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複一日,年複一年。


    時光總是在人們不經意間,便在指尖悄然的溜走了。一年的時間,在平靜中,悄無聲息的過去了。


    過去的一年中,西涼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天下各地的豪強間,一輪新的交替也已經落下了帷幕。


    根據馬超派出的探子得到的消息,以及金城商會在行商時搜集的情報,在西涼平穩發展的這一年時光中,其餘的地方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些,甚至連馬超也沒有料到。


    首先出現變化的,就是江東。


    一年之前,孫堅率部返迴江東的途中,他部下的一名小卒,為了謀取私利,將孫堅發現了傳國玉璽的消息,告知了袁術。聯盟解散之後,袁術一直都在想方設法挽迴在會盟時失落的名聲,在得知孫堅竟然發現了傳國玉璽之後,立刻便生出了據為己有的心思。


    但袁術彼時還沒有迴到他的老巢壽春,無法既是調動兵馬對迴歸江東的孫堅進行攔截,於是袁術便暗中給荊州牧劉表寫了一封信,請劉表幫忙堵截孫堅,並允諾事成之後,給予劉表許多的好處,還口頭答應了劉表,隻要袁術的到傳國玉璽,在劉表有生之年,他絕不對荊州用兵。


    劉表本為皇親國戚,論起輩分來,還是當今天子劉協的伯父,後來才被分封到荊州做起了州牧的。在見到袁術的書信之後,劉表也起了貪念,他本就是皇族出身,若是得到傳國玉璽的話,說不定等時機成熟了,還有可能更進一步,登臨大寶也未可知。如今天子勢弱,大漢眼看分崩離析,這對坐擁荊襄八郡的劉表來說,可是個大好的機會。


    就算退一萬步說,拿到傳國玉璽之後,即便不能借此有所作為,若能換來袁術的交好,那也是比劃算的買賣了。劉表本就是胸無大誌之人,是個十足的守城之主,改天換日的事情,他也隻是想想罷了,在他看來,更切合實際的,是袁術的承諾。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若能和袁術交好,至少可保荊州數十年之內無虞了。


    在這樣的心思作祟下,劉表還真的就出兵了,不但出兵了,而且還是親自率軍前往阻攔孫堅。就連討伐董卓這樣重要的事情,劉表都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如今為了傳國玉璽和袁術的承諾,他卻毅然決然的出兵了。


    當然,劉表甚至孫堅乃是江東猛虎,正麵交鋒很難獲得勝利,於是便暗中命人在孫堅所部準備度過長江的地方,提前安放了礁石,用以阻攔孫堅的船隻。而後假意率兵阻攔在渡口,等到孫堅率部趕來後,劉表故意拿出袁術給他寫的信,獲取了孫堅的信任,並大言不慚的表示願與孫堅解圍聯盟,今後唇齒相依。


    孫堅是頭猛虎,可論起陰謀詭計來,脆弱的簡直像是個小貓。劉表懇切的言辭,輕易地讓孫堅信以為真了,於是在謝過劉表之後,毫無防備的率部渡江,結果在長江的中心處觸碰到了礁石,致使戰船進退兩難,活活的成了劉表部下弓箭手們的靶子,可憐一代英雄孫堅,為了保護孫策,身中數箭,直至鮮血流幹而死。


    在孫堅的拚死保護下,孫策最終跳船逃生,在程普等幾員大將的保護下,狼狽不堪的逃到了江對岸,之後孫策重整兵馬,意欲奪迴孫堅的屍首,豈聊數次衝殺,均被劉表手下的大將蔡瑁率眾殺退,無奈之下,孫策隻好忍氣吞聲,委曲求全的向劉表低下了他驕傲的頭,劉表也不願和孫策結緣太深,便順水推舟的將孫堅的屍體還給了孫策,還告訴孫策,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受到了袁術的蠱惑,試圖把這盆髒水潑到袁術的頭上。


    得到了父親孫堅的屍首之後,孫策率部返迴江東,召集舊部,準備東山再起。可是,從落魄重新走向輝煌,是需要時間的,因此孫策也隻能一邊暗中招兵買馬壯大勢力,一邊蟄伏於江東,韜光養晦了。


    等到袁術返迴壽春,得知劉表未能截獲傳國玉璽,竟然還把自己給賣了,頓時氣的火冒三丈,可事已至此,袁術也沒有其他的辦法了,更不可能向劉表興師問罪,別說傳國玉璽的事情,不能擺到明麵上來說,單說他和劉表的兵力對比,那就不是一個級別的,袁術也隻好暫時放下了對傳國玉璽的貪念,將精力都放在開拓地盤上去了。不過,因為傳國玉璽的緣故,袁術在開拓地盤的時候,時不時便會打壓一下孫策,令孫策不能如願的發展壯大,始終隻能窩在有限的空間內,無法大展拳腳。


    江東之地的驚變之後,便是中原地區的變化了。


    與馬超道別後返迴陳郡的曹操,先是奪了陳郡太守的兵權,而後仗著討伐董卓時,袁紹私下授予他的奮武將軍之職,帶領了陳郡太守,之後又四處招兵買馬,擴充勢力,先後得到了李典、於禁等人的鼎力相助,後來又得到了富商衛茲的大力資助,更是如虎添翼,一月的時間內連克潁川、許昌等三郡,並將自己的大本營挪到了地理位置更加便利的許昌,一時之間,名聲大震。


    附近的人才爭相前來投奔,曹操先後獲得了荀彧、郭嘉、荀攸等謀臣的效忠,而後又收服了典韋、許褚等猛將,再加上曹氏家族包括夏侯家族在內的自家人的支持,曹操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便占據了兗州和豫州兩州之地,實力變的空前壯大了起來。


    之後,曹操又大破青州的黃巾軍餘黨,收的降軍三十餘萬,曹操在這三十萬黃巾軍中,調選精銳之士,編入自己的軍隊中,號為“青州軍”,並在部下各軍之中抽調精銳,交於曹仁和曹純,訓練精銳,最後練出了兩支精銳,一支是騎兵,名為“虎豹騎”,另一支是步兵,叫做“虎賁軍”。


    這兩支精銳,各自有萬人的編製,經過幾次戰鬥之後,戰鬥力迅速躥升,一躍而成為了曹操手下的兩大王牌部隊。尤其是虎豹騎,曹操可是沒忘記馬超指揮奔雷騎時的威風,因此要求虎豹騎一切都向奔雷騎看齊,而虎豹騎的統領曹純也相當的有本事,將虎豹騎訓練的成了名副其實的百戰精銳。


    遠在長安的董卓,在得知曹操羽翼大增之後,心中也有些驚恐,他根本就沒想到昔日裏看似渾不著調的曹操,不出手則罷,一出手便是如此的驚天動地。為了打消曹操對自己的威脅和敵意,董卓竟是自動遺忘了曹操假借給自己進獻七星寶刀,實則準備行刺自己的事情,以大漢天子劉協的名義,賜封曹操做了兗州牧,以此來安撫曹操。


    對董卓的拉攏,曹操是照單全收。因為他知道,自己剛剛打下了兗州和豫州,地盤還沒有徹底的鞏固,兩州內的各種問題,還沒有得到妥善的根治,緊接著又在征討青州黃巾餘黨的戰鬥中,消耗了大量的糧草,將士們也都已經很疲憊了,需要時間休息,因此曹操在這個時候,默許了董卓的好意,暫時和董卓保持著兩不侵犯的狀態,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到了整合兗州與豫州內部事務上來了。


    中原的各處戰鬥,剛剛落下帷幕,北方的戰事又起。


    在討伐董卓的時候,袁紹的官職本是渤海太守,為了壯大聲勢,袁紹假傳聖旨,給自己封了個大將軍的頭銜。要知道,大將軍可是這個時代最高級的武官了,象征著無上的權利和地位。然而與這個頭銜不相匹配的是,袁紹隻有渤海這一個郡的地盤,相比之下,就顯得有些太寒酸了。


    怎麽辦呢?袁紹苦思冥想,最終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他先是給幽州的公孫瓚寫信,表示要和公孫瓚一起攻打冀州的韓馥,事成之後,二人平分冀州的土地。恰好此時的公孫瓚,剛剛打敗了名義上的幽州牧劉虞,正處於誌得意滿的狀態,在收到袁紹的書信之後,公孫瓚很快忘記了當初會盟時種種不愉快,十分爽快的答應了袁紹的要求。


    隨後,公孫瓚點起數萬幽州兵,屯駐在了幽州與冀州的邊界線上,時刻等待這袁紹自渤海發兵,一起攻打韓馥。


    公孫瓚駐兵邊界線的消息,自然瞞不過韓馥,韓馥本是文人,聞訊大為驚慌,不知該如何應對。這個時候,袁紹又出現了,他給韓馥也寫了一封信,告訴韓馥不要害怕,他袁紹願意提領渤海精兵,前往冀州的邊界線上,為韓馥抵抗公孫瓚,作為報酬,韓馥隻需要支付糧草就可以了。


    袁紹的提議,讓滿腦子漿糊的韓馥就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樣,急忙請袁紹火速率兵來支援。袁紹暗中樂不可支,立刻點了一萬精兵,北上冀州,一直來到了冀州的軍政中心鄴城,然後就住下不走了,並暗中聯絡冀州的名士,借助著袁家的名聲,一邊在冀州宣揚仁義,一邊暗中拉攏這些名士加盟。


    在袁紹的拉攏下,冀州的一大批人才開始倒向袁紹,其中審配、沮授、郭圖、逄紀等謀士,以及張合、高覽、麴義等武將,紛紛投效到袁紹的麾下,袁紹在鄴城住了半年之後,竟是神不知鬼不覺的架空了韓馥,等到韓馥發覺之時,已經為時晚矣,萬般無奈之下,韓馥隻好出逃冀州,意欲去投奔故人,卻在半路上被袁紹派出的使者追上,韓馥心虛之下,拔劍自刎,使得偌大的冀州,就此落入了袁紹之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西風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琨大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琨大少並收藏三國之西風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