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始三年(公元25年)四月,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公孫述在成都即皇帝位,國號大成。公孫述相信,自己一定能夠順天應命、一統天下。
更始政權很快就在流民軍和劉秀漢軍的雙向夾擊之下,迅速敗亡,整個西方隻有鄧禹的數萬軍隊在經營,隻是他自奪得河東郡之後,屢屢犯下嚴重的錯誤,當地士紳豪強、平民百姓的希望都逐漸淡然。而此時的劉秀,則在北伐之後,迅速南下圍攻洛陽,在洛陽投降之後,又調集兵力攻取東方劉永,自然無暇西顧,關中不少豪傑均引兵歸奔西蜀,蜀勢大振。
建武五年(公元29年),割據荊州的秦豐等人被劉秀打敗。秦豐屬下大將延岑和田戎見大勢已去,便率領殘軍歸奔公孫述。延岑被封為大司馬,田戎則被封為翼江王。到了建武六年(公元30年),公孫述遣田戎出江關,收攏其舊部,欲取荊州,結果遭到劉秀的無情打擊,隻得狼狽收手。
直到此時,劉秀基本上已經統一了東方,在積極穩定內部、與民休息的同時,也不斷地招兵買馬、整軍備戰,謀劃西北的隴右與蜀中的公孫述,在進軍西北隴右之時,劉秀亦向公孫寫了一封書信,其間說道:“天下神器,不可力爭,宜留三思。”值得一提的是,劉秀竟然在書信上為公孫述署名為“公孫皇帝”,由此而觀之,劉秀因為公孫述的勢力太過強大,也不得不承認公孫述的帝位。
時也命也,其實公孫述早就應該揮師東進,趁東方未明之前,搶奪先機。此時此刻,蜀中各位將領正在緊鑼密鼓整軍備戰,他們知道,東方既然已經平定,剩下的西川便成了劉秀的“眼中釘、肉中刺”。必要除之而後快。公孫述手下的騎都尉荊邯便對公孫述道出了一番精彩絕倫的論對,首先從戰略上道出了隗囂之所以失敗的錯誤所在,同時也為公孫述指出了對抗東帝劉秀的策略,即退保則必不可全,進則可有獲勝之機。公孫述聞言,亦甚為讚同荊邯的這番論斷,欲盡發西蜀之兵,討伐東方劉秀。使延岑、田戎分出兩道,與漢中諸將合兵並勢,水路夾攻,如果上天垂簾,必能夠一舉擊敗劉秀,手握社稷神器。
其弟公孫光及蜀中部分人以為不宜空國千裏之外,認為此時東方尚有隗囂、劉永、劉秀等人互相攻伐,形式未明之前,大可以坐山觀虎鬥。如果貿然加入,決成敗於一舉,成則已,不成則功業盡廢,此番蜀中尚未準備妥善,如此進兵,自然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於是,他們均極力勸說公孫述罷兵,公孫述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竟然對於其弟的說辭大為讚同,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隻是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卻沒有意識到,蜀中多年偏居一隅,自然和東方諸侯不一樣,能夠免於戰爭攻伐,故而能夠全力練兵、儲備實力。而劉秀等人多年征戰,在諸侯混亂之時,無論是政治還是軍事,都顯得比較淩亂。因而相比之下,此時若公孫述出兵,勝算更大。延岑、田戎就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數次請求出兵,但公孫述終究疑慮而沒有聽從。公孫述的優柔寡斷,使得其失去了最後與東方的劉秀爭奪天下的資本,待劉秀徹底平定了東方,實力大增,再也沒有了後顧之憂,可以全力以赴、大軍西指,等待偏安於蜀中的公孫述的結局就可想而知了。
建武七年(公元31年),隴右的隗囂眼見漢軍大軍壓境,知曉眼下劉秀是三大勢力中最為強大的一股,迫於漢軍壓境,遂向公孫述稱臣,以求聯兵於蜀,共同對抗東方的劉秀。
到了建武八年(公元32年),劉秀開始大舉進攻隴右,隗囂向公孫述求援,公孫述便遣將援助,並連同隗囂在西城擊敗了來犯的漢軍,迫其退迴了長安一線。可惜不久,竇融率領河西五郡人馬,悉數投效劉秀,使得隴右的形勢愈加危機,加上隗囂不久病死,其子無能,使得隴右更加雪上加霜。劉秀借機再次對隴右用兵,隴右之軍自然全線崩潰,公孫述的援軍也損失甚重,蜀中震動。隴右的覆滅,頓使益州失去了北部屏障,劉秀得以從隴右地區虎視蜀中,迫使蜀中調整戰略部署,與劉秀交兵。
建武九年(公元33年),公孫述為了奪取出入蜀中的通道,開始從南北兩路,向劉秀進軍,多年戰爭,使得劉秀雖然實力大增,卻隨著戰線的拉長、國土麵積的擴大,力量來不及整合並比較分散,此消彼長之下,公孫述所在的蜀中極為穩固,南邊蠻夷和西邊羌族都比較擁護公孫述,更加上天府之國的益州自古就十分富庶,此消彼長之下,劉秀能否抵擋公孫述的進攻,還未可知。
此時,公孫述眼見劉秀已經吞並了隴右,兵鋒直指蜀中,遂令大司徒任滿、翼江王田戎、南郡太守程泛等將領率數萬兵馬,一路從北進擊隴右,一路沿江乘竹排下江關(今四川奉節東),北麓兵馬早在輔助隗囂之時,就嚐到了劉秀的厲害,因此此番也不過是佯攻。
公孫述的重點是在南路。早在數年之前,公孫述便有進取中原的心思,他認為,荊州乃天下之腹,自己坐擁蜀中,隻要奪取了荊州,進可以奪取江東和中原地區,退亦可以保蜀中割據之地。果然,這麽些年,公孫述勤練水兵的功夫沒有白費,在水陸兩軍的聯合夾擊下,蜀中軍隊很快就擊破了劉秀的威虜將軍馮俊等部,攻克了巫縣及夷陵、夷道(今湖北宜都)等地,公孫述的軍隊因此得以占據荊門、虎牙(此處之虎牙、荊門皆為山峰之名,虎牙山在北,荊門山在南,江水從中而過。其具體地址在今湖北宜昌東南),並橫江架起了浮橋和塔樓,立攢柱堵住水道,安營紮寨以阻擋漢軍的進攻。
此一役,公孫述大軍初次嶄露頭角,讓劉秀大軍嚐到了苦頭。雖然他們進軍荊州的計劃卻沒有實現,但是卻依靠荊門建立了堅固而險阻的荊門山防線,成為了西蜀南部的屏障,為以後奪取荊州等地提供了平台。此次蜀中軍隊之所以沒有能夠迅速的奪取荊州,就是因為當他們攻克荊門之後,劉秀大將岑彭率軍前來,意圖奪迴荊門,公孫述的蜀中軍隊由於實力有限,隻能自保,總算在敵軍的多次進攻之下,守住了荊門。
從建武九年(公元33年)到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劉秀一直在訓練自己的水軍,前番多次進攻荊門失敗,都是因為水軍上敵不過蜀中軍隊。經過兩年的訓練,漢軍水兵人人磨刀霍霍,士氣大勝,準備在接下來對蜀中的進軍中,實現自己的功名大業。這些年,蜀中也沒有閑著,勢力不斷壯大,劉秀在徹底地穩固後方之後,終於覺察到時機已經成熟,便決意對蜀中用兵,實現一統天下的宏圖偉業。
其中,任命大將岑彭和來歙分別從南、北兩個方向大舉伐蜀。北部可以憑借漢中、西涼、隴右等地的地形優勢,隻要能夠突破川蜀的關卡,就能夠長驅直入,直達蜀中首府益州。
經過前番幾次攻伐荊門蜀中軍隊的失敗,岑彭也從中總結以往的一些教訓,開始進攻荊門。關於這一戰,曆史上曾被重點描述,當時公孫述的軍隊在三峽下遊架一座橫貫長江並有軍事塔樓的浮橋,浮橋與長江兩岸的要塞相連。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四月末,漢的水師開始對荊門發起進攻,並借東風之助逆流而上駛向浮橋。漢軍戰船上麵早就布置了巨大的火炬,本來蜀中軍以為自己這一戰應該是勝券在握的,豈料敵人竟然一者借風,二者借火,將浮橋迅速點燃,浮橋著火倒坍,溺死者數千人,蜀中軍隊沿江兩岸的軍事要塞變成孤立無援、首尾難顧的所在,猝不及防之下,蜀中軍隊頓時亂了手腳。漢軍終於一鼓作氣,打通了由荊門入蜀中的水路。然而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蜀中軍隊邊打邊退,更是在一路上盡力毀去為了東征而修築的道路。
公孫述哪裏料到,昔日為了成就統一天下的皇圖霸業所修建的道路,此刻竟然成了漢軍滅亡自己的捷徑。幸好蜀中軍隊在守衛之上很有經驗,才堪堪延緩了漢軍的進攻。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蜀中軍隊和漢軍出於膠著狀態之時,漢軍早就著手準備的殺手鐧發揮了效用。早在進攻荊門之前,漢軍就了解到,川蜀將領之中,王政與大司徒任滿素有嫌隙,而且王政此人也是頗有見識之人,看出天下大勢的主動權其實一直都掌握在劉秀的手中。無論是軍事實力,政治地位以及這麽多年所體現出來的劉秀的治國才能,公孫述都要略遜一籌。於是,漢軍中派遣說客前來,悄悄地與王政接洽,王政當即同意了漢軍的建議,答應在漢軍攻伐荊門之時做漢軍的內應,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王政還獻計用火攻燒毀浮橋。當漢軍和蜀中軍隊正在血戰之時,早就埋藏在大司徒任滿身邊的王政終於動手了,他趁大司徒任滿調集親兵前去禦敵的機會,率領自己的部下,毫不猶豫地抓住任滿,並順勢將其斬殺,隨即向漢軍揮舞白旗致意。蜀中軍隊在田戎的帶領下,向西敗退到江州。
岑彭等來到江州後,才發現江州城池竟然在蜀中軍隊的加固之下,原來就有三丈高的城牆,更加加高了幾尺,而城外的護城河也挖得特別深,如此,即使漢軍能夠攻下江州,憑借江州的哀兵,實在是勝負難料,即使是勝利,也一定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慘勝。於是,岑彭決意轉攻平曲,蜀中在江州的兵力,本來以為漢軍會一股作氣向江州,遂率領三萬軍隊前來援助,豈料漢軍會轉而攻伐平曲,平曲雖然是蜀中軍隊的戰略物資儲備地,但其兵力多被抽調到江州等地布防,霎時之間,蜀中軍隊大敗,漢軍光從蜀中軍那裏奪取的糧食就有數十萬石。
花開兩頭,各表一枝,此刻北邊也是一片風聲鶴唳。自從全殲了隗氏集團、收取了涼州十郡以後,中郎將來歙、太中大夫馬援為主、副將的隴右漢軍便開始積極穩定隴右地區,同時時刻準備攻入西川。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夏初,涼州地界的先零羌發動叛亂,進犯臨洮。來歙向朝廷舉薦馬援為隴西太守,坐鎮狄道縣,專職負責防禦先零羌等工作。馬援到任之後,不負眾望,奮擊來犯之敵,不久便大破先零羌,隴右西部逐步得到了安定。馬援走後,南征巴蜀事宜則由來歙本人全權負責。岑彭在南線不斷進攻的同時,劉秀給隴右漢軍下了一到聖旨,令來歙為主將,虎牙大將軍蓋延、揚武將軍馬成為副將,率領隴右漢軍主力十餘萬,取道西漢水穀地南下攻擊公孫述的北線防區。漢軍遂正式實現了南北兩路經過西川的戰略意圖。
公孫述此時已經南北不能兼顧,他見岑彭的南路大軍攻克了平曲,急忙收縮兵力,令延岑、王元與其弟公孫恢率領重兵據守廣漢及資中,又遣侯丹率兩萬餘人據黃石(今四川涪陵東北)。岑彭見勢,多張疑兵,令臧宮等從涪水上平曲,以牽製延岑等蜀將,自己則分兵順江而下還江州,然後溯都江而上,攻襲蜀將侯丹部,大破之。此後,公孫述所在大殿之內,就不斷傳來前方的敗報。岑彭在大敗候丹部之後,日夜趕路,迅速向西行了二千餘裏地。又叫精騎奔向廣都,離成都有數十裏之遠,此後蜀地便是一馬平川,蜀中軍隊再也無險可守。隨即,岑彭分兵繞道前行兩千餘裏地,以天降神兵的威勢,出現在武陽,不久便攻克武陽。
此時此刻,岑彭的前鋒騎兵到了廣都,距蜀中首府益州不過數十裏。其實,公孫述早就在思考,需要防止岑彭的軍隊入川,無論如何也要將他阻擊在廣漢城外,遂令延岑等率蜀軍主力屯於廣漢,旨在堵截岑彭的南路漢軍,誰知岑彭的兵馬竟繞出延岑軍後,如天兵天將一般,突然就出現在公孫述麵前,迅速逼近成都,刹那間,蜀地心膽俱裂,公孫述大怒於形,用手杖往地上狠狠地一敲,大喝道:“何方神聖來撒野!”
岑彭奇襲成都,與來歙當年偷襲略陽,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岑彭的這次突襲要比來歙當年遠得多,他從江州出發,水陸並進,一路上用了若幹計策來迷惑敵人,讓他們猜不透自己的戰略意圖。大軍左奔右突,一連奔馳二千餘,如此長距離的奔襲,在中國戰爭史上是非常罕見的。前有來歙奇襲略陽,後有岑彭奇襲成都。兩位軍事奇才都不約而同地采用了“黑虎掏心”之計,分別將隗囂、公孫述的防禦體係打得土崩瓦解,成為漢軍一統天下最後兩步的重要轉折點。如此用兵如神,真讓人歎為觀止,拍案叫絕!
更始政權很快就在流民軍和劉秀漢軍的雙向夾擊之下,迅速敗亡,整個西方隻有鄧禹的數萬軍隊在經營,隻是他自奪得河東郡之後,屢屢犯下嚴重的錯誤,當地士紳豪強、平民百姓的希望都逐漸淡然。而此時的劉秀,則在北伐之後,迅速南下圍攻洛陽,在洛陽投降之後,又調集兵力攻取東方劉永,自然無暇西顧,關中不少豪傑均引兵歸奔西蜀,蜀勢大振。
建武五年(公元29年),割據荊州的秦豐等人被劉秀打敗。秦豐屬下大將延岑和田戎見大勢已去,便率領殘軍歸奔公孫述。延岑被封為大司馬,田戎則被封為翼江王。到了建武六年(公元30年),公孫述遣田戎出江關,收攏其舊部,欲取荊州,結果遭到劉秀的無情打擊,隻得狼狽收手。
直到此時,劉秀基本上已經統一了東方,在積極穩定內部、與民休息的同時,也不斷地招兵買馬、整軍備戰,謀劃西北的隴右與蜀中的公孫述,在進軍西北隴右之時,劉秀亦向公孫寫了一封書信,其間說道:“天下神器,不可力爭,宜留三思。”值得一提的是,劉秀竟然在書信上為公孫述署名為“公孫皇帝”,由此而觀之,劉秀因為公孫述的勢力太過強大,也不得不承認公孫述的帝位。
時也命也,其實公孫述早就應該揮師東進,趁東方未明之前,搶奪先機。此時此刻,蜀中各位將領正在緊鑼密鼓整軍備戰,他們知道,東方既然已經平定,剩下的西川便成了劉秀的“眼中釘、肉中刺”。必要除之而後快。公孫述手下的騎都尉荊邯便對公孫述道出了一番精彩絕倫的論對,首先從戰略上道出了隗囂之所以失敗的錯誤所在,同時也為公孫述指出了對抗東帝劉秀的策略,即退保則必不可全,進則可有獲勝之機。公孫述聞言,亦甚為讚同荊邯的這番論斷,欲盡發西蜀之兵,討伐東方劉秀。使延岑、田戎分出兩道,與漢中諸將合兵並勢,水路夾攻,如果上天垂簾,必能夠一舉擊敗劉秀,手握社稷神器。
其弟公孫光及蜀中部分人以為不宜空國千裏之外,認為此時東方尚有隗囂、劉永、劉秀等人互相攻伐,形式未明之前,大可以坐山觀虎鬥。如果貿然加入,決成敗於一舉,成則已,不成則功業盡廢,此番蜀中尚未準備妥善,如此進兵,自然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於是,他們均極力勸說公孫述罷兵,公孫述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竟然對於其弟的說辭大為讚同,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隻是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卻沒有意識到,蜀中多年偏居一隅,自然和東方諸侯不一樣,能夠免於戰爭攻伐,故而能夠全力練兵、儲備實力。而劉秀等人多年征戰,在諸侯混亂之時,無論是政治還是軍事,都顯得比較淩亂。因而相比之下,此時若公孫述出兵,勝算更大。延岑、田戎就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數次請求出兵,但公孫述終究疑慮而沒有聽從。公孫述的優柔寡斷,使得其失去了最後與東方的劉秀爭奪天下的資本,待劉秀徹底平定了東方,實力大增,再也沒有了後顧之憂,可以全力以赴、大軍西指,等待偏安於蜀中的公孫述的結局就可想而知了。
建武七年(公元31年),隴右的隗囂眼見漢軍大軍壓境,知曉眼下劉秀是三大勢力中最為強大的一股,迫於漢軍壓境,遂向公孫述稱臣,以求聯兵於蜀,共同對抗東方的劉秀。
到了建武八年(公元32年),劉秀開始大舉進攻隴右,隗囂向公孫述求援,公孫述便遣將援助,並連同隗囂在西城擊敗了來犯的漢軍,迫其退迴了長安一線。可惜不久,竇融率領河西五郡人馬,悉數投效劉秀,使得隴右的形勢愈加危機,加上隗囂不久病死,其子無能,使得隴右更加雪上加霜。劉秀借機再次對隴右用兵,隴右之軍自然全線崩潰,公孫述的援軍也損失甚重,蜀中震動。隴右的覆滅,頓使益州失去了北部屏障,劉秀得以從隴右地區虎視蜀中,迫使蜀中調整戰略部署,與劉秀交兵。
建武九年(公元33年),公孫述為了奪取出入蜀中的通道,開始從南北兩路,向劉秀進軍,多年戰爭,使得劉秀雖然實力大增,卻隨著戰線的拉長、國土麵積的擴大,力量來不及整合並比較分散,此消彼長之下,公孫述所在的蜀中極為穩固,南邊蠻夷和西邊羌族都比較擁護公孫述,更加上天府之國的益州自古就十分富庶,此消彼長之下,劉秀能否抵擋公孫述的進攻,還未可知。
此時,公孫述眼見劉秀已經吞並了隴右,兵鋒直指蜀中,遂令大司徒任滿、翼江王田戎、南郡太守程泛等將領率數萬兵馬,一路從北進擊隴右,一路沿江乘竹排下江關(今四川奉節東),北麓兵馬早在輔助隗囂之時,就嚐到了劉秀的厲害,因此此番也不過是佯攻。
公孫述的重點是在南路。早在數年之前,公孫述便有進取中原的心思,他認為,荊州乃天下之腹,自己坐擁蜀中,隻要奪取了荊州,進可以奪取江東和中原地區,退亦可以保蜀中割據之地。果然,這麽些年,公孫述勤練水兵的功夫沒有白費,在水陸兩軍的聯合夾擊下,蜀中軍隊很快就擊破了劉秀的威虜將軍馮俊等部,攻克了巫縣及夷陵、夷道(今湖北宜都)等地,公孫述的軍隊因此得以占據荊門、虎牙(此處之虎牙、荊門皆為山峰之名,虎牙山在北,荊門山在南,江水從中而過。其具體地址在今湖北宜昌東南),並橫江架起了浮橋和塔樓,立攢柱堵住水道,安營紮寨以阻擋漢軍的進攻。
此一役,公孫述大軍初次嶄露頭角,讓劉秀大軍嚐到了苦頭。雖然他們進軍荊州的計劃卻沒有實現,但是卻依靠荊門建立了堅固而險阻的荊門山防線,成為了西蜀南部的屏障,為以後奪取荊州等地提供了平台。此次蜀中軍隊之所以沒有能夠迅速的奪取荊州,就是因為當他們攻克荊門之後,劉秀大將岑彭率軍前來,意圖奪迴荊門,公孫述的蜀中軍隊由於實力有限,隻能自保,總算在敵軍的多次進攻之下,守住了荊門。
從建武九年(公元33年)到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劉秀一直在訓練自己的水軍,前番多次進攻荊門失敗,都是因為水軍上敵不過蜀中軍隊。經過兩年的訓練,漢軍水兵人人磨刀霍霍,士氣大勝,準備在接下來對蜀中的進軍中,實現自己的功名大業。這些年,蜀中也沒有閑著,勢力不斷壯大,劉秀在徹底地穩固後方之後,終於覺察到時機已經成熟,便決意對蜀中用兵,實現一統天下的宏圖偉業。
其中,任命大將岑彭和來歙分別從南、北兩個方向大舉伐蜀。北部可以憑借漢中、西涼、隴右等地的地形優勢,隻要能夠突破川蜀的關卡,就能夠長驅直入,直達蜀中首府益州。
經過前番幾次攻伐荊門蜀中軍隊的失敗,岑彭也從中總結以往的一些教訓,開始進攻荊門。關於這一戰,曆史上曾被重點描述,當時公孫述的軍隊在三峽下遊架一座橫貫長江並有軍事塔樓的浮橋,浮橋與長江兩岸的要塞相連。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四月末,漢的水師開始對荊門發起進攻,並借東風之助逆流而上駛向浮橋。漢軍戰船上麵早就布置了巨大的火炬,本來蜀中軍以為自己這一戰應該是勝券在握的,豈料敵人竟然一者借風,二者借火,將浮橋迅速點燃,浮橋著火倒坍,溺死者數千人,蜀中軍隊沿江兩岸的軍事要塞變成孤立無援、首尾難顧的所在,猝不及防之下,蜀中軍隊頓時亂了手腳。漢軍終於一鼓作氣,打通了由荊門入蜀中的水路。然而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蜀中軍隊邊打邊退,更是在一路上盡力毀去為了東征而修築的道路。
公孫述哪裏料到,昔日為了成就統一天下的皇圖霸業所修建的道路,此刻竟然成了漢軍滅亡自己的捷徑。幸好蜀中軍隊在守衛之上很有經驗,才堪堪延緩了漢軍的進攻。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蜀中軍隊和漢軍出於膠著狀態之時,漢軍早就著手準備的殺手鐧發揮了效用。早在進攻荊門之前,漢軍就了解到,川蜀將領之中,王政與大司徒任滿素有嫌隙,而且王政此人也是頗有見識之人,看出天下大勢的主動權其實一直都掌握在劉秀的手中。無論是軍事實力,政治地位以及這麽多年所體現出來的劉秀的治國才能,公孫述都要略遜一籌。於是,漢軍中派遣說客前來,悄悄地與王政接洽,王政當即同意了漢軍的建議,答應在漢軍攻伐荊門之時做漢軍的內應,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王政還獻計用火攻燒毀浮橋。當漢軍和蜀中軍隊正在血戰之時,早就埋藏在大司徒任滿身邊的王政終於動手了,他趁大司徒任滿調集親兵前去禦敵的機會,率領自己的部下,毫不猶豫地抓住任滿,並順勢將其斬殺,隨即向漢軍揮舞白旗致意。蜀中軍隊在田戎的帶領下,向西敗退到江州。
岑彭等來到江州後,才發現江州城池竟然在蜀中軍隊的加固之下,原來就有三丈高的城牆,更加加高了幾尺,而城外的護城河也挖得特別深,如此,即使漢軍能夠攻下江州,憑借江州的哀兵,實在是勝負難料,即使是勝利,也一定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慘勝。於是,岑彭決意轉攻平曲,蜀中在江州的兵力,本來以為漢軍會一股作氣向江州,遂率領三萬軍隊前來援助,豈料漢軍會轉而攻伐平曲,平曲雖然是蜀中軍隊的戰略物資儲備地,但其兵力多被抽調到江州等地布防,霎時之間,蜀中軍隊大敗,漢軍光從蜀中軍那裏奪取的糧食就有數十萬石。
花開兩頭,各表一枝,此刻北邊也是一片風聲鶴唳。自從全殲了隗氏集團、收取了涼州十郡以後,中郎將來歙、太中大夫馬援為主、副將的隴右漢軍便開始積極穩定隴右地區,同時時刻準備攻入西川。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夏初,涼州地界的先零羌發動叛亂,進犯臨洮。來歙向朝廷舉薦馬援為隴西太守,坐鎮狄道縣,專職負責防禦先零羌等工作。馬援到任之後,不負眾望,奮擊來犯之敵,不久便大破先零羌,隴右西部逐步得到了安定。馬援走後,南征巴蜀事宜則由來歙本人全權負責。岑彭在南線不斷進攻的同時,劉秀給隴右漢軍下了一到聖旨,令來歙為主將,虎牙大將軍蓋延、揚武將軍馬成為副將,率領隴右漢軍主力十餘萬,取道西漢水穀地南下攻擊公孫述的北線防區。漢軍遂正式實現了南北兩路經過西川的戰略意圖。
公孫述此時已經南北不能兼顧,他見岑彭的南路大軍攻克了平曲,急忙收縮兵力,令延岑、王元與其弟公孫恢率領重兵據守廣漢及資中,又遣侯丹率兩萬餘人據黃石(今四川涪陵東北)。岑彭見勢,多張疑兵,令臧宮等從涪水上平曲,以牽製延岑等蜀將,自己則分兵順江而下還江州,然後溯都江而上,攻襲蜀將侯丹部,大破之。此後,公孫述所在大殿之內,就不斷傳來前方的敗報。岑彭在大敗候丹部之後,日夜趕路,迅速向西行了二千餘裏地。又叫精騎奔向廣都,離成都有數十裏之遠,此後蜀地便是一馬平川,蜀中軍隊再也無險可守。隨即,岑彭分兵繞道前行兩千餘裏地,以天降神兵的威勢,出現在武陽,不久便攻克武陽。
此時此刻,岑彭的前鋒騎兵到了廣都,距蜀中首府益州不過數十裏。其實,公孫述早就在思考,需要防止岑彭的軍隊入川,無論如何也要將他阻擊在廣漢城外,遂令延岑等率蜀軍主力屯於廣漢,旨在堵截岑彭的南路漢軍,誰知岑彭的兵馬竟繞出延岑軍後,如天兵天將一般,突然就出現在公孫述麵前,迅速逼近成都,刹那間,蜀地心膽俱裂,公孫述大怒於形,用手杖往地上狠狠地一敲,大喝道:“何方神聖來撒野!”
岑彭奇襲成都,與來歙當年偷襲略陽,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岑彭的這次突襲要比來歙當年遠得多,他從江州出發,水陸並進,一路上用了若幹計策來迷惑敵人,讓他們猜不透自己的戰略意圖。大軍左奔右突,一連奔馳二千餘,如此長距離的奔襲,在中國戰爭史上是非常罕見的。前有來歙奇襲略陽,後有岑彭奇襲成都。兩位軍事奇才都不約而同地采用了“黑虎掏心”之計,分別將隗囂、公孫述的防禦體係打得土崩瓦解,成為漢軍一統天下最後兩步的重要轉折點。如此用兵如神,真讓人歎為觀止,拍案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