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毋霸宛如一座高聳入雲的山峰般矗立在原地,其身高竟然超過一丈有餘,簡直令人瞠目結舌。
他那寬闊厚實的肩膀、粗壯有力的雙臂以及堅實如鐵的雙腿,無一不彰顯著他超乎常人的力量和威猛。
遠遠望去,他龐大的身軀猶如一座不可逾越的小山丘,給人帶來一種無與倫比的震撼與壓迫感。
此刻,隻見巨毋霸仰首向天,發出一陣驚天動地的狂笑。
那笑聲仿佛是滾滾驚雷在空中炸響,震得周圍人的耳膜嗡嗡作響,甚至連地麵都似乎微微顫動起來。
“哈哈哈,真想不到啊,你這個小個子竟然能與我鏖戰如此之久,倒也算是有點本事!”巨毋霸一邊大笑著,一邊用充滿鄙夷和不屑的目光掃視著眼前的平安。
雖然他身上已然增添了幾處傷口,鮮血從中緩緩滲出,但這點傷勢對他而言不過是些微不足道的擦傷罷了。
以他那強橫無比的實力,這些小傷根本不足以對他造成任何實質性的影響。
反觀平安,他的身形相較於巨毋霸確實顯得瘦弱嬌小得多。然而,盡管在體型上處於劣勢,平安卻擁有著異常矯健靈活的身手。
他的動作輕盈敏捷,每一次移動都如同獵豹撲食般迅速而準確;他的眼神更是堅定不移,閃爍著銳利的光芒,透露出一股永不言敗的堅毅決心。
當聽到巨毋霸那肆意的嘲笑聲時,平安僅僅是從鼻腔裏冷冷地哼出一聲作為迴應。
他緊咬雙唇,低沉而有力地吐出兩個字:“繼續!”這簡短的話語雖然音量不大,但其中蘊含的不屈意誌卻如同一股無形的洪流,狠狠地撞擊著在場每個人的心靈。
巨毋霸見狀,嘴角咧到耳根處,發出一陣震耳欲聾的狂笑,那笑聲如同驚雷一般在空中炸響。
他雙手緊緊握住那把巨大的玄鐵重刀,手臂肌肉鼓脹得好似要爆開一樣,青筋根根凸起。
隻見他猛然揮動重刀,一股強大無匹的氣勢瞬間爆發出來,帶起一陣狂暴的颶風,如同一頭兇猛的巨獸張開血盆大口,咆哮著朝平安席卷而去。
這一刀威力驚人,其勢若泰山壓卵,又似銀河倒瀉,仿佛要將整個空間都生生撕裂開來。
淩厲的刀風刮得人麵皮生疼,周圍的草木也被連根拔起,卷入空中。
麵對如此兇悍絕倫的攻擊,平安心中一凜,但麵上卻毫無懼色。
他眼神專注而犀利,腳下輕輕一點地麵,身形便如離弦之箭般迅速向後躍出數丈遠,險之又險地避開了巨毋霸那裹挾著狂風的致命刀鋒。
就在他後退的同時,平安手中的戰刀閃爍著冰冷刺骨的寒光,宛如一道閃電劃過夜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朝著巨毋霸直直刺去。
那速度之快,讓人根本來不及眨眼。
巨毋霸不愧是久經沙場的猛將,反應亦是極其迅捷。他見平安的戰刀刺來,當即大喝一聲,雙臂用力,迅速將玄鐵重刀收迴,並橫在了胸前。
隻聽得“鐺”的一聲巨響,猶如洪鍾大呂,響徹雲霄。
兩把兵器狠狠地撞擊在一起,迸射出無數耀眼的火星,就像是夜空中綻放的絢麗煙花。
強烈的衝擊力使得周圍的空氣都為之扭曲變形。
就這樣,兩人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較量。你來我往之間,刀光劍影交錯縱橫,令人目不暇接。
巨毋霸仗著自己天生神力,每一招都大開大合、剛猛霸道至極,試圖依靠絕對的力量優勢一舉擊潰平安。
然而,平安身形靈動飄忽,猶如鬼魅一般難以捉摸。
他巧妙地運用各種身法和技巧,時而閃轉騰挪,時而欺身近攻,總是能夠恰到好處地避開巨毋霸的重擊,並給予有效的反擊。
雙方各展所長,一時間竟是鬥得難解難分,勝負難料。
“小子,睜大你的狗眼看看爺爺我這一招究竟有多厲害!”隻聽得巨毋霸那如雷般的怒吼聲響徹整個戰場,他滿臉猙獰,雙目圓睜,猶如一頭暴怒的雄獅。
隻見他雙手緊緊握住那把沉重無比的玄鐵重刀,手臂上青筋暴起,顯然已是用盡了全身的力氣。
而此刻,令人震驚的一幕出現了——那原本漆黑如墨的刀身竟然隱隱泛起了一層詭異的紅色光芒,仿佛燃燒著熊熊烈火一般,散發著無盡的威壓與熾熱氣息。
站在對麵的平安自然也感受到了巨毋霸這一擊所蘊含的恐怖威力絕非以往可比。
他不敢有絲毫怠慢,當即深深吸了一口氣,然後迅速調動起體內雄渾的真氣,並源源不斷地朝著手中緊握的戰刀灌注而去。
刹那間,平安手中的戰刀亦是光芒大盛,璀璨奪目,宛如一輪驕陽當空懸掛。
說時遲那時快,伴隨著兩聲驚天動地的暴喝聲幾乎同時響起,巨毋霸的玄鐵重刀與平安的戰刀再一次以雷霆萬鈞之勢狠狠地碰撞在了一起。
一時間,火星四濺,金屬交鳴之聲不絕於耳。
這一次的撞擊力度之猛、聲勢之大,遠超之前的任何一次交鋒。
就連四周的空氣似乎都承受不住如此巨大的衝擊力,開始劇烈地扭曲變形,形成一道道肉眼可見的氣流旋渦。
然而,盡管雙方的攻擊都如此淩厲兇猛,但彼此卻依然僵持不下,誰也無法輕易地壓倒對方。
他們就像是兩座堅不可摧的山嶽,死死地抵在一起,互不相讓。
可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意外發生了。
或許是因為地麵太過濕滑,又或者是長時間的激戰令平安有些力不從心,總之,他突然間腳下一個踉蹌,身體不由自主地向前傾斜了一下。
雖然隻是一瞬間的破綻,但對於經驗老辣且一直在尋找戰機的巨毋霸來說,這無疑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眼見平安露出破綻,巨毋霸眼中閃過一抹狂喜之色。
他毫不猶豫地抓住這個稍縱即逝的良機,猛地加大了手上的力量,試圖憑借這股強大的爆發力一舉擊潰平安。
然而,平安又怎會如此輕易地就被擊敗呢?就在那千鈞一發之際,隻見他猛地一咬牙,用盡全身力氣穩住自己有些搖晃的身形。
緊接著,他迅速做出反應,順著身體旋轉之勢,手中緊握的戰刀如閃電般朝著巨毋霸的腿部狠狠地劈去。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一擊,巨毋霸心中一驚,匆忙間想要收刀迴防。可惜,他終究還是慢了那麽一小步。
隻聽“嗤啦”一聲輕響,平安的戰刀已然在巨毋霸粗壯的左腿上留下了一道淺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傷口。
盡管傷口不深,但對於一向自視甚高、從未受過傷的巨毋霸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恥辱。
“好啊,你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夥,竟然敢傷到本大爺!”巨毋霸惱羞成怒,氣急敗壞地衝著平安大聲吼叫起來。
他那滿臉橫肉因憤怒而不停地顫抖著,雙眼更是瞪得如同銅鈴一般大小,仿佛要噴出火來將平安燒成灰燼。
相比之下,平安則顯得異常冷靜和沉著。
他隻是微微地笑了一笑,淡淡地迴應道:“彼此彼此罷了。”那笑容之中既沒有絲毫的得意與炫耀,更看不出有半分對敵人的畏懼之情。
似乎剛才所取得的一點點優勢,並不能讓他感到滿足或者鬆懈。
就這樣,這場驚心動魄的戰鬥依然在激烈地持續著。
經過長達數百個迴合的生死較量之後,不論是身材魁梧、力大無窮的巨毋霸,還是身手敏捷、機智過人的平安,此時都已經累得氣喘籲籲,疲憊不堪。
他們身上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濕透,緊緊地貼在肌膚之上;手中的兵器也因為長時間的揮舞而變得沉重無比,每一次揮動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力量和精力。
但是,即便如此,兩人誰也不肯先認輸投降,仍然咬緊牙關苦苦支撐著,誓要分出個勝負高低……
終於,伴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在又一次如火星撞地球般猛烈的交鋒之後,兩人各自像是被一股強大力量衝擊一般,身不由己地向後急速退開好幾步。
待身形站穩後,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單膝跪地,以此支撐住有些搖搖欲墜的身體,並都開始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
隻見那身材魁梧得如同小山丘一般的巨毋霸,伸手用力抹了一把額頭上不斷滾落、猶如黃豆大小的汗珠,隨後便放聲大笑起來:“哈哈,痛快!真是痛快至極啊!與兄弟你這一場酣暢淋漓的大汗,讓俺心中暢快無比!”他那豪邁爽朗的笑聲仿佛能夠穿透雲霄,響徹整個山穀。
而另一邊,相對身形較為瘦削但卻動作敏捷的平安,則緩緩從地上站起身來。
盡管此時他也是氣喘籲籲,但臉上依舊掛著一抹淡淡的微笑,輕聲迴應道:“今日這一戰,的確是讓人感到十分過癮。隻可惜到最後也未能分出勝負呀。”
聽到這話,巨毋霸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滿不在乎地一揮手,豪爽地說道:“沒錯!咱倆今天算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打了個旗鼓相當的平手。不過沒關係,日後隻要有空閑時間,咱們定要再次相聚於此,好好地切磋一番武藝!”
話音剛落,兩人對視一眼,彼此心領神會,而後一同哈哈大笑起來。
在這爽朗的笑聲之中,這場驚心動魄且精彩紛呈的切磋較量,也就此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可跳轉下一章......
......可跳轉下一章......
......可跳轉下一章......
盡管王保保做了左丞相,但他的地位並不鞏固。元朝有以“根腳”(家世)用人的傳統,王保保雖然是國族蒙古人,但並非大根腳,因此“居朝怏怏不樂,朝士往往輕之,謂其非根腳官人”。
最關鍵的是他與太子黨的反目,原來在王保保率軍護送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迴京的途中,奇皇後(皇太子之母)企圖讓王保保擁兵挾元順帝讓位於皇太子,王保保欲在順帝與太子間保持中立,知道奇皇後的意思後,到大都城外三十裏時就遣散軍隊迴營,於是奇皇後、皇太子母子對他心懷怨恨。 王保保在朝廷無法立足,便請求“南還視師”。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閏十月,元順帝下詔封王保保為河南王,調度天下兵馬“肅清江淮”。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二月,王保保到河南,由於朱元璋勢力已強且命徐達防備,故他不但不南征,還以為其父守孝為由按兵不動,又北渡彰德(今河南安陽),調關中四軍閥李思齊、張良弼(思道)、孔興、脫列伯的軍隊,企圖利用南征之機將這四路大軍收入囊中。
四人拒不受命,因而與王保保展開火並,“相持一年,前後百戰,勝負未決”。
當時,王保保自立行省 ,甚至私自與高麗互通使節 ,除了在徐州與朱元璋軍有一次失敗的小規模戰鬥以外遲遲無南征之舉,元順帝開始懷疑他有異誌,屢次督促他南下。
]王保保乃於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十月派胞弟脫因帖木兒及部將貊高、完哲等駐守山東,敷衍朝廷,繼續與李思齊等交戰。
順帝又遣使曉諭王保保與李思齊等和解,王保保不但不從,還殺了敕使天下奴等人,“跋扈之跡成矣”。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正月,關中四軍閥在大明宮含元殿遺址結成反王保保聯盟,推李思齊為盟主,王保保也“攻張、李愈急”。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八月,順帝下詔命皇太子總領天下兵馬,王保保領本部兵馬,肅清江淮,這實際上是剝奪了王保保調度天下兵馬的權力。
與此同時,王保保部將貊高、關保背叛了他,歸順朝廷,形勢對他更加不利。
隨即元廷又為皇太子設大撫軍院,專門防備王保保。
同年十月,元順帝下詔削王保保太傅、左丞相等官職,隻保留河南王的爵位,王保保的兵權被白鎖住、也速、沙藍答兒、貊高等人瓜分。
王保保接到詔書後,便退據澤州(今山西晉城),後又攻占冀寧,殺盡元廷命官。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洪武元年)二月,元廷削除王保保的爵位,命諸軍共擊之,王保保退守晉寧(今山西平陽)。
就在王保保與各路軍閥混戰之際,吳王朱元璋審時度勢,派徐達、常遇春率25萬大軍北伐元朝,並於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初四即皇帝位, [67]改國號為大明。
明軍北伐過程中,王保保之弟脫因帖木兒被明軍擊敗於洛水,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梁王阿魯溫(察罕帖木兒之父,王保保外祖父)降明。
李思齊、張良弼等見明軍壓境,便遣使於王保保,“告以出師非本心”,隨即解兵西還。
同年三月,元翰林學士承旨王時、太常院使陳祖仁上疏,請求撫諭王保保,讓他帶兵勤王,不為元廷所采納。
閏七月,王保保擊敗貊高、關保,上報元廷,順帝悔悟,命王保保依軍法處死貊高、關保,又罷大撫軍院,恢複王保保河南王、太傅、中書左丞相的官爵。
此時明軍已渡黃河,順帝急命王保保勤王,王保保的幕府爭論不休,有人在商討勤王方略,有人則提醒王保保說:“朝廷開撫軍院,步步要殺丞相,乃要勤王?我駐軍雲中,觀其成敗為計耳!”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洪武元年)閏七月二十六日,王保保自晉寧移駐冀寧。
兩天後,元順帝及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等人棄大都而北走。八月二日,明軍入大都,元朝在中原的統治結束。
此後王保保開始擔當起複興元朝的重任。
明軍占領大都以後,改名北平,以孫興祖留守,徐達、常遇春等人攻打冀中一帶,作為進攻山西的跳板。明軍還先派元朝尚書九住前去冀寧招撫王保保,但沒有成功。
當時,常遇春的主力即南下保定、中山、真定,作為攻山西的北路軍。徐達的部隊則駐紮彰德一帶,作為南路軍。
徐達派前鋒湯和部自懷慶取澤州,形成孤軍冒進的態勢。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洪武元年)十月初,王保保派軍南擊湯和,在韓店大戰,明軍慘敗。
捷報傳來後,在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的元順帝大喜,晉封王保保為齊王,賜金印,又令其收複大都。
因此王保保集合主力,北出雁門,經保安州、居庸關,向大都(北平)進發。
明將徐達等人認為北平有孫興祖據守,且有堅城,不足為慮,王保保傾巢而出,冀寧(太原)空虛,明軍主力均在太行東南部真定、彰德一帶,離冀寧很近,於是采用“批亢搗虛”的戰術直取冀寧。
王保保已行至保安州,聽說明軍動向後果然慌忙迴救冀寧,明軍決定夜襲王保保,再加上有其部將豁鼻馬投降為內應,奇襲行動十分順利。
王保保當晚正在讀兵書,發覺明軍襲來以後倉促奔出營門,穿了一隻靴子就跨馬逃走,隻有十八騎跟從,其餘4萬人馬都做了明軍的俘虜。
這是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洪武元年)十二月的事。
王保保先逃到大同,常遇春帶兵追至忻州,不及而還,而後王保保直奔甘肅。
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洪武二年)正月,元順帝拜王保保為中書右丞相,並屢次召他入援,但王保保滯留西北,並未奔赴上都與應昌(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還勸元順帝盡早棄應昌北逃和林(今蒙古國哈爾和林)。
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洪武二年)六月,王保保在寧夏聲援守護慶陽的元將張良臣,但其所派的幾個探子被明軍抓住處死,所派將領韓紮兒在攻占原州後又被明軍趕走,八月,王保保移向永昌支援慶陽,但慶陽在不久後被明軍攻克。
同年十二月,王保保帶兵包圍了明將張溫據守的蘭州。
明軍派出的援軍被王保保全殲,援軍將領於光也被殺害。
在這種情況下,明朝立即於至正三十年(1370年,洪武三年)正月開始策劃北伐。
在製定進攻方略時,包括徐達在內的所有將領都異口同聲地建議大軍直撲應昌,逼王保保從蘭州撤兵,可見徐達等人都不太情願直接與王保保交鋒。
但明太祖朱元璋力排眾議,命令明軍兵分兩路。
西路由大將軍徐達自潼關經西安救蘭州,伺機殲滅王保保;東路由左副將軍李文忠直搗應昌。這是使元朝“彼此自救,不暇應援”的方略。
當時王保保雖擊潰明朝援軍,但無法攻陷蘭州,遂移駐安定(今甘肅定西),“縱遊兵四出虜掠,民頗被其擾”。
徐達出師以後,於至正三十年(1370年,洪武三年)四月到達安定,在沈兒峪安營紮寨,與王保保“隔深溝而壘,日數交戰” ,徐達命令諸將每夜不斷製造噪音騷擾王保保的軍營,使王保保的部隊每夜不得休息。
數日後的一夜卻偃旗息鼓,王保保的部隊連日不得休息,於是紛紛昏睡,這時徐達整眾出戰,大敗王保保,生擒其部將嚴奉先、韓紮兒、李察罕不花等,王保保僅與其妻子數人逃竄,至黃河時得流木以渡,遂出寧夏,直奔和林。
徐達遣都督郭英追至寧夏,不及而還。
明軍沈兒峪之戰中俘獲元朝官吏1865人,將校士卒餘人,馬匹及大量駝騾驢雜畜。
與此同時,元順帝駕崩,明將李文忠趁機奇襲應昌,元朝新帝愛猷識理達臘僅以數十騎北逃。
愛猷識理達臘和王保保在和林會合,君臣為了匡複元朝的大業,捐棄前嫌,重歸於好。昭宗愛猷識理達臘繼續以王保保為中書右丞相,商討恢複之計。
明朝將王保保視為心腹大患,認為王保保“狡猾狙詐,使其在,終必為寇,不如取之,永清沙漠” ,所以便有了明洪武五年(1372年,宣光二年)的明軍三路北伐行動。
15萬明軍分為三路,中路大將軍徐達由雁門直趨和林,摧毀元朝的指揮部;東路左副將軍李文忠由居庸關至應昌,然後直撲土拉河,從西北麵襲擊和林;西路征西將軍馮勝出金蘭取甘肅,作為疑兵,令元朝摸不清明軍的真實目的。
麵對明朝一口吃掉北元的企圖,王保保沉著應戰,他用誘敵之計將明軍逐漸引入其縱深。
徐達的先鋒藍玉出雁門後,在野馬川遇到元軍,追至亂山,取得了小勝。接著到了土剌河(今圖拉河),遭遇王保保,王保保佯敗後逃走。
他親自率領小部隊且戰且退,把明軍引向和林,而他手下的大將賀宗哲率領主力在和林以逸待勞。最後王保保與賀宗哲會合,在漠北成功伏擊明軍,明軍損失萬餘人。
東路軍李文忠一直打到臚朐河(今克魯倫河),接著在土剌河擊潰哈剌章等,進至拉魯渾河(今鄂爾渾河)畔的稱海,被元軍包圍,李文忠勉強撤退,損失慘重。隻有西路明軍馮勝取得勝利。
這次戰役挫敗了明軍的銳氣,保住了北元的命脈,是王保保所取得的最輝煌的戰績。
此役對明朝造成很大的陰影,“自是明兵希出塞矣” ;而元昭宗也高度評價王保保使元朝“幾於中興”,更加倚重他。
但是王保保迴天乏術,難以對明朝發動全麵攻擊,隻在宣光三年(1373年,洪武六年)在長城沿線發動一些小規模的騷擾。
此後他的事跡無考,史書隻記載他在宣光五年(1375年,洪武八年)八月死於“哈剌那海之衙庭”
他那寬闊厚實的肩膀、粗壯有力的雙臂以及堅實如鐵的雙腿,無一不彰顯著他超乎常人的力量和威猛。
遠遠望去,他龐大的身軀猶如一座不可逾越的小山丘,給人帶來一種無與倫比的震撼與壓迫感。
此刻,隻見巨毋霸仰首向天,發出一陣驚天動地的狂笑。
那笑聲仿佛是滾滾驚雷在空中炸響,震得周圍人的耳膜嗡嗡作響,甚至連地麵都似乎微微顫動起來。
“哈哈哈,真想不到啊,你這個小個子竟然能與我鏖戰如此之久,倒也算是有點本事!”巨毋霸一邊大笑著,一邊用充滿鄙夷和不屑的目光掃視著眼前的平安。
雖然他身上已然增添了幾處傷口,鮮血從中緩緩滲出,但這點傷勢對他而言不過是些微不足道的擦傷罷了。
以他那強橫無比的實力,這些小傷根本不足以對他造成任何實質性的影響。
反觀平安,他的身形相較於巨毋霸確實顯得瘦弱嬌小得多。然而,盡管在體型上處於劣勢,平安卻擁有著異常矯健靈活的身手。
他的動作輕盈敏捷,每一次移動都如同獵豹撲食般迅速而準確;他的眼神更是堅定不移,閃爍著銳利的光芒,透露出一股永不言敗的堅毅決心。
當聽到巨毋霸那肆意的嘲笑聲時,平安僅僅是從鼻腔裏冷冷地哼出一聲作為迴應。
他緊咬雙唇,低沉而有力地吐出兩個字:“繼續!”這簡短的話語雖然音量不大,但其中蘊含的不屈意誌卻如同一股無形的洪流,狠狠地撞擊著在場每個人的心靈。
巨毋霸見狀,嘴角咧到耳根處,發出一陣震耳欲聾的狂笑,那笑聲如同驚雷一般在空中炸響。
他雙手緊緊握住那把巨大的玄鐵重刀,手臂肌肉鼓脹得好似要爆開一樣,青筋根根凸起。
隻見他猛然揮動重刀,一股強大無匹的氣勢瞬間爆發出來,帶起一陣狂暴的颶風,如同一頭兇猛的巨獸張開血盆大口,咆哮著朝平安席卷而去。
這一刀威力驚人,其勢若泰山壓卵,又似銀河倒瀉,仿佛要將整個空間都生生撕裂開來。
淩厲的刀風刮得人麵皮生疼,周圍的草木也被連根拔起,卷入空中。
麵對如此兇悍絕倫的攻擊,平安心中一凜,但麵上卻毫無懼色。
他眼神專注而犀利,腳下輕輕一點地麵,身形便如離弦之箭般迅速向後躍出數丈遠,險之又險地避開了巨毋霸那裹挾著狂風的致命刀鋒。
就在他後退的同時,平安手中的戰刀閃爍著冰冷刺骨的寒光,宛如一道閃電劃過夜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朝著巨毋霸直直刺去。
那速度之快,讓人根本來不及眨眼。
巨毋霸不愧是久經沙場的猛將,反應亦是極其迅捷。他見平安的戰刀刺來,當即大喝一聲,雙臂用力,迅速將玄鐵重刀收迴,並橫在了胸前。
隻聽得“鐺”的一聲巨響,猶如洪鍾大呂,響徹雲霄。
兩把兵器狠狠地撞擊在一起,迸射出無數耀眼的火星,就像是夜空中綻放的絢麗煙花。
強烈的衝擊力使得周圍的空氣都為之扭曲變形。
就這樣,兩人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較量。你來我往之間,刀光劍影交錯縱橫,令人目不暇接。
巨毋霸仗著自己天生神力,每一招都大開大合、剛猛霸道至極,試圖依靠絕對的力量優勢一舉擊潰平安。
然而,平安身形靈動飄忽,猶如鬼魅一般難以捉摸。
他巧妙地運用各種身法和技巧,時而閃轉騰挪,時而欺身近攻,總是能夠恰到好處地避開巨毋霸的重擊,並給予有效的反擊。
雙方各展所長,一時間竟是鬥得難解難分,勝負難料。
“小子,睜大你的狗眼看看爺爺我這一招究竟有多厲害!”隻聽得巨毋霸那如雷般的怒吼聲響徹整個戰場,他滿臉猙獰,雙目圓睜,猶如一頭暴怒的雄獅。
隻見他雙手緊緊握住那把沉重無比的玄鐵重刀,手臂上青筋暴起,顯然已是用盡了全身的力氣。
而此刻,令人震驚的一幕出現了——那原本漆黑如墨的刀身竟然隱隱泛起了一層詭異的紅色光芒,仿佛燃燒著熊熊烈火一般,散發著無盡的威壓與熾熱氣息。
站在對麵的平安自然也感受到了巨毋霸這一擊所蘊含的恐怖威力絕非以往可比。
他不敢有絲毫怠慢,當即深深吸了一口氣,然後迅速調動起體內雄渾的真氣,並源源不斷地朝著手中緊握的戰刀灌注而去。
刹那間,平安手中的戰刀亦是光芒大盛,璀璨奪目,宛如一輪驕陽當空懸掛。
說時遲那時快,伴隨著兩聲驚天動地的暴喝聲幾乎同時響起,巨毋霸的玄鐵重刀與平安的戰刀再一次以雷霆萬鈞之勢狠狠地碰撞在了一起。
一時間,火星四濺,金屬交鳴之聲不絕於耳。
這一次的撞擊力度之猛、聲勢之大,遠超之前的任何一次交鋒。
就連四周的空氣似乎都承受不住如此巨大的衝擊力,開始劇烈地扭曲變形,形成一道道肉眼可見的氣流旋渦。
然而,盡管雙方的攻擊都如此淩厲兇猛,但彼此卻依然僵持不下,誰也無法輕易地壓倒對方。
他們就像是兩座堅不可摧的山嶽,死死地抵在一起,互不相讓。
可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意外發生了。
或許是因為地麵太過濕滑,又或者是長時間的激戰令平安有些力不從心,總之,他突然間腳下一個踉蹌,身體不由自主地向前傾斜了一下。
雖然隻是一瞬間的破綻,但對於經驗老辣且一直在尋找戰機的巨毋霸來說,這無疑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眼見平安露出破綻,巨毋霸眼中閃過一抹狂喜之色。
他毫不猶豫地抓住這個稍縱即逝的良機,猛地加大了手上的力量,試圖憑借這股強大的爆發力一舉擊潰平安。
然而,平安又怎會如此輕易地就被擊敗呢?就在那千鈞一發之際,隻見他猛地一咬牙,用盡全身力氣穩住自己有些搖晃的身形。
緊接著,他迅速做出反應,順著身體旋轉之勢,手中緊握的戰刀如閃電般朝著巨毋霸的腿部狠狠地劈去。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一擊,巨毋霸心中一驚,匆忙間想要收刀迴防。可惜,他終究還是慢了那麽一小步。
隻聽“嗤啦”一聲輕響,平安的戰刀已然在巨毋霸粗壯的左腿上留下了一道淺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傷口。
盡管傷口不深,但對於一向自視甚高、從未受過傷的巨毋霸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恥辱。
“好啊,你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夥,竟然敢傷到本大爺!”巨毋霸惱羞成怒,氣急敗壞地衝著平安大聲吼叫起來。
他那滿臉橫肉因憤怒而不停地顫抖著,雙眼更是瞪得如同銅鈴一般大小,仿佛要噴出火來將平安燒成灰燼。
相比之下,平安則顯得異常冷靜和沉著。
他隻是微微地笑了一笑,淡淡地迴應道:“彼此彼此罷了。”那笑容之中既沒有絲毫的得意與炫耀,更看不出有半分對敵人的畏懼之情。
似乎剛才所取得的一點點優勢,並不能讓他感到滿足或者鬆懈。
就這樣,這場驚心動魄的戰鬥依然在激烈地持續著。
經過長達數百個迴合的生死較量之後,不論是身材魁梧、力大無窮的巨毋霸,還是身手敏捷、機智過人的平安,此時都已經累得氣喘籲籲,疲憊不堪。
他們身上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濕透,緊緊地貼在肌膚之上;手中的兵器也因為長時間的揮舞而變得沉重無比,每一次揮動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力量和精力。
但是,即便如此,兩人誰也不肯先認輸投降,仍然咬緊牙關苦苦支撐著,誓要分出個勝負高低……
終於,伴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在又一次如火星撞地球般猛烈的交鋒之後,兩人各自像是被一股強大力量衝擊一般,身不由己地向後急速退開好幾步。
待身形站穩後,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單膝跪地,以此支撐住有些搖搖欲墜的身體,並都開始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
隻見那身材魁梧得如同小山丘一般的巨毋霸,伸手用力抹了一把額頭上不斷滾落、猶如黃豆大小的汗珠,隨後便放聲大笑起來:“哈哈,痛快!真是痛快至極啊!與兄弟你這一場酣暢淋漓的大汗,讓俺心中暢快無比!”他那豪邁爽朗的笑聲仿佛能夠穿透雲霄,響徹整個山穀。
而另一邊,相對身形較為瘦削但卻動作敏捷的平安,則緩緩從地上站起身來。
盡管此時他也是氣喘籲籲,但臉上依舊掛著一抹淡淡的微笑,輕聲迴應道:“今日這一戰,的確是讓人感到十分過癮。隻可惜到最後也未能分出勝負呀。”
聽到這話,巨毋霸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滿不在乎地一揮手,豪爽地說道:“沒錯!咱倆今天算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打了個旗鼓相當的平手。不過沒關係,日後隻要有空閑時間,咱們定要再次相聚於此,好好地切磋一番武藝!”
話音剛落,兩人對視一眼,彼此心領神會,而後一同哈哈大笑起來。
在這爽朗的笑聲之中,這場驚心動魄且精彩紛呈的切磋較量,也就此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可跳轉下一章......
......可跳轉下一章......
......可跳轉下一章......
盡管王保保做了左丞相,但他的地位並不鞏固。元朝有以“根腳”(家世)用人的傳統,王保保雖然是國族蒙古人,但並非大根腳,因此“居朝怏怏不樂,朝士往往輕之,謂其非根腳官人”。
最關鍵的是他與太子黨的反目,原來在王保保率軍護送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迴京的途中,奇皇後(皇太子之母)企圖讓王保保擁兵挾元順帝讓位於皇太子,王保保欲在順帝與太子間保持中立,知道奇皇後的意思後,到大都城外三十裏時就遣散軍隊迴營,於是奇皇後、皇太子母子對他心懷怨恨。 王保保在朝廷無法立足,便請求“南還視師”。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閏十月,元順帝下詔封王保保為河南王,調度天下兵馬“肅清江淮”。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二月,王保保到河南,由於朱元璋勢力已強且命徐達防備,故他不但不南征,還以為其父守孝為由按兵不動,又北渡彰德(今河南安陽),調關中四軍閥李思齊、張良弼(思道)、孔興、脫列伯的軍隊,企圖利用南征之機將這四路大軍收入囊中。
四人拒不受命,因而與王保保展開火並,“相持一年,前後百戰,勝負未決”。
當時,王保保自立行省 ,甚至私自與高麗互通使節 ,除了在徐州與朱元璋軍有一次失敗的小規模戰鬥以外遲遲無南征之舉,元順帝開始懷疑他有異誌,屢次督促他南下。
]王保保乃於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十月派胞弟脫因帖木兒及部將貊高、完哲等駐守山東,敷衍朝廷,繼續與李思齊等交戰。
順帝又遣使曉諭王保保與李思齊等和解,王保保不但不從,還殺了敕使天下奴等人,“跋扈之跡成矣”。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正月,關中四軍閥在大明宮含元殿遺址結成反王保保聯盟,推李思齊為盟主,王保保也“攻張、李愈急”。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八月,順帝下詔命皇太子總領天下兵馬,王保保領本部兵馬,肅清江淮,這實際上是剝奪了王保保調度天下兵馬的權力。
與此同時,王保保部將貊高、關保背叛了他,歸順朝廷,形勢對他更加不利。
隨即元廷又為皇太子設大撫軍院,專門防備王保保。
同年十月,元順帝下詔削王保保太傅、左丞相等官職,隻保留河南王的爵位,王保保的兵權被白鎖住、也速、沙藍答兒、貊高等人瓜分。
王保保接到詔書後,便退據澤州(今山西晉城),後又攻占冀寧,殺盡元廷命官。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洪武元年)二月,元廷削除王保保的爵位,命諸軍共擊之,王保保退守晉寧(今山西平陽)。
就在王保保與各路軍閥混戰之際,吳王朱元璋審時度勢,派徐達、常遇春率25萬大軍北伐元朝,並於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初四即皇帝位, [67]改國號為大明。
明軍北伐過程中,王保保之弟脫因帖木兒被明軍擊敗於洛水,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梁王阿魯溫(察罕帖木兒之父,王保保外祖父)降明。
李思齊、張良弼等見明軍壓境,便遣使於王保保,“告以出師非本心”,隨即解兵西還。
同年三月,元翰林學士承旨王時、太常院使陳祖仁上疏,請求撫諭王保保,讓他帶兵勤王,不為元廷所采納。
閏七月,王保保擊敗貊高、關保,上報元廷,順帝悔悟,命王保保依軍法處死貊高、關保,又罷大撫軍院,恢複王保保河南王、太傅、中書左丞相的官爵。
此時明軍已渡黃河,順帝急命王保保勤王,王保保的幕府爭論不休,有人在商討勤王方略,有人則提醒王保保說:“朝廷開撫軍院,步步要殺丞相,乃要勤王?我駐軍雲中,觀其成敗為計耳!”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洪武元年)閏七月二十六日,王保保自晉寧移駐冀寧。
兩天後,元順帝及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等人棄大都而北走。八月二日,明軍入大都,元朝在中原的統治結束。
此後王保保開始擔當起複興元朝的重任。
明軍占領大都以後,改名北平,以孫興祖留守,徐達、常遇春等人攻打冀中一帶,作為進攻山西的跳板。明軍還先派元朝尚書九住前去冀寧招撫王保保,但沒有成功。
當時,常遇春的主力即南下保定、中山、真定,作為攻山西的北路軍。徐達的部隊則駐紮彰德一帶,作為南路軍。
徐達派前鋒湯和部自懷慶取澤州,形成孤軍冒進的態勢。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洪武元年)十月初,王保保派軍南擊湯和,在韓店大戰,明軍慘敗。
捷報傳來後,在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的元順帝大喜,晉封王保保為齊王,賜金印,又令其收複大都。
因此王保保集合主力,北出雁門,經保安州、居庸關,向大都(北平)進發。
明將徐達等人認為北平有孫興祖據守,且有堅城,不足為慮,王保保傾巢而出,冀寧(太原)空虛,明軍主力均在太行東南部真定、彰德一帶,離冀寧很近,於是采用“批亢搗虛”的戰術直取冀寧。
王保保已行至保安州,聽說明軍動向後果然慌忙迴救冀寧,明軍決定夜襲王保保,再加上有其部將豁鼻馬投降為內應,奇襲行動十分順利。
王保保當晚正在讀兵書,發覺明軍襲來以後倉促奔出營門,穿了一隻靴子就跨馬逃走,隻有十八騎跟從,其餘4萬人馬都做了明軍的俘虜。
這是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洪武元年)十二月的事。
王保保先逃到大同,常遇春帶兵追至忻州,不及而還,而後王保保直奔甘肅。
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洪武二年)正月,元順帝拜王保保為中書右丞相,並屢次召他入援,但王保保滯留西北,並未奔赴上都與應昌(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還勸元順帝盡早棄應昌北逃和林(今蒙古國哈爾和林)。
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洪武二年)六月,王保保在寧夏聲援守護慶陽的元將張良臣,但其所派的幾個探子被明軍抓住處死,所派將領韓紮兒在攻占原州後又被明軍趕走,八月,王保保移向永昌支援慶陽,但慶陽在不久後被明軍攻克。
同年十二月,王保保帶兵包圍了明將張溫據守的蘭州。
明軍派出的援軍被王保保全殲,援軍將領於光也被殺害。
在這種情況下,明朝立即於至正三十年(1370年,洪武三年)正月開始策劃北伐。
在製定進攻方略時,包括徐達在內的所有將領都異口同聲地建議大軍直撲應昌,逼王保保從蘭州撤兵,可見徐達等人都不太情願直接與王保保交鋒。
但明太祖朱元璋力排眾議,命令明軍兵分兩路。
西路由大將軍徐達自潼關經西安救蘭州,伺機殲滅王保保;東路由左副將軍李文忠直搗應昌。這是使元朝“彼此自救,不暇應援”的方略。
當時王保保雖擊潰明朝援軍,但無法攻陷蘭州,遂移駐安定(今甘肅定西),“縱遊兵四出虜掠,民頗被其擾”。
徐達出師以後,於至正三十年(1370年,洪武三年)四月到達安定,在沈兒峪安營紮寨,與王保保“隔深溝而壘,日數交戰” ,徐達命令諸將每夜不斷製造噪音騷擾王保保的軍營,使王保保的部隊每夜不得休息。
數日後的一夜卻偃旗息鼓,王保保的部隊連日不得休息,於是紛紛昏睡,這時徐達整眾出戰,大敗王保保,生擒其部將嚴奉先、韓紮兒、李察罕不花等,王保保僅與其妻子數人逃竄,至黃河時得流木以渡,遂出寧夏,直奔和林。
徐達遣都督郭英追至寧夏,不及而還。
明軍沈兒峪之戰中俘獲元朝官吏1865人,將校士卒餘人,馬匹及大量駝騾驢雜畜。
與此同時,元順帝駕崩,明將李文忠趁機奇襲應昌,元朝新帝愛猷識理達臘僅以數十騎北逃。
愛猷識理達臘和王保保在和林會合,君臣為了匡複元朝的大業,捐棄前嫌,重歸於好。昭宗愛猷識理達臘繼續以王保保為中書右丞相,商討恢複之計。
明朝將王保保視為心腹大患,認為王保保“狡猾狙詐,使其在,終必為寇,不如取之,永清沙漠” ,所以便有了明洪武五年(1372年,宣光二年)的明軍三路北伐行動。
15萬明軍分為三路,中路大將軍徐達由雁門直趨和林,摧毀元朝的指揮部;東路左副將軍李文忠由居庸關至應昌,然後直撲土拉河,從西北麵襲擊和林;西路征西將軍馮勝出金蘭取甘肅,作為疑兵,令元朝摸不清明軍的真實目的。
麵對明朝一口吃掉北元的企圖,王保保沉著應戰,他用誘敵之計將明軍逐漸引入其縱深。
徐達的先鋒藍玉出雁門後,在野馬川遇到元軍,追至亂山,取得了小勝。接著到了土剌河(今圖拉河),遭遇王保保,王保保佯敗後逃走。
他親自率領小部隊且戰且退,把明軍引向和林,而他手下的大將賀宗哲率領主力在和林以逸待勞。最後王保保與賀宗哲會合,在漠北成功伏擊明軍,明軍損失萬餘人。
東路軍李文忠一直打到臚朐河(今克魯倫河),接著在土剌河擊潰哈剌章等,進至拉魯渾河(今鄂爾渾河)畔的稱海,被元軍包圍,李文忠勉強撤退,損失慘重。隻有西路明軍馮勝取得勝利。
這次戰役挫敗了明軍的銳氣,保住了北元的命脈,是王保保所取得的最輝煌的戰績。
此役對明朝造成很大的陰影,“自是明兵希出塞矣” ;而元昭宗也高度評價王保保使元朝“幾於中興”,更加倚重他。
但是王保保迴天乏術,難以對明朝發動全麵攻擊,隻在宣光三年(1373年,洪武六年)在長城沿線發動一些小規模的騷擾。
此後他的事跡無考,史書隻記載他在宣光五年(1375年,洪武八年)八月死於“哈剌那海之衙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