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既滅,自認為是諸侯領袖並且也得到眾諸侯認可的項羽,自然要論功行賞。
仿佛就像當初的周天子分封諸侯一樣。
這時候,擺在項羽麵前有三個選擇,一是學習西周姬發稱王,分封家族子弟;二是沿襲春秋戰國,分封各路諸侯為王,自己為霸主;三是學習秦始皇,放棄分封,獨攬天下。
秦始皇,項羽並不想學。當時的人認為秦始皇建立的帝國之所以短命,苛刻的刑罰是一方麵,不搞分封則是另一方麵。
學習周武王也不行。武王伐紂之時,主力是武王,而項羽的隊伍是諸侯聯軍。項羽的實力顯然不足以與諸侯為敵,不能不考慮諸侯的利益。
因為春秋戰國時期的深遠影響,秦末起義的英雄豪傑們都有裂土封王的願望。如陳勝剛打到陳縣就自立為楚王,並且或認可或默許了手下裂土稱王以及六國後代複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統一中原、成為九州之主,這種目標太過遙遠,占據一塊地盤當王的理想則容易了許多,足以滿足各路英雄。因此,項羽在滅秦之後,順應了大多數人的願望,裂土封王,恢複春秋戰國時列國並存、盟主主宰天下的政治局麵,選擇了霸業,而不是繼承秦朝的帝業。
在分封之前,項羽打算先給自己定個名分,派人迴去向楚後懷王熊心匯報,意思是讓熊心給項羽封王。楚王的迴複隻有兩個字:如約。然而這個約定卻是“先破秦入鹹陽者王之”,這豈不是要封劉邦為天下之王,沒他項羽什麽事了。
項羽恨得咬牙切齒,遂打算不再理會熊心。於是,為了讓懷王的約定成為一紙空談,項羽對著地圖仔細琢磨數日,開始分封天下。
頭一個要封的,是項羽自己。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以九個郡為封地。九郡都是哪些,自古至今說法不一,據清朝學者姚鼎等人考證和分析,這九郡是梁地二郡加楚地七郡,也就是碭郡、東郡、陳郡、薛郡、泗水郡、東海郡、東陽郡、鄣郡、會稽郡,範圍基本上相當於今天的河南省東部、山東省西南部、安徽省淮北及江南部分、江蘇省全部、上海市全部和浙江省大部分地區。項羽的地盤是當時最大的。熊心是楚王,項羽也是楚王。一個楚國出了兩個王。楚懷王的日子可想而知。
第二個是劉邦。雖然項羽和範增對劉邦身上的那些神異怪事非常顧忌,但是在鴻門,大家已經和解了,項羽又好麵子,不好明目張膽地廢除懷王的約定,讓諸侯寒心,所以隻好把劉邦封為漢王,封地為巴郡、蜀、漢中三郡,都城在南鄭(今陝西漢中)。
但是就這樣項羽還是不放心,又把八百裏秦川一分為三,封三個秦朝降將為王,目的就是把劉邦死死地堵在巴蜀,不讓他出來:
封章邯為雍王,封地為鹹陽以西,緊挨著劉邦,都城為廢丘(今陝西興平東南);
封司馬欣為塞王,封地為鹹陽以東至黃河,都城為櫟陽(今陝西富平東南);
封董翳為翟王,封地為西至今甘肅正寧、內蒙古毛烏素沙地中部一線,北至今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以北,東至黃河,南至今陝西銅川王益區、黃龍一線,都城是高奴(今陝西延安北)。
其他諸侯,也各有分封:
魏王姬豹改封西魏王,封地為河東(今山西),建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
瑕丘公申陽是張耳的男寵,曾經率先攻下河南郡(今河南黃河以南,靈寶以東,中牟以西),接應楚軍過黃河,有功,被封為河南王,封地就在河南郡,都城為雒陽(今河南洛東);
韓王韓成仍舊統治韓國土地,都城為陽翟(今河南禹縣);
趙國大將司馬卬(河內司馬氏始祖,後世聞名的司馬懿是司馬卬的後代,司馬遷那一脈的司馬族人跟司馬懿不是同一脈)平定了河內樹立戰功,奉為殷王,統治河內,都城為商朝故都朝歌(今河南淇縣);
趙王歇改封為代王,統治代郡(今河北西北部、山西東北部),都城為代縣(今河北蔚縣東北);
張耳有賢名,又一路跟著項羽入關,因此被封為常山王,統治原來的趙國(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南部一帶),都城為襄國(今河北邢台);
當陽君英布勇冠三軍,戰功赫赫,封為九江王,封地為淮南(今安徽淮南一帶),都城為英布的老家六縣;
番君吳芮,也就是英布的嶽父,率領百越精兵跟隨諸侯入關,被封為衡山王,都城為邾縣(今湖北黃崗北);
義帝熊心的柱國(僅次於令尹、相國的高官,是楚國最高武官官職)共敖率兵攻克了南郡(今湖北荊州地區),有戰功,被封為臨江王,封地就是南郡,都城是江陵(今湖北江陵);
燕王韓廣被改封為遼東王,統治遼東(約為今遼寧省),都城為無終(今河北薊縣);
燕國大將臧荼救趙有功,並且跟隨項羽入關,被封為燕王,統治燕國(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建都薊縣(今北京西南);
當前的齊王田巿,被改封為膠東王,封地就是膠東(山東膠萊穀地以東,東、南、北三麵環海半島地區),都城為即墨(今山東平度東南);
齊將田都自發救趙,跟著項羽入關,被封為齊王,封地就是齊國(今山東北部和東部),建都臨淄(今山東臨淄東);
原齊王田建的孫子田安曾攜濟北(轄境相當於今山東德州、茌平以東,東平、泰安、萊蕪以北,鄒平、信陽以西及河北省滄州、海興以南)數城歸附項羽,被封為濟北王,統治濟北,建都博陽(今山東泰安東南);
成安君陳餘雖然棄將印而去,沒有跟著項羽入關,但是有賢名,對趙國也有功,項羽聽說他現在正在南皮(今河北南皮)隱居,就把南皮等三縣都封給了他;
番君吳芮手下大將梅鋗功勞很大,封十萬戶侯。
齊國相國田榮也是一個人物,但是因為對項梁不夠意思,不派援兵,也不肯帶兵跟項羽入關,所以不給任何封賞。連帶他的侄子也被調到了膠東。
從這次分封裏,可以看出來很多東西。
第一,對劉邦、三降將的分封是為了解決劉邦這個隱患,牢牢地掌控關中。劉邦是從彭城出發,他自己本身就是南方人,手下大多也都是江浙、河南人。不能迴老家也就罷了,誰願意到巴蜀去死在那,魂都歸不了故裏。把劉邦封到巴蜀,對劉邦軍心、士氣的打擊顯然不小。
而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全都是秦國時的官吏,是秦人治秦。用秦人在關中治秦,誰也不能說他項羽不公道。可是這三個人畢竟是害得二十萬子弟被坑殺、秦國被滅亡的罪魁禍首之一。項羽在鹹陽燒殺掠奪,秦人對諸侯聯軍早就怨恨在心,對這三個叛徒更是恨之入骨了。這樣一來,章邯等三人要在關中立足,就不得不依靠項羽的支持,不得不對項羽俯首帖耳,唯命是從。同時,三分關中,又能防止某個人獨大,成為隱患。因此,項羽雖然沒占據關中,實際上已經等於把關中收入囊中。
第二,對於劉邦、章邯等人以外的新舊貴族和割據勢力,項羽采用打壓舊貴族、安撫新勢力的手段,將根深蒂固的舊貴族割據勢力調離各自的地盤,讓親近他的新興勢力取而代之。這就使舊貴族勢力大減,失去威脅,也讓親近自己的勢力嚐到甜頭,更加服從,同時還製造了諸侯間的矛盾,讓他們互相攻擊、怨恨,無法對項羽構成威脅。
第三,分封諸侯封地的設置,也是本著互相牽製的原則,防止某一個諸侯突然崛起。
當然,這都是項羽、範增一廂情願的謀劃。這次分封的最終結果就是:對項羽可能造成妨害的,打壓、排擠,扔根骨頭讓他們啃去;對項羽唯命是從的,則都能有口肉湯喝。
項羽的如意算盤打得是不錯。但是,他的封賞真的能讓親楚勢力滿意嗎被打壓的諸侯真的甘心受欺負嗎
項羽種下的矛盾太多了,卻並沒有控製這些矛盾的能力。天下戮力抗秦的暫時聯盟至此終止,諸侯大混戰的序幕也悄然拉開。
又是往昔的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國爭霸。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代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
仿佛就像當初的周天子分封諸侯一樣。
這時候,擺在項羽麵前有三個選擇,一是學習西周姬發稱王,分封家族子弟;二是沿襲春秋戰國,分封各路諸侯為王,自己為霸主;三是學習秦始皇,放棄分封,獨攬天下。
秦始皇,項羽並不想學。當時的人認為秦始皇建立的帝國之所以短命,苛刻的刑罰是一方麵,不搞分封則是另一方麵。
學習周武王也不行。武王伐紂之時,主力是武王,而項羽的隊伍是諸侯聯軍。項羽的實力顯然不足以與諸侯為敵,不能不考慮諸侯的利益。
因為春秋戰國時期的深遠影響,秦末起義的英雄豪傑們都有裂土封王的願望。如陳勝剛打到陳縣就自立為楚王,並且或認可或默許了手下裂土稱王以及六國後代複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統一中原、成為九州之主,這種目標太過遙遠,占據一塊地盤當王的理想則容易了許多,足以滿足各路英雄。因此,項羽在滅秦之後,順應了大多數人的願望,裂土封王,恢複春秋戰國時列國並存、盟主主宰天下的政治局麵,選擇了霸業,而不是繼承秦朝的帝業。
在分封之前,項羽打算先給自己定個名分,派人迴去向楚後懷王熊心匯報,意思是讓熊心給項羽封王。楚王的迴複隻有兩個字:如約。然而這個約定卻是“先破秦入鹹陽者王之”,這豈不是要封劉邦為天下之王,沒他項羽什麽事了。
項羽恨得咬牙切齒,遂打算不再理會熊心。於是,為了讓懷王的約定成為一紙空談,項羽對著地圖仔細琢磨數日,開始分封天下。
頭一個要封的,是項羽自己。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以九個郡為封地。九郡都是哪些,自古至今說法不一,據清朝學者姚鼎等人考證和分析,這九郡是梁地二郡加楚地七郡,也就是碭郡、東郡、陳郡、薛郡、泗水郡、東海郡、東陽郡、鄣郡、會稽郡,範圍基本上相當於今天的河南省東部、山東省西南部、安徽省淮北及江南部分、江蘇省全部、上海市全部和浙江省大部分地區。項羽的地盤是當時最大的。熊心是楚王,項羽也是楚王。一個楚國出了兩個王。楚懷王的日子可想而知。
第二個是劉邦。雖然項羽和範增對劉邦身上的那些神異怪事非常顧忌,但是在鴻門,大家已經和解了,項羽又好麵子,不好明目張膽地廢除懷王的約定,讓諸侯寒心,所以隻好把劉邦封為漢王,封地為巴郡、蜀、漢中三郡,都城在南鄭(今陝西漢中)。
但是就這樣項羽還是不放心,又把八百裏秦川一分為三,封三個秦朝降將為王,目的就是把劉邦死死地堵在巴蜀,不讓他出來:
封章邯為雍王,封地為鹹陽以西,緊挨著劉邦,都城為廢丘(今陝西興平東南);
封司馬欣為塞王,封地為鹹陽以東至黃河,都城為櫟陽(今陝西富平東南);
封董翳為翟王,封地為西至今甘肅正寧、內蒙古毛烏素沙地中部一線,北至今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以北,東至黃河,南至今陝西銅川王益區、黃龍一線,都城是高奴(今陝西延安北)。
其他諸侯,也各有分封:
魏王姬豹改封西魏王,封地為河東(今山西),建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
瑕丘公申陽是張耳的男寵,曾經率先攻下河南郡(今河南黃河以南,靈寶以東,中牟以西),接應楚軍過黃河,有功,被封為河南王,封地就在河南郡,都城為雒陽(今河南洛東);
韓王韓成仍舊統治韓國土地,都城為陽翟(今河南禹縣);
趙國大將司馬卬(河內司馬氏始祖,後世聞名的司馬懿是司馬卬的後代,司馬遷那一脈的司馬族人跟司馬懿不是同一脈)平定了河內樹立戰功,奉為殷王,統治河內,都城為商朝故都朝歌(今河南淇縣);
趙王歇改封為代王,統治代郡(今河北西北部、山西東北部),都城為代縣(今河北蔚縣東北);
張耳有賢名,又一路跟著項羽入關,因此被封為常山王,統治原來的趙國(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南部一帶),都城為襄國(今河北邢台);
當陽君英布勇冠三軍,戰功赫赫,封為九江王,封地為淮南(今安徽淮南一帶),都城為英布的老家六縣;
番君吳芮,也就是英布的嶽父,率領百越精兵跟隨諸侯入關,被封為衡山王,都城為邾縣(今湖北黃崗北);
義帝熊心的柱國(僅次於令尹、相國的高官,是楚國最高武官官職)共敖率兵攻克了南郡(今湖北荊州地區),有戰功,被封為臨江王,封地就是南郡,都城是江陵(今湖北江陵);
燕王韓廣被改封為遼東王,統治遼東(約為今遼寧省),都城為無終(今河北薊縣);
燕國大將臧荼救趙有功,並且跟隨項羽入關,被封為燕王,統治燕國(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建都薊縣(今北京西南);
當前的齊王田巿,被改封為膠東王,封地就是膠東(山東膠萊穀地以東,東、南、北三麵環海半島地區),都城為即墨(今山東平度東南);
齊將田都自發救趙,跟著項羽入關,被封為齊王,封地就是齊國(今山東北部和東部),建都臨淄(今山東臨淄東);
原齊王田建的孫子田安曾攜濟北(轄境相當於今山東德州、茌平以東,東平、泰安、萊蕪以北,鄒平、信陽以西及河北省滄州、海興以南)數城歸附項羽,被封為濟北王,統治濟北,建都博陽(今山東泰安東南);
成安君陳餘雖然棄將印而去,沒有跟著項羽入關,但是有賢名,對趙國也有功,項羽聽說他現在正在南皮(今河北南皮)隱居,就把南皮等三縣都封給了他;
番君吳芮手下大將梅鋗功勞很大,封十萬戶侯。
齊國相國田榮也是一個人物,但是因為對項梁不夠意思,不派援兵,也不肯帶兵跟項羽入關,所以不給任何封賞。連帶他的侄子也被調到了膠東。
從這次分封裏,可以看出來很多東西。
第一,對劉邦、三降將的分封是為了解決劉邦這個隱患,牢牢地掌控關中。劉邦是從彭城出發,他自己本身就是南方人,手下大多也都是江浙、河南人。不能迴老家也就罷了,誰願意到巴蜀去死在那,魂都歸不了故裏。把劉邦封到巴蜀,對劉邦軍心、士氣的打擊顯然不小。
而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全都是秦國時的官吏,是秦人治秦。用秦人在關中治秦,誰也不能說他項羽不公道。可是這三個人畢竟是害得二十萬子弟被坑殺、秦國被滅亡的罪魁禍首之一。項羽在鹹陽燒殺掠奪,秦人對諸侯聯軍早就怨恨在心,對這三個叛徒更是恨之入骨了。這樣一來,章邯等三人要在關中立足,就不得不依靠項羽的支持,不得不對項羽俯首帖耳,唯命是從。同時,三分關中,又能防止某個人獨大,成為隱患。因此,項羽雖然沒占據關中,實際上已經等於把關中收入囊中。
第二,對於劉邦、章邯等人以外的新舊貴族和割據勢力,項羽采用打壓舊貴族、安撫新勢力的手段,將根深蒂固的舊貴族割據勢力調離各自的地盤,讓親近他的新興勢力取而代之。這就使舊貴族勢力大減,失去威脅,也讓親近自己的勢力嚐到甜頭,更加服從,同時還製造了諸侯間的矛盾,讓他們互相攻擊、怨恨,無法對項羽構成威脅。
第三,分封諸侯封地的設置,也是本著互相牽製的原則,防止某一個諸侯突然崛起。
當然,這都是項羽、範增一廂情願的謀劃。這次分封的最終結果就是:對項羽可能造成妨害的,打壓、排擠,扔根骨頭讓他們啃去;對項羽唯命是從的,則都能有口肉湯喝。
項羽的如意算盤打得是不錯。但是,他的封賞真的能讓親楚勢力滿意嗎被打壓的諸侯真的甘心受欺負嗎
項羽種下的矛盾太多了,卻並沒有控製這些矛盾的能力。天下戮力抗秦的暫時聯盟至此終止,諸侯大混戰的序幕也悄然拉開。
又是往昔的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國爭霸。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代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