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子大位確立的同年,即公元前67年,一位小人物路溫舒走進了大漢的曆史。


    路溫舒,巨鹿(今河北平鄉)人,此前一直默默無聞,因為他隻不過是廷尉一名低級的廷尉史,位卑言微,隻是默默地盡著自己的本分。但也正因為身在廷尉任職,所以路溫舒比普通人更為深刻地了解酷刑的可怕。他認為劉詢是個仁君,遂大膽地向其上了一份奏章,暴露司法的黑暗,要求廢除酷刑。路溫舒指出,造成冤獄的原因在於刑訊逼供,屈打成招。當酷刑將人的尊嚴都碾碎踩爛之時,認罪是唯一的解脫,盡管他可能是清白的,什麽也沒做過。


    劉詢見到路溫舒這一紙奏章,深感有理,遂下一道詔書,命全國法官辦理案件時要寬大公平。路溫舒的這份奏章很溫和,很微弱,雖然沒有收到任何效果,但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劉詢為帝者的胸襟氣度。


    自霍氏一門被誅除以後,劉詢放開手腳,大刀闊斧地對國家各項政策進行改革。因為劉詢在早年,一直生活在民間,也時常受到吏治腐化所致的官員的欺壓,因而及至登基,改革吏治便成為他心中最為迫切的願望。


    對於吏治改革的必要性,宣帝說道:“吏不廉平則治道衰。”所以,他即位後,宣布親自過問政事,省去尚書這一中間環節,恢複了漢初丞相既有職位又有實權的體製。除此以外,宣帝還特別重視地方長吏的選拔和考核,並下大力氣整飭吏治。為此,劉詢建立了一套對官吏的考核與獎懲製度。他多次下詔對二千石(郡守級官吏)實行五日一聽事製度;不定期派使者巡行郡國,對二千石官員的工作進行考察;根據考察結果,宣帝對其進行獎賞或者處罰。他頒布詔令說:“有功不賞,有罪不課,雖唐虞猶不能化天下。”因此,在宣帝當政的二十餘年間,一大批因政績突出的官員受到了獎勵,或以璽書勉勵,增秩賜金,或爵關內侯,升任九卿或三公。而對那些不稱職或有罪的官吏,則嚴懲不貸。


    隨著這些措施的推行,一大批符合漢宣帝價值觀的“良吏”便逐漸造就而成,服務於大漢朝的各項職能部門當中。


    經過宣帝時期的改革,吏治呈現出一個特別重要的特點,即官吏“久任”製發展到較為完備的時期。


    一方麵,官員“久任”的實施範圍已經從原本的朝廷大臣擴大到地方高級官員。以前隻有侍中、尚書等參掌朝政的親信近臣得蒙榮寵,到現在,連郡太守一級的高級地方官也多有“久任”者。


    漢代的郡國介於中央與縣之間,在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中,郡國郡守起承上啟下、上傳下達的重要作用。郡國守相的好壞,關係到一方的安寧與否的同時,也關係到國家的治亂興衰。


    劉詢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因而他在選任郡國守相,對於標準的製定和施行十分慎重和嚴格,其間規定:郡國守相首先必須由朝中大臣舉薦,其次則需要皇帝親自召見考核,考察其治國安邦之術。


    另一方麵,不輕易提升調動上述重要官員,不管他們有多大的功勞。國家隻會另外尋求對策,給良吏以物質、精神兩方麵的獎勵和褒獎。


    《漢書·宣帝紀》記載說道:“至於子孫,終不改易。”“樞機周密,品式備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這是當時宣帝對於親信近臣升遷貶謫的做法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對此,上至朝中一品大員、小到地方郡守縣令,在政令施行之初,都不太理解皇帝的心思,宣帝於是坦言道:“郡守是‘吏民之本’,如果時常調動變易就不會被其屬下尊重,上下難以相安;如果實行‘久任’製,百姓知其將長時期在職,就不敢欺罔上司,自然就會‘服從其教化’”。


    為了表示對治理地方確有優異政績的郡太守的獎勵,宣帝會向其頒布璽書嘉獎勉勵;在原有的薪俸基礎上增加俸祿;賞賜金錢若幹;甚至拜爵至關內侯,使之得以享受政治名譽與經濟利益。


    膠東相王成就在“考績”中被認為安撫了大量流民,“治有異等”,因此得到了明詔褒獎,被宣帝提升其俸祿為“中二千石”,賜爵關內侯。而此前被貶的一代名臣黃霸,在出任潁川太守的八年裏,勵精圖治,使得郡中大治。考核結果出來,宣帝遂下詔稱揚,並給予“賜爵關內侯,黃金百斤,秩中二千石”的額外獎賞。他們的職務盡管沒有升遷,但是因為政績得到肯定,自然會更加勵精圖治,以報浩蕩皇恩。


    與此同時,皇帝此舉,還可以讓他們成為為官者效仿的榜樣,可以刺激了政風吏治的改善,其意義之長遠遠遠高於一般人所能預見。這些循吏或良吏執法公平,恩威並施,“所居民富,所去被恩”,故而得到當世之人的一致好評。


    “是故漢世良吏,於是為盛,稱中興焉”。


    人們將對於各處廉潔又能的官吏的好印象,都轉化成為對於宣帝的崇敬和支持,一時之間,劉詢的偉大形象,直追漢武帝。


    從漢宣帝對吏治的改革良臣的獎賞可看出其的確是個勤政愛民,擁有著雄才大略的好皇帝。但是,仁政之君也有鐵血的一麵。


    及至霍家被誅、宣帝當政,劉詢便開始在刑罰上進行改革,強調嚴刑峻法,著手懲治不法官吏和豪強。一些地位很高的、腐朽貪汙的官員都相繼被誅殺。大司農田延年在尊立漢宣帝時,作用非凡,就連他也因為貪汙而被告發。劉詢震怒,田延年有功,並且一直被劉詢引為重臣。這次他犯罪,正值宣帝改革刑罰之際,萬萬不能夠因他一人而耽誤了國家大事,雖然朝中大臣多為他說情,認為“春秋之義,以功覆過”,但劉詢最終沒有同意,派使者“召田延年詣廷尉”受審,擬以重罰於田延年,田延年無奈之下畏罪自殺。


    劉詢不僅以執法嚴明著稱,還以為政寬簡聞名。他認為,對待官員的貪贓枉法行為,必須要施以嚴懲,然而對於平民百姓的治理,則需要一些善於明斷同時又有寬大胸懷的官員,他們在定罪量刑之時,往往可以在懷著同情心的情況下,讓百姓切實地得到利益。因此,宣帝在任用地方官吏時,除啟用了一些精明能幹的能吏去嚴厲鎮壓不法豪強外,大多數則是任用一批循吏去治理地方,從而改變了吏治苛嚴和破壞的現象,社會矛盾也得到了極大的緩和,政治局麵亦得以穩定。


    其實在劉詢入宮之前因為一次誣陷而被告盜竊送入大牢之中,幸好他妻子許平君的父親是當地的官員,在他的斡旋下,劉詢才得以逃脫責罰。但是,前人之事、後人之師,劉詢對於朝廷官吏不分青紅皂白、經常判出冤假錯案的做法,深惡痛絕。


    在他掌握國家大權之後,提出要堅決廢除苛法,平理冤獄。劉詢親政後不久,還親自參加了一些案件的審理。地節三年(公元前67年),劉詢在朝廷增加了四名專掌刑獄的評審和複核的廷尉平一官,並設置了治禦史以審核廷尉量刑輕重。次年,劉詢接著又下詔,廢除了首匿連坐法,並下令赦免因上書觸犯他名諱的人。


    五鳳四年(公元前54年),他派二十四人到全國各地巡查,平理冤獄,檢舉濫用刑罰的官員。除此以外,劉詢還先後十次下令,大赦天下。一時之間,天下人人對劉詢的所作所為感恩戴德。


    昭帝也曾采取“與民休息”的政策,收到了顯著的效果,隻是,對於鹽、鐵,依然沒有進行徹底的改革。宣帝親政後,加大了改革力度。他在地節四年(公元前66年)九月下詔道:“吏或營私煩擾,不顧厥咎,朕甚閔(憫)之。鹽,民之食,而賈鹹貴,眾庶重困,其減天下鹽賈。”


    由此可見,工商官營政策在昭帝時期仍然存在部分施行,經過宣帝的大力整頓,這些政策的一些弊端,如官吏徇私枉法和貪汙腐敗等問題,在一定時期內得到了有效抑製,這有利於百姓的“休養生息”以及國力的逐漸恢複和強大。


    一時之間,“昭宣中興”被人們口耳相傳,遂載入史冊,被史家認為是自漢朝立國以來,最繁榮興盛的時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代王朝更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湯加鹽大伯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湯加鹽大伯伯並收藏曆代王朝更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