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的始皇帝滅掉六國之後,又花費了七年時間,終於北逐匈奴,南平百越,形成了一個東起遼東、西抵高原、南據嶺南、北達陰山的大帝國。


    始皇帝還取消了西周時期流傳下來的分封製,國家管理上推行單一的郡縣製,在全國共設立了四十八個郡進行管理。


    此時此刻的秦王朝達到統治巔峰時期,而就在之後,曆史上的那件著名事件發生在始皇帝三十四年。


    始皇帝三十四年,匈奴被逐到漠北,百越之地也被平靖,納入大秦的版圖,始皇帝非常高興,自此天下再也沒有任何力量可以與秦軍對抗。


    於是,始皇帝在生日的時候在鹹陽王宮大擺筵席,慶祝偉大的勝利!


    筵席開始後,三公九卿輪流向始皇帝敬酒,恭祝大秦國運長久,皇帝福壽無邊;之後是在坐的七十個博士一起上前敬酒祝壽,場麵宏大,始皇帝非常高興。


    仆射周青臣上前道:“在陛下之前,秦國的地域不超過一千裏,強敵環伺,天下紛爭不斷;陛下即位之後,依靠陛下的英明神武,二十年之內便滅六國,北逐匈奴,南並百越,天下俯首稱臣,太陽和月亮能照到的地方,都仰慕陛下的仁德!”


    博士劉文和接著道:“陛下把各國諸侯的領土置為郡縣,天下兵戈平息,人人安居樂業,沒有戰爭之憂,可謂開千古之功業,足以流傳萬世,從古至今沒有人能趕得上陛下的威德。”


    博士齊人淳於越一直記得王綰臨走之時的囑托,心中一直憤憤不平,如今又聽到有人讚揚郡縣製,非常氣憤,忍不住起身進諫,道:“陛下,我聽說商朝、周朝稱王天下一千多年都是因為采用分封來治理天下,把自己的子弟和信任的功臣封王,讓他們成為自己的輔助勢力,一旦天子受到威脅,便有諸侯相助。


    如今現在陛下擁有天下,而子弟卻是平民百姓,沒有任何爵位,以後如果出現像田常、六卿一樣的臣屬,便無人輔佐,靠什麽來挽救呢事情不效法古代而能長久不敗的,我沒有聽到過。如今他們當麵阿諛,來加深陛下的過錯,實在不是忠臣。請陛下明鑒!”


    始皇帝聞此,好心情被破壞殆盡,臉上頓時如同裹了一層冰霜,但始皇帝自從鄭國事件之後,就非常看重自己虛心納諫的聲望,不希望因此破壞自己的形象,便冷冷的問道:“眾卿對此有何看法”


    統一天下之初,丞相王綰就曾建議采用分封來鞏固天下,朝中支持者也非常多,但始皇帝崇尚法家,堅定的站在了廷尉李斯這邊,郡縣製才得以推行。如今淳於越再次把這個問題擺上台麵,很多私下裏支持分封的大臣都暗自高興,不願出來反駁。


    此前始皇帝貶斥王綰,而將李斯提拔為丞相,就是因為李斯主張郡縣製,而王綰主張分封製。麵對這種情況,李斯是無法置身事外的。


    於是李斯起身說道:“古代五帝製定的製度都不相同,三代以來的製度也各有差異,然而天下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理。為什麽呢就是因為時代不同,治理社會的背景也都出現了差異,相應的製度也要有所改變,隻有與時俱進才能治理好國家,因循守舊是無法長治久安的。


    如今陛下開創了偉大的事業,建立了萬世不朽的功勳,這是三代以前從來沒有過的情況,治理天下自然也就不可能按照三代以前的方法,這本來就不是愚蠢的讀書人所能理解的。而現在淳於越所說的都是三代以前的事情,有什麽可效法的呢


    現在天下統一,四海歸順,國家依靠統一的法令進行治理。百姓在家努力從事農業生產和家庭手工業,士人則在朝學習法律禁令,天下可垂拱而治!”


    淳於越更加氣憤,爭辯道:“丞相之言差異,商周的製度經過了千年的檢驗,是我們應該繼承的,如今全部設置郡縣,短短幾年時間,根本不能說明這就是符合當下的製度。一旦朝中有變,外無諸侯策應,天子以一人之力如何治理天下這不是在雞蛋之上砌牆嗎”


    李斯意識到這些儒生對分封製抱有根深蒂固的崇拜,內心都輕視郡縣製,短時間內難以說服他們,使他們認同郡縣製。不以強製的手段警告這些書呆子,他們以後還會不斷出來抨擊的,於是道:“我大秦就是憑借置郡縣才使得國力增強,一統天下的!如何能說沒有經曆過檢驗


    此前天下分崩離析,沒有強有力的統一政權,諸侯們同時興起,互相攻伐,人們才不知如何適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言論混亂,各種私學才得以興起。


    現在皇帝兼並了天下,明確了是非,確立了至高無上的地位。而有一些讀書人仍然不識時務,不向現實學習,仍然堅持要去模仿古代,用以前的事情來指責現行的社會製度,四處造謠,惑亂百姓。


    他們私自傳授學問,一起批評國家的法令教化,聽到法令下達,就各用自己的學說去議論,迴家時在心裏非難,出來時街談巷議,在君主麵前自我吹噓,以此來沽名釣譽,標新立異,自認為超人一等,帶著下麵的一群信徒編造誹言謗語。這種情況不加以禁止,上則君主的權威下降,下則形成黨徒互相勾結。所以臣認為必須禁止現在的這種情況。


    臣建議,除了秦國史官寫的書以外,其他各國的曆史書一律銷毀;不是博士官自己需要的藏書以外,民間所有藏的像《詩》,《書》,還有諸子百家的書,一律銷毀。誰要聚眾談論詩書要殺頭,以古非今要滅族,限定三十日,集中到郡縣銷毀。如果官員知情不報,按照同樣的罪名處罰。令下三十日內,如果不執行,要罰做城旦。醫藥類的,農書,還有占卜用的書不算在內,除此之外,諸子百家的書全部毀掉,如果想要學法令,就到官吏那裏學習。”


    自大秦統一天下已經有九年之久,關於是否恢複分封製的辯論也持續了九年,到如今仍然沒有停止的意思,始皇帝的忍耐也已經達到了極限,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各種思想便會泛濫,官府每推行一次政令都會受到抨擊,難以施行,於是始皇帝也決定采用嚴厲的手段停止目前這種無休止的爭論。


    始皇帝此刻也不想再在這個問題上糾纏,嚴厲斥責道:“朕統一天下已經九年,你們這些迂腐的儒生竟然到現在還想著分封,是要把大秦江山再次搞得四分五裂嗎


    丞相的建議是對的!朕要將天下之雜書燒盡,從此統一政令,使大秦天下永固!傳朕詔令,即日起三十日以內銷毀所有雜書,自此之後禁止私人講學!違令者依法嚴懲!”


    淳於越以頭叩地,哭訴道:“陛下三思啊!大秦江山不能就這麽毀了啊!”


    始皇帝怒道:“朕念在你多年來忠心耿耿,一再忍讓,如今竟如此不識時務,中傷國之大計,來人,將其打入大牢,處以宮刑!”


    焚書令一出,天下讀書人盡皆嘩然,然而迫於朝廷的威嚴,都莫敢不從。


    儒生劉慶私下對孔林說道:“焚書令一旦實施,恐怕諸子百家的典籍都要散逸了!我想私下收藏一些書籍,把儒學傳下去。”劉慶和孔林二人都在朝中擔任博士,因為都是齊人,平時非常要好。


    孔林道:“如今皇帝下令,如果不焚書,就要伐作城旦,四年的刑期,白天站崗放哨,晚上修長城。這是你我這種讀書人能忍受的嗎”


    劉慶正色道:“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如今隻是被罰做城旦就如此恐懼,我儒家真的就沒有講道義之人了嗎”


    孔林非常慚愧,再拜道:“劉兄有何打算我當盡力完成。”


    劉慶道:“今日到焚書尚有數日時間,你我二人將《詩》、《書》重新抄錄一遍,藏在不同的地方,如果有人告發就將原本交出,我去罰做城旦,請孔兄務必保全抄本!”


    孔林非常佩服劉慶的義氣之舉,道:“一切都聽從劉兄安排!”


    於是二人通宵達旦,重新抄錄一份,藏於牆壁之間。


    不久,焚書令限止日期到,有人告發劉慶藏書,劉慶無奈將原本交出,其人被罰做城旦,一月後死於長城腳下。


    孔林感念劉慶的遭遇,將《詩》、《書》完整的保存了下來。


    焚書令實行之後,無論朝堂還是民間,都再也沒有人敢公然議論朝政,特別是對於分封製,在表麵上已經永遠成為了過去時。


    始皇帝非常得意,對趙高說道:“如今大秦不僅在物質上統一了天下,思想上天下人也都認同我大秦!此乃千秋功業之始啊!”


    趙高道:“陛下英明神武,實為萬世之楷模!以後定能流芳百世,為後人所膜拜!”


    始皇帝聽到趙高說後人,忽然想到自己雖然建立了不世之功業,然而終究逃不過一死,臉色陰沉下來。趙高看出始皇帝不悅,意識到自己失言,連忙叩頭,道:“臣失言,請陛下恕罪,陛下定能得到長生不老藥,長命百歲!哪用後人膜拜。”


    始皇帝道:“你起來吧,朕恕你無罪,你去把盧生叫來!”


    趙高不敢怠慢,連忙去宣盧生覲見。


    盧生趕來後,始皇帝問道:“如今朕已命蒙恬驅逐了匈奴,仙人的要求也都已經達到,應該可以賜朕長生不老藥了吧”


    盧生道:“陛下有所不知,真人既然肯托我給陛下帶書信,就說明陛下有仙緣,是可以見到真人的。但是我這幾日做法請求仙人來見陛下時,卻總是感覺有什麽東西在阻隔。我同其他交流,都說有這種感覺。”


    始皇帝問道:“先生可知是什麽原因”


    “仙方中說,惡鬼會傷害真人,而惡鬼有經常跟隨在君主左右,我想這可能就是真人不現身的原因了。”


    “那如何才能趕走惡鬼”


    “陛下要時時隱蔽自己的行藏才能躲避惡鬼!隻有躲開了惡鬼,真人才會降臨。君主居住的地方若被臣屬知道了,也會妨礙神仙。”


    始皇帝越來越感興趣,有問道:“那真人有何本領”


    “真人沒入水中不會被水浸濕,進入火中不感到熱,能夠騰雲駕霧,長生不老,與天地一樣長壽。現在陛下治理天下,接見的人太多,處理的事太雜,不能做到恬靜無欲。希望您居住的宮殿不要讓人知道,然後長生不死的仙藥大概可以找到。”


    “真人有如此本領,我非常羨慕,以後我自稱‘真人’,不稱‘聯’。”


    於是,始皇帝為隱匿行蹤,下令將鹹陽附近二百裏內的二百七十座宮殿,用空中架設的道路和地麵上的甬道連接起來,把帷帳、鍾鼓、美人安置在裏麵,各種布置不得移動。皇帝所到之處都要嚴格保密,如果有人把地點說出去,一律死罪。


    一日,始皇帝臨幸梁山宮,從山上看見山下道路上走著一隊人馬,車騎眾多,在大街上行走聲勢浩大,不及時躲開的人都被鞭打。始皇帝問左右:“山下這隊車騎是誰家的”


    有隨從答道:“迴稟陛下,這是丞相李斯的車駕。”


    始皇帝冷哼一聲,道:“李斯現在是丞相了,派頭也這麽大!”


    李斯做事向來謹小慎微,他為了能及時的了解到始皇帝的動向,便賄賂了很多始皇帝身邊的隨從。有個隨從接受過李斯的好處,看出始皇帝對李斯不滿,立刻暗中將此事報告給了李斯。


    李斯聽完後驚恐萬分,連忙將車駕減少,並命令家人此後不準在外麵招搖。


    始皇帝自從上次看到李斯出行聲勢如此浩大,心中便非常氣惱,欲到丞相府門口抓個現行,進而進行警告。


    這日,始皇帝知道李斯要入朝奏事,便提前換好便裝與蒙毅等隨從一起守在丞相府門前。不料,李斯此番出行僅一架馬車,四個隨從。


    始皇帝見此情況,知道是有人告密,生氣道:“這是宮內有人泄漏了我的話,蒙毅,朕命你查問所有隨從,找出泄露秘密的人!”


    蒙毅道:“臣遵命!”蒙毅此時已經被任命為廷尉,接替李斯,負責宮中刑法之事。


    蒙毅隨後將那日始皇帝身邊的隨從全部逮捕,挨個進行審問。泄露機密的侍從知道如果交待了便會被處死,因此咬緊牙關不承認。


    審問的結果是無一人承認泄露機密。始皇帝大怒,下令把那日的所有隨從處死。從此之後,隨從們再也不敢泄露始皇帝的行蹤和言論。


    始皇帝即已隱匿了行蹤,但真人卻遲遲沒有出現。


    盧生覺得仙藥找了好幾年都沒有找到,始皇帝一旦發現一切都是虛無,肯定要嚴厲處罰他。於是在跟其他術士一起討論如何尋仙時,說道:“始皇帝為人天生的剛愎暴戾,自以為是,本為一方諸侯,後來依靠殺戮統一了天下,便認為自古以來沒有人能趕上自己,性情乖張,為所欲為。”


    眾術士聽到盧生誹謗始皇帝,都不敢接話。麵麵相覷。在坐術士之中有個侯生,他本是儒生出身,見始皇帝沉迷於尋仙之道,便投其所好,希望以此討得始皇帝歡心,成為進身之階,得到重用。


    不曾想,始皇帝雖然親近術士,但從來不將國家大事與他們討論,更不要說給他們加官進爵了!一日,侯生忍不住對始皇帝的嚴苛法令提出意見,希望能夠與民休息,然而始皇帝卻當場就訓斥了他,道:“國家大事豈是你們這些術士該討論嗎你隻管為朕練好仙丹便是,其他無需多言!”


    侯生見無法加官進爵便日益懈怠下來。時間一長,也沒有煉製出仙丹,因此常常遭到了始皇帝的訓斥,而此前交往的博士儒生都瞧不起他,認為他是投機取巧之徒,褻瀆了儒家教義,不屑於跟他交往。因此侯生將不得誌的原因歸咎於始皇帝,心中非常怨恨。


    此時聽聞盧生貶低始皇帝,便忍不住附和道:“豈止於此,始皇帝治理天下專門任用擅長治罪的官吏,偏信他們的話,宮中雖然有博士七十人,但隻是充數的人員,並不信用。”


    盧生見有人附和,說的更加起勁:“是啊,始皇帝貪戀權力,把所有的大權都緊緊抓住自己手中,丞相和大臣都沒有真正的權力,凡事隻是接受已經決斷的公事,一切依賴皇帝處理。皇帝還喜歡采用刑罰殺戮來確立自己的威嚴,天下人都害怕獲罪,隻想保持祿位,沒有人敢講真話。留在這裏還有什麽意義”


    聽到盧生這麽說,侯生忽然意識到如此誹謗皇帝乃是大罪!但說出去的話就如同潑出去的水,無法挽迴了,此刻便決定逃亡,這樣一想,說話便更加無所顧忌,道:“盧兄說的太對了,皇帝不能聽到別人談論自己的過失,如被發現就會被治罪。長此以往臣下因為恐懼而屈服,都昧著良心用欺騙的話來取得皇帝的歡心。皇帝也因此更加驕縱!”


    盧生道:“始皇帝還製定法律,規定一人不能兼有兩種方伎,方伎不靈驗,就被處以死刑。簡直荒謬,神仙的旨意其實他能揣摩的”


    侯生道:“聽說觀察星象雲氣預測吉兇的人就多達三百人,雖然他們全都博學多識,但因為畏懼皇帝,隻能阿諛奉承,不敢正麵指出他的過錯。天下之事不論大小都取決於皇帝,皇帝甚至用秤來稱量文書,一天有一定的額數,不達到額數不能休息。貪戀權勢竟至於這種地步,我們不能再給他尋找仙藥了。”


    侯生、盧生兩人一唱一和的將始皇帝抨擊了一番,他們二人知道,如果這話被始皇帝知道了肯定要被治罪,於是連夜帶著始皇帝給他們的賞賜逃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代王朝更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湯加鹽大伯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湯加鹽大伯伯並收藏曆代王朝更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