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鬥還沒有結束,奶粉能放在各路軍隊,就已經陷入了內耗之中,根據蘇寧事後得到的情報顯示,百乘王朝的皇帝在戰鬥還沒有結束的時候,就已經遭受了數次刺殺,好在他們事先有所防備,才沒有被對方得逞,但是那些跟隨他北伐的諸侯們究竟是怎樣的心態,現在已經不問可知了。


    不過他們的內部混亂也加速了這場戰鬥的結束。超過20萬人的一次大規模的會戰竟然在一天之內就分出了勝負,這對於蘇寧來說也是一件讓他感到震驚的事情,不過對於南方各個印度土邦的處理方案,就需要他花費一些時間而認真的思索了。


    以前的時候他們還準備著冒一下風險,即便在身後的波斯人的威脅也要率領著西北和恆河流域的士兵們用三路並進的方式,向德幹高原上的其他印度土邦發起突襲。


    那裏也有著很多不錯的功底,對於蘇寧的糧食供應情況將會有著很大的改善,當然,現在的梁柱體係已經沒有那麽嚴重的糧食危機了,但是他們所麵臨著的,畢竟是一個戰亂不斷的中原,他說能夠用自己手中豐厚的糧食來維係住更多難民的生命,那麽對於以後他在海外的擴張,將會有著莫大的好處,當然前提條件是與他作對的其他幾路關東諸侯們,願意將手裏掌握的難民資源無限的供應給涼州體係,但現在的情況來看,大多數人都已經選擇了與他們作對。


    這對於蘇寧來說是一件非常憤怒的事情,尤其是劉表控製的荊州,劉焉控製的益州,都是這其中最為具有敵意的代表,當然這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蘇聯曾經與他們展開過一場不大不小的拉鋸戰。可是影響了大漢王朝文明的發展,就讓蘇寧對他們這兩位皇室宗親感到非常不滿了。


    雖然現在他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對這兩個人造成實質的威脅,但他不介意借用小皇帝的名義來惡心一下這兩個人,在過去的幾天裏。


    位於長安的那個大漢朝廷已經接連下兩道聖旨。勒令益州牧劉焉進京參拜天子,同時命令荊州牧劉表轉任交州刺史。


    由於考慮到劉焉在原本的曆史記錄當中,又有上海朝廷使者的不良事跡,蘇寧幹脆沒有派遣自己的手下前去傳達這份聖旨,而是在揚州體係的各大報紙上公開刊登。


    由於東方的各路諸侯都有從涼州鐵騎報紙上窺探最新消息的習慣,所以,這兩道聖旨的內容倒是很快的還不知道他們那裏,當然也引起了他們的高度重視,至少那些謀士們會根據這兩條聖經的內容,進行一番高談闊論的分析,其中當然也不會缺少危言聳聽之輩,但是這兩位掌控一方的當代助手絕對不會輕易因為這些人的分析,而改變任何動議。


    所以他們兩個人壓根就不會擺出尊奉聖旨的意願,於是蘇寧終於可以順理成章的在報紙上公開刊登出他的另外一條聖旨,那就是討伐這兩位不像話的家夥。


    當然,這一份以皇帝名義發出的聖旨,再一次遭到了各大諸侯們的無視,至少正在中原連年征戰,並且險些因為呂布的反戈一擊而丟掉兗州的曹操,就顧不上考慮這一點,好在,那個叫做劉表的家夥,如今已經成為了他的主要攻擊目標。你讓他和那個叫做元素的賬戶走的是如此之近呢,不過話又說迴來,蘇寧實在是個不太像話的家夥,倘若他下達的那條聖旨的命令是讓下載歌曲在亞洲地區的討曹某人進攻難免,徐州的陶謙相信他會非常樂意的接受這道聖旨,並且將這道聖旨所蘊含的政治能量發揮到最為淋漓盡致的地方去。


    但事實上,蘇寧卻壓根沒有心思做這樣的事情,恰恰相反,他還暗中向徐州運送了大量的武器裝備,雖然這個過程運行得並不算順利,但是劉備等人還是竭盡所能的拿到了足夠的軍事援助。


    今天劉備還向蘇寧寫了另外一封信及主要意思就是表達了對於往昔的追憶,以及對於現實的無奈,畢竟當年的他和曹操蘇寧是一起對付董卓那個賬戶的,但是沒想到董卓在死了之後,你和孫堅之間竟然出現了如此嚴重的裂痕。


    蘇寧本質上是非常看不慣劉備的這些做派的,瞧他在字裏行間的哭哭啼啼,一副小兒女態的模樣就知道這個家夥又在耍弄危險的招數了。雖然東漢末年的人民並不知道奧斯卡金像獎,但是劉備的表演技能卻距離營地並不遙遠。


    不過蘇寧還是老老實實的寫了一封迴信,其主要原因是自己有一些非常苦惱的事情,要和他這位同樣身為梟雄的賬戶進行討論,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條就是如何對中印度地區展開爭吵。


    劉備在收到這封書信之後,簡直驚訝得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也要知道德幹高原之類的稱唿,他可是第一次聽到,雖然在之前的時候,他也沒少關注關中地區流傳出來的各種報紙,但是不幸的是,他對於發生在遙遠西方的事情並沒有太大的興趣。


    因為現在的他,距離生存的必要條件都還有著巨大的差距。不僅在先前寄人籬下,生存在陶謙的陰影之中,後來更是不得不屈從於呂布,讓出了自己徐州牧的寶貴地位,讓我知道,如果他能夠拿到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的話,那說不定就能夠和曹操一決上下。


    隻可惜在三年之前就已經拿到兗州這塊寶地的曹操,終於走在了他們幾個人的前麵,至少曹操是有資本和蘇寧展開一番對抗的,而劉備隻能在蘇寧的書信當中,從字裏行間之中認真的推敲,尋覓著可能屬於自己的機會,但是他在把整封信都讀完之後,卻依舊沒有感到自己有所收獲倒是對,那個叫做印度的地方有了最基本的了解。


    大漢王朝一般不會用印度這個詞來稱唿那片地方,但是天竺這個詞匯也沒有廣泛使用的跡象。


    但這一切對於劉備來說都沒有太大的參考意義,他現在想要思索的是中年為什麽會將那裏的情況介紹給自己?一個已經分崩離析了的固有強國,一個正在北方雄勢崛起的大漢王朝,在這樣的力量對比之下,他們還有什麽好選擇的嗎?當然是一鼓作氣衝到那個叫做印度的地方去,將那裏所有的土方都消滅掉,然後在那裏建立起但漢朝廷的另外一塊風水寶地。


    給你介紹的就應該是蘇寧所最希望做的事情,那就是進行大規模的移民,隻可惜的是在關東地區混戰的各路諸侯當中,沒有哪家不把誌向的人口數量當做是最為重要的事情,所以他們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願意把手裏的難民暈到涼州地區進行開墾。


    所以從劉備的角度看來,蘇寧現在能夠指望的也隻剩下富庶的關中地區了,畢竟那是秦漢兩個王朝的根基所在,相信能夠為他治下的戰術體係帶來更多的發展潛力,但不幸的是,祝你得擁有足夠的實力,來保住這塊發展的根據地才行,要知道返工觀眾的聲音在關東諸侯當中就一直存在著,尤其是那個劉表叫喚的最為歡騰。


    他們甚至認為蘇寧是比董卓還要厲害的人物,畢竟當時董卓就已經飛揚跋扈的不像樣子,但蘇寧卻還可以憑借自己手中的實力來左右動足的意願,並且最終在一次決定性的勝利當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所以他們更多關注政府,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聯合起來,共同討伐那個叫做蘇寧的家夥。如果能夠順利的拿迴關中地區的控製權了嗎?他們將可以重新塑造大漢王朝的輝煌,這對於很多有誌之士來說,不是一條非常具有說服力的意見,所以很多人都不遠千裏的趕往荊州,會見那個叫做劉表的家夥,但是劉備卻知道重新拿迴關中地區之後。大漢朝廷就要迴到以前的樣子,所有的權力都要被朝廷重新掌握,歌劇在各個地方的這些一方,大員們都將失去他們現在擁有的力量。


    所以說裏麵的這個建議其實是一個非常無恥的陰謀,他們借此招攬了來自四麵八方的各位名士,這並不是準備把他們投入到重新構建大漢王朝的事業當中去,而是準備私底下拉攏他們,讓他們成為劉表手底下的謀士,並最終為荊州的繼續發展貢獻出他們的力量。


    隻可惜的是,劉備並不方便站出來拆開劉表的這個無恥把戲,畢竟她也是大漢王朝的宗室,總不能直接跳出來說不能去挽救即將倒下的大漢王朝。


    可是這並不影響他在和蘇寧來往的信件當中,交代關於這件事的一些看法。


    不過就在他陳述這件事的過程當中,劉備突然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個叫做印度的地方竟然也在幾百年之前出現過一個強大的帝國,雖然沒有大漢王朝那麽讓他感到敬佩,但是當地人應該仍然念念不忘才對,如果能夠抓住這個機會的話,說不定能夠利用當地人對於住王朝的崇拜,將各個土邦分化瓦解,拉攏到自己的控製範圍之內,想到這裏的劉備,立刻更改了自己的筆觸,將這個方案娓娓道出,然後裝在信封裏,派人送給了蘇寧。


    由於關中地區的戰亂時代是混亂不堪,這封信在到達蘇寧手中的時候,已經是幾個月之後了,好在,這封信的內容的確是非常有創意的,因為它真的給蘇寧帶來了一個不錯的建議。


    印度文明在這個時候還沒有完成固化,雖然有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也有了自己一定的曆史,但他們並沒有記錄曆史的優良習慣,所以他們也無法從過去的曆史當中得知更多的道理,和醞釀出繼續前進的動力與方向感,所以,對他們的文化入侵是比較容易實現的,而正是因為他們本身也擁有著一定的文化底蘊,客觀上也為這種入侵提供了識字率方麵的保障,所以針對他們,這是精英的一次文化清洗,並在不久之後被醞釀了出來。


    在這方麵做出最大貢獻的當然還是揚州體係的報紙,首先,蘇寧在各大報紙當中,向百姓們介紹了當年的孔雀王朝是如何的強盛,然後打著準備恢複孔雀王朝強盛的旗幟,準備在印度的各大土包當中招攬盟友,與他們商討如何才能夠做到這一點。


    對於那些不肯答應與他結盟的人,當然會被他扣上一頂反對孔雀王朝的帽子。


    由於孔雀王朝在老百姓心目當中實在是太過美好,所以他被當成了美好生活的代表,凡是反對他的土邦,都立刻遭到了各地貴族的口誅筆伐。


    在這期間,還有一件事情需要格外的探討。這是揚州體係的各大報紙,在刊登關於印度的事情之後,紛紛推出了適合印度人閱讀的,經過翻譯的版本。


    這些新版本帶給印度貴族的震撼,與蘇寧發出的恢複孔雀王朝的號召相比顯得更加具有震撼力。


    在之前的那次戰爭結束之後,越來越多的印度貴族意識到,他們並不是漢朝人的對手,所以他們派出了求和的時間,蘇寧倒是答應了他們投降的要求,但是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條件其中之一就是要求他們學習漢化,並且與他們進行通商,以任何借口阻止通商的行為,都將會視為對於投降協議的背叛,必將會遭到大漢王朝的討伐。


    這一切都是報紙可以流通到印度貴族手中的必要保障,當然,這些小事在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引起印度人的反感。但是他們認為可以在通商的過程當中,獲取到很多來自大漢王朝內部的情報,這對於他們的軍事作戰顯然是有著很大好處的。


    可是他們所了解到的內容,並不是大漢王朝的弱點,而是大漢王朝的強盛與美好,以及蘇寧提出的那個倡議。


    這一下子分化的印度地區的各個土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國演義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戈鐵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戈鐵牛並收藏四國演義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