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製造一場席卷三百多裏的亂戰,李憲公開下達的第一條命令,就是給狄猛的護旗營。


    這道命令本來是用來迷惑敵人的,所以狄猛他們最先接到命令,卻是最後出發的一支部隊。


    按照命令的內容,狄猛的護旗營應該悄悄越過通津關,然後插到通津關和陳橋鎮之間隱伏待機。


    因為高堯輔頭腦發熱,居然在通津關下爆發一場大混戰,這是李憲始料不及的。


    這樣一來,高堯輔固然無法尾隨潰兵進入通津關,狄猛的護旗營也不能完成穿插的戰術動作,戰局開始偏離李憲的預想軌道。


    狄猛,自稱是大將狄青的後人,曾經是相州境內有名的獨行大盜,他是真正的劫富濟貧。


    搶劫富戶得到的財物,狄猛除了自己必需的生活費之外,剩下的全都送給當地貧苦百姓。


    後來經不住總鏢頭鄒吉軟磨硬泡,狄猛出任飛狐鏢局相州分舵的分舵主。


    金兵振師南下,河北戰火紛飛,飛狐鏢局已經無法走鏢。李憲這才進行整編,狄猛這員猛將終於有了出頭之日。


    狄猛,的確是夠猛的,因為他的兵器就是一柄長柄銅錘,錘頭有海碗大小,通體黃銅打造,連柄長度兩米出頭,重量五十多斤。


    狄猛的長柄銅錘也沒有什麽精妙招式,隻管劈頭蓋臉朝敵人砸過去。要麽敵人刀折人亡,要麽敵人的戰馬被砸死,反正出手不空。


    隨著兩個女真韃子的百夫長被砸死,狄猛更是意氣風發,在敵群中橫衝直闖,頓時引起了所有敵人的高度關注。


    阿裏刮帶領主力部隊殺出來,剛好看見一名百夫長的無頭屍體掉下馬背,頓時氣得哇哇大叫。


    因為殺出來的三員猛將,除了狄猛真夠勇猛之外,韓琮和雷彥興原本就是河西走廊的江湖好手,現在為了給老將軍何灌報仇,直接就是不要命,每一招都是和敵人同歸於盡的打法。


    這三個人組成一個三角箭頭,原本十分的武藝,現在居然發揮出十二分,所過之處無人能敵。


    阿裏刮心裏很清楚,僅僅是哇哇大叫,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如果不能遏製這三個人的攻勢,自己就是慘敗的結局。


    阿裏刮不愧是百戰餘生的戰將,很快就看出了奧妙。


    狄猛他們最近訓練的內容,就是三人小組、五人小組、十七人小組的群戰陣型,這也是飛狐軍區別於其他軍隊的地方。


    經過仔細觀察,阿裏刮發現自己一個人上去根本不頂事,必須組成一個三人小組,把對方三個人分割出來各自為戰才行。


    就這功夫,狄猛、韓琮、雷彥興這個三人殺手組,又殺了數十名女真韃子。


    不能再等了!


    阿裏刮用女真話嘰哩哇啦狂吼一通,他身後突然衝過來兩個人,兵器一模一樣,全都是手臂粗細的銅棍。


    阿裏刮右臂一振,揮舞著長柄狼牙棒率先衝出去,目標正是狄猛。兩個人都是重兵器,而且長度差不多,一交手就是白熱化。


    另外兩個家夥分別找上了韓琮和雷彥興,麻煩頓時就來了。


    韓琮的兵器是一把重劍,比一般的佩劍長一尺,而且沒有開鋒,其實應該叫鐵尺。


    雷彥興的兵器是一把單刀,為了在馬背上作戰,比一般的單刀厚一些,也長一些。


    一寸長一寸強,對於馬戰是絕對真理,碰到兩個使用銅棍的大力士,韓琮和雷彥興兵器方麵的弱勢頓時暴露無遺。


    幸虧韓琮和雷彥興原來是江湖好手,輕身功夫也很不錯。一看自己的兵器太短,根本夠不上敵人,每一次交鋒都隻能擋住敵人的兵器,根本不可能對敵人造成威脅。


    兩個人幾乎同時選擇放棄戰馬,施展輕功跳來跳去和對手糾纏。


    狄猛、韓琮、雷彥興這個三人小組,是護旗營的攻擊箭頭。他們被敵人擋住,整個護旗營就隻能各自為戰,無法充分發揮陣法群攻的優勢。


    護旗營隻有五個連一千四百多人,高堯輔帶過來四個連一千一百多人,加起來也處於人數劣勢。


    女真韃子本來就有三千六百人,擋住狄猛和高堯輔之後,常勝軍的潰兵開始慢慢集結起來,勝負的天平已經不叫天平了。


    局勢瞬間惡化,狄猛、韓琮、雷彥興和高堯輔都已經徹底明白,可惜他們再想抽身已經不可能,那就隻能硬著頭皮拚死抗爭下去,直到全軍覆沒為止。


    兵法雲:置之死地而後生,置之絕地而後存。這個原則絕對沒有錯,所以才有楚霸王項羽的破釜沉舟之舉。


    要和絕對優勢兵力的敵人硬抗,自己人就必須合在一起。


    正因為如此,狄猛發起一波亡命反擊,終於逼退了阿裏刮,然後帶領護旗營向高堯輔靠攏,隨即構成一個六邊形的圓陣。


    也就是說,投入第一線的是六個連,大刀將軍關弢、銀杖將軍李福、雙鞭將軍包國雄,都有萬夫不擋之勇。隻不過今天是第一次參加大戰,還沒有發揮出來,到了拚命的時候應該能夠發揮作用。


    另外三個連放在陣中作為預備隊,有兩個作用:


    第一,所有人的箭矢全部集中到預備隊手中,然後利用弓箭進行遠程打擊,遮斷敵人的衝擊路線。


    第二,哪個地方出現損傷,預備隊馬上抽人填補上去,確保圓陣陣型完整,直到最後一個人戰死。


    這是徹底放棄反擊,轉入全力防禦的戰法,也是準備決死的戰法,屬於飛狐軍序列最後的戰鬥模式。


    一方決定全力防禦,真要徹底殲滅可就難了,最起碼需要很長時間,阿裏刮一時間也是騎虎難下。


    狄猛他們選擇防禦的時候,阿裏刮剛開始並沒有太當迴事,因為女真鐵騎最厲害的就是騎射功夫,大宋軍隊完全是一觸即潰。


    可是攻防戰重新拉開序幕,阿裏刮頓時大吃一驚。


    眼前這的這支兩千多人的宋軍,完全顛覆了阿裏刮對宋軍的全部認知——因為對方居然使用鐵胎弓,女真韃子隻有兩個鐵弓營才使用這種硬弓。


    李憲給自己的親衛團,取名為鐵衛團,當然有其道理。因為高俅訓練出來的親兵,居然都裝備兩石鐵胎弓,和大金國的鐵弓營有異曲同工之妙。


    毫無疑問,高俅絕對研究過大遼國、大金國的軍隊編製,而且私底下做過很多功課。隻可惜大宋君臣從上到下都想苟且偷安,亡國也是必然的。


    狄猛的護旗營,其中三百多人原來是老將軍何灌的親兵,同樣裝備的是鐵胎弓。何灌老將軍原來號稱大宋的飛將軍李廣,他老人家的親兵當然不是開玩笑的。


    狄猛的護旗營之所以沒有滿編,一直到現在隻有五個連,就是因為沒有找到能夠使用兩石鐵胎弓的神射手,所以才會寧缺勿濫。


    鐵衛團組建之後,團長是韋冬寧,唯一的職責是保護李憲和李飛鳳。正因為如此,韋冬寧親自主抓騎射訓練。韋冬寧的騎射功夫,那可是蕭芸娘親手訓練出來的。


    狄猛剛才之所以要拚命擊退阿裏刮,讓護旗營和高堯輔的人匯合在一起,就是為了充分發揮弓箭的威力。如果像此前一樣展開混戰,敵我雙方都不敢使用弓箭。


    各種因素湊在一起,阿裏刮才明白自己不是包圍了一群敵人,而是包圍了一支巨大的鐵刺蝟,頓時就有些不知所措。


    第一,騎射功夫幹不過對方,女真韃子的武功就廢了一大半,根本不能對敵人產生威脅。


    第二,完顏宗望的撤退命令已經下達,阿裏刮肩負著策應主力後撤的重任。如果被牽製在通津關,阿裏刮根本就動不了,已經屬於貽誤戰機了。


    經過將近一刻鍾的深思,阿裏刮終於給自己找到了一個借口,或者也叫找到了說服自己的理由。


    這個理由是:策應東明城的常勝軍。因為趙鶴壽、甑五臣指揮無方,導致常勝軍敗退迴來,策應任務已經無法繼續,接下來就應該大撤退。


    組織部隊前進很簡單,要想安穩撤退可就難了,更何況還有一個巨大的鐵刺蝟存在著。一個不小心,有計劃的撤退,就會演變成無序的大潰敗。


    阿裏刮現在最頭痛的地方在於:如何才能擺脫眼前的這隻鐵刺蝟?好不容易把他們包圍起來了,一旦放出來那是會刺死人的。


    如果不能徹底擺脫鐵刺蝟,一旦被他們在後麵緊追不舍,兩千多張鐵胎弓可不是什麽人都能抵擋的。


    進退維穀之間,時間卻在悄然流逝,阿裏刮始終無法下定決心。


    戰場上瞬息萬變,自己不能下決心的時候,往往都是敵人幫助你下決心。


    就在阿裏刮舉棋不定的緊要關頭,一聲大喝終於解決了他的大問題。


    孟威、陳團分別帶領兩個連趕到戰場,而且毫不猶豫就從東南、東北兩個方向,對女真韃子的包圍圈發起衝擊。


    阿裏刮能夠擋住狄猛,並不代表他就能夠擋住孟威和陳團。僅僅三個迴合,阿裏刮就被孟威打得抱鞍吐血而走!


    主將一敗,軍心頓挫。


    女真韃子全軍向北狂奔而去,常勝軍的殘兵敗將更不敢停留,因為他們大多數人全都認識孟威、陳團這兩個小殺神。


    恰在此時,韋冬寧從後麵飛馬來到軍前嬌喝一聲:“公子有令,不用管通津關,不用打掃戰場。全力追擊潰兵,順勢奪迴陳橋鎮!”


    沒想到阿裏刮並沒有進入陳橋鎮,而是繞鎮而過直奔封丘,結果還是無法擺脫追兵,隻能繼續向胙城逃去。


    楊再興長途奔襲胙城,正在為如何對付蒲察術烈速的斥候兵而頭痛,南方突然傳來喊殺聲,就是因為阿裏刮已經被追殺過來了。


    楊再興僅僅知道自己該幹什麽,並不知道李憲的整個戰役設計,突如其來的喊殺聲,明顯是超過五千人的大混戰,頓時讓他有些失神。


    好在楊再興有絕世猛將的潛質,瞬間的失神之後,他做出了一個最正確的決定:既然已經徹底亂套了,自己的原定戰鬥任務無法完成,那就幹脆把混亂進行到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建北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苕麵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苕麵窩並收藏重建北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