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崔舜所料,倆人剛迴到崇國公府,就看見崇國公王安正在門口等候王之正。


    王之正走過來到了門口,隻見父親眼圈通紅,見到王之正,崇國公長歎一聲道:“皇上駕崩了,剛才宮裏的王體乾公公來了,要我們馬上進宮。”


    王之正寬慰父親道:“父親大人,皇上九五至尊,今日駕崩,也算留下來一片大好江山,父親您請節哀。”


    崇國公點點頭說道:“你如今是太子太傅,宮裏還有很多事情等著你來做。”


    王之正點點頭:“兒明白,兒馬上就入宮處理事情。”


    王之正帶著周成,周功騎著馬快馬加鞭衝著紫禁城而去。


    進了宮,隻見宮中上下一片沉寂。


    王之正對周成說道:“我們抓緊進慈寧宮吧,皇後一個弱女子,這個時候最需要的就是扶持。”


    進了慈寧宮,隻見皇帝已經被安放正廳簣席之上,文武百官跪在皇帝遺體兩側,內閣首輔黃立極站在旁邊,禮部尚書周純成和禮部侍郎溫體仁,大總管王體乾等幾個人在忙前忙後,信王朱由檢跪在天啟帝遺體旁邊,哭的眼睛紅腫。


    後妃們則在皇後的帶領之下,跪在一側不遠處,張嫣已經哭的不像樣,憔悴支離,兩個貴妃在兩側攙扶著張嫣。


    張嫣看見走進來的王之正,緩緩止住了抽泣,王之正看了她一眼,然後站在門口等待著黃立極安排。


    內閣首輔黃立極穿著披麻戴孝正在忙前忙後指揮著太監宮女安排喪禮用的白布。


    看見王之正剛一進門,內閣首輔黃立極就走了過來,沉重的說道:“太傅大人,請換上孝衣吧。”


    王之正鐵青著臉點點頭,然後禮部尚書周純成,吏部侍郎溫體仁趕緊把白布和麻繩遞給了王之正。


    王之正穿戴好之後,默默的走到天啟帝遺體旁邊,恭恭敬敬的行了三拜九叩之禮,然後大聲哭喊道:“萬歲呀!萬歲,您怎麽就這麽走了啊!”


    王之正一哭,百官又跟著放生大哭起來,信王朱由檢哭的跟淚人一般。


    王之正哭喊的過於動情,以至於百官莫不動情,放生大哭起來。


    總管太監王體乾看到大家哭的差不多了,於是高聲喊了一聲:“止哀!”


    眾人這才化大哭為抽泣哽咽。


    黃立極走到靈柩之旁,用悲涼雄渾的嗓音說道:“我大行皇帝,既然安然西歸,如今朝中有三件事是當務之急。”


    黃立極說罷,眾人都抬起頭來盯著他等待黃閣老吩咐。


    黃立極清了清嗓子:“首先,就是馬上成立治喪大會,主事由我擔任,再加上內閣東華殿大學士王之正、司禮監秉筆太監王體乾、內閣謹身殿大學士李順國、禮部尚書周純成、禮部侍郎溫體仁、禮部右侍郎周延儒、戶部尚書申紹先七人,負責大行皇帝喪禮一切事宜。”


    被點名的官僚都站起身躬身施禮。


    黃立極又定了定神說道:“第二,是又儲君信王與內閣、禮部共同追皇帝諡號,廟號。”


    “其三,明日由皇後娘娘宣讀大行皇帝傳位詔書,扶立信王爺柩前繼位。”


    黃立極說罷,掃視眾臣一眼,然後看了看跪在地上一語不發的王之正說道:“王太傅,你來說說吧。”


    王之正點點頭,然後站起身來對著眾人環顧一拜說道:“治喪大會已然成立,在下一定會盡我所能,與各位同僚一起好好給大行皇帝辦理好最後的喪儀,大行皇帝一生,文治武功,皆非尋常,所以皇帝諡號,太廟廟號必須擬訂妥當,這些黃閣老都已經安排妥當。對於第三點,扶立信王明日登基繼位,還請皇後娘娘多多費心。”


    王之正說罷,衝張嫣遠遠跪下施禮。


    張嫣在兩位貴妃攙扶之下站起身,她沉重的說道:“皇上大行,眾位悲痛萬分,可是還有很多事情等著辦,眾位切不可亂了方寸,擬訂皇帝諡號,廟號之事,請各位大學士今晚好好商議,明日扶立信王柩前繼位之事,本宮會秉持先帝的遺願,維持大明社稷綿延永續,現在黃閣老已經安排妥當,請各位各司其職,讓大行皇帝安心走過最後一程。”


    眾臣皆拜曰: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安排好了之後,黃立極把王之正,李順國,周純成,溫體仁,周延儒,申紹先六人喊到旁邊的房間。


    進了房間,黃立極沉重的說道:“如今我們成立了治喪大會,喪葬一切典儀都賴諸位共同操辦,在下先給各位致禮!”


    黃立極說罷,躬身施禮。


    眾人趕緊迴禮。


    互相施禮之後,黃立極盯著禮部尚書和吏部侍郎溫體仁說道:“二位先行把皇帝喪儀具體規程擬好。”


    周純成和溫體仁趕緊躬身說道:“是,在下一定盡心盡力。”


    溫體仁年過五十,確實沒有一根白發白須,看起來如同四十多歲一樣年青,此人聰慧機靈,善於鑽營,屬於才大量小之人。


    但是黃立極和王之正對他的印象都不錯。


    黃立極對王之正和謹身殿大學士李順國說道:“我們三位現在擬訂大行皇帝皇帝諡號、廟號。”


    王之正的文采並不算太好,對《諡法》一竅不通,於是謙虛的說道:“皇帝諡號、廟號牽扯到大行皇帝千秋萬代,青史昭昭,在下才疏學淺,還請黃閣老和李閣老商定!”


    黃立極看了看王之正說道:“我們三人是內閣大學士,按照大明成例,我們三人都要取定一個,然後再討論商定。”


    王之正想了想說道:“大行皇帝在位七年,文治武功雖然並不強悍,但是他胸有社稷,知道平衡朝局,是個有哲思的帝王,我看就叫‘哲’皇帝吧,至於廟號,他用大手筆,維護了大明江山正統的延續,我覺得應該叫‘承宗’較為合適。”


    黃立極拿著紙筆記錄下來,然後抬起頭問旁邊的謹身殿大學士李順國:“李閣老,您怎麽擬得?”


    李國順思忖片刻,撫了撫長須說道:“大行皇帝平衡朝局確實做得不錯,但是要說有格局有哲思,我覺得並不妥當。”


    眾人都知道,李國順的叔父李慶隆就是因為對抗魏忠賢被貶官發配到嶺南,最後也沒有迴來。李國順對魏忠賢、對天啟帝發自內心深處都是很有芥蒂。


    他沉吟片刻說道:“在下以為,皇上享年二十三歲,是未老而死,壯年早逝,譬如光輝還沒有發散,我覺得應廟號定為‘熹宗’合適,皇帝沒有施展抱負,諡號定為‘哀帝’可也!”


    李國順話音剛落,黃閣老就有點聽不下去了,他攔阻道:“李大學士,怎麽說,皇上如君如父,怎麽可以如此議定君父?!”


    李國順冷著臉說道:“閣老,我說的難道不對麽?”


    王之正急忙出來打圓場說道:“黃閣老,李閣老,你們先不要爭辯,不是說過了麽?我們三人各擬一個,然後交給同僚商議,最後由新繼位的皇帝裁定!你們爭論什麽呢,我與李閣老擬訂過了,黃閣老您也擬訂吧。”


    黃立極看王之正左右打圓場,也就不再跟李國順爭論,於是拿出紙筆慷慨說道:“大行皇帝徳高威重,雖然在位時間不久,可是的確是英明之君,皇帝諡號我擬英皇帝,廟號我擬為定宗!”說罷,黃立極秉筆直書,在紙上寫上了定宗英皇帝五個大字


    李國順也是心裏憤憤不平,猶自邊拿著紙筆在寫下來“熹宗哀皇帝”幾個字邊說道:“自古以來皇帝諡號本來就是給先皇的生平做評價,如果隻顧著取定溢美之詞還有什麽意義!”王之正看李國順還在憤憤不平,急忙嗬嗬笑道:“李閣老,你擬訂得也是作為備選讓文武臣僚商定嘛!大家既然都是大學士那都有這個權限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庭小官下凡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藍語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藍語路並收藏天庭小官下凡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