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正下手又快又狠,用了一天時間,控製了潘賽安,軟禁了客氏,和兩位有身孕的宮妃,又即可抓捕了客氏的兒子南平侯侯國興,弟弟鎮寧侯客光先,將二人與潘賽安一同囚禁在延慶宮。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把客氏集團顛覆了。
但是王之正知道,天啟帝隻要活著一天,就不能處死客氏和客氏集團的人馬,因為處死了這些人,就觸犯皇帝的心裏底線了。雖然王之正也明白,皇帝蘇醒的可能性極其渺茫。
王之正迴到了崇國公府,柳青青迎出來說道:“爺,今天聽楊寰來府上找崔舜,他對崔舜先生說,魏忠賢在府上大聲吼叫著要您過去見他,可能他也意識到他的境況不妙了……”
王之正皺著眉頭想了想,一邊把腰刀卸下來扔到桌上一邊說:“魏忠賢心裏比誰都明白,雖然我還沒有對他下手,他知道他已經不長久了。”
柳青青歎息一聲:“這個風雲一世,壞事幹盡的老閹賊,終於要受到審判了。”
王之正仰天長歎一聲道:“壞事幹盡也好,殺人如麻也罷,終歸是走到了這種地步,大明帝國,魏忠賢之後,再無魏忠賢……”
王之正意味深長的一句話,讓柳青青又費解又意外,她吃驚的盯著夫君王之正,看不透這個男人心裏在想什麽。
王之正脫下來官服,對柳青青說道:“青青,給我更衣,換一件閑適的衣服,我要帶著崔舜先生,到九千歲府看看魏忠賢。”
柳青青有些吃驚的問道:“這……大人,您是要對魏忠賢攤牌麽?”
王之正擺擺手:“不,現在還不是時候,我也不需要攤什麽牌,信王很快就要繼位了,處置魏忠賢以及定閹黨之案,那都將是他的事情。”
青青有些不解的問道:“那,您要到魏忠賢家裏做甚?”青青一邊問,一邊給王之正換衣服。
王之正一邊讓柳青青給他穿衣服,一邊淡淡的說了三個字:“談談心。”
王之正帶著崔舜,穿著閑適的便服,直奔九千歲府而來。
到了府門口,隻見守衛在門口的是大刀營副統領魏大誌。
魏大誌看見王之正和崔舜走了過來,急忙躬身施禮道:“給太傅大人,太常寺卿大人請安!”
王之正微笑著點點頭,問魏大誌道:“大誌,怎麽樣了?九千歲還好吧?”
魏大誌撓撓頭說道:“老頭子整天在裏邊瘋言瘋語,大人您要是進去,他衝撞了您,您不要跟他置氣!”
王之正哈哈大笑道:“大誌啊,現在輪到你勸我要克製了麽?哈哈,放心吧,裏邊關著的是九千歲,他說什麽,我會跟他頂撞?”
魏大誌憨厚的說道:“屬下的意思是,如果老頭子實在是瘋言瘋語不像話,您喊我一聲,我去把他捆起來!”
王之正拍了拍魏大誌的肩膀說道:“好好守在門口,沒有我的命令,不要招惹他!”
進了府中,王之正看到客房禁閉,昔日車水馬龍的九千歲府,如今門可羅雀。
中秋時節,幾隻烏鴉呱呱呱飛過去,給這座曾經作為大明帝國最高權力中心的府邸,帶來了無盡的衰敗。
王之正長歎一聲對身旁的崔舜說道:“繁華落盡,留下一片白茫茫無盡衰敗之氣,一座王府,就這樣陸沉了。”
崔舜也是感慨萬千,他眯著眼盯著樹梢上臥著的幾隻老鴰,撫了撫胡須說道:“這兩年來,魏忠賢也是心機算盡,最終還是沒能鬥過您呀!”
王之正擺擺手說道:“如果讓我與萬曆末年,天啟初年的魏忠賢周旋,彼時他正在盛時,我也沒有把握能夠取勝。我與他為敵之時,也正值他年老,心力衰竭,洞察力,敏感度都有所下降,所以我才能處處占上風啊。”
這時候,主從二人已經走到了魏忠賢的書房門口,王之正抖了抖衣袖,大步走上去,推開門,:
隻見魏忠賢幾日不見,頭發已經全部白了,一根黑發都沒有,臉色灰白,氣息衰弱,仿佛一夜之間蒼老了十歲,怎麽看都像是八十歲老叟。
魏忠賢坐在太師椅上,手中握著喜愛的紫砂壺,身旁一名丫鬟在給他錘著背。
聽到動靜,魏忠賢睜開了眼睛。
王之正一撩袍腳跪倒在地朗聲說道:“下官王之正,參見九千歲。”
魏忠賢用蒼老的嗓音陰陽怪氣的說道:“怎麽?你還要向我請安麽?太子太傅大人,是不是弄錯了?”
王之正站起身來,拉起一張椅子坐下來緩緩說道:“天啟六年四月,王之正初入九千歲府,得到九千歲賞識,成為了您府上的侍衛隊長!王之正感恩戴德,拜您為幹爺爺,從此倍受照顧,天啟六年八月,王之正出使建州迴國,九千歲力排眾議,保舉王之正為禁衛軍大統領。天啟七年三月,九千歲奏請皇上敕封我為通侯,崇國公府出了一公一侯,榮寵一時無二……”
王之正說到這裏,長歎一聲,一時祖孫二人陷入了沉默。
魏忠賢先打破了沉默:“天啟六年,八月十五,月圓夜,錦衣衛指揮使田爾耕遇刺,身首分離,遂成懸案,天啟六年九月,太常寺卿倪文煥狀告你勾結張皇後,最終狀告失敗,被你親手殺死,天啟六年十月,你聯合崔呈秀血洗鎮撫司,殺死鎮撫司指揮使許顯純以下十六人,天啟七年正月,崔應元以誣告罪貶為庶民,二月,左都禦史李夔龍被逼落草,你帶兵剿殺,將其頭懸京城一月之久,月底,你與崔呈秀合謀逼死已經被皇上赦免了的孫雲鶴,五月,侯啟刺殺我落網,你先斬殺侯啟,又複斬殺誣陷你的鎮撫司新任指揮使吳淳夫……從九千歲府侍衛隊長,到當朝太子太傅,內閣參讚,這條路,你是用枯骨堆出來的。”
魏忠賢聽罷,長歎一聲道:“一將功成萬骨枯。你認我做幹爺爺,但是你比我走的更穩,走的更狠。”
王之正放下手中的茶盞,微微一笑,拱手說道:“如果我說,我是為了朱家天下,而不得不這麽做,您信麽?”
魏忠賢怔了怔,突然發出一陣淒厲的大笑聲。
笑聲讓王之正身旁的崔舜身上起了一層雞皮疙瘩,而王之正卻好像並不覺得有什麽奇怪。
他很有耐心的等待魏忠賢笑完,然後端起茶盞,啜吸一口說道:“不管您信與不信,我都是為了大明。閹黨與東林黨爭鬥數十年,滿朝上下,半數案情源於黨爭,東林六君子,東林七君子,從楊漣,左光鬥,高攀龍,到許顯純,倪文煥,崔呈秀,不管是好官還是壞官,全都是死於黨爭。”
王之正放下茶盞平靜了一下:“黨政的結果是,消耗大明王朝的實力,《大明律》廢弛,鎮撫司可以決定一個官吏的生死,東廠可以直接到東南三省收取厘金賦稅,繞開戶部,繞開國家,東林黨與閹黨形成對峙,皇帝卻居中協調,失去威權,而今遼東戰事,陝北民變,國家年年都是旱災,饑荒,瘟疫,國家處於即將崩潰的邊緣,出了京師,餓殍遍野,民不聊生,我努力這麽久,就是為了毀滅,您毀滅了東林黨,我扶持崔呈秀毀滅了您的閹黨,我又顛覆了崔呈秀,朝中黨爭全被我平滅,權柄重新交給皇帝,重新收拾江山,化解危機,重振大明社稷!,”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把客氏集團顛覆了。
但是王之正知道,天啟帝隻要活著一天,就不能處死客氏和客氏集團的人馬,因為處死了這些人,就觸犯皇帝的心裏底線了。雖然王之正也明白,皇帝蘇醒的可能性極其渺茫。
王之正迴到了崇國公府,柳青青迎出來說道:“爺,今天聽楊寰來府上找崔舜,他對崔舜先生說,魏忠賢在府上大聲吼叫著要您過去見他,可能他也意識到他的境況不妙了……”
王之正皺著眉頭想了想,一邊把腰刀卸下來扔到桌上一邊說:“魏忠賢心裏比誰都明白,雖然我還沒有對他下手,他知道他已經不長久了。”
柳青青歎息一聲:“這個風雲一世,壞事幹盡的老閹賊,終於要受到審判了。”
王之正仰天長歎一聲道:“壞事幹盡也好,殺人如麻也罷,終歸是走到了這種地步,大明帝國,魏忠賢之後,再無魏忠賢……”
王之正意味深長的一句話,讓柳青青又費解又意外,她吃驚的盯著夫君王之正,看不透這個男人心裏在想什麽。
王之正脫下來官服,對柳青青說道:“青青,給我更衣,換一件閑適的衣服,我要帶著崔舜先生,到九千歲府看看魏忠賢。”
柳青青有些吃驚的問道:“這……大人,您是要對魏忠賢攤牌麽?”
王之正擺擺手:“不,現在還不是時候,我也不需要攤什麽牌,信王很快就要繼位了,處置魏忠賢以及定閹黨之案,那都將是他的事情。”
青青有些不解的問道:“那,您要到魏忠賢家裏做甚?”青青一邊問,一邊給王之正換衣服。
王之正一邊讓柳青青給他穿衣服,一邊淡淡的說了三個字:“談談心。”
王之正帶著崔舜,穿著閑適的便服,直奔九千歲府而來。
到了府門口,隻見守衛在門口的是大刀營副統領魏大誌。
魏大誌看見王之正和崔舜走了過來,急忙躬身施禮道:“給太傅大人,太常寺卿大人請安!”
王之正微笑著點點頭,問魏大誌道:“大誌,怎麽樣了?九千歲還好吧?”
魏大誌撓撓頭說道:“老頭子整天在裏邊瘋言瘋語,大人您要是進去,他衝撞了您,您不要跟他置氣!”
王之正哈哈大笑道:“大誌啊,現在輪到你勸我要克製了麽?哈哈,放心吧,裏邊關著的是九千歲,他說什麽,我會跟他頂撞?”
魏大誌憨厚的說道:“屬下的意思是,如果老頭子實在是瘋言瘋語不像話,您喊我一聲,我去把他捆起來!”
王之正拍了拍魏大誌的肩膀說道:“好好守在門口,沒有我的命令,不要招惹他!”
進了府中,王之正看到客房禁閉,昔日車水馬龍的九千歲府,如今門可羅雀。
中秋時節,幾隻烏鴉呱呱呱飛過去,給這座曾經作為大明帝國最高權力中心的府邸,帶來了無盡的衰敗。
王之正長歎一聲對身旁的崔舜說道:“繁華落盡,留下一片白茫茫無盡衰敗之氣,一座王府,就這樣陸沉了。”
崔舜也是感慨萬千,他眯著眼盯著樹梢上臥著的幾隻老鴰,撫了撫胡須說道:“這兩年來,魏忠賢也是心機算盡,最終還是沒能鬥過您呀!”
王之正擺擺手說道:“如果讓我與萬曆末年,天啟初年的魏忠賢周旋,彼時他正在盛時,我也沒有把握能夠取勝。我與他為敵之時,也正值他年老,心力衰竭,洞察力,敏感度都有所下降,所以我才能處處占上風啊。”
這時候,主從二人已經走到了魏忠賢的書房門口,王之正抖了抖衣袖,大步走上去,推開門,:
隻見魏忠賢幾日不見,頭發已經全部白了,一根黑發都沒有,臉色灰白,氣息衰弱,仿佛一夜之間蒼老了十歲,怎麽看都像是八十歲老叟。
魏忠賢坐在太師椅上,手中握著喜愛的紫砂壺,身旁一名丫鬟在給他錘著背。
聽到動靜,魏忠賢睜開了眼睛。
王之正一撩袍腳跪倒在地朗聲說道:“下官王之正,參見九千歲。”
魏忠賢用蒼老的嗓音陰陽怪氣的說道:“怎麽?你還要向我請安麽?太子太傅大人,是不是弄錯了?”
王之正站起身來,拉起一張椅子坐下來緩緩說道:“天啟六年四月,王之正初入九千歲府,得到九千歲賞識,成為了您府上的侍衛隊長!王之正感恩戴德,拜您為幹爺爺,從此倍受照顧,天啟六年八月,王之正出使建州迴國,九千歲力排眾議,保舉王之正為禁衛軍大統領。天啟七年三月,九千歲奏請皇上敕封我為通侯,崇國公府出了一公一侯,榮寵一時無二……”
王之正說到這裏,長歎一聲,一時祖孫二人陷入了沉默。
魏忠賢先打破了沉默:“天啟六年,八月十五,月圓夜,錦衣衛指揮使田爾耕遇刺,身首分離,遂成懸案,天啟六年九月,太常寺卿倪文煥狀告你勾結張皇後,最終狀告失敗,被你親手殺死,天啟六年十月,你聯合崔呈秀血洗鎮撫司,殺死鎮撫司指揮使許顯純以下十六人,天啟七年正月,崔應元以誣告罪貶為庶民,二月,左都禦史李夔龍被逼落草,你帶兵剿殺,將其頭懸京城一月之久,月底,你與崔呈秀合謀逼死已經被皇上赦免了的孫雲鶴,五月,侯啟刺殺我落網,你先斬殺侯啟,又複斬殺誣陷你的鎮撫司新任指揮使吳淳夫……從九千歲府侍衛隊長,到當朝太子太傅,內閣參讚,這條路,你是用枯骨堆出來的。”
魏忠賢聽罷,長歎一聲道:“一將功成萬骨枯。你認我做幹爺爺,但是你比我走的更穩,走的更狠。”
王之正放下手中的茶盞,微微一笑,拱手說道:“如果我說,我是為了朱家天下,而不得不這麽做,您信麽?”
魏忠賢怔了怔,突然發出一陣淒厲的大笑聲。
笑聲讓王之正身旁的崔舜身上起了一層雞皮疙瘩,而王之正卻好像並不覺得有什麽奇怪。
他很有耐心的等待魏忠賢笑完,然後端起茶盞,啜吸一口說道:“不管您信與不信,我都是為了大明。閹黨與東林黨爭鬥數十年,滿朝上下,半數案情源於黨爭,東林六君子,東林七君子,從楊漣,左光鬥,高攀龍,到許顯純,倪文煥,崔呈秀,不管是好官還是壞官,全都是死於黨爭。”
王之正放下茶盞平靜了一下:“黨政的結果是,消耗大明王朝的實力,《大明律》廢弛,鎮撫司可以決定一個官吏的生死,東廠可以直接到東南三省收取厘金賦稅,繞開戶部,繞開國家,東林黨與閹黨形成對峙,皇帝卻居中協調,失去威權,而今遼東戰事,陝北民變,國家年年都是旱災,饑荒,瘟疫,國家處於即將崩潰的邊緣,出了京師,餓殍遍野,民不聊生,我努力這麽久,就是為了毀滅,您毀滅了東林黨,我扶持崔呈秀毀滅了您的閹黨,我又顛覆了崔呈秀,朝中黨爭全被我平滅,權柄重新交給皇帝,重新收拾江山,化解危機,重振大明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