古傭兵,那麽一旦蒙古落入建州手裏,我們的京畿,就成了建州可以探囊取物的口袋,皇上不要忘記了,先錢科爾沁投靠建州,可是在袁督師的一次對蒙古援助以後,英宗,景帝對蒙古強硬傭兵,後來才有了上百年的和平……”
崇禎帝認準了周延儒和溫體仁,伍玨的看法,他指著陳子龍怒聲說道:“陳子龍,你是不是想先死在林丹汗前邊?”
然後對禦林軍喊到:“王良輔,把陳子龍給我拿下!”
良輔盯著陳子龍,眼圈紅了,對陳子龍斥責道:“陳子龍,你不要說了!皇上動怒了!”
崇禎帝盯著良輔問道:“怎麽?你也想跟著他一起下獄?”
良輔一咬牙一跺腳,揮了揮手,禦林軍突然就把陳子龍按倒在地上捆了起來。
崇禎帝紅著眼睛說道:“把陳子龍扔進大理寺監牢,侯斬!”
接著對跪在地上一言不發的溫體仁說道:“溫體仁,你馬上親自到喜峰口一趟,傳朕的聖旨,勒令王之正馬上撤軍,如果不撤軍,你可直接把他抓迴來!”
溫體仁心狠手辣,他沉吟了一下說道:“皇上,微臣,還是建議讓良輔將軍去合適!”
崇禎帝咬著牙問道:“何以?”
溫體仁用薄薄得嘴唇說道:“良輔將軍是鄭國公之侄子,他去,更有說服力,再者,如果鄭國公不論如何不肯撤軍,我也不敢強逼!”
崇禎帝一下子被激怒了:“王良輔,禦林軍你不要領了,交給溫如雲(溫體仁長子)來領,你先迴家休息幾天,溫體仁,使伍玨帶兵馬跟你一起去,如果王之正不聽號令,可以……”
說到這裏,崇禎帝愣了一下,正看見良輔盯著他,那眼神中充斥著心涼。
這時候,太監王承恩風塵仆仆迴來了,趕緊撲通一聲跪倒:“皇上!使不得呀!”
王承恩從小跟著崇禎帝一起長大,當年又多次為了保護崇禎帝,被魏忠賢打得皮開肉綻不成人形,十根腳趾頭被剪掉六隻。
看見王承恩突然迴來,崇禎帝息怒了些問道:“你怎麽從喜峰口跑迴來了?你這個閹賊,擅離職守可以要問斬得!”
王承恩叩頭流血說道:“王之正有國士之心,明知道朝野反對皇上不信,卻堅持攻打蒙古,就是因為他有準確情報,林丹撐不住了,要遣使來議和投靠了!”
崇禎帝眉頭一皺:“你在胡說,朕就將你拿下!你想做魏忠賢第二?”
王承恩哭著說道:“殺了老奴可以,請皇上先收迴成命!”
溫體仁指著王承恩斥責:“宦官幹政可以直接斬殺!”
王承恩看也不看溫體仁:“皇上,您深思熟慮再做決定,到了林丹的使臣來了以後在做決定可否?”
崇禎帝閉著眼睛思忖良久,揮了揮手:“都退下吧,朕靜一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