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發出來以後,金陵城中頓時驚奇一番不小的波瀾!
這個政策頒發以後,有人歡喜有人愁!對於日進鬥金的商戶來說,定額的交稅,他們很讚成,比股金來說,他們可以多增加幾萬兩盈利。可是對於生意不好的商戶來說,除了申請關門歇業,似乎沒有別的辦法。
王之正特下令,凡是主動申請關門歇業,允許其在一個月內轉讓其產業,如果一個月內未能轉讓,則由商稅司以低價收購!
但是如果虧損瞞報,不上報,其商稅必須接著按時繳納,如果被發現虧損,則沒收其產業!按時繳納可以允許其經營!
這條政策看似自相矛盾,其實有其中的奧妙,可以杜絕很多生意不好的產業強行經營,造成商業不穩定因素,專賣可以減少損失!
從公布政策起,陸陸續續有一百多家商戶申請關閉,並且所有商戶皆在七天以內順利出手轉讓。
這樣的優勝劣汰模式,讓金陵城的商戶則優而存,大部分商戶都是盈利狀態,也可以促進金陵商業的繁榮!
王之正的商稅司,經此番改革以後,順利接收了三百九十八萬兩的稅金收入。
王之正沒有浪費時間,抽走九十八萬作為武庫巷和商稅司的經營費用,其餘三百萬兩白銀,全部由武庫營的一千兵馬守衛封存,並馬上密折上奏給崇禎帝。
看到戰果,崇禎帝龍顏大悅!
他激動的喊過來親信陝西總督楊鶴,楊泗昌父子,延綏總兵曹文詔來到宮中。
楊鶴已經六十歲,須發花白,楊嗣昌則四十歲左右,身材微胖,八字胡須,看起來精力充沛,而曹文詔則是三十歲出頭年紀,看起來是個精神爽朗,胸有成竹的儒將。
崇禎帝興奮的說道:“王通侯金陵四個多月,終於把商稅收上來了,這筆首期四個月的稅金三百萬兩,如今朕已派遣錦衣衛王良輔到金陵,協助王之正處理好善後事宜,馬上押送稅金迴京。嗬嗬嗬,朕早就說過,王之正是個厲害角色,金陵的水再深,他也有能耐淌條大路出來!”
楊嗣昌和楊鶴對視一眼,急忙問道:“皇上,如果這三百萬兩到位,您準備如何用這筆錢?”
崇禎帝神秘的一笑,說道:“朕就知道,你們父子早就惦記著朕的錢了,嗬嗬嗬!”
崇禎帝說到這裏,楊鶴也扶著白須嗬嗬大笑起來:“皇上,圍剿賊眾,不能隻靠剿,必須剿撫並用,老臣覺得,一力圍剿,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民有饑寒,食不果腹,必將從賊,這就像割韭菜,你越割,韭菜長勢越好,剿賊花費的都是朝廷的錢,到最後,錢也花了,人也死了,賊眾卻依然會因為饑寒去從賊!所以必須剿撫並用!一方麵,對於反賊剿殺,另一方麵也要詔安,對於饑民,則給予果腹之糧,民有果腹之糧,不至於成為餓殍,就不會從賊!雖然眼下花錢多些,卻是根本之計!”
楊鶴條理清晰的陳明觀點,崇禎帝頻頻點頭:“楊總督,你說得對,朕,讚成你的觀點。如今兩線作戰,你在西北剿賊需要花錢,袁崇煥在遼東建關寧錦防線,五年複遼亦需要花錢,所以錢不能都給你,朕準備將銀錢四六開,其六給遼東,其四給你,不知楊總督意下如何?”
崇禎帝這麽一說,楊鶴和楊嗣昌,曹文詔三人對視一眼,都有些不解。
楊嗣昌拱手說道:“皇上,臣有一事,不知當不當說!”
崇禎帝今天心情好,大手一揮:“說!”
楊嗣昌定定神說道:“微臣以為,遼東之患,其如同皮蘚外疾,雖則症狀劇烈,畢竟無性命之憂!可西北賊患,卻如同髒腑之病,如不及時醫治,必將有性命之憂!微臣以為,著重應該把精力放在賊患而不是遼東!”
崇禎帝臉色有些難看。
曹文詔跟崇禎帝是發小,說話則沒有那麽謹慎,他拱手說道:“皇上,臣讚成楊嗣昌的觀點,賊患的危害遠大於遼東建賊!袁崇煥大人在遼東經營關寧錦防線,可謂是用金山銀海堆出來的,雖然可以阻擋住建州反賊南下,可是卻不是長久之計,建州賊寇想入侵我中原,並不一定會走山海關,他們可以走喜峰口,長城沿線各個要塞,他們都可以繞過來!臣以為,應該撤銷關寧錦防線,把遼東兵力撤迴關內,在山海關,喜峰口,沿長城設防!如今建賊正在著力打擊科爾沁蒙古,其目的就是為了繞開關寧錦防線威脅關內,我們與其守著一個點去死咬,不如把防線收縮,一來可以節省國庫開支,全力投入賑災和剿賊,二來可以鞏固北方邊防,而不是簡單跟建州計較一城一地之得失!求皇上細思!”
曹文詔話音剛落,崇禎帝居然陷入了沉默,這個可怕的沉默,造成了四個人陷入一種極其尷尬的氣氛。
曹文詔所說的,正是楊鶴,楊嗣昌想說卻不敢說得,崇禎帝少年天子,野心勃勃,想要收複遼東,袁崇煥與崇禎帝一拍即合,提出“五年複遼”得野心勃勃的計劃,可是朝野上下,能夠看出來這個計劃不可行性的隻有六個。
一個是前任遼東經略王在晉,因為天啟年間與袁崇煥,孫承宗在遼東策略上的分歧,崇禎帝繼偉以後,馬上罷黜了王在晉,讓他迴老家鬆江府養老。
第二個是王之正,王之正對於大明帝國的財政問題有毒辣的見解,關寧錦防線每年消耗五百萬兩白銀,直接導致西北賑災的捉襟見肘,和軍費的連年欠餉。王之正不在中樞,不便於向崇禎帝提意見反對袁崇煥孫承宗的戰略,隻好南下開辟新財路。
第三個是楊鶴。
第四個是楊嗣昌。
第五個是曹文詔。
第六個是崇禎帝本人。
崇禎帝很了解,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他最了解大明帝國的財政問題,每一筆錢他都認真斟酌,當然了解,帝國給遼東問題上所消耗的財政太過於驚人。
可是,他心中被袁崇煥“五年複遼”得宏偉大略所折服,他聽從袁崇煥的意見,就算是再大的壓力也要頂住,受常人不能忍之重,才能成常人不能成之事。
想起這些,崇禎帝一拍桌案,厲聲嗬斥曹文詔:“曹文詔!對於遼東的政策,是朕欽定,你豈能非議?!一百兩給西北,兩百兩給遼東,就這麽定了!如果你們需要錢,可以向王之正要,但是對於關寧錦防線的意義,是朕與袁督師所定,爾等豈能知曉其中的大意?!”
崇禎帝猝然發火,三人都不敢再說什麽,而是躬身不語。
崇禎帝穩定一下情緒,然後重新恢複了溫和的語氣:“朕知道你們的難處,但是你們也要體察朕心,雙線作戰,一頭靡費,後果都將不可估量,後金反賊的新頭領皇太極,此人陰險狡詐,不斷侵蝕蒙古諸部,在北方對我形成包圍態勢,如果不投入精力,你們想讓大明重蹈英宗年間的覆轍?”
這個政策頒發以後,有人歡喜有人愁!對於日進鬥金的商戶來說,定額的交稅,他們很讚成,比股金來說,他們可以多增加幾萬兩盈利。可是對於生意不好的商戶來說,除了申請關門歇業,似乎沒有別的辦法。
王之正特下令,凡是主動申請關門歇業,允許其在一個月內轉讓其產業,如果一個月內未能轉讓,則由商稅司以低價收購!
但是如果虧損瞞報,不上報,其商稅必須接著按時繳納,如果被發現虧損,則沒收其產業!按時繳納可以允許其經營!
這條政策看似自相矛盾,其實有其中的奧妙,可以杜絕很多生意不好的產業強行經營,造成商業不穩定因素,專賣可以減少損失!
從公布政策起,陸陸續續有一百多家商戶申請關閉,並且所有商戶皆在七天以內順利出手轉讓。
這樣的優勝劣汰模式,讓金陵城的商戶則優而存,大部分商戶都是盈利狀態,也可以促進金陵商業的繁榮!
王之正的商稅司,經此番改革以後,順利接收了三百九十八萬兩的稅金收入。
王之正沒有浪費時間,抽走九十八萬作為武庫巷和商稅司的經營費用,其餘三百萬兩白銀,全部由武庫營的一千兵馬守衛封存,並馬上密折上奏給崇禎帝。
看到戰果,崇禎帝龍顏大悅!
他激動的喊過來親信陝西總督楊鶴,楊泗昌父子,延綏總兵曹文詔來到宮中。
楊鶴已經六十歲,須發花白,楊嗣昌則四十歲左右,身材微胖,八字胡須,看起來精力充沛,而曹文詔則是三十歲出頭年紀,看起來是個精神爽朗,胸有成竹的儒將。
崇禎帝興奮的說道:“王通侯金陵四個多月,終於把商稅收上來了,這筆首期四個月的稅金三百萬兩,如今朕已派遣錦衣衛王良輔到金陵,協助王之正處理好善後事宜,馬上押送稅金迴京。嗬嗬嗬,朕早就說過,王之正是個厲害角色,金陵的水再深,他也有能耐淌條大路出來!”
楊嗣昌和楊鶴對視一眼,急忙問道:“皇上,如果這三百萬兩到位,您準備如何用這筆錢?”
崇禎帝神秘的一笑,說道:“朕就知道,你們父子早就惦記著朕的錢了,嗬嗬嗬!”
崇禎帝說到這裏,楊鶴也扶著白須嗬嗬大笑起來:“皇上,圍剿賊眾,不能隻靠剿,必須剿撫並用,老臣覺得,一力圍剿,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民有饑寒,食不果腹,必將從賊,這就像割韭菜,你越割,韭菜長勢越好,剿賊花費的都是朝廷的錢,到最後,錢也花了,人也死了,賊眾卻依然會因為饑寒去從賊!所以必須剿撫並用!一方麵,對於反賊剿殺,另一方麵也要詔安,對於饑民,則給予果腹之糧,民有果腹之糧,不至於成為餓殍,就不會從賊!雖然眼下花錢多些,卻是根本之計!”
楊鶴條理清晰的陳明觀點,崇禎帝頻頻點頭:“楊總督,你說得對,朕,讚成你的觀點。如今兩線作戰,你在西北剿賊需要花錢,袁崇煥在遼東建關寧錦防線,五年複遼亦需要花錢,所以錢不能都給你,朕準備將銀錢四六開,其六給遼東,其四給你,不知楊總督意下如何?”
崇禎帝這麽一說,楊鶴和楊嗣昌,曹文詔三人對視一眼,都有些不解。
楊嗣昌拱手說道:“皇上,臣有一事,不知當不當說!”
崇禎帝今天心情好,大手一揮:“說!”
楊嗣昌定定神說道:“微臣以為,遼東之患,其如同皮蘚外疾,雖則症狀劇烈,畢竟無性命之憂!可西北賊患,卻如同髒腑之病,如不及時醫治,必將有性命之憂!微臣以為,著重應該把精力放在賊患而不是遼東!”
崇禎帝臉色有些難看。
曹文詔跟崇禎帝是發小,說話則沒有那麽謹慎,他拱手說道:“皇上,臣讚成楊嗣昌的觀點,賊患的危害遠大於遼東建賊!袁崇煥大人在遼東經營關寧錦防線,可謂是用金山銀海堆出來的,雖然可以阻擋住建州反賊南下,可是卻不是長久之計,建州賊寇想入侵我中原,並不一定會走山海關,他們可以走喜峰口,長城沿線各個要塞,他們都可以繞過來!臣以為,應該撤銷關寧錦防線,把遼東兵力撤迴關內,在山海關,喜峰口,沿長城設防!如今建賊正在著力打擊科爾沁蒙古,其目的就是為了繞開關寧錦防線威脅關內,我們與其守著一個點去死咬,不如把防線收縮,一來可以節省國庫開支,全力投入賑災和剿賊,二來可以鞏固北方邊防,而不是簡單跟建州計較一城一地之得失!求皇上細思!”
曹文詔話音剛落,崇禎帝居然陷入了沉默,這個可怕的沉默,造成了四個人陷入一種極其尷尬的氣氛。
曹文詔所說的,正是楊鶴,楊嗣昌想說卻不敢說得,崇禎帝少年天子,野心勃勃,想要收複遼東,袁崇煥與崇禎帝一拍即合,提出“五年複遼”得野心勃勃的計劃,可是朝野上下,能夠看出來這個計劃不可行性的隻有六個。
一個是前任遼東經略王在晉,因為天啟年間與袁崇煥,孫承宗在遼東策略上的分歧,崇禎帝繼偉以後,馬上罷黜了王在晉,讓他迴老家鬆江府養老。
第二個是王之正,王之正對於大明帝國的財政問題有毒辣的見解,關寧錦防線每年消耗五百萬兩白銀,直接導致西北賑災的捉襟見肘,和軍費的連年欠餉。王之正不在中樞,不便於向崇禎帝提意見反對袁崇煥孫承宗的戰略,隻好南下開辟新財路。
第三個是楊鶴。
第四個是楊嗣昌。
第五個是曹文詔。
第六個是崇禎帝本人。
崇禎帝很了解,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他最了解大明帝國的財政問題,每一筆錢他都認真斟酌,當然了解,帝國給遼東問題上所消耗的財政太過於驚人。
可是,他心中被袁崇煥“五年複遼”得宏偉大略所折服,他聽從袁崇煥的意見,就算是再大的壓力也要頂住,受常人不能忍之重,才能成常人不能成之事。
想起這些,崇禎帝一拍桌案,厲聲嗬斥曹文詔:“曹文詔!對於遼東的政策,是朕欽定,你豈能非議?!一百兩給西北,兩百兩給遼東,就這麽定了!如果你們需要錢,可以向王之正要,但是對於關寧錦防線的意義,是朕與袁督師所定,爾等豈能知曉其中的大意?!”
崇禎帝猝然發火,三人都不敢再說什麽,而是躬身不語。
崇禎帝穩定一下情緒,然後重新恢複了溫和的語氣:“朕知道你們的難處,但是你們也要體察朕心,雙線作戰,一頭靡費,後果都將不可估量,後金反賊的新頭領皇太極,此人陰險狡詐,不斷侵蝕蒙古諸部,在北方對我形成包圍態勢,如果不投入精力,你們想讓大明重蹈英宗年間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