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鄭泰未能按時率部投入戰場,呂布與各路諸侯的交鋒,在激烈的進行了兩個多時辰之後,便各自草草收兵了,隻留下數千具屍體,橫七豎八的倒在曠穀之中而無人問津。


    迴軍的路上,呂布暗自咬牙切齒,恨得差點咬碎了一口鋼牙!


    本來他已經對各路諸侯形成了合圍之勢,並且仗著自身無雙的武藝和部下精銳的並州狼騎以及陷陣營兩支部隊,在戰鬥中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將占據牢牢地握在了自己的手中,隻要鄭泰能率部進入戰場,必定可以殺的各路諸侯血流四方!


    可偏偏鄭泰也不知道去了哪裏,直到現在還不見個身影,令呂布不得不在大好的局勢下,迫不得已的收兵,未能一戰而竟全功,畢竟,並州狼騎和陷陣營雖然精銳,可在人數上還是不占什麽優勢的,而且雙方交戰的山穀距離汜水關又很近,曹操更是去而複返,從汜水關帶來了上萬的援軍,這對呂布而言,更是致命的威脅。


    “鄭公業究竟在何處?為何不見他率部來援?”呂布陰沉著臉,沉聲問向身邊的諸將。


    幾個大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是一頭霧水,茫然不知所措。他們都是呂布的部下,對呂布的命令自然是徹力執行;可是鄭泰卻是朝廷命官,隻是暫時由董卓調撥到呂布的麾下聽命而已,並非是呂布的直屬,論品級又不再呂布之下,即便鄭泰未能如約前來,可呂布也是對他無可奈何,隻能等到迴到洛陽之後,再向董卓告狀,治罪於鄭泰了,至於眼下,呂布雖然氣惱,可也不敢貿然處置鄭泰。


    在呂布質問鄭泰身處何處之際,渾然不知鄭泰已經帶著馬超所部繞過了虎牢關,正在前往洛陽的途中。


    “君侯,我們隻有五千人,奇襲洛陽,還是人單力薄了些啊。”鄭泰策馬跟在馬超的身邊,有些擔憂的說道。


    馬超微微一笑,看向鄭泰,淡然說道:“鄭大人不必擔憂,在我們相見之時,我們的友軍便已經從另一條路出發了,想必等我們趕到洛陽的時候,他也距離洛陽不遠了。”


    “噢?卻不知是哪路將軍先行出發的?”鄭泰聞言,這才放寬了心,隨即又忍不住好奇的問道。


    馬超看了一眼正東方,淡笑道:“長沙太守,孫文台。”


    聽聞另一路帶兵的諸侯,是江東之虎孫堅,鄭泰更加放心了。素問孫堅也是一員虎將,而且智勇雙全,有他配合馬超,鄭泰越來越覺得,突襲洛陽,並非沒有可能了。


    對於孫堅的能力,馬超是沒有絲毫質疑的,這不光是因為孫堅帶兵打仗的能力在十八路諸侯中首屈一指,更因為在曆史上,便是孫堅率先攻破洛陽,率部第一個攻入洛陽城的!而且孫堅還在攻入洛陽之後,找到了失蹤已久的傳國玉璽。


    正是因為這一點,再加上孫堅為人耿直、豪爽,又受過馬超的恩惠,所以馬超才會和孫堅達成共識,化整為零,兵分兩路去奇襲洛陽。


    至於拿下洛陽之後,能不能救出劉協,馬超並不太關心。根據曆史的記載,劉協似乎也並不是一塊兒當明君的材料,如果屆時結緣巧合,那便順道救下劉協,不管怎麽說,現在大漢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都還在,劉協畢竟是大漢天子,見死不救倒也說不過去;如果沒有機會救出劉協,馬超也不在意,反正他此次奇襲洛陽的真正目的,並不在劉協的身上,而是為了洛陽城中那些珍貴的書籍史冊以及武器庫中的神兵利器。


    在曆史上,董卓撤出洛陽的時候,帶走了數不清的奇珍異寶,卻燒毀了大量帶不走的珍貴典籍,直接令大漢的文化發展倒退了十餘年,這是馬超絕對不能容忍的事情,因為馬超清楚,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哪個朝代,知識都是第一生產力,沒有文化知識的傳承,何來的國力發展?馬超對教育的重視,那可不僅僅隻是用嘴說說而已的。


    至於武器庫,那就更不用說了。大漢先後曆經了八百年,武器庫中收藏了許多的神兵利器,足以讓馬超將麾下的眾將重新武裝一遍了,更何況,董卓視珍寶如命,在有限的運輸空間下,他一定會盡可能的多帶一些珍寶,而絕不會將武器庫搬空的,那裏麵存儲著的大漢精兵的製式武器,恰好可以補充到馬超的軍中,滿足他部下日漸龐大的西涼軍所需的軍需。


    洛陽城分東、西兩城,書庫和武器庫都在西城,因此馬超才選擇了從西邊向洛陽城進發;而讓孫堅從東邊奇襲洛陽的。孫堅雖然已經和馬超達成了共識,可那也隻是暫時的,彼此之間的關係並不是鐵板一塊,一旦孫堅發現馬超要伴奏武器庫中的諸多東西,說不定便會很阿超反目,這並不是馬超希望看到的,而且打算半空武器庫這件事情,多少有些不符合禮法,所以還是越少人知道越好,之後便賴到董卓的身上去,事後也不會有人多說什麽。


    而根據曆史記載,在傳國玉璽所出現的地點,是在洛陽的城南,依照孫堅的進軍路線,他必定會從洛陽的延興們入城,那裏雖是東門,可進城之後的區域,卻並沒有什麽值得重視的地方,孫堅必定會通過這裏轉向洛陽城南,到時就會和曆史上一樣,發現傳國玉璽了,一旦得到了傳國玉璽,孫堅還會和馬超計較其他的東西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在這個時代,人們的思想都被這個時代的條條框框所束縛,絕對無法看的如馬超那樣通透!在馬超眼中不過是一塊美玉的傳國玉璽,落在其他各路諸侯的眼中,那可是足以讓他們命相搏的致命誘惑了!


    在馬超率部疾行的同時,東方,孫堅也在快馬加鞭的狂奔著。


    在孫堅的眼中,不停的閃爍著精光,連聲迴頭催促著部下:“快!再快!趁著呂布大部隊被那幫蠢貨牽製住的機會,我們一定要趕到洛陽去!隻要能救出陛下,我等將士便是救駕的頭功!到時,封賞少不了你們的!”


    此時此刻的孫堅,還是一心向漢的,並沒有要稱王稱霸的心思,心中隻想著能救出劉協,推翻董卓的暴政罷了。


    因為要避開從虎牢關到洛陽一路上沿途的眼線,又沒有向鄭泰那樣的向導引路,所以孫堅所挑選的道路,幾乎都稱不上是道路,十分的難行,可孫堅卻全然不顧這些,不停地催促部下加快進軍速度,為了爭取時間,在這條崎嶇的山路上,孫堅部下將士們的戰馬,已經被坑坑窪窪的道路折斷了數十匹戰馬的馬腿了,可這依舊不能阻擋孫堅內心的狂熱。


    在馬超和孫堅兵分兩路齊頭並進的時候,被呂布打的大敗虧輸的袁紹等人,在曹操的接應下,也終於是灰頭土臉的迴到了汜水關內。


    “唉,沒想到竟然真的有伏兵,冠軍侯真是料事如神啊。”曹操轉著眼珠,明裏是在稱讚馬超運籌帷幄的獨到之處,實則,卻將袁紹這個聯軍盟主,置於了風口浪尖之上。


    袁紹是眾人推舉的聯軍盟主,他的決策,會影響到整個聯軍的前景。在馬超已經言明,呂布的戰陣之後埋伏了伏兵之後,袁紹依然決定貿然出兵去追擊呂布,最後導致兩萬聯軍大敗虧輸,這份責任,可不是袁紹能輕易推脫掉的。


    而且曹操和袁紹自幼一起長大,對袁紹外寬內忌的性格十分清楚,若是今日呂布沒有伏兵,袁紹也許還會稱讚馬超一番,說他雖然料錯了,但卻謹慎用兵,值得讚揚之類的話;可呂布確確實實的埋下了伏兵,令聯軍大敗虧輸,袁紹必定會覺的顏麵受損,由此而對馬超心生怨恨了。


    正是掌握了袁紹的心理,曹操看似無意實則有意的進行了一次巧妙地挑撥,目的無非是令袁紹和馬超反目成仇罷了。因為在曹操的心裏,切實的感受到了馬超的可怕之處,唯恐馬超日後變的更加強大,所以欲借袁紹之手鉗製馬超,不想令馬超本就飛速發展的勢力,更為順暢的繼續發展壯大下去。


    果然如曹操所預料的,在曹操這句話之後,袁紹的臉色立刻陰沉了下來,沒好氣的質問留守汜水關的將士們:“冠軍侯何在?”


    留守的將士不敢怠慢,連忙答道:“稟盟主,在盟主率眾出城殺敵之後不久,冠軍侯便和孫破虜一道出關去了,卻不知他們去了何處。”


    “哼!”留守將士的話,無意中又刺激到了袁紹。自己哪裏是出城殺敵啊?明明是被呂布殺的大敗虧輸!


    “不在關內留守,擅自出關,又未見前來接應本盟主等人,冠軍侯這是何意?”袁紹將滿肚子的怒火,都傾瀉到了馬超的身上,竟是意欲問責馬超擅自動兵的罪責了。


    聽聞馬超和孫堅率部出關,曹操心中一動,連忙追問起馬超和孫堅出關時的詳細情形,在得知他們兩人是帶著全部的部眾離開之後,曹操立刻意識到,馬超和孫堅極有可能是繞開了虎牢關,率部直奔洛陽去了。


    心中泛起一片苦澀,同時又為馬超的膽略和智慧所驚歎,曹操不願再理袁紹等人,緩緩轉身看向洛陽的方向,口中喃喃的低聲自語道:“這洛陽的天,怕是要風雲大變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西風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琨大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琨大少並收藏三國之西風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