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條,普及郵驛站。”趙括說道。


    從有人類的那一天開始,就有了各種傳遞信息的手段,擊鼓傳聲,烽火台,送信等等。


    每個王朝都深知消息傳遞的重要性,特別是邊境戰亂或是外敵入侵的時候,早一天收到消息和晚一天收到消息,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結果。


    因此即便每年大量的投入得不到迴報,曆代王朝也沒有一個廢除郵驛製度,反而不斷朝裏麵投錢。


    一般來說,步行送信為郵,騎馬送信為驛,合稱郵驛。


    曆史上秦漢王朝五裏設一郵,三十裏設一驛,安排專門人員傳送文書,保證地方聯係的送達,以便朝廷及時得到消息,做出應對。


    趙國也是有郵驛站的,但主要設立在邊境和主要城市,用來傳遞軍事情報,並沒有在所有地區普及,也不會為普通百姓傳遞家書。


    如果丈夫在外戍邊,妻子想念丈夫,想寄一封家書或衣物過去,隻能親自徒步數百裏趕到丈夫戍邊的地方,或者同鄉有人探望,請其幫忙捎過去。


    亂世之中,這種探望的風險可想而知。


    就算妻子曆盡千辛萬苦,終於趕到丈夫戍邊的地方,丈夫也很有可能已經去世了。就如同孟薑女尋找丈夫範喜良,最後隻能看到堆積在長城之下的累累屍骨。


    雖然故事寫的是秦朝,但實際上每個國家都是一樣,杞梁妻“就其夫之屍於城下而哭之,十天以後,城為之崩。”哭的可不是秦長城啊。


    “每個郡,每個縣,每個鄉至少建立一座郵驛站,郡級郵驛站至少有十五匹馬,五名驛夫。縣級郵驛站至少有六匹馬,兩名驛夫。鄉級郵驛站至少有兩匹馬,一名驛夫。”


    曆史上唐朝一級郵驛站要配六十匹馬,二十個驛夫,趙國玩不起這麽大,隻能配十五匹馬,五名驛夫。


    不是沒有這麽多馬,而是沒有必要,這些已經足夠趙國公文信件運轉。


    而且馬多了確實會增加地方上的負擔,馬扔在草原上,趙國基本上不用怎麽管,每隔一段時間用大豆等精料追一次,保證不掉膘就行了,而且還有抓不完的野馬。


    但是放到中原,所有的草料都要靠趙國支撐,加上騎兵的戰馬,開支有點大。


    到目前為止,在草原上種草計劃還隻是計劃,連草種都沒撒,適合作為牧草的苜蓿也完全沒有蹤跡。


    趙括記得曆史上是張騫出使西域,抵達大宛,見到馬吃的是苜蓿,後來就帶到了中國,漢朝開始種植苜蓿喂馬。


    但是大宛距離趙國太遠了,趙國從居延古道西行的商隊到現在都沒有迴來。出發一個月後還派人送過一封信,之後連信都沒有了。


    現在是死是活都不知道,河西走廊在這個年代已經非常非常危險了,居延古道四周全是大漠,比河西走廊還要危險,趙括隻希望他們能夠平安歸來。


    “除了軍事文件和官方文書之外,凡趙國人,皆可以通過郵驛站進行寄信。寄信需要購買專門的信封,每個五錢,信紙每張一錢。正在服役的士卒及其親屬,每年有一次免費寄信的機會。”


    在這個絕大部分人都不識字的時代,寫信是非常奢侈的,但是如果有機會,即便大家托關係找人,也會想辦法給留在家中的妻子和在外打仗的丈夫寫一封信。


    信封和信紙主要是為了迴一部分成本,除了本身的價錢之外,趙國還可以在信封上印趙國商會的廣告,賺一些廣告錢。


    這樣一來,每年趙國隻需要投入一半左右的錢,就能夠將郵驛站維持下來。


    至於反過來賺錢,不發生奇跡的話,是不可能的。從郵驛站開始設立,到之後兩千年,就沒有哪個朝廷靠這東西賺過錢。


    下方官員除了議論需要花費多少錢,趙國能不能支撐住之外,沒有太大的反應。


    截止目前為止,趙國所有的變法,除了一開始淸量田畝,重立農稅和興建學院,普及教育之外,沒有一個觸及他們的利益,反而給了他們不少好處。


    淸量田畝,重立農稅也因為上層貴族站在趙括這邊,最後順利實施下去。人家大地主都不管這些,剩下的小地主想反抗也沒得機會反抗。


    至於興建學院,雖然趙國喊了這麽長時間,但不可否認是,直到現在,趙國也就建了一座邯鄲學院……


    連第二座學院都沒有!


    至於軍功授爵,對大家來說隻有好處,沒有壞處。在座的所有人,沒有一個官爵是從祖上的傳下來的。


    趙國早就廢除了世卿世祿製,運氣好的,能傳一兩代,運氣不好的,人死後,趙國直接就把爵位收迴來了。


    和楚國那種到處都是盤踞幾百年的封君完全不同,所以趙國變法的壓力要遠遠小於吳起在楚國變法。


    “第九條,未來五年之內,趙國所有郡縣,全部通上官道,這件事主要由魏齊負責,各地區配合。”趙括繼續說道。


    截止到目前為止,趙國主要幾條官道,除了晉陽到石邑,上黨到邯鄲兩條橫穿太行山的道路之外,其餘道路已經全部修建完成。


    材料足夠,人手足夠,多線開工的情況下還是很快的。


    至於橫穿太行山的道路,真不是材料和人手的原因。


    沒有經驗,加上工具、技術、工匠水平等等諸多原因,一邊建一邊改,一邊改一邊建,陳衡丟下團隊跑來邯鄲參加朝會的時候,也隻建了不到一半,還是相對來說容易的一半。


    按照現在進程,原本計劃的明年建好很有可能會成為奢望。


    至於將官道建到鄉和裏,趙括就不敢想了。


    這玩意的難度不是倍數增長的,而是指數增長的。


    將官道普及到縣,需要耗費五年時間。普及到鄉需要的時間不是十年,而是三十年、四十年,甚至五十年,這還是在一切順利,並且趙國地盤不變多的情況下。


    至於普及到裏,一百年都不可能,有些裏就十幾戶人家,還住在山坳坳裏,走路要兩三個時辰才能到,趙國還沒富裕到這種程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話戰國之我是趙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寫網文太難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寫網文太難了並收藏神話戰國之我是趙括最新章節